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國賊

  這人沖李玄都一抱拳,自報名號:「在下張文鈍,晉州人士,承蒙江湖上諸位朋友的抬愛,送了個『下山虎』的綽號,還未請教兄台名號?」

  這江湖上的稱號自然有高下之分,天師、地師、天刀,不必其他修飾,只是與天地掛鉤,就大到不能再大,再有劍神、魔刀、聖君,非神即聖即魔,也是堪與天地相較的存在。除去這些之外,還有諸如伏虎羅漢悟真、降龍羅漢方靜、白衣觀音白繡裳、血觀音石無月、紫府劍仙、血刀等,以及道門的幾位真人,比之上面的幾位自是遜色稍許,卻也在漫天神佛之列。還有些特殊綽號,比如海枯石爛、東海怪人張海石,表里不一秦不一、說一不二秦不二、不三不四等等,卻是根據各人的性情而來,若非江湖上有名的人物,誰會知道性情如何?所以也是不俗的。再往下便是與各種鱗甲、蛇蟲、走獸、飛禽掛鉤了,若是神獸還好,什麼真龍、鳳凰、玄武、麒麟,尋常人不敢亂用,也是了不得的人物。再往下,如雲中鶴、雷老虎、飛天蝙蝠之流,難免遜色許多,只能算是有名,卻算不得什麼厲害人物。

  李玄都仔細回憶了下,沒聽說過「下山虎」其人,不過還是嘴上客套道:「久仰久仰,在下秦玄策。」

  互通名號後,張文鈍說道:「秦公子姓秦,可是朝陽府秦家?」

  李玄都點頭道:「正是。」

  張文鈍肅然起敬:「那秦大小姐是閣下的?」

  秦家雖然是江湖世家,但秦道遠和秦道方其實是廟堂中人,而秦清又只有秦素一個獨女,張文鈍不好直接問李玄都與秦清是什麼關係,便轉彎相問他與秦素的關係。

  李玄都此次出行,用「百華靈面」改變了相貌,看起來更為年輕,大約也就是二十出頭的樣子,也就是當年紫府劍仙橫行河朔之地的年齡,此時只能說道:「秦大小姐正是在下堂姐。」

  張文鈍瞭然道:「原來是秦家公子,失敬失敬。」

  李玄都問道:「不知張兄有何貴幹?」

  張文鈍沉吟了一下,道:「實不相瞞秦公子,在下如今正在做塞外走商的買賣,不過前幾天損失了幾個弟兄,人手不足,便想問一問秦公子的意思,願不願意結伴而行。」

  李玄都沒有立刻答應,而是問道:「張兄就不怕我是居心不良之人?」

  張文鈍哈哈笑道:「自然是怕的,不過我剛好看見那位把總對秦公子甚是熱絡,這才動了心思。畢竟這些年來,遼東鐵騎的信譽還是不錯的。只是沒想到公子竟是出身於秦家,難怪那位把總會對公子如此禮敬。」

  李玄都想了想,若是與這一行人結伴而行,倒也是個不錯的遮掩,至於去五百里外觀戰之事,以他的境界修為,想要瞞過旁人耳目也是不難,於是便點頭答應下來:「正巧我也是第一次去塞外,能結伴而行,自是再好不過。」

  接下來,張文鈍請李玄都去了他們商隊的所在的客棧,與商隊的其他兩個主事人見了一面,一個半百年紀的老人,應是管事之流,類似於秦不一在秦家的身份,還有一個女扮男裝的小姐,自然是類似於秦素在秦家的身份。兩人原本對於李玄都頗有疑慮,不過見到李玄都主動出示了路引之後,便疑慮盡消,可見秦家在江湖上的名聲,尤其是在遼東地面,更是無人能比。

  如今李玄都顯露出的境界修為大概在玄元境左右,放在江湖上已經算是好手,就是在許多大宗門中,也是頗受重視,這便是張文鈍不知秦家公子身份還特意邀請李玄都的原因。

  因為商隊要明天才會出發,李玄都暫且作別了張文鈍等人,又回到枯羊鎮的街道上,漫無目的地四下閒逛。

  這座鎮子上,不僅有商人和官兵,還有賊,不是那種小偷小摸的賊,而是草原上的馬賊的眼線,在此地就開始選擇目標,估算商隊的守衛力量,看看自己能不能吃下,會不會崩了牙,然後傳信給草原上的馬賊,這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謀後而動。

  李玄都並非想要行俠仗義,在這等地方,沒有哪個是乾淨的,無非是弱肉強食罷了。他只是在觀察這些商人和賊人的行為舉止,然後再去學習模仿,以免到了金帳王庭之後,被人看出破綻。

  走了小半日的功夫,李玄都已經繞著鎮子走了一遭,對於行商有了初步了解,默記心中。就在此時,他忽然聽到一陣喧鬧之聲,循聲而去,卻見是先前那伙金帳之人與另外一伙人起了衝突。這夥人是中原人士,卻不是商人,更不是江湖人,而是一夥讀書人,或者說儒門中人。

  這倒是讓李玄都有些好奇,要知道儒門中人愛財是愛財,可從不會在放在明面上來說,更不會親自去斂財,這些儒門中人出現在此地總不會是來走商的。

  李玄都向旁邊幾個看熱鬧的略一打聽,這才知道,原來是這伙讀書人是來遊學的,也是見識下塞外風光。眾所周知,如今遼東正在與金帳汗國打仗,可商貿沒有因為戰事而中斷,眾多商人早就對此習以為常,這伙讀書人卻不這麼想,在遼東地面見到了如此招搖的金帳之人,大為不忿,上前斥責,那伙金帳之人平白無故被人罵了一通,自然惱火,也不是好相與的,就這麼起了衝突。

  李玄都不由搖頭嘆息一聲,儒門中人對於「武夫當國」的遼東本就充滿偏見,又出了這麼一檔子事,無論結果如何,這伙儒門中人返回中原之後,一定會藉此事大做文章,雖說夜罵到明,明罵到夜,也罵不死遼東,可百姓卻不懂這些,只會跟著這些能識文斷字的文人老爺們一起去罵遼東,也是讓人糟心。

  說起來也是可笑,李道虛年輕時曾經在萬象學宮求學,李玄都年輕時跟隨張肅卿左右,可李道虛對儒門頗不以為然,李玄都也不自稱是儒門弟子。聖賢的道理當然無錯,可後人學歪用錯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正當李玄都想著這些的時候,那邊對峙的雙方終於是從鬥嘴變成了動手,只見那個在冬日裡仍舊是袒露著胸膛的大漢一聲暴喝,朝著一名看起來瘦瘦弱弱的儒士揮拳打出。

  李玄都皺了下眉頭,無論他與儒門有怎樣的過節,這兒畢竟是大魏境內,還輪不到金帳中人來逞威風,不過他轉瞬就打消了出手的念頭。因為這個瘦弱儒生也是有不俗修為在身,畢竟敢於到邊塞遊學的,總不會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

  兩人立時斗在一處,一人走的是剛猛路子,一人走的是靈巧路子,過了十幾招,都沒碰到一下,那壯漢有些惱火,大吼一聲,震得圍觀之人耳朵嗡嗡作響,那儒生也難免有了片刻失神,然後那壯漢抓住這個機會,欺身而進,便要一拳結果了這個小子。

  見此情景,李玄都終於是不得不手了,不見他如何動作,一顆小石子凌空飛起,在空中一個詭異轉折之後,才擊向那名壯漢,如此一來,任誰也看不出這顆石子從他所在的方向發出。

  那壯漢痛呼一聲,被石子打中了手腕,骨頭已是斷了。

  無論是壯漢,還是僥倖逃得一命的儒生,都有些驚疑不定,金帳那邊為首女子的俏臉上升起一股寒意,冷冷掃視四周。直到她身旁的那個矮子低聲勸說幾句之後,她才收回視線,逕自轉身離去,不再搭理這幫中原讀書人。

  那個斷了手腕的壯漢看了眼撿了條性命的儒生,冷哼一聲,轉身大步離去,儒生們雖然有心不放過這些金帳蠻子,但也知道自己不是對手,在這嚴寒天氣里氣得臉色通紅、渾身燥熱,只能在心中狠狠記了一筆,卻是把帳算在了遼東的頭上,這遼東到底是怎麼了,大魏百姓竟是要受金帳之人的欺辱,一定是主政一方的趙政出了問題,真乃國賊也。

  圍觀之人見沒熱鬧好看,便漸漸散去,李玄都也混雜其中,面無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