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知我心者李密也 說完基建說財經

  【默唸三遍網址 請問記住了嗎?沒記住的話下章我再問一遍。最好幫我分享到Facebook哦】

  「陛下,臣聽說那劍南之地崇山峻岭不說,還少有人煙啊!到那裡去營建一個水陸碼頭是否適宜?還請陛下三思為宜啊!」內務部副相高熲首先攆須質疑道。幾位內務部的大臣也都是搖頭不已,似乎都持反對之狀。

  「陛下,不如老臣將陛下之意行文之後發往益州刺史柴紹處,令其選派人手前往劍南實地考察一番之後再說。」穩重的裴世矩建議道。

  「嗯!裴公說的在理。那裡現在到底什麼樣子?朕也不清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那片領地廣有歷朝歷代躲避戰亂的百姓並不缺人口,只是較閉塞罷了。那就依裴公之言,由內務部發文到益州。另外,防務部也發一道文到安南州水師魯明星部,令其派出一隊船隻由湄公河下游沿江而上,探查沿江民情,繪製地理圖本上報。」

  「是,臣遵旨。」裴世矩和宇文化及忙起身應道。

  「還有,黎陽到涿郡這一線的鐵軌是否開始動工了?朕給的一年修通期限能否確保通車?」

  「稟陛下,黎陽至涿郡鐵軌鋪設已經開動了,目前工程進展順利,鐵軌鋪設已經要到內黃縣了。沿途因有永濟渠水運的協助,應該不用一年時間便能完成通車的。」李春從裴世矩身後起身答道。現在的工地現場已經無需他這樣級別的高官到場了,鋪路的民工及工程監理人員都是從西線敦煌調過來的熟手,所以施工的進度還是比較快的。

  「好!這條線必須在期限內完工,待東征高句麗時,我軍後勤糧草的運送才能確保。」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既然已經有了永濟渠足可確保東征之軍後勤運輸,為何非要在往涿郡鋪設一條鐵軌?如此便有勞民傷財之疑?」能說這話的,不用問楊二也知道必是那魏徵。

  「呵呵!魏相啊!汝以為涿郡位置如何?」

  「回陛下,涿郡乃是我朝東北門戶,可抵禦東北方向異族來侵。」

  「然也!但請諸卿反過來想一想,若是把涿郡看作我朝攻取東北蠻夷的前線堡壘呢?朕今後還要以涿郡為起點,將鐵軌鋪設到遼西以致更北方的未知之土,朕要鐵軌鋪到之地今後完全成為我朝國土,永不丟失。所以,涿郡光是通了永濟渠是完全不夠的。」

  「陛下良苦用心,臣明白了。」魏徵點頭讚許,百官聽了也都點頭稱道著。

  「陛下高明!」突然,一個熟悉的聲音響徹大殿,眾人扭頭看去原來又是那排在百官末位處的李密在高聲讚嘆道。

  「呵呵!眾卿且試聽玄遂先生所言的高明之處」楊二看著那李密不禁笑了起來,倒要聽聽李密如何拍自己「馬屁」。

  「陛下高明!密本世居遼東,一年之中有近半年為遼東風雪所困不得往返中原。那裡的百姓每到冬季便只能苦苦挨著日子盼望冬季早些過去,以便投入田耕。遼東人口稀少多半便是冬季漫長食物匱乏,難以活人。如今若陛下將鐵路修至遼東、遼西,中原賑災之糧食便能運往遼東、遼西,百姓便不至於在冬季凍餓而死。同樣,東北物產也能輸送進中原。一條鐵軌便能帶動東北發展,豈不高明?」

  「呵呵!知朕者,玄遂先生也!」楊二不禁在心裡暗贊著李密。似乎讓其供職軍情處任儉使職屈其才了,楊二心中暗想。

  朝議結束,百官各自歸府公幹。楊二將商務部盧照鄰、鄭鳳熾、鄭鳳炬三人引入書房,原本商務部副相王博乃是兼職,現身在東萊州主政並未在京城。

  「仲堅,去看看世民回來沒有?讓他來書房。」還未進屋,楊二便讓仲堅去叫小李世民來書房。

  「朕讓你三人來此是有一事與汝等相商,因此事朕尚未思慮成熟,故不宜在朝議時提出。」待三人坐定之後,楊二小聲解釋著。

  「陛下,既然此事與我商務部相關,還請陛下直言就是。」盧照鄰起身拱手道。

  「嗯!請問鄭老,汝在我朝各城中是否都有分號網點?」

  「回稟陛下,老臣一家歷經兩世,分店基本遍及我朝大部城池。但不知道陛下何有此問?」鄭鳳熾小心的答道。

  「呵呵!鄭老休怪。如今經商之人是否還是隨身攜帶大量銀錢往返各地?」

  「回陛下,此為必然。我鄭家要好的多,因各地都有分號可以拆借使用,路上便可少帶一些銀錢。那些行腳商人則必須帶足購貨之錢。」鄭鳳炬作為主管鄭家各地商號的掌柜忙答道。

  「嗯!盧公,鄭老,朕有個生意需要我商務部居其後,鄭家商號位於前,聯手實施。」

  「師傅,您要的東西弟子早給取回來了。」這時,李世民從外面跑了進來,將手中的幾張精美的圖畫送到楊二手中,然後站到一旁。他倒是要看看這幾張師傅同他一起到展家書局讓展子虔老先生手繪的圖畫到底有何用場。

  「呵呵!正好,為師正需此物。」楊二笑著接過這幾張圖畫來看了看,心中極為滿意。讓李世民陪自己去找展子虔之前,自己是畫了一個草圖的,加上當面將此圖的想法構思告訴了展子虔,展子虔這才按照他的意思精心繪製了三張不同圖案和面額的出來。

  「你們來看,就是這樣東西。」說著,將三張圖畫分發給了三人,讓其仔細觀看。

  「這張紙稱為「票號」,若是你鄭家印製,便在其上印上鄭家圖樣,可稱為「鄭家票號」。」

  「陛下,這票號有何用場啊?」盧照鄰仔細端詳著手中的這張被叫做票號的彩色畫紙問道。

  「鄭老,鄭公,若是你在京城的商號採購了洛陽商人的一批貨物,對方卻要收下你鄭家的大宗現銀貨款,再僱請車輛搬運回洛陽是否極為不便?但若是你京城的商號出具一份等值的你鄭家票號給他,就是這樣一戰紙,這洛陽商人是否就很容易攜帶了。到了洛陽你鄭家商號,只需他出具這張你京城鄭家開具的票號,那你鄭家洛陽商號便向其支付票號上所列的貨款,豈不方便?」

  「這~似乎確實很方便,洛陽商人在我京城交接了貨物後,再回洛陽找我洛陽鄭家商號支取貨款,確實方便的很,這我鄭家為何就沒想到呢?」鄭鳳炬驚訝的叫道。

  「陛下,這樣解了外出商人隨身攜帶大量財物之難,確是方便安全之舉,臣看可行。」盧照鄰說道,他似乎意會到了些什麼。

  「汝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非是汝等所想。朕是要把這票號當成一項生意來做的。朕想讓你鄭家以家產作抵押,由我朝商務部正是發文批准並作保,聯合成立一家票局,需要利用你鄭家商號的分號架構,開辦各地統一名稱的票局,暫定名稱為「大隨中央票局」,還是以洛陽商人到京城做生意為例,洛陽商人離開洛陽前需先在洛陽的「大隨中央票局」存入1萬兩,或是5千兩、3千兩的現銀,索取票局出具的等值面額的票號一張,如同你等手中的這樣的紙質票號,上面印有金額。那麼這個洛陽商人只需隨身攜帶這張票號進京即可,而不必用車裝運大量的銀錢來京。同樣,他若運貨來京,如賣貨給你鄭家,你鄭家也可出具一張這樣的票號給他,讓他回洛陽到「大隋中央票局」兌換出等值的銀錢便可。當然你鄭家也需現存入「大隋中央票局」等值的現銀才行。這個道理汝等明白了嗎?」

  「呵呵!師傅這真是一個好方法。若是我朝所有商人都使用這官方票局發行的票號,那天下所有商人的現銀都必須先存入我大隋國庫中了。他們就只需憑藉著這張紙交易便是了。」小李世民聰明無比,已經聽明白了這票號的好處,甚至想得還要多。

  「哦!微臣明白了。」盧照鄰三人又聽了李世民的解說後也全都明白了。

  「陛下,此舉實在是高啊!可納天下之財於掌握之中。只是,既是生意,我鄭家該如何從中獲利呢?」

  「是啊!師傅快講講。」李世民來了興趣催促道。

  「簡單的很,每筆兌換收取千分之一的手續費即可。即兌換1萬兩現銀出去,收取10兩手續費,以此類推。若是每日商人們從「大隋中央票局」兌換出百萬兩現銀,這票局可得1千兩。你等可以預想下每日的兌換量。這可說是無本的買賣啊!到時利潤部分你2我8分成如何?」

  「不不不~陛下,我鄭家只需半分利已是足夠多了,絕不敢妄取兩分的。多謝陛下看得起我鄭家,這生意我鄭家願以闔家資產入股。」鄭鳳熾激動的當即應道,身邊的兄弟鄭鳳炬也是驚喜萬分,作了一輩子生意人了,這點眼光還是有的,若是天下商人都使用票號做生意了,那就算半分分成,那每日的收益都難以計數。這是陛下看重他鄭家,專門送財給鄭家的呀!

  「鄭家在朕起身之時便全力維護與朕,這是朕該為鄭家作的,就算是朕對你鄭家的答謝吧!此事說定,就交由你三人去辦了,不必操之過急,一步步來,這幾張票號樣板,是朕找我朝畫師展子虔老先生畫的,你等可單獨設計並印製這票號,注意一點,必須暗設防偽標記,以免有不法之徒偽造票號兌換現銀。這你等該知道分寸的。」

  「是,陛下。我三人下去就專為此事商議。待新版票號設計好後,在交陛下審核。」

  「好!你等先回吧!朕等你消息。」

  「是,陛下。臣等告辭。」

  三人皆是一臉興奮而出,楊二看著這三人的背影不禁鬆了口氣,仿佛是完成了一件天大的事情一樣,如釋重負。

  「師傅,我李家也是當朝大家,家中也頗有銀錢,不知能否讓我李家也入股票局一事?」一邊的李世民此時小心翼翼的問道。

  「若是你姐夫柴嗣昌尚在京城,朕當可考慮李家入股一事,但柴嗣昌遠在益州為官,分身不得啊!而汝父唐公年事已高,膝下几子尚未成人。你說,你李家如何參股呢?」

  「誰說我李家無人?我李家次子世民足可為父出面,擔當重託。」

  「不!世民啊!你不要去作商人,你乃是一代大賢丞相之姿,日後為師必有重用的。別把金錢看得過重。明白嗎?」

  「既師傅如此說,弟子明白了。」

  「好!為師讓你編撰的蒙學教程,作的怎樣了?」

  「師傅,弟子從師傅的詩集、文集中精選了一些編成了學童蒙學教程,分成了三部,分別可用於蒙學前三年之用。管教這些學童們叫好。」

  「嗯!可以是可以,但不要全部收錄為師的詩文,還需收納進我朝大賢儒家的詩文才是。」

  「是,師傅,弟子知道了。待編撰好交付印刷之前,弟子會先讓師傅過目的。」

  「呵呵!好啊!不愧是朕的高徒,做事周密。去吧!為師還要批閱奏摺呢!」

  「是,師傅。」李世民躬身一禮後跑出了書房。今年李世民虛歲14,顯然能力遠在同齡人之上了。

  五原城已從以前的邊城變成了黃河上游的一座物資集散中心了。

  整個城郊碼頭附近堆積了數百萬石的黑煤和堆積成山的鐵錠。這些煤鐵均是來自大漠之中的庫倫城,由煤鐵專列運送至此的。

  寬廣的黃河河面上停滿了正在裝載和準備裝載煤鐵的數百艘散貨船,它們將從五原碼頭將煤鐵沿河而下運往最近的潼關碼頭。並在此一部分貨船進入廣通渠,將煤鐵運至華陰城和京城;更大一部分貨船則是繼續順河而下直到黎陽城碼頭,這裡大部分貨船將直接駛入永濟渠和通濟渠,將煤鐵運往河間和涿郡,以及向南運送至江南。還有一部分則就在黎陽卸船,又用馬車通過陸路運送到洛陽、濮陽、濟南等大城中交易,隨後進入百姓人家。還有少部分則出海售往高句麗、新羅、百濟等國。

  總之一條黃河帶著整條運河成了大隋最為繁忙的貨運河道,他帶動著整個大隋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同時,也給大隋經濟注入了無限活力,驅動著大隋一步步邁入繁盛。

  淮陰,這是位於通濟渠中部的一座小城。

  在渠道未建成之前,淮陰原本是一個名叫清江的小城鎮,有著不到3千的長駐人口。原本處在洛陽和徐州兩座大城通往盱眙乃至江南地區的必經之地上,常有往來客商出入。後通濟渠經過這清江小鎮,因此地經陸路往東北可到徐州,往西可通洛陽,渠道一經開通這清江小鎮便一飛沖天,迅速發展起來。但凡從通濟渠往來的商貨船隻都要在這裡停留歇息過夜和補給,有眼光的商人便在此處大肆興建商鋪酒樓、賭館妓院,專做來往客商的生意。

  清江小鎮也就成了現在擁有人口幾近10萬的淮陰城了。

  【章節開始的時候讓你默唸三遍還記得嗎?分享臉書可能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