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唸三遍網址 請問記住了嗎?沒記住的話下章我再問一遍。最好幫我分享到Facebook哦】
正如楊二所見,臣子所言。
大業11年的金秋時節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過的豐收季,田間地頭到處都是收割莊稼的百姓。不管男女老少,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鄉間一派農忙景象自不言說,就連城中各界百業也都興旺不已,街上百姓往來如織,家家店鋪人頭攢動,好一派盛世氣象。
這一日,日上三竿,又到了臨朝聽政的時刻,楊二此時正作著上朝前的準備。
「夫君,現今已是深秋,早間天氣已有涼意,還是在龍袍外加一件披風吧!」王黛邊說邊將手中深紅色披風大氅給楊二披上並將脖領繩扣扣好。
「陛下,這是臣妾為陛下泡製的補氣湯,陛下上朝口渴時刻飲用。元公~上朝時將他放在龍案上,方便陛下取用。」皇后蕭氏邊說邊將一個白玉瓷杯交到陪侍老宦官元岩手中並再三囑咐著。
出塵這時正抱著公主楊紫在一旁默默的看著。
「呵呵!為夫又不是七老八十的人,何須如此啊!」楊二見自己的兩個夫人這一陣忙活不由笑道。
「陛下,今日早朝非同尋常,各部大員均有本奏,恐臨朝時間漫長,有些準備也是應該的。」元岩在一旁插言道。
「嗯~今天臨朝的時間短不了。元公~吩咐御廚多備些點心擺在桌子上,免得臨近中午時把百官給餓著了。」
「是,老奴這就去安排。」說完,元岩走到門口吩咐著手下去御膳房大招呼。
一切準備停當,楊二在元岩和仲堅的陪同下盛裝前往顯德殿。
「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百官的三呼聲中,楊二從容的穩坐金鑾殿,開始了今天的朝議。
「諸卿,今日朝議事關重大,諸多議題朕要同諸卿商議。恐怕今天中午諸卿都將與朕同在顯德殿以點心裹肚了。」
「呵呵呵呵~」
伴隨滿座百官臣僚的笑聲,讓原本氣氛肅穆的議政氛圍變得輕鬆起來。
「陛下,今日朝議除了駐京各部處大員以外,老臣還應陛下之意召回了諸多外官。其中,包括安西都護府的李世民和李景~」
「陛下~世民在此。」
「陛下~末將參見陛下。」
被內務部閣相裴世矩念到名姓的李世民和李景二人起身拱手道。
「嗯~」
楊二微笑著看向李世民和李景點了點頭並以擺手示意二人落座。
「安北府的楊公卿、劉弘基,漠河府的阿史那蘇尼、秦瓊以及駐守黑水河口的蘇烈~」裴世矩接著報導。
「陛下~陛下~~~」
被念及名字的幾人忙起身拱手拜道。
楊二同樣報以點頭微笑示意幾人坐下。
「陛下,老臣還召回了東萊王博、揚州蕭瑒、鮮州李密、益州柴紹、緬安州巡察使姚察以及各戰區正副指揮使。」
「陛下~陛下~~陛下~~~」
裴世矩話音一落,文官座中站起了王博、蕭瑒、李密等各州府行政高官;武將座中更是有包括長孫晟和杜伏威等近20人同時齊聲拱手向龍案上的楊二致敬示意著。
「好!朕的封疆大吏和戰區虎將們全都到了,朕心甚悅。」
看著站起來的這班熟悉的文臣武將們,楊二也起身叫好著,並擺手讓眾人全都坐下。
「稍待,朕要逐一傾聽諸卿治政治軍心得和成效。」
楊二說到這裡,似乎突然又想起了什麼似的,眼光巡視著階下群臣,口中念道:「唐努烏梁海的侯君集何在?」
「陛下,末將在此。」身形較矮小的侯君集應聲而起叫道。
「嗯~于闐張須陀何在?」
「陛下,張須陀在。」老將張須陀起身拱手應道。
「鮮州楚能、安北博格巴、緬州司馬超、梁睿四將回京沒?」
「陛下,末將在~」四將同時起身應道。
「好~這下朕的開疆擴土大將算是到齊了,諸將遠道回京甚是辛苦都請落坐。」
見眾將重新歸座之後,楊二這才開始了今日朝議的正題。
「諸卿,眼看我大業11年即將過去,此番朝議除聽取各部處一般政務之外,朕還召回了各戰區及下屬分區鎮邊大將討論軍務。眼下我朝四方承平,百業興盛。各部處政務事項均需圍繞政通人和四字進行,而在我朝暫無內外戰事之時,軍務這塊當適度調整,不在以戰事為主而要配合朝內建設發展為重。比如安西府,自滅了突厥以後,我大隋全面接管其原有土地,加上侯君集將軍從唐努烏梁海和兩湖地區出兵,借剿殺突厥頡利餘部豹師為名,向大漠西北方向不斷進攻,所占有土地近千里也都歸屬世民的安西府管轄治理。偌大一個安西府就占卻了我朝四分之一的國土面積。放眼天下,我朝東、南、北三個方向上已經沒有了外敵,只有安西以西、以南仍有著大國相鄰。薩珊波斯、拜占庭和花剌子模三大西方帝國雖不至攻擊我朝,但卻是今後我朝更加強大之後出擊擴土的方向。至於安西府以南的高原吐蕃倒可以先放一放,朕不主動去攻料他囊日輪贊普也不敢打我朝的主意。是故,朕有意將軍務發展及建設重點西移。當然,除開軍務部分外,安西府的地方政治和經濟建設也需要內地積極支持,促其早日從一年前的戰後破敗中重建起來。」
「陛下,臣有一言~」突然,文官座中站起一人,持笏拱手道。
「怎麼?是朕方才說錯了什麼,讓魏卿又要諫言?」楊二對魏徵的突然之舉有些不滿,不由臉色一變,語氣冷冷的問道。
「陛下,臣有一事不解,還需陛下為臣及百官解惑。」魏徵此時完全不理會楊二反問語氣之中的不快直言道。
「嗯~魏卿有何不解之處,但講無妨。諸卿也可仿效魏卿直言上諫。」楊二只得無奈先應付著魏徵。
「陛下,拋開我朝原有各州府及江南、嶺南不說,光是近年來新擴領地如北方安北草原大漠、緬安二州及剛剛征服的鮮州,便有諸多民生事宜亟需解決。陛下欲減少這幾處的軍務開銷及縮減編制,臣都能理解並極為認同。但為何又要將節省下來的資源全部用於強化安西呢?安西就如此重要麼?若是安西變得強大,勢必遭致西方列強的覬覦,那時安西府便難免要疲於應對。再說,安西府非是產糧之地,人口又少,少有降雨,氣候乾旱,內府也為其戰後重建幾乎耗光了國庫。安西何時能反哺我朝尚不得而知,何須陛下投入過多精力與彼啊!」
「是啊!陛下,魏相說的極是。與其全力發展安西不如將國家資源投到緬安二州,那裡土地肥沃,水量充沛且日照充分,只要投入人力物力就不愁糧食產量。況且緬安二州金礦、鐵礦、玉礦、橡膠等各種資源極多,我朝江南嶺南百姓遷居緬安州者越來越多。微臣之意也是減少對安西的投入而加大對緬安二州的開發,請陛下斟酌!」內務部副相裴寂起身附和著魏徵說道。
「哦?」
楊二沒想到自己推出的開發大西北的國策盡然同時受到兩位重臣的反對,不由拿右手攏了下自己日漸繁茂的頜下短須,眉頭一皺又看向低眉不語的緬安州巡察使姚察問道:「姚巡查,汝坐鎮緬州安南近兩年,如今湄公河沿線開發已經步入正軌,緬安二州景象也與兩年前大為不同,說說看你那裡還需朕提供發展經費和人力支撐麼?」
「啟稟陛下,微臣治理緬安從湄公河流域開始並逐步輻射到整個緬安二州,前期已得朝廷扶持,現今則再無需朝廷內府投入了。緬安二州的金礦、鐵礦以及玉礦等已經得到開發並經由水道運往我朝內地,此一項便可為緬安二州的後繼發展提供可觀的資金。而二州所產糧食雖沒有多餘但足夠二州百姓之用。陛下給予緬安二州的發展政策不僅有利於當地百姓,更是刺激了內地百姓前往發展。緬安二州有陛下親自製定的發展政策已經足夠了,無需再費國庫糧銀支援二州。」姚察持笏拱手自信滿滿的答道。
「哄~~~」
姚察話音一落,顯德殿頓時爆發出一陣喧鬧之聲,百官中多有面露驚異之色竊竊私語者。
「呵呵呵呵~」楊二大笑起來,面露輕鬆且得意之色,接著道:「眾卿不必驚疑,朕對緬安二州如今之局早有預料。那裡原本生活原始,還未能形成壓迫百姓的世族官僚階層。又不缺水田,氣候適於種糧,只要當地百姓不至於過度慵懶便不會餓肚子。而由我朝遷居過去的百姓以及就地安置的退伍將士又將聰慧、勤懇、積極的漢家品質帶到了當地。再加上朕的扶持農業發展策略,緬安二州如何能不進步?再有,姚巡查兩年來對湄公河水系的改造,沿岸城鎮化建設以及連通各地的鄉村道路的修建,大大促進的緬安二州的經濟及社會的發展。朕料想過不了多久,緬安二州的優質稻米以及各種礦藏便能源源不斷的反哺我中原百姓。諸卿知道實現這一切的一個大前提條件是什麼嗎?」
「哄~~~」
殿內又是一陣喧譁之聲,人人都在交頭接耳的猜測著,議論著,就連魏徵和臨近的裴寂二人也在急切的商議著,但二人又不時的連連搖頭不語。
「陛下,臣大體知道能讓緬安二州迅速崛起的最大條件。」
還是姚察再次起身大聲說道,殿內頓時安靜了下來,人人都在傾耳細聽。
「好!姚卿且試說,朕洗耳恭聽。」楊二鼓勵姚察道。
「陛下,我緬安二州地形為背靠我朝劍南、嶺南,東南西三面環海,因此沒有外國相接,也就沒有外來威脅。緬安二州可全力投入自身發展之中,這便是一個最大的先決條件。如果還有其次,那便是我朝已然具備的海上運輸條件,不知臣說的對是不對?」
「呵呵!不愧是朕的巡查使,眼光獨到,所言兩條均是正解。汝這個巡察使一職小了,朕現封汝為緬安州刺史,官居二品,掌管兩州事務,巡察使一職取消。」
「謝陛下賞識!臣定當為二州發展竭盡全力,以報陛下之恩。」
姚察既驚又喜,忙從座間來到中間空地跪倒謝恩。殿中百官亦是人人艷羨不已。
「陛下,雖安西府與西方強國毗鄰,陛下可加強邊關軍力防範即可。但安西之地不同於緬安二州啊!據傳安西全境一年之中也難得下雨,土地乾旱,境內多是沙漠戈壁,能產稻米的河谷良田極少。如若陛下要保持通往西方各國的商道,只需沿途設置驛站即可保全絲綢之路通暢,又何必如此重視安西發展投入過多人物財力呢?」魏徵還是固執的堅持己見不變。
話題轉了一圈後,又再次回到了商議安西發展建設一事上來了。
面對名相魏徵的質疑,楊二不得不短暫陷入思考。
他知道,眼前這群人中,不管是魏徵還是裴世矩;不管是裴寂還是宇文化及等,他們無一不是當代名士豪傑,甚至是這個時代的大學問家。但卻無一例外的受到這個時代認知上的局限,他們不像自己擁有著超越他們的千年以上的閱歷。這些古人思想中最多的是偏安一隅的想法,不像自己能做到居安思危為後代著想。裴世矩、宇文化及和盧照鄰等人雖不說,但心裡的想法可能是和魏徵、裴寂等人一樣的。
怎麼說服他們認同自己發展大西北的國策呢?
「先秦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略頓了一下,楊二轉頭看向仍站立著的魏徵問道:「魏相,汝知亞聖之意乎?」
「這~陛下,臣與百官都熟悉這先賢文章,豈能不知?不過~」
「呵呵!魏相請坐。」見魏徵落座,一臉不解之狀,楊二接著道:「楊蘇文將軍何在?」
【章節開始的時候讓你默唸三遍還記得嗎?分享臉書可能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