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水,越攪越混!

  「阿曜,詔書我可以寫,但——」

  沒有傳國玉璽啊。

  當然,皇帝不是只有玉璽一枚印章。

  事實上,傳國玉璽並不經常被使用。

  只有類似傳位這種非常重要的情況,才會用玉璽。

  有了加蓋傳國玉璽詔書的傳位詔書,就能證明皇帝的合法性。

  一旦皇帝名正言順了,那就可以使用皇帝自己的印信。

  皇帝的印信也不止一個,比如行璽、信璽和之璽。

  大盛朝沿襲舊制,皇帝也有數枚神璽。

  比如元安帝,除了傳國玉璽,還有六枚玉璽。

  其中有兩枚用的最為頻繁——

  一枚「皇帝行璽」,用來發布詔令,冊封爵位、官員等。

  一枚「皇帝信璽」,用以徵召大臣、調兵遣將。

  現在沈繼當了皇帝,他也有了屬於自己的皇帝行璽、皇帝信璽。

  按照大盛的規制,沈繼徵召節度使帶兵進京勤王,可以用皇帝信璽。

  可問題是,沈繼這個皇位,得來得有些蹊蹺。

  大盛王朝也陷入了烽火四起的亂世,所謂的皇帝六璽都不頂用了。

  還是傳國玉璽最具威信。

  所以,為了能夠成功調來馮龜年及其麾下的大軍,最好還是用加蓋傳國玉璽的詔書。

  沈繼攤手,無奈地表示:「阿曜,這個我是真沒有!」

  阿史那曜定定地看著沈繼,見他的眼睛裡始終都有著單純的無奈。

  他便勾了勾唇角,「我知道,你已經說過很多遍了,還發了毒誓。」

  沈繼為了讓他阿史那曜相信,更是說出了還有一股勢力的猜測。

  表面上,阿史那曜相信了沈繼,並真的因為這個猜測,留在了京城。

  但,多疑是上位者的基礎特質。

  在沒有找到寶物之前,阿史那曜始終都對沈繼有懷疑。

  只是,這種事兒,自己心裡知道就好,沒必要說破。

  當前情況下,阿史那曜還需要沈繼這個傀儡。

  尤其是姜硯池的來信,信中提到了安西節度使馮龜年。

  阿史那曜猛然想起,大盛朝,不是只有似阿史那雄等擁兵自重的軍閥,還有如同馮龜年一樣忠君愛國的良將。

  他們都是節度使,他們手裡都有數萬精兵。

  沈繼呢,有了一道傳位詔書,他就是大盛朝名正言順的皇帝。

  馮龜年等還忠誠於大盛朝的節度使們,就會繼續效忠沈繼。

  反觀他阿史那曜,雖然是實際上的京城主導者,是沈繼幕後的主人。

  但,他一不姓沈,二沒有傳位詔書,他就只是個「權臣」。

  名不正言不順,他就無法調動馮龜年等悍將。

  「……也罷,先度過這一劫。」

  「引來馮龜年的安西軍,驅逐西洲軍,到時候,再想辦法……」

  阿史那曜不想受制於突厥人,便只能先繼續哄著沈繼。

  「其實,沈繼還是比突厥王好應付。」

  這廝就是個胸無大志的紈絝。

  只要好吃好喝有美人,他就能安分守己。

  突厥王可就沒有這麼好打發了。

  一萬鐵騎啊,放進來容易,趕出去,可就難嘍!

  這般想著,阿史那曜心底最後一絲不甘也消失了。

  他不再糾結傳國玉璽的事兒,也不會繼續為難、逼迫沈繼。

  此時此刻,阿史那曜還要主動幫沈繼想辦法。

  「那寶物,暫時不在皇宮,那就造一個!」

  傳國玉璽說起來神奇,實則也就是一方印信。

  不說沈繼這個皇帝親侄子了,就是阿史那曜,作為京中數二數三的頂級紈絝,也是見過傳國玉璽的。

  知道樣子,就能仿造。

  找個將作監的工匠,都不用玉石,給個蘿蔔,就能刻一個。

  沈繼聽到如此簡單粗暴的辦法,整個人都被驚呆了:「哈?造一個?」

  萬一被看出來了呢?

  假的就是假的啊。

  阿史那曜卻笑了,「不,馮龜年不會在意是真還是假。」

  都是官場上的老狐狸,誰還不知道裡面的貓膩?

  真與假,從來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馮龜年知道中原大亂,肯定不會傻站著圍觀。

  但,他是忠臣良將,他要出兵,就必須「師出有名」。

  有一道來自京城的詔書,一路通過朝廷的驛站,八百里加急地送到了安西。

  馮龜年就能夠正大光明的率領大軍殺向京城。

  所以,就算馮龜年知道沈繼這個皇帝有點兒「得位不正」,就算他看出詔書上的印記是假的,他都不會在意。

  沈繼:……啊,還能這樣?

  明知道是假的,都不會追究,反而將錯就錯?

  馮龜年不是忠臣良將嗎?

  當年還因為彈劾阿史那雄,被元安帝訓斥。

  現在阿史那曜卻又這般說——

  一時間,沈繼都有些迷茫。

  看到沈繼還是一副「單蠢」的樣子,阿史那曜眼底再次閃過一抹輕笑。

  蠢一些最好,阿史那曜也能多留他一段時間。

  若是沈繼太過精明,阿史那曜反倒會心生忌憚,繼而殺之而後快。

  「好了,放心吧,這件事,我來辦!」

  阿史那曜擺擺手,隨意的對沈繼說道。

  「阿曜,幸好有你!」

  沈繼一臉的慶幸,仿佛真的為有阿史那曜這麼一個「好兄弟」而高興、驕傲。

  待離開節度使府,回到御輦,沈繼的笑容才慢慢消失。

  「……一個個的,都是豎子!」

  姜硯池也好,阿史那曜也罷,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尤其是姜硯池,表面上,他似乎幫了自己。

  引來一個馮龜年,讓阿史那曜意識到他這個傀儡皇帝還是有些作用的。

  有作用的人,就能活得久一些。

  但,事實上呢,姜硯池這瘋子,一定不安好心。

  「只是,這不太像姜二十一的風格啊。」

  從小到大,姜硯池都不是什麼好脾氣的人。

  能動手絕不動嘴。

  他還因為天生頭疾,最討厭動腦子。

  如今,為何會如此大費周章,連遠在京城的沈繼,都被他算計進來。

  ……

  「把馮龜年等幾位節度使扯進來,當然是為了把水攪渾啊。」

  水混了,才好摸魚。

  姜硯池不太愛動腦子,並不意味他沒有腦子。

  當他不再遭受頭疼折磨的時候,當他見到自家小公主如此興致勃勃的時候,也就愈發想把這件事搞得更大些。

  人多了,才會熱鬧!

  熱鬧了,小公主才會更盡興。

  姜硯池手裡把玩著幾枚棋子,嘴邊噙著一抹清冷的笑,淡淡說道:「下一步,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