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的七月穿著日本春秋季軍服並不感覺熱,這是一個盛夏平均氣溫18度的國家,石原打著傘走在前往圖書館的路上,甚至感覺很涼快。
軍靴踏過濕漉漉的碎石路面,發出那種清脆又渾濁的聲音。與天空中的雨雲,以及身邊的那種仿佛無法驅散的霧氣,構成了這座著名的霧都'特有的感覺。
今天下雨了,但是下榻的旅館老闆竟然說今天是晴天,因為早上的時候短暫的出了太陽。經歷了這些,石原才明白了曾經到過英國的同學們對倫敦的描述竟然是真的。日本對晴天的標準與倫敦的確有著十分巨大的區別。
空氣中混合著工廠、鐵路以及煤氣燈散發出的氣味,這是瀰漫在倫敦數百年的氣味。石原一點都不喜歡這味道。直到走進紅磚牆的圖書館,才感覺好了許多。
遞上了臨時借閱證,圖書管理員看完了後推了推圓片眼鏡,鏡片在反射著燈光,讓管理員在這昏暗的環境下有了些光彩。隨即,管理員引領著石原走進了閱覽室。在閱覽室里,放著一排排的報架,上面都是各國報紙。感謝過管理員,石原想坐下。就聽管理員問道:「先生,您要杯咖啡麼?」
石原很自然的問道:「多少錢?」
管理員微微一,隨即用親切的口音說道:「先生,您的閱覽證等級,咖啡是免費的。」
感嘆著英國俱樂部式的管理真體貼,石原要了一杯咖啡,就開始了今天的閱讀。此時距離到英國已經過去了4天,石原參加了三場沙盤推演。在英國方面的請求下,日本方面出演中國軍隊的角色。
永田出任司令官,石原出任參謀長,岡村等人作為參謀部人員,三場沙盤推演中,日本方面出演的中國軍隊將英國大的大敗。
石原著實懶得與英國方面復盤,他在沙盤推演的過程中就完全看出英國軍隊完全不理解面對了什麼樣的對手。演習過程中,英國軍方的部隊編制,部隊組合,戰術打法,雖然好像是理解到了他們在熱帶林地作戰,卻完全沒能抓住大兵團在熱帶林地作戰的要領。
所以演習結束之後,石原就跑來圖書館看歐洲各國報紙,想了解一下歐洲輿論風向。至於英國那邊,石原已經連挽救一下的想法都沒有。
很快,一篇泰晤士報的文章就吸引了石原的注意力。
何銳成為滿蒙的地方領導者後,先通過儘可能接近協約國,向協約國提供軍事裝備的方式獲得了協約國的認同。隨即又穩住蘇俄,與蘇俄達成了不改變國境線的條約。完成了這些準備後,打擊了日本這個唯一還有能力用武力干涉中國統一的國家。當滿蒙與日本簽署停戰條約後,已經沒有國家能夠干涉何銳用軍事力量統一中國的進程。
其戰略安排的步驟,讓我們不得不回想起俾斯麥統一戰爭的軌跡。
俾斯麥先對丹麥作戰,借著將兩地交給丹麥,穩住了丹麥與英國。擊敗奧地利後,採取了不割地不賠款的方式,將奧地利排除在小德意志之外。之後在決定性的普法戰爭中,徹底擊敗法國,從而統一了小德意志。
兩者的進程是如此一致。如果俾斯麥親王看到這位東方的年輕'選帝侯'的戰略,或許會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
而中國恢復了主權後,立刻開始小心翼翼的擴張試探,試圖重建他們失去的勢力範圍。這並非只是中國所獨有,任何經歷過與中國相同經歷的國家都有著相同的經歷。中國的領導者何銳已經做出了這樣的決定,並且開始謹慎而有效的執行著。
如果能夠有效阻止何銳的行動,那麼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受挫的年輕帝國執政就會暫時收斂,等待下一次時機。如果阻止失敗,不僅是緬甸,安南、朝鮮,都會一個接一個的遭到挑戰,直到何銳這位年輕的帝國執政獲得勝利,或者遭到失敗為止石原看到這裡,放下報紙嘆息一聲,英國是有明白人的。可報紙上都已經講述的如此清晰,英國官方的看法卻完全沒能抓到重點。譬如,現在的英國軍方還覺得自己能夠通過'調集足夠軍隊'的方式擊敗何銳。而英國官方認為,現在何銳在緬甸的部隊總數在5-10萬之間。
對於5-10萬人的數字,石原著實搞不明白英國是怎麼想出來的。石原認為何銳的部隊數量在15-20萬之間。
至於雙方的戰鬥力,英國經過之前的兩次失敗,也算是修改了戰鬥力評估。認為英國純白人軍隊的戰鬥力大概是中國軍隊的2倍,英印軍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是中國軍隊的1/2。英國認為,10-20萬包括澳新與加拿大在內的純白人軍隊,配合30-40萬英印軍,可以擊敗中國軍隊。
石原當時沒忍住,坦率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英印軍去多少都沒多大用,連當充填戰線的炮灰作用都起不到。英國軍隊在緬甸的戰鬥力,大概不如中國軍隊的1/2。
如果英國軍隊想真正阻止中國軍隊的推進,最好能派50萬白人軍隊去守備那些有著完善準備的防線。如果英國軍隊想通過進攻手段擊敗中國軍隊,最好調集超過150萬的純白人軍隊,並且做好面對歐洲大戰中慘烈戰爭的準備。
除了永田之外,其他日本軍事代表團的成員都被這話給嚇到了。反倒是英國人,相當有涵養的接受了石原誠懇的發言,至少從神色中看不出英國將校們有著激烈的反應。
對這樣的鎮定,石原挺佩服。當時石原覺得這些英國將校們不愧是世界霸主大英帝國軍校培育出來的人才,然而只是在倫敦仿佛永遠不會晴朗的天空以及混合了工業廢氣在內的空氣生活了幾天,石原覺得在這種地方生活的久了,人們要麼發瘋,要麼就會變得冷靜自恃。在何銳《地緣政治初解》中就說過,人類的行動深刻的受到其生活環境的影響在心裡小小的抱怨一下倫敦的天氣和空氣,石原繼續看報紙。英國的報紙水平不錯,不過有價值的部分不多。倒是法國的報紙充滿了法蘭西的熱情,費加羅報上都是鼓勵支持英國與中國戰鬥到底的文章,尤其是六天前的頭版頭條《為了歐洲的榮譽,英國要為光榮的戰鬥到最後一個男人》。
石原覺得與法國佬的文章比,日本同類型文章就顯得文筆與激情低了不少。日本此類宣傳文,無一例外都是將怎麼死,如何不怕死。反觀法國報紙,上來就是'英國國教榮光','上帝與女王一體',生的偉大,犧牲後進天堂。通篇沒有一個關於死亡的文字,都是對如何光榮偉大的歌頌。但是,在這充滿華麗、尊嚴的文字下,希望英國佬死光光的幸災樂禍,根本不加掩飾。看來英法世仇根本沒有改變呢。
就在石原翻閱著歐洲報紙之時,日本的街頭出現了一些報紙新聞,裡面提及了之前悄無聲息死掉的兩位議員在臨死前提出的《日本土地維新大綱》。
文章手法很巧妙,完全不提這兩人離奇的死亡,而是簡單回憶一下兩名議員的名字後,直入主題,將《日本土地維新大綱》的內容做了簡單有力的介紹。尤其是對土地方案中的內在邏輯做出了解釋。
這邏輯並不複雜,日本超過一半人口都是農民,農民沒有土地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沒有消費,沒有消費,日本工業生產的商品只能賣給外國。工業品賣給外國,就只能削價競爭,商品以低價搶外國市場。於是農民沒錢,工業利潤也很低錢。
如果採取了《土地維新大綱》,農民分到了土地,收入提升。有了錢就有消費,有消費市場,工業品就有銷路。土地大綱一旦實施,除了讓廣大人民富裕起來,更直接創造出一個內部市場,以增加日本經濟抗衝擊能力。
在帝國東京大學的法學院院長辦公室內,法學院院長兼東大副校長的平豐盛教授放下手裡的報紙,不禁微微嘆息。在他這樣的日本頂尖學者看來,這篇文章說的深入淺出,清晰透徹,很容易理解。
作為教育者的平豐盛教授也很清楚,這樣的文章對於並未接受過經濟學教育的普通人來說還是有些深了。
在大藏省特別顧問,帝國政府高級顧問,日本皇室顧問的平豐盛閣下看來,如果沒有人為日本人民解放思想,為日本各階層做出政治層面的解釋,日本人民並不會相信這樣的好事會在日本降臨。
日本列島上從有國家形態存在大概有2000年,天皇制度出現也有一千多年。在這漫長的時間內,只有中華文明給與日本以文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