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為避禍出走河東 張恆領命殺郭衍

  【默唸三遍網址 請問記住了嗎?沒記住的話下章我再問一遍。最好幫我分享到Facebook哦】

  見父皇母后都傷心不已,楊二又說道:「父皇母后,不必傷懷,孩兒有一法,可避太子兄長猜忌。」楊二冷靜的說道,其實這是一招以退為進之法。

  「?兒有何辦法,快跟母后說說。」顯然最不能接受兄弟相爭的就是自己的母親了。

  「父皇母后豈不知春申、重耳之事乎?孩兒請求父皇將孩兒外派駐守封地,與我那幾個外封為王的弟弟們一樣離開京師,這樣太子一黨就不會針對於我,京城也將平安無事,兄長亦會安心輔佐父皇,此為最佳方案。」楊二終於將自己的打算說了出來,而且還是以最佳的時機,說出了最能讓父皇接受的的建議。

  果然,只聽文皇輕聲的說道:「也罷,?兒你就去作那在外而生的重耳吧!好在河東距京師不遠,你母后若想見你,你來京師也算方便。」

  獨孤皇后只是拉著楊二的手久久不願鬆開,垂淚不已,好似這一別就不在見樣。

  很快,文皇的兩道聖旨在眾文武大臣的驚愕中發出了。

  一道是,將兵部侍郎等主管兵部的大臣統統換血;一道則是將光祿大夫郭衍革職,發往益州任梓潼縣令。

  雖然越王楊素沒有受到一絲的懲處,但楊素心中已然知道,刺殺晉王楊廣一事早已敗露,將兵部大員統統換掉,就是在暗示自己,間接告誡自己不可在恣意妄為,否則下次就要拿自己動刀了。將那郭衍發配至遙遠的益州為官,也是給太子臉面,意為讓太子安守本分。不管怎樣,現實就是太子黨的實力大大削弱了。

  但一個好消息也接踵而來,文皇竟然將晉王驅離了京師,派駐封地為王去了。這樣,對太子儲君之位最大的威脅自然化解了。緊繃心弦的太子朋黨們也是鬆了口氣,有種因禍得福之感覺,甚至還有太子一黨的大臣結伴到越王府道賀。只是,他們那裡知道此時楊素的心情,失去對兵部的掌控,就失去了暗藏在手中的兵權,這可是最要命的事情。

  「玄感吾兒,那南陽朱燦是否可靠?」此時書房中只有楊素父子二人,楊素小聲的問著楊玄感。

  「父親,怎突然問起這人?那朱燦極重義氣,與孩兒亦為異性兄弟亦。」玄感不解的回答著父親的問話。

  「現晉王外派離京,其勢力在京必然蟄伏,京城相安無事。你在這京師無所作為,不若前去南陽,匯同朱燦拉起一支人馬,只待京師有變,可速北上馳援,亦可見機起事,獨霸一方。若太子不能成事,我楊家也有一退身之步。」楊素慢慢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老謀深算的他已經預感到那晉王離京一事可能會對以後的太子楊勇登基極為不利。

  玄感聽了父親的話後,即刻答道:「父親思慮長遠,孩兒就依父親所言,明日即奔南陽,招兵買馬,早作準備。」

  此時,晉王府各主要幕僚們聚集一堂。

  主位上,楊二對大家說道:「本王此次遇險,毫髮無傷,但藉此卻打擊了太子黨的氣焰,嚴重削弱了太子黨的力量。越王楊素手中兵權基本被剝奪一空,而那太子最大的智囊郭衍也發配至益州梓潼為小官,復起難亦!而本王認為最大的好處就是讓父皇准許了本王前往封地河東郡發展一事。」

  「那殿下之意是不在天下而專心為一郡王乎?」左庶子張恆不解的問道。在他看來要爭奪儲君之位就不能離開京城,離開了就等於是主動放棄。這種想法也與現今太子黨的想法一致。

  「呵呵!張大人的話本王不敢苟同。難道在外就不能爭奪天下了嗎?本王倒認為在外才可以放開手腳以爭天下。如今我父皇身體強健,那太子在京師父皇身邊將一事無成。太子黨的勢力也僅限於京師一地爾。張大人難道不知本王的勢力現在已經向東擴至冀州,向北達到燕雲,向南至陝州,下一步中州洛陽也將唾手可得。難道這不比窩在京師好上千倍!」楊二自信而得以的跟在座眾人說道,連宇文述在內的眾人聽後不住點頭。

  「下官知殿下之意了。久在京師,我等如同這井底之蛙也!」張恆一聽楊二之言頓時醒悟了。當晉王的勢力擴張至洛陽、冀州等地,那就是等於幾乎擁有了整個大隋朝,可隨時稱王天下。

  「好了,本王作如下安排,諸公靜聽!」楊二話語一頓,環視眾人,接著說道:「本王離京之後京師晉王府駐守仍以太傅宇文述為主,少卿張恆為輔,及時探聽京城消息,掌管本王京城各產業,兼顧回春堂產業。肇仁先生、化及先生將軍情處總部搬遷至河東潞州,此處原軍情處府邸設為軍情處京城分部,設千戶一人主持。鄭鳳炬先生和楊興留守京師專一打點晉王府酒坊五糧春酒一事。新式鐵爐灶及獨輪車製造全部搬遷至河東潞州,此事由麻叔謀負責。宇文成都、來護兒、金甲、童環4位將軍負責調派府中護衛家將留下50萬兩紋銀外,其餘銀兩全數運抵潞州府庫存放,不得有誤。鄭鳳灼先生可酌情留守京城軍情處,亦可隨軍前往潞州總部。好,就是這些,今明兩日做準備,第三日全府開拔。」楊二一口氣說完所有安排,看向眾人。

  領受任務的文官和武將們齊齊站立,同聲答道:「我等謹遵王爺將令。」

  眾皆散去,各顧其事。只有少卿張恆追楊二至書房中,悄聲問道:「殿下,不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那發配到益州的郭衍於路途中結果了,以除後患!」張恆邊說邊抬起右手狠狠的作了個抹脖的動作。

  楊二聽後,略一思索,厲聲回道:「作的乾淨點,別留下首尾!」

  「是!殿下放心,下官知道怎麼做。」張恆眼露凶光,轉身即出。

  長安城東郊區的官道上,一輛5匹馬拉的巨型馬車慢馳著,車子隨著道路的不平整上下左右顛簸搖晃著,這也是馬車不敢策馬奔馳的原因。車上坐著楊二,在小型案幾後翻看這一本書籍。靠車門位置盤坐著出塵,自在那裡閉目打坐。趕著馬車的人是小跟班楊興,仲堅策馬在一旁跟隨著。

  今天在晉王府沒有事情可做的就是楊二了,所有的準備搬遷的時期都交由專人在負責,就是後院的麻叔謀此時也是最忙碌的時候,他在收著晾曬在屋檐下的玉米棒子,這時的玉米棒子基本上已經曬乾了,現在要做的就是裝袋準備搬走。裝著花生的袋子也有很多,花生是早已曬乾了的。麻叔謀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鄭鳳炬的協助下,將幾百名鐵匠木匠及其家屬連同成品燒煤爐子和獨輪車往河東郡轉移,好在現成的獨輪車直接可以發給大家用作搬運的工具。鄭鳳炬將在京的可以調用的人手全部調出負責推車搬運各種家當,人手倒是不缺了。府庫中龐大的金銀一般人是不能去碰的,那是宇文成都和來護兒兩員大將及金、童兩位副將親自調配屬下衛隊利用戰馬和馬車來搬運,這個是最不能出差的。連宇文化及都不放心,忙著跑過來幫著宇文成都等清點造冊。劉文靜主持的軍情處此時正在和京城分部的千戶王德做著交接,王德此時手中的權利更大了,儼然已經成為了晉王府軍情處的第4把手了。鄭鳳灼作為現在軍情處的儉使負責包括京城和全國分部的建設,顯然將工作重心要放在京城這邊,因此此次暫時留守京城分部辦公,不隨劉、宇文二人前往河東郡潞州總部。

  如此看來現在沒有什麼事情的楊二便顯得無聊了,這好不容易空閒下來的兩天時間,楊二便有了出門散心郊遊的打算。好在現在的天氣是秋高氣爽,不冷不熱的季節。至於到哪裡去?楊二老早就有了準備,就是去那城東驪山---他要去朝拜下葬在驪山的天下一帝--秦始皇陵。作為文科生和興趣使然,楊二對中國的歷史也算是比較熟悉的了,其中最熟悉的就是三個階段:一是大秦帝國;二是隋唐;三是兩宋。當然三國演義也算是歷史的話,那他倒是可以倒背三國的。貌似三國時期沒有提到過這驪山的秦陵,就是那發丘以獲得軍資的老曹也沒有說去打秦始皇陵主意的,在楊二看來要麼這秦陵確實難發,要麼就是含有某種敬畏不敢去動。

  「王爺,前方不遠處就是秦陵道了,過了就可以到達驪山腳下。」隨車而行的本地嚮導在車外對著窗口提示道,這打斷了楊二的思慮。

  「楊興,前方可有高崗?如有,可暫作歇息。本王欲登高一望。」楊二放下手中的書籍對著車門外正在趕車的楊興小聲的說道。

  「是,主子。前方2里處路邊正有一高台,可就那裡暫時歇馬。」楊興趕著馬車,車速不快,他有的是時間來觀察四周的山景。早就看清了前方的情況,並且似乎前方高台之下還有幾名官軍把守著路口。

  車行至高台之下,果然值守的官軍叫停了來到近前的豪華馬車,見這車仗的規制,值守軍官就不敢造次,只是上前輕聲詢問了車仗前方的仲堅,得知是晉王千歲的車仗到此,沒有二話連忙搬離了路障,放一行人過去。只是過了這個檢查的路口,楊二一行便停了下來,楊二跳下馬車後活動了下筋骨,在車上憋屈了一個半時辰了,渾身難受。看到一側有登臨高台的石階,楊二二話沒說便拾級而上。出塵仲堅二人緊緊跟隨,楊興等人在台下等候。

  看來這是專為拜謁始皇陵搭建的高台。登頂之後放眼望去,整個驪山全景盡在眼前,真是一旦走過了則難見全貌。整個驪山群山旖旎,峰巒疊嶂,屬於黃陵所在的山巒略高於群峰,山上綠樹成蔭,如沒有提示,一般人根本無法把這裡與皇陵想作一塊兒。驪山前一條小河沿著山形蜿蜒而過。山中多有白鷺,星星點點落於樹林之巔,更有成群者環繞峰巒飛掠,發出陣陣嘶鳴。山間清淨異常,沒有一絲人間擾動的跡象。

  楊二有意要更往裡間去,便睜大眼睛想找尋山間有無山門或石碑、牌坊等物。可惜什麼也沒有看到,這裡好像除了山還是山。出塵看出楊二的心思,也拿眼睛向前觀望,仲堅更是手搭涼棚努力看著。楊二看著他倆心想,哥的眼神都沒看到的東西,你們能看到啥?但很快,楊二便發覺出了異常,這異常來自與出塵的表現。出塵向前觀望的神情可是和楊二完全不同,似乎含有更深的一層意味在其中,沒看見她除了正常的觀望外,左手指還在不停的動作著,嘴唇也在微微的念動,似乎是在驗算著什麼。楊二被出塵的這一套神秘兮兮的動作吸引住了,本想上前詢問,卻被仲堅攔下了。

  「出塵師妹,正在作此處風水決的驗算,稍待便有結果。」仲堅小聲的對楊二說道。

  過了片刻,出塵停了下來,轉頭對楊二和仲堅說道:「世兄,此處風水絕佳,乃是一處難得的身後之地。可說是天下難得的一處大型龍脈之地。此處龍脈異常活躍,龍脈胸口處便是秦帝萬年之地,風水格局俱佳,多一處異物都將對眼前的風水造成損傷,造成龍氣走失,禍及當下。世兄眼中無有一物存在自然合理。」

  「原來如此,這也可解釋為何近千年來,帝王貴胄陵寢多有被掘而僅秦陵獨存,原來掘其陵傷自身啊!」楊二不禁感慨道。

  「世兄,欲在往裡走麼?如小妹沒有算錯,在那驪山右側半山之中,龍脈穴眼之處必有一處道庵,四時誦念道經,可安撫龍脈躁動之氣。」出塵此時猶如得道的仙姑一般,拿手中拂塵向著那處所謂的穴眼方向一指,頗有自信的說道。

  這句話明顯激起了楊二這個現代人的好奇之心,本來就想走近處去觀瞻的,現在更是有了一個懸念,想去印證下小神仙出塵的道行深淺。

  【章節開始的時候讓你默唸三遍還記得嗎?分享臉書可能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