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乘風萬萬沒想到,在一天內遇到兩件麻煩事。上午,徐乘風的老爹居然到了軍委會門外。中午,徐乘風接到了軍委會的通知,蘇俄紅軍開始向遠東進軍。
開會的時候,徐乘風還有點頭暈,是被氣的。但是徐乘風不得不強打精神,專心聽報告。
何銳與大家一樣,聽著本次會議的書記,也就是參謀長程若凡介紹情況。程若凡明顯沒有煩心事,念通告的時候神清氣爽,「俄國布爾什維克政府告知我方,紅軍即將對海參崴發動進攻,詢問我方態度。」
講完了通知的消息,程若凡參謀長繼續說道:「現在是四月初,東北的雪都化了。根據情報,俄國遠東境內的雪也基本都化了,遠東地區應該是一片泥濘。西伯利亞鐵路被破壞的情況還不清楚,不過整體來看,俄國紅軍需要沿著鐵路線進軍。還有一些道路能通行,但那需要騎兵部隊。參謀部建議,在外蒙邊界布置部隊,防備俄國紅軍通過外蒙。」
聽到要在外蒙布置部隊,軍委同志們交換著眼神,不少人看向鄭四郎。作為東北軍裡面的騎兵專家,鄭四郎明顯是合適的人選。
徐乘風聽到這裡,注意力才全部轉移到眼前的工作之中。就聽何銳問道:「參謀部怎麼判斷派遣部隊的數量與位置?」
程若凡答道:「派遣兩個師到邊境去,沿著邊境部署。」
徐乘風已經在心中盤算著外蒙邊境。想想上千公里的邊境上只有兩個師,就覺得著實滑稽。由於俄國的內戰,東北一直沒感受到俄國的壓力。上千公里的邊境如同虛設,現在俄國紅軍來了,立刻感覺邊境上十分空虛。以東北軍現在十二萬的規模,實力太弱。
就在此時,程若凡又說道:「參謀部的另一個建議,不在邊境上派遣部隊。只是告訴俄國人,我們不參與俄國內戰。」
徐乘風問道:「部隊放在哪裡?」
「兩個師的部隊就放在外蒙首府烏蘭巴托,用以彈壓外蒙王公。」程若凡答道。
鑑於現在東北軍的實力,軍委都找不出辦法,都傾向於第二個方案。包括何銳也是相同的看法,這件事就如此決定。
之後軍委就針對接下來的軍事演習進行了商討。雖然事情比較麻煩,演習必須進行。最終確定了何銳出任扮演日軍的指揮,徐乘風作為東北軍扮演總指揮。隨著各種安排的確定,一些比較細節的部分凸顯出來。
程若凡問道:「怎麼確定勝利條件?」
徐乘風看向何銳,就聽何銳說道:「司令官先說。」
「我軍戰敗丟失瀋陽,作為我軍失敗的條件。我軍攻入朝鮮,作為我軍勝利標準。」說完,徐乘風看向何銳。
就見何銳搖搖頭,「要是仗打成這樣,還不如不打。我軍勝利條件,在防線上堅守一年。日軍戰敗條件,無法突破我軍防線。」
這個條件讓徐乘風完全搞不明白何銳的想法。這次演習說是演習,其實是對未來中日戰爭的預演,現在的條件就是未來的戰略的界定。何銳提出的思路著實有些令人不解。
不等徐乘風詢問,何銳問道:「滿清和沙俄是怎麼戰敗的?我們只要讓日本無法獲勝,日本就必須和我們和談。我們的目標不是消滅日軍,而是要日本知道他們哪怕是舉國之力都無法撼動我們的戰線,讓他們知難而退。」
提到滿清與沙俄的戰敗,軍委成員們都思索起來。何銳索性讓參謀長程若凡給大家講述。程若凡毫不遲疑,掛起地圖就開始講述。滿清的戰敗很簡單,被日本打過了鴨綠江。俄國戰敗也一樣,在東北的據點被日本給拔掉了。
兩相一比,局面立刻明晰起來。不過徐乘風卻有些遲疑,日本的國力今非昔比,只是阻止日軍突破邊境就行麼?
會議進行過程中,何銳命電報室把東北軍對紅軍的回覆發了出去。瀋陽時間的中午,莫斯科時間的一大早,布爾什維克政府就接到了電文。
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中,列寧、托洛茨基,史達林三人都認為何銳不會介入紅軍與白軍的戰爭。但是其他幾名委員卻不是很有信心,
就在此時,有人送來一份報告。列寧看完之後目光更加銳利起來,托洛茨基皺起了眉頭,史達林委員神色依舊平靜,只是給自己的菸斗裡面又裝上了菸絲。其他布爾什維克委員們則變了臉色。
美國軍隊在俄國的摩爾曼斯克和阿爾漢格爾斯克登陸。這兩地在北冰洋,是當地最大的港口,此時美軍登陸的含義不問可知。
布瓊尼司令忍不住問道:「美國向我們發電報了麼?」
沒人回答,這也意味著美國此次軍事行動是自行其是。美國政府完全沒有承認俄國政府的打算。
與這個情報相比,何銳的電報不僅承認了布爾什維克政府的存在,甚至有些『和藹可親』。
等幾位委員們激動的表達了對美國的不滿,史達林委員放下抽完的菸斗,「列寧同志,我認為美國試圖給高爾察克爭取時間。我們需要儘快加強攻勢,解決高爾察克。如果再給高爾察克一年時間,他有可能建立起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
托洛茨基摸了摸他那如獅子鬃毛般的頭髮,皺著眉頭問道:「我們要無視美國側後的威脅,沿著鐵路線進軍麼?」
史達林委員點點頭,「如果美軍的目的是和我們交戰,我們應該給美軍交戰的機會。」
聽史達林委員表達了這樣的看法,好幾名委員都露出了不贊同的神色。反倒是托洛茨基微微皺眉思索,很快就舒展開眉頭,轉向列寧,「列寧同志,我贊同史達林同志的建議。」
列寧同志也很認同史達林的看法。只要知道北冰洋與遠東距離,就能明白美軍無力越過兩地之間的遙遠距離。從剛聽到美軍的登陸地點,列寧就基本確定,美國並沒有與俄國正面作戰的打算。
既然列寧、托洛茨基、史達林三人的看法基本一致,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決定儘快殲滅高爾察克這個白衛軍最後的大股力量。只是由誰來負責這次戰鬥,布爾什維克中央有些分歧。
托洛茨基希望由圖哈切夫斯基率領紅軍,史達林則希望由伏羅希洛夫司令員負責遠東戰爭。其他幾名軍事出身的委員則推薦布柳赫爾司令。
列寧同志並沒有立刻做出決定,散會之後,列寧同志把托洛茨基與越飛兩位委員請到自己的辦公室,率直的問道:「我認為美國突然出兵的目的並不簡單。」
托洛茨基委員與史達林委員的關係並不怎麼好,卻答道:「列寧同志,我認為史達林同志快速結束遠東戰局的判斷是正確的。」
越飛作為外交委員會主席,軍事鬥爭並非他的長項。聽到托洛茨基委員這麼講,心中已經有了些判斷。到現在為止,何銳雖然藉助俄國內戰撈取了巨大的好處,卻並沒有對布爾什維克政府表達出惡意。
正在思考,越飛委員聽列寧同志問道:「越飛同志,你認為何銳在此次帝國主義包圍我們的鏈條中處於什麼位置?」
越飛委員答道:「列寧同志,我認為何銳是整個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
列寧同志也是差不多的看法。托洛茨基見列寧準備做出讓步,便問道:「何銳雖然不會選擇英法,但是他會要求很多。」
列寧搖搖頭,「何銳當下主要目的是解放整個中國,我不認為他會把主要力量放在北方。」
托洛茨基認同列寧的看法,但是何銳的奸猾給托洛茨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要知道,現在布爾什維克政府的金庫里空空如也,而何銳已經基本上把高爾察克掌握的沙皇俄國喀山金庫里的黃金都給掏空了。在整個過程中,何銳並沒有花費一槍一彈。
列寧同志用他那抑揚頓挫的聲音說道:「這也是我們判斷何銳本人的機會,即便何銳加入了英法陣營,我們也能獲勝。」
1920年4月18日,布爾什維克政府在瀋陽的辦事處代表柳申斯基見到了何銳。沒有客套,柳申斯基轉交了布爾什維克政府對何銳的詢問,希望與東北政府建立起友好關係。
本以為何銳立刻要獅子大開口,沒想到何銳當即表示,「這也是我的期待。」
柳申斯基沒想到何銳如此坦率,便單刀直入,「我們蘇維埃政府願意與所有國家都維持良好的關係,並且樂於各國進步的鬥爭。」
何銳笑道:「東北政府也是相同的看法。舊世界必須被毀滅,才能建立起新的美好明天。」
柳申斯基認為何銳的態度應該是表達了對於紅軍解決白軍的認同,但是面對的是何銳,柳申斯基不敢輕易確信。畢竟,面前的這位中國軍閥是奪走了中東路的人,讓俄國在中國東北以及外蒙的經營化為流水。
「東北政府會出兵海參崴麼?」柳申斯基問道。
何銳搖搖頭,果斷答道:「請告訴列寧閣下,我軍不會入侵俄國領土。當然,不管是紅軍還是白軍,東北軍有著保衛國家的使命,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列寧閣下一定能夠理解。」
柳申斯基萬萬沒想到,本以為要千難萬難的外交交涉這麼簡單就完成了。雖然還有各種懷疑,卻也只能起身告辭。很快,在4月20日,列寧同志就接到了柳申斯基的電報。
這下,列寧同志也覺得事情進展的太過於順利。但此時,列寧同志的直覺正在用一種不安的感覺在警告他,事情絕不會這麼簡單。
但是問題出在哪裡,列寧同志著實搞不清楚。
4月21日。柳申斯基又發來了電報,電報中,柳申斯基告訴列寧同志,何銳委託柳申斯基詢問列寧同志,如果波蘭對布爾什維克政府發動進攻,布爾什維克方面會命哪一位紅軍司令迎戰。
一時間,列寧同志已經明白了。何銳不知道從哪條情報渠道得知波蘭要對紅軍發動大規模進攻的計劃,所以通過柳申斯基向列寧同志提出警告。
下達中央會委員會開會的命令後,列寧同志心中有些感嘆,何銳等待了這麼久,就是期待著布爾什維克政府率先做出讓步。
中央委員們到了委員會所在地,聽聞了消息居然來自何銳,好幾名委員都對情報可靠性表達了質疑。尤其是軍事出身的委員,認為何銳這是在試圖阻止紅軍進攻高爾察克。
幾乎是同時,托洛茨基與史達林都開口說道,「我反對。」「我認為何銳的情報比較可靠。」
一時間遭到這兩人的反對,其他委員們頗為訝異。托洛茨基不等史達林繼續發言,率先說道:「如果把美軍登陸我們國土的時間認為是一次聯合行動,就非常合理。既然美軍無力阻止我軍解決高爾察克,卻又堅持登陸我國領土。波蘭進攻我們的計劃就非常合理。」
史達林此時並不想與托洛茨基爭個先後,等托洛茨基講完,史達林才說道:「波蘭正在擴軍,我們本以為波蘭的進攻會推遲一些,至少在5月。現在看,波蘭很可能更早行動。但是我建議我們還是要繼續對高爾察克進行打擊,不然的話,高爾察克很可能會在夏季的時候開始反攻。」
不少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被史達林的話弄的心情沉重。怎麼突然間,高爾察克就從束手待斃變成了鹹魚翻身呢?
托洛茨基接著說道:「列寧同志,請立刻通知前線部隊,準備防禦波蘭的突襲。」
4月23日,約60萬波蘭軍隊突然對紅軍發動了進攻。即便是有所準備,但是裝備了大量英法舊裝備的波蘭軍隊依舊突破了紅軍的防線。
經歷過內戰洗禮的紅軍戰鬥意志並不孱弱,但是對面復國不久的波蘭軍隊卻擁有著不亞於紅軍的戰鬥意志。這些渴望復仇,期待把國境線恢復到第一次被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瓜分的時代的波蘭軍隊,靠著火力的優勢,分為數路,突破了紅軍防線後向著第聶伯河發動了猛攻。
東北政府早就布下了情報收集,這個情報網雖然收集不到什麼有價值的細緻情報,但是這樣的大事還是瞞不住,文明黨軍事委員會立刻就此事召開了會議。
對於俄國今年會不會對高爾察克發動進攻,大部分委員都認為不太可能。即便認為還有可能的程若凡,秀麗的面龐上也有著遲疑。
徐乘風心情不是很好,索性直接問道:「參謀長,為什麼認為紅軍有實力完成數千公里的遠征。如果我是高爾察克,只要把鐵路破壞掉。紅軍無法完成進攻。高爾察克修整了快半年,已經重整了軍隊,補充了武器彈藥。」
程若凡並不反對徐乘風的看法,「徐司令,高爾察克的確會這麼做,我也認為紅軍會打的非常苦。但是從戰略上判斷,現在是解決高爾察克的最佳時機。如果高爾察克重新武裝起來,波蘭方面會提出非常大的領土要求。這可不是布列斯特條約,很快就能撕毀。波蘭不用兩線作戰,更不用擔心後方支援。一旦蘇俄政府信用大失,其他國家就會選擇對蘇俄下手。那時候波蘭占據了巨大的新領土,還能陳兵邊界,威脅俄國。俄國依舊沒辦法抽出手來對付高爾察克。波蘭人對俄國的仇恨是根植於骨髓之中。」
徐乘風覺得程若凡的想法太過想當然,便答道:「那也得波蘭打贏才行。我不認為波蘭有實力擊敗俄國。」
程若凡不急不忙,「白俄只是得到了咱們七十萬條槍的裝備,就打到了莫斯科附近。波蘭人得到的裝備只會比更多。紅軍戰鬥力很強,但是紅軍的裝備損耗極大,兵力也因為控制區域的快速擴大而捉襟見肘。咱們在俄國內戰的時候,覺得蒙古邊境十分安全,但是紅軍只是提出了攻擊高爾察克,咱們不也感受到漫長的邊界難以防禦麼?紅軍只會比咱們更艱難。如果是我指揮這次戰爭中的波蘭軍隊,即便是前期受挫。只要部隊還有戰鬥意志,我就會逐步撤退,給紅軍準備一個口袋,等著必須速戰速決的紅軍跳進口袋裡。」
最近軍事委員會都在準備戰爭,程若凡不自覺的就把他對戰爭的考慮放到了俄國與波蘭的戰爭上。
一時間連徐乘風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因為程若凡的判斷非常有道理。旁邊的鄭四郎卻開口了,「波蘭軍隊有這樣的指揮能力麼?如此穩定的撤退需要一支接受過長期訓練的軍隊來完成。需要大量的中低級指揮官。波蘭才復國多久?他們的軍官來源呢?」
這話說著簡單,聽著就不是很對勁。東北軍過去四年中完成了大量軍事建設,尤其是對基本戰術的培訓,訓練出一支骨幹的軍官團。
若是說波蘭人做不到,明顯不合適。但是說波蘭人能做到,全軍上下進行的艱苦工作所依託的中央集權的安定政府,波蘭明顯不具備。
左右為難之間,軍事委員會成員發現,自己雖然認同自己的看法,但是也沒辦法駁倒其他不同意見。
在這個時候,大家的目光落在了何銳身上。
何銳也不能確定最終勝利屬於誰。畢竟歷史上畢蘇斯基的勝利著實輝煌,眼見不行了,卻絕地反擊,將圖哈切夫斯基指揮的紅軍徹底擊敗。歷史既然不同,也沒辦法確定一定會再次發生。
在這種時候,何銳笑道:「參謀部就各種可能做一個推演。把各種可能性都做一個推導。哦……對了。既然咱們邀請了德國參謀本部的退役人員前來提供技術支持,何不請他們給咱們演示一下,德國總參謀部面對這樣的情況會如何做。」
如果是以前,或者說在卡爾教授前來講學前,軍委成員對於何銳的建議會比較謹慎。但是現在,軍委通過數次學習討論,得出了一個何銳早就講過的結論。
只要是一個有一定規模,並且有自己制度的工業化組織,其他工業國家都能看明白這樣的工業組織的行動原理。
既然原理這種事情完全沒必要隱藏,學習一個微縮的德國總參謀部如何運行,還真的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參謀長程若凡大聲背誦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說完,起身受命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