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鑲於太和殿,起草檄文!

  翌日,朝會。

  隆乾帝端坐在龍椅上,心情格外愉悅。

  昨晚欣賞隨珠到半夜,又在付圓圓的床榻上折騰到天明,雖然身心疲憊,但心裡卻暢快得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朝臣山呼萬歲,恭恭敬敬地下拜。

  「眾愛卿平身。」

  隆乾帝滿意地點點頭,臉上的笑容遮掩不住。

  瞧見這一幕,眾朝臣心底暗暗泛起嘀咕,往日朝會隆乾帝總是哈欠連天,要麼就藉故不來。

  今天非但提前到了朝堂,而且還這麼高興,難道遇到好事了?

  還是說,看中了哪家的女兒,又要招到宮裡去?

  自打余鴻的妻女被送到宮中後,隆乾帝似嘗到了鮮,陸陸續續又邀請幾個大臣妻女入宮,表面上說是皇后召見,可實際情況誰都清楚。

  那幾個朝臣原本官位不高,也就是各部的郎中、員外郎。

  聽說妻女能入得隆乾帝法眼,還是暗中走了關係。

  攀上隆乾帝這個最大的關係後,這幾名朝臣已經有晉升的趨勢,若是妻女服侍的賣力些,想來提拔個一兩級不成問題。

  「諸位愛卿乃是我大乾棟樑,見識廣博。」

  「朕於西域偶得一寶,倒是想要考校考校,看看誰能認得此物。」

  隆乾帝得意洋洋的擺擺手,示意旁邊的老太監將沉香木盒拿出來。

  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香味,在朝堂上擴散而來。

  眾朝臣面面相覷,弄不清隆乾帝在賣什麼關子。

  「諸位請看。」

  隆乾帝一聲令下,老太監打開木盒。

  熒綠色光芒倏地放射出來,照耀在眾朝臣的臉上。

  眾人呼吸一滯,眼睛瞪得滾圓。

  「這是……」

  幾個年邁的內閣大臣對視一眼,有些遲疑,不敢下定論。

  古書里曾經記載著某種奇異寶石,日間經由太陽照耀,夜間便可放射出濛濛光華,故而稱為夜明珠,也稱隨珠。

  但眼前這顆寶珠竟能與日爭輝,倘若真是隨珠,也該是隨珠里的珍品!

  「此物乃隨珠。」

  「看來眾愛卿雖然見識廣博,較朕還是稍遜一籌啊!」

  隆乾帝撫須大笑,心情更是愉悅。

  「陛下得此至寶,定是上天看到陛下的豐功偉績,故而降下祥瑞!」

  「這等祥瑞,應當高懸於太和殿上!」

  「此乃陛下之幸,大乾之幸!」

  眾朝臣紛紛恭維,目光灼灼地盯著隨珠,心裡充滿了渴望。

  這樣一顆祥瑞寶珠,真稱得上是價值連城。

  「陛下,臣有一提議!」

  禮部尚書走上前來,滿臉堆笑,「祥瑞降世,乃大乾盛事,何不召羅剎、西域,乃至南部諸國,派遣使者來京師賞寶?」

  「如此一來,定叫萬邦認清大乾威勢,從此忠心臣服!」

  「說得好!」

  隆乾帝龍顏大悅,當即恩准。

  ……

  朝會結束後不久,京師的曹少欽和雨化田便得到了詳細消息,沒有絲毫猶豫,火速往北疆傳信。

  一段時日後。

  北疆王府。

  蘇言看著雨化田送來的密信,臉上的表情很是怪異。

  「隆乾帝這運氣究竟是好是壞?」

  「出使一趟西域,居然得到了一顆稀世夜明珠。」

  看完密信,轉手遞給了旁邊的諸葛亮。

  諸葛亮細細看完後,眉頭不由皺起,「此物雖然只是觀賞之用,但隆乾帝這般宣揚,恐怕真的會被他人視為祥瑞。」

  「樓蘭本就投靠了大乾,另外數十國多半也會生出投效心思。」

  當然,這些王國不可能憑著一顆隨珠就臣服大乾,但使者千里迢迢趕來,也能看到大國威勢。

  倘若再輔以一定的謀劃,至少會對大乾好感陡增。

  至於大乾南方的諸國,那些倒是不被諸葛亮看在眼中,畢竟中間還隔著大乾,威脅不到北疆,北疆也沒可能收服他們。

  「這倒無妨。」

  蘇言搖頭一笑,心裡在想另一件事。

  隆乾帝在群臣的恭維吹捧下,竟飄飄然到將隨珠鑲嵌到了太和殿牌匾上,象徵著祥瑞福澤帝皇、福澤滿朝文武、福澤大乾盛世。

  雨化田的信里描述得非常詳細,著重敘述隨珠的不凡,甚至在白晝亦能爆發熒綠色光芒,仿佛與日月爭輝。

  「真不知道究竟是喜是禍。」蘇言心下自語,遙遙地看了眼京師方向。

  這時代的人們不了解隨珠,可蘇言卻清楚得很,說白了就是螢石之類的寶石,一般能夠吸收日光,夜間放射光芒,具有少量的輻射危害。

  但隆乾帝這顆可了不得,不僅不用吸收日光,放射的熒綠色光芒更是堪比日光,這輻射的強度的有多強?

  輻射源鑲嵌在太和殿牌匾上,隆乾帝離得遠,可能影響不是很大,那些跪拜在牌匾下,以及牌匾附近的官員們可就難說了。

  日日承受輻射侵襲,頭疼腦熱都是輕的,時日長些,怕是連皮肉都要毀掉。

  「對了,此次召先生來,還有一件事。」

  蘇言搖搖頭,甩去心裡的雜亂念頭,「樓蘭已經提供了宣戰的理由,著手擬一份檄文,傳告北疆全境。」

  「殿下準備向西域用兵?」

  「不錯。」

  「先占據大義名分,然後於明年三四月份進軍西域。」

  蘇言點點頭。

  算起來也就三四個月的時間,希望隆乾帝足夠給力,能讓西域全部投效大乾,這樣才能給北疆征服西域全境的理由。

  這幾個月除了戰爭動員外,軍隊的甲冑也要進一步的改良裝配。

  精鋼鍛打的盔甲多適合重甲騎兵,刀劍難傷,利箭不透,玄甲軍配備上這等盔甲,可謂如虎添翼。

  但這種盔甲也不是沒有缺點,那就是太重了。

  不追求機動性的重騎兵當然沒問題,可若是用到輕騎兵,反而有捨本逐末之嫌。

  輕騎兵多是機動作戰,或襲擾敵軍,或兩翼襲殺,很少正面作戰。

  正是考慮到這點,蘇言特意兌換出多種棉甲的圖紙,交由工部研究督造,只待第一批棉花收穫,便可換裝。

  「這個容易。」

  諸葛亮想了想答應下來。

  不管是不是北疆刻意算計謀劃的,北疆使臣在樓蘭遭受伏殺,這都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就算樓蘭方面想要反駁,也找不出合適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