第618章 東亞同盟(八)

  1932年7月13日,商務部每個月的工作會議上,商務部仗李成鋼仔細聽著上半年數據匯總。

  「……我們把從日本引進的紡織技術用在我們的紡織設備上,終於生產出質量超過法國的棉紗,這些棉紗製成的布匹在法國市場上得到了不錯的反響。雖然我們的布匹已經開始對法國開始銷售,法國對於我國的成衣接受度依舊很低……金屬製品方面,現階段只有變速自行車以及農用的二八自行車的銷售在法國獲得了成功,年銷售量都突破了3萬輛……瓷器、絲綢等傳統優勢項目表現得不錯……茶葉銷售獲在我們開辦了直營店後獲得巨大成功……藥物銷售非常成功……」

  長長的列表上的數據被歸納成給部長做報告的內容,李成鋼目光掃過,已經基本看明白了。在匯總數據上,1932年前6個月,中國向法國出口了價值29億的商品,基本都是輕工業品。從法國進口了41億法郎的商品,基本都是大宗商品以及重工業品。逆差高達12億法郎,也就是2000萬英鎊左右。

  從單純的數據來看,現在時間只過去了一半。全年的逆差有可能達到25億法郎。這對於當下中國1200億中國元,也就是大概1200億法郎的GDP,貌似不是個大數字。但是此局面沒有扭轉的話,必然會是一件大事。

  但第二天的國務院工作會議上,商務部根本沒提此事。李成鋼部長靜靜地聽著財政部長的報告,「今年上半年GDP達到了704億元,超額完成了計劃。而今年要開始償還法國的貸款。由於這部分超額,下半年不準備增加稅收,也不準備發行債券……」

  這些報告都要公開。看到這些數字,民間的財經報刊立刻興奮起來。各路編輯都開始圍繞這些數字做文章,7月16日,好幾家民間報紙的新聞頭條都是《中國開始陷入債務危機》。

  這些報紙並沒有瞎編亂造,引用的數據都是國家公布的官方數據。從1932年開始,從法國借貸的200億法郎要分10年償還,每年20億法郎。上半年對法國逆差12億法郎,乘以2,全年或許達到25億。光對法國一個國家,逆差就是20+25=45億法郎。

  例如泰晤士報亞洲版,就做了一個簡單的算數,中國現在大約5億人口,平均每個中國人每年要逆差9法郎。

  關心這些消息的人都集中在城市,這些年看多了外國報紙,以及中國官方對此寫過一些評論文章。中國讀者也有了概念,各國報紙的亞洲版都是為其祖國服務,並不是真的為了中國服務。而且英法之間的關係對現在的中國讀者也不是秘密,讀這些報紙的人都明白,現在中國元與法郎匯率大概是1:1。即便是每個中國人每年都買了9法郎的貨物,對於當下中國人來說也談不上影響生活。英國報紙這麼寫,是想煽動中國民間對法國商品的厭惡。

  在中國並不缺乏親英分子,那些人不少在報界。這批人出於各種目的,寫出的文章就有些附和英國看法。當下中國受教育人數暴增,這裡面很多讀者雖然不親英,卻開始關心國家大事。看到這些消息之後,情緒難免受到影響。

  到了8月,安全局發現了一些假消息。譬如,1法郎兌換10中國元。安全局當即將此事上報,宣傳部長李潤石很快就接到了這份轉交的文件。李潤石稍一思索,就明白了問題所在。立刻要求官方報紙刊登以「中國匯率與國際匯率」為宣傳點的介紹性文章。

  何銳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並沒有說什麼,只是對李潤石的快速反應非常欣賞。何銳給安全局下令,要他們調查這些假消息到底是從那些渠道放出來的。

  8月底,一份報告送到了何銳面前。根據現階段收集到的情報,放出法國與人民幣匯率為1:10的假消息並非親英人士放出來的,也不是親法人士放出來的。可以大概確定的消息源頭是一些文化素質不高的中國激進派那邊流出來的。

  現在中國民眾並不喜歡外國,從何銳1924年統一中國到現在,也才8年。從1840年到1924年,經歷了84年。84年積累的屈辱怎麼都不可能在8年中完全消失。而那些激進派們則是激烈的民族主義者,政治立場與外國的激進主義者們差不多。都是高調歌頌中華民族,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有統治世界的義務和責任。

  年輕時候有過差不多經歷的何銳對這批人非常了解,雖然這批人屬於缺乏知識結構導致的認知水平不高,卻也談不上是恨國黨。而且中國的激進派們畢竟是中國人,雖然也會高唱滿江紅裡面「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不過中國的激進派們真的不會親自這麼做。至少在中國政府不是小鬍子那種法西斯政府的時候,絕不會那麼激進。

  雖然何銳並不在意,但是中央的一些同志卻不得不在意。在中央會議上,有人就詢問李潤石要怎麼應對國內大談每年對法國45億法郎逆差的問題。

  李潤石神色坦然,「對於謊言,我們可以進行宣傳。這種擔憂的情緒基於現實,宣傳部不認為要對人民的正常情緒反應做出什麼針對性的回應。」

  聽李潤石說到這個程度,提問的其他部長們都不再繼續。因為再問,就等於是質疑宣傳部長將他個人的意志講述成宣傳部的決定。如果質疑道這個程度,就是要讓宣傳部長下台,屬於激烈政治鬥爭的範疇。現階段的民間情緒雖然讓一些部長們感覺或許不該聽之任之,但是這不過是個人的看法。在當下講究專業的政府中,只能等著事情繼續發展。

  何銳並沒有插話,因為此時什麼都不合適講。中央會議則繼續工作通報,財政部長介紹了當下的財政問題,「……自從亞洲煤鋼聯合體的總理級會議結束後,日本已經開始對其產業鏈進行了調整。從現在得到的數據來看,1932年的鋼鐵總需求在1800萬噸左右。我國的鋼鐵產量達到了1159萬噸,日本的鋼鐵產量大概是541萬噸。由於一部分鋼鐵需求可以到明年釋放,近100萬噸鋼鐵的缺口會導致今年的鋼鐵價格提升。當下國內的通脹正在各個領域出現,對於控制通脹的看法,希望央行能夠給與解決的思路。」

  在財政部講完後,央行行長發言了,「根據央行的評估,在產能不足,以及大宗商品原材料進口流程優化之前,通脹問題會持續2-4年……」

  即便中央領導們都頗有涵養,此時也有些忍不住了,會議室內發出一陣動靜。

  何銳倒是很欣賞央行現在的表現,在一個現代國家裡,財政部管的主要工作是通過發展經濟來減少失業,央行的主要工作是控制貨幣發行與流通方向來控制通脹。如果一個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同時又處於低失業、低通脹的局面下,這個階段必然會成為該國歷史上著名的黃金時代,也會之後該國國民懷念的「美好舊時光」。美好舊時光之所以被懷念,是因為這種局面很少出現。

  正常情況下就會是現在這種財政部與央行之間看似南轅北轍,又不得不互相商議,互相妥協,各出一部分政策,試圖尋求在高增長、低失業、低通脹之間需求一個當下最佳平衡的點。

  現在的中央能夠建設到這個程度,意味著現在的中國已經進入到相當工業化的程度,何銳對此很滿意。不過何銳滿意的是建設成果,眼前的問題可沒有得到解決。

  央行行長向中央的同志們解釋了高通脹的來源。中國現階段正處於快速城市化的過程中,中央規劃的經濟圈中的核心城市都在經歷城市規模快速擴張的階段。中國人民當下孱弱的消費力不足以全款買房,而中國的城市規劃也不接受出現貧民窟。所以城市大量建設小公寓,並且提供貸款買房。這就產生了巨大的債務,這些債務就以貨幣形式體現出來。

  參與基礎建設的企業與勞動者們都得到了大量貨幣,大量貨幣產生的消費直接拉動了物價。現階段中國借了巨大的外債,投入到了合成氨與內燃機產業上,這兩個產業促進的是農村的增長,以及物流運輸能力的提升。基礎建設中相當一部分是道路,有了道路,物流更加兇猛。這導致了各種商品的流通量大大提升,卻與農業時代經濟不一樣。巨大的需求量被釋放出來之後,直接導致了物價上漲。

  而且巨大的市場需求,又導致了更多民間資金湧入生產領域。導致了物價上漲的速度增加了許多。

  央行行長介紹完最近的數據後,十分堅定的說道:「現階段央行只能因應需求,持續放出貨幣。如果不放出這麼多貨幣進行貸款,很可能導致巨量企業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