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皇帝朱由校曾經以為東林黨的目的是為了獨霸朝廷,出於對東林黨支持自己父子登基的功勞,朱由校也是一忍再忍,然而東林黨卻是不單單要控制朝廷,甚至要控制皇帝自身,於是又發動了「移宮案」!
明萬曆四十八年(16 年)七月至九月一日,萬曆、泰昌兩帝相繼而亡,新帝即位之事關係著國家的命運,成為朝野關注的焦點。
天啟皇帝朱由校由於其父泰昌帝朱常洛不得萬曆皇帝的寵愛,他自幼也備受冷落,直到萬曆帝臨死前才留下遺囑,冊立其為皇太孫。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雖位尊於李選侍之上,但因李選侍受寵,她備受李選侍凌辱而致死,臨終前遺言:「我與西李(即李選侍)有仇,負恨難伸」。於是東林認為,朱由校從小亦受李選侍的「侮慢凌虐」,終日涕泣,形成了懼怕李選侍的軟弱性格。但崇禎即位後卻稱李選侍對待他們兄弟甚好(《三桓筆記》)。
泰昌帝即位後,朱由校與李選侍一起遷住乾清宮。一月後,泰昌帝駕崩,李選侍控制了乾清宮,在太監李進忠(魏忠賢)等支持下,企圖逼封皇太后。此舉引起朝臣懷疑,認為他要垂簾聽政。
泰昌帝駕崩當日,楊漣、劉一燝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宮,要求哭臨泰昌帝,請見皇長子朱由校,商談即位之事,但受到李選侍的阻攔。在大臣們的力爭下,李選侍方准朱由校與大臣們見面。楊漣、劉一燝等見到朱由校即叩首山呼萬歲,並保護朱由校離開乾清宮,到文華殿接受群臣的禮拜,決定以本月六日舉行登極大典。為了朱由校的安全,諸大臣暫將他安排在太子宮居住,由太監王安負責保護。
這就是事情的原委,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東林黨的第一點解釋是[李選侍虐待朱由校,明顯不符合崇禎本人的意見,說不通.]
第二點解釋是李選侍企圖逼封皇太后妄圖影響朝政,這點其實是說的通的,畢竟李選侍作為非皇后的存在,想要名分自保.不過水分也是很大的,畢竟這明朝出過皇帝專權,首輔專權,這太后專政實在是沒聽說過……
當然非要說太后廢皇帝的也不是沒有,明朝時,土木堡之戰皇帝朱祁鎮被也先俘虜,也先利用朱祁鎮要挾明朝,于謙眾人請求太后另立新君,朱祁鈺當上皇帝,不過個人認為這就近乎於抬槓了。
而事實上發生了什麼呢,是本來泰昌帝朱常洛時代的擁立功臣東林黨們,搖身一變又成了天啟皇帝朱由校的擁立功臣,甚至實力還大為增長,甚至通過王安這個「賢內相」控制了天啟皇帝朱由校的人身安全!【以保護朱由校離開乾清宮為理由,安排在太子宮居住,由太監王安負責保護】.
或許有人覺得這是疑神疑鬼,哪有朝臣敢於威脅皇帝的安全呢,那麼事實說話----號稱君主**達到了頂峰的明朝,皇帝的人身安全到底可靠不可靠呢?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明朝皇帝在後宮中真的談不上安全可言,明武宗是是落水不治,他本人是親自上陣殺韃子的好漢,一個落水就完了,嘉靖皇帝差點被宮女勒死,泰昌帝朱常洛因為紅丸離奇而死,甚至天啟皇帝自己也是死的不明不白,與王體乾、魏忠賢及兩名親信小太監去深水處泛小舟蕩漾,卻被一陣狂風颳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點被淹死。雖被人救起,經過這次驚嚇,卻落下了病根,多方醫治無效,身體每況愈下,最後服用尚書霍維華進獻的仙藥,也是無效,飲用幾個月後,竟得了臌脹病,逐漸渾身水腫,臥床而死.
換句話來說,東林黨勾連王安,控制天啟皇帝,無論初衷如何,對天啟皇帝的人身是有重大威脅的,作為一個二十歲登基的年輕皇帝,加上父親死的不明不白,對東林黨人手伸的太長,控制自己的行為有著反感,提放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反而是東林黨人變本加厲的妄圖傀儡化天啟皇帝,一再挑釁天啟皇帝的底限,才是完全打破了君臣之間最基本的尊重,讓兩者矛盾激化的根源。
天啟皇帝和東林黨矛盾激化的導火索就是王安——根據明朝一朝天子一朝太監的規矩,王安是泰昌帝朱常洛那一代的,按照慣例就應該退休讓賢,可是藉助移宮案,王安「立下大功」居然不肯退休,而且和東林黨們勾連一起,穩固地位,甚至觸犯了內宮的忌諱,和朝臣們一起對抗皇帝。
這太監在大明朝的制度中,就是皇帝的家奴,這種吃裡扒外的事情哪個皇帝忍得住?就算是在現代公司,一個董事長的私人助理和公司里的高管們一起逼宮,甚至把董事長的個人行蹤都透漏給公司里的高管們,這種私人助理,哪怕挽回了天大損失,也不能再用了不是?
所以僅僅在天啟元年,王安就被貶斥,而東林黨的反擊就是大肆宣揚天啟皇帝和自己的乳母【奶媽】有私情!這可不是現代也就是美帝總統柯林頓和萊溫斯基的那點風流韻事,無傷大雅的玩意.
在古代,乳母是算半個母親的,換句話說,就是東林黨到處宣揚天啟皇帝**!熱炒美帝總統柯林頓和萊溫斯基的那點風流韻事的,那個不是柯林頓的對頭?而在古代,**是足以廢皇帝的,東林黨的所作所為基本就是廢皇帝的前奏,天啟皇帝是被東林黨逼到了牆角上,如果保不住魏忠賢,如果不嚴懲東林黨,天啟皇帝的合法性都會動搖,所以和東林黨作對的,其實不是閹黨,而是天啟皇帝組織的帝黨,而所謂的帝黨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反對東林黨的大聯合,而齊、楚、浙三黨根深蒂固,勢力其實是東林黨不能比擬的,不過問題是齊、楚、浙三黨投靠魏忠賢,畢竟丟了讀書人的臉面,而且東林黨背靠江南商人們的錢財,在輿論上才占據了上風,但是如果劉白羽的【五經正義】送上去,天啟皇帝完全可以藉此打掉東林黨人的合法性,扶植合乎自己胃口的文官,在魏忠賢這個九千歲之外,再多一個其他選擇……
在李天才求名的角度來看,劉白羽這種年輕的,最喜歡少年成名,只怕會把持不住自己加入天啟皇帝對抗東林黨的陣營,畢竟憑藉【五經正義】的政治能量,和劉白羽的學術能力,如果得到天啟皇帝的寵信,閣老雖然不可能,但是做一個尚書可未必不可能……
但是這種少年成名是風險極大的,作為天啟皇帝的一把好刀,而且沒有科舉的資歷做護身符,如果打不到東林黨下場可以想見,即便是成功的打到東林黨,那麼和魏忠賢的衝突也是不可避免,劉白羽就是天大本事,資歷在那裡擺著呢,怎麼可能是九千歲的對手?
而和九千歲合作?身為大儒屈服於閹人,立刻就在讀書人心中臭烘烘的了,哪怕是孔子轉世也不成……
總而言之,李天才的一切一切的擔心就是劉白羽求名之心太急切,結果進入朝廷那個大泥潭,最後不是身敗名裂就是名留青史,反正不能好好的活著,更別說象個大儒那樣立德立言了。遠離朝廷漩渦才是正道.
這章說的是背景,也是我的態度,閹黨固然不是什麼好東西,不過只能內鬥無下限,不能做事的東林黨也不是什麼好玩意,兩者的區別僅僅是後者徒子徒孫多,粉飾的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