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熬製感冒藥丸

  「好!謝謝先生!」

  李老六讓兒子坐在外邊,他跟著杜婉婉去了後院,聞見鹵豬下水的香味,頓時一驚。

  郡城出現的美味小食,原來竟是先生家裡製作出來的。

  沒想到先生不但自己優秀,連家人都十分優秀,實在難得。

  杜婉婉將生草藥一樣一樣地分開,每一樣都仔細耐心地告訴李老六該怎麼炮製。怕他記不住,教完了還讓他自己複述一遍。

  覺得他掌握了步驟才開始教他另外一種藥材的炮製方法。等到了秋天的時候,她也得上山去一趟,看能不能找點藥材來人工種植。

  她開著醫館,用到的藥材會很多,野生的怕是滿足不了需要。人工種植的也不錯,不會影響藥效。

  最主要的是她想將常見的感冒藥製作成藥丸,這樣方便添加一些靈泉水,提高藥效,降低百姓們的病死率。

  這個時候還沒有研製出抗生素,一個傷風感冒就有可能奪走一條人命。

  既然說了要為百姓服務,就得做出點實質性的東西來。常見感冒藥不需要病人回家煎服,做成顆粒,直接吞服,方便快捷。

  今天李老六送來的草藥就能熬製成感冒藥,一會兒沒事她就去煉製。

  李老六到底年紀大,學起來很認真,記性又好,每種藥材該怎麼樣炮製,才能保證它的藥性不流失,他都記得一清二楚。

  先生這麼用心教他,要再記不住,實在說不過去。

  杜婉婉也發現他學的認真又努力,教完最後一種,誇讚了他一句:「老伯採藥不少年頭了吧?我看您對藥材的藥性掌握的不錯。」

  李老六嘆了口氣:「老祖原先也是會醫的,後來得罪了人,再不敢讓後人學醫了。只讓我們採藥,其餘的一概不教。到了我們兄弟這代,就知道採藥,明白藥性,什麼都不懂。」

  「難怪。」杜婉婉恍然大悟,「誤打誤撞倒是跟老伯家學有淵源,李家村那地方山地多嗎?」

  「山地也有,不多,先生為什麼有此一問?」李老六覺得先生問出來,必定有大用。

  杜婉婉回答:「我想讓你們幫著種藥材。」

  「種藥材?」李老六眼睛微亮,「先生要種什麼藥材?」

  「板藍根。」

  想做感冒藥,板藍根必不可少,杜婉婉也不知道這地方有沒有那藥。

  「板藍根?」李老六低頭沉吟著這三個字,感覺沒聽過,抬頭問,「先生!您說的這味藥長什麼樣兒?」

  「我也說不上來,我畫給你看。」杜婉婉起身來了藥堂,拿出紙筆,將記憶中的板藍根葉子畫了出來,「葉子就長這樣,會開花,花是水紅色的,它的根可入藥,是預防風寒的好藥材。」

  李老六看了又看,思索著說道:「這東西我好像見過,我們這兒的人不叫板藍根,叫它大青,不知道是不是先生要的。

  明天我采一株來看看,如果真是先生要的,我們李家村可以在山上開荒種植。」

  「好!那就謝謝了!」

  「先生客氣了,是老漢該謝謝先生!

  得了先生如此大的恩惠,老漢一家子都感激不盡。」

  說完又給杜婉婉彎腰鞠躬,還讓李大牛金雞獨立,跟她鞠躬。

  古人真的是太客氣了,杜婉婉雖然不適應,也沒辦法,只能受了他們的禮。

  「您幫我找板藍根,李大牛的診費就算了,今天的草藥我按正常價格給您。」

  她的話音剛落下,李老六背著兒子就跑了出去,將李大牛扶上獨輪車,推著跑的更快了,生怕杜婉婉追上來。

  邊跑還邊喊:「先生說笑了,那點草藥值什麼錢,留著吧!」

  大街上拉拉扯扯的事,杜婉婉也做不出來,看人跑遠了,她也沒追。以後還得打交道呢,不急於一時。

  李老六父子倆一走,醫館又冷清了下來,杜婉婉讓杜秀秀看著藥堂,她去後院準備做點預防感冒的藥丸。

  後院的廚房很大,打了三個灶台,架起了三口鍋。

  一口鍋給了杜文軍鹵豬下水,一口鍋做飯,還有一口鍋是杜婉婉專門用來熬藥的。

  家裡不缺銀子,杜江和姚美賢都不問杜婉婉為什麼要在廚房打三個灶頭,安三口鍋,還浪費一口鍋專門熬藥。

  女兒既然開了醫館,那他們就得大力支持。

  如今姚美賢手裡已經有三千六百兩銀子了,三千兩是玉寒煙給的,五百兩是女兒給的,另外一百兩是家裡這段時間賣豬下水掙的。

  別看不起眼的小生意,來錢是真的快,加上又是梁郡城裡獨一份,不知道吸引了多少有錢人家掏銀子買。

  販夫走卒也偶爾會買些回去嘗個鮮,一小碗五十文,一大碗一百文。一副豬下水要做好幾十碗,一天滷煮好幾副豬下水。

  雖然忙,瞧著銀子不斷往口袋裡流,杜江和姚美賢都十分開心。

  他們家的小食在梁郡城已經賣瘋了,哪怕女兒限定了數量,照樣一天天賣的乾乾淨淨。

  最近一個星期,女兒又讓他們滷煮了豆腐,雞蛋去賣,葷素搭配,增加了新口味,新老客戶吃的讚不絕口。

  家裡要沒有女兒,哪裡來的好日子。

  所以女兒不管要做什麼,他們都沒意見。

  關於滷料,杜婉婉也只是動動嘴皮子,其他的都是家裡人在做。她出謀劃策,杜文軍帶著爹娘去執行。

  杜文觀和杜文霍在上私塾,杜文觀對學習很是刻苦認真,加上記憶力極好,私塾的夫子說讓他參加八月份的童生試。

  家裡人都愣住了,沒想到杜文觀真的是塊讀書的料子,才多久,就深的夫子的喜愛。要是真考上了童生,那杜家可算是光宗耀祖了。

  本來以為逃荒後的日子會更艱難,杜江和姚美賢都做好了勒緊褲腰,飽一頓飢一頓的準備。誰知在女兒的帶領下,日子比在老家過的好十倍不止。

  杜家村那些人聽說去了大搖嶺村,不但偏僻,還山多田少,日子想必不會混。

  霍家村的人好一些,分去了小搖嶺村,聽說田地不少,好些人買了不少田,還蓋起了房子。

  兩個村,分去了大小搖嶺,卻是兩種不同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