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夜遊小鎮遇異才 登樓遠眺定軍山

  【默唸三遍網址 請問記住了嗎?沒記住的話下章我再問一遍。最好幫我分享到Facebook哦】

  「大--大哥,讓小弟去--去把那叫--叫山虎給--給抓來,冬天也--也好給大--大哥添件虎--虎皮褥--褥子。」羅士信原本就是山中樵夫出生,常有遇到老虎的經歷,他是不怕的,這又聽到山中虎嘯,不禁有些手癢了。

  「算了,趕路要緊。羅子去後面讓你麻哥也快點趕上來。」楊二吩咐著,羅士信只得應了一聲後,催馬往後面而去。

  在天完全黑之前,一行人總算進入了佛坪鎮。

  這佛平鎮可算是一處當道而建的熱鬧集鎮了,這裡是關中和漢中的交界處,但凡過往商旅都會在這裡歇一夜之後再走,往來的商旅們帶動了這佛坪鎮的繁華。

  晚飯楊二是和王黛、出塵在二樓客房中吃的。趁女眷們收拾桌子時,楊二推開半掩著的隔窗向外張望著,欲一覽佛坪夜景。

  佛坪鎮不大,一條不長的街道盡收眼底。夜風吹拂著雙頰,在帶給楊二涼爽的同時,也隨風飄來一陣若有若無的喧囂聲。在這喧囂聲中還夾雜著幾句詩文和不住的喝彩聲。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一個挑著「茶」字的大宅門口來往進出的人員頗多,看得出這茶肆在這小鎮屬於一個熱鬧去處。也是晚間出門尋找樂子的客商們消遣的地方。

  在這偏僻的地方會有什麼樣人物呢?楊二不覺好奇起來。不如出去走走,到茶肆去看看,楊二突然來了一種去湊湊熱鬧,打發下時間的想法來。

  出得客棧大門,楊二身後跟著特意叫上隨行的柴紹和小李世民,隨行護衛的只有仲堅一人。4人信步來到不遠處的這家茶肆,還未進門,門口的小二便迎了上來,一套寒暄之後,在小二的引領下,楊二一行4人便進入了這家茶肆,並在一處不顯眼的角落處圍桌而坐。

  抬眼看向整個大廳,十餘張八仙桌几乎滿席了。最是熱鬧的一班人占據了靠內的兩張桌子,看這些人的穿著便知是一幫準備進京的學子。

  由文教部頒發的春季科考辦法已經行文發往了各州府衙,並基本告知了各自管轄之內的所有學子。這些來自蜀中、漢中的學子們便是進京報名參考的。與這幫學子形成反差的是隔壁幾桌明顯便是路過佛坪的行腳商人,在這些人中竟然還有兩桌胡人,雖然大廳中的光線暗弱,但胡人的特有面孔還是非常醒目的。更何況這幾個胡人還在用胡語說著話。

  「世民,這一路遠行看得多,聽的也多,可有感觸?」楊二問著小李世民。

  「師傅,弟子這一路感受頗多,偶得兩句五言絕句,待弟子念與師傅。」顯然是聽到那桌文士在品茶競詩,引發了小李世民的詩興,他也想即興來上一首。

  「好!為師倒要聽聽是怎樣的絕句。」

  「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未曉徵車度,雞鳴關早開。此詩名為《趕考赴京》,請師傅斧正!」

  「呵呵!好個《趕考赴京》將我朝學子求學艱辛一展無餘,又恰應景,也算做的好了。」楊二評價著,一旁的柴紹也微笑著點了點頭。

  「會吟個詩有何用場?我朝春季初試選拔的非是會作詩之人,若是詩做的好便能入仕,那某家定能拔得頭籌。」隔壁一張桌上傳來一句沒頭沒腦的評價,楊二等人轉頭看時,原來隔壁桌上一客人正背對眾人邊吃著幾樣小菜邊喝著小酒。看得出也是一青年學子,只是有些孤僻不合群。

  「你也會作詩?我不信。」小李世民有些氣憤的跑到這個人的跟前,瞪著這人問道。

  「作詩有何難?聽著:大道往來客,湮沒風塵里。幾人能解得,名利甚滋味?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這人隨口念道,念完又夾了一口菜放入嘴中,緊跟著又往嘴裡倒了一口酒,一時自我感覺良好,美的晃頭晃腦起來。

  「你這是詩?可有名?」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詩體的小李世民難以相信,這與他學的詩完全不同,不禁連問著。

  「這詩名為《做個毬官》,呵呵呵呵~」這人用四川話說出4個字,小李世民竟然沒有聽懂他說的是什麼,一臉的懵逼看著這人。

  「世民,回來。莫去攪臊別個喝酒。」楊二忙叫著李世民。

  「這位公子口音中帶有幾分蜀語,不知是益州何方人士?」也許是到了這個地方距離益州不遠,周圍人們的笑談言語中都帶有較為濃郁的川音之故,楊二此時說出的話,也多少帶著一些蜀地方言的味道,竟被這人給聽出來了。

  「哦!某姓楊,家中行二,祖居京城,非是益州人士,此番出行只為去成都尋親訪友,這一路聽得蜀語多了,便帶了些罷了。在下冒昧請問閣下是---」楊二客氣的回答著。

  「原來是楊二兄弟,在下巴中王梵志。」這人自我介紹道。

  「你是王梵志?久仰大名矣!」楊二不由大驚,原來坐在這身邊之人便是王梵志?真是難以想像的巧合。這王梵志何許人也?這位可以說是隋唐眾多有名詩人中的一個絕對非主流的存在。他的詩不像正規傳承詩體的固定格律,而是一種普通人都能一下子聽懂的那種「白話詩」,就像剛剛對小李世民念出的那首詩一樣,沒有華麗的辭藻,隨便一個文盲乞丐都能聽得懂。只是,這種詩很難被主流詩人認可,也無人記載傳揚,流傳至後世的作品極少。恰巧從後世來的楊二在一本介紹古詩的書中看到過王梵志的名字和一兩首詩作。楊二為何記得?因為在楊二眼中這王梵志的所謂詩作就是古代的「打油詩」,念完之後讓人莞爾一笑,而這王梵志便是這種詩體的開山鼻祖了,這樣的人物楊二當然是知道的。

  「在下很有名嗎?為何連在下都不知道?若是有名,在下早該出仕為官了,也不會再往京城跑這一趟了。」

  「呵呵!先生此去京城準備科考,明年定能榮登金榜的。」楊二恭維的說道。

  「楊二兄弟此言乃是寬某之心也!若在巴中在下自詡小有名氣,但入得京城便再無一人知曉了,此去京城權當碰碰運氣了。」

  「先生若想在京城創下名號,小弟倒有一法,可輕鬆讓京城上至朝廷大官,下至庶民百姓人人盡知,不知先生願聽否?」

  「楊二兄弟可有好辦法教我。」這王梵志也不再喝他的小酒了,眼睛一亮,忙問著楊二。

  楊二起身到他身旁坐下,對著王梵志的耳朵便是一陣嘀嘀咕咕的,說了好一陣才說完。直說的這王梵志哈哈大笑,連聲稱妙,笑聲竟然完全蓋過了那兩桌只顧喧鬧的學子們,引得大廳內所有人將目光掃了過來。

  楊二一行隨後走出這間茶肆,又慢慢往客棧走去,一路楊二都在極力控制著自己,免得笑出聲來。這引得柴紹三人不禁越發好奇,想問又不好問。

  「師傅,您跟那怪人都說了什麼,好像很神秘的樣子,左右沒有外人,不妨跟弟子說說。」李世民沒柴紹想的那麼複雜,遇到不解之處便要問個明白,倒是說出了柴紹想問的問題。

  「呵呵!呵呵!回去再說,回去再說。」楊二止不住的笑出了聲,忙對仍舊不解的三人說道。他知道,若是不把心中的快樂跟大家分享的話,自己也憋的難受,他們更可能晚上都睡不著覺。

  一路笑著,楊二等人回到了客房中,王黛和出塵都還在等這幾個外出閒逛的人回來,也都未回屋去睡。這下,看到這4人一起回來了,領頭的楊二還止不住的笑著,也覺好奇,忙迎了上來。

  「夫君,因何發笑?是在外面找到樂子了麼?咋世民卻一臉苦相?」王黛上前問道。

  「呵呵呵呵--是這樣的,方才(此處省略千字)為夫叫他你和茶肆的進京的胡人商量好,到了京城便去熱鬧處演幾場好戲。先讓胡人將身上挎得的胡琴到京城最熱鬧的幾處集市去叫賣,賣價1千兩紋銀。然後為夫讓這王梵志伴作買家去買下這胡琴,並說能談的一手好琴,就說這胡琴乃是天山雪松所制,能在他手中彈奏出天籟之音,引得天女下凡,若是圍觀者不信,便到東寺勾欄院去聽琴。如此,京城必然為之轟動,得到消息的人便會蜂擁至勾欄院聽他彈琴,以證傳言,一饗耳福。這樣,他再把身上的詩集現場吟誦,如此一番,這王梵志便能一夜而紅,京城達官顯貴、文人騷客、學生士子到尋常百姓都能知道他的名字了。世民,為師這個主意可好?呵呵!」

  「呵呵呵呵----」小李世民聽完尚未反應過來,倒是柴紹和仲堅、王黛、出塵等人全都轟然大笑起來。

  「陛--公子,他用此法成名,豈止在京城,恐至天下有名了?只是,他這詩作的也真夠---唉!怎麼說呢?感覺忒怪了些,恐傳的也不是好話。」柴紹說道,就是他也不能接受王梵志的那種所謂的詩。總覺缺乏意境和回味,如同喝下一杯白開水!無味!

  「此人作詩獨成一派,也是難得。不過此人卻是有大才的。好了,謎底揭曉了,世民回屋睡覺了。」楊二往外趕著眾人。柴紹聽了忙拉著小李世民,連同仲堅一道退出了楊二的房間。

  三天之後,這一行人便到了南鄭城外了,遠遠便看見身穿便服的弟弟漢王楊諒和薛萬春、尚師徒、新文禮幾人在城門外搭設的一個簡易棚下站著。這是早有軍情處的幹探將楊二即將微服抵達南鄭城的消息報給了楊諒和薛萬春等。這些人不敢怠慢了,相約在城外專門搭建的棚子下等候著。遠遠便看到了楊二的車仗徐徐走來,眾人便都迎了上去。

  車仗靠近後,楊二從車上攙扶著王黛下車,然後與眾人相見。雖是君臣有別,但大家此時都身著便服,為不驚擾來往百姓,楊二便上前阻止了眾人的大禮參拜,簡單寒暄幾句之後,楊二一行便隨眾人一道步行往城裡走去。

  來到城門前,楊二抬頭觀望著這座大城,不禁頗有感慨:「本公子這一路自入漢中地界便沒見過一座大城,不想這南鄭城竟修的如此高大雄偉。雖比京城略遜,但可堪比東都洛陽般了。」

  「二哥,這南鄭城原本便是這樣,小弟自來此之後也僅是簡單修繕過。自漢朝起便有「得南鄭便得漢中」的說法,足見歷朝都極為看重此地,故將這城牆修的如此高大雄壯,小弟就請兄長登城樓一望,一覽南鄭風景。」楊諒輕聲說著。

  「好!為兄正要登高一望,好好看看這座古城。」楊二說完,便帶著眾人進到門內,轉身順著一側的石階往城樓上走去。

  這南鄭城牆高足有10丈以上,這在古代就是典型的高大建築,從城樓上往四周看去,周圍山川、河流、房屋、田地、森林淨收眼底;空氣極度純淨,透著清香。楊二不由深吸了一口,再抬頭望天,天空在一片淨藍中鑲嵌著朵朵白雲,猶如蔚藍的大海中泛起的片片潔白的浪花。甚至看到了一隊從雲層中衝出的人字形雁陣,正往南方飛去。可能是這許多時日都是在逼仄馬車上渡過,現在突然間眼界開朗,使得楊二心情大好。又見這南鄭城選址北靠高山,東臨大河,南面卻又一馬平川,頗合上乘風水格局之說,不禁問道:「這西北山脈可有名?遠望並不甚高大,卻是雲蒸霧罩的如同仙境般。」

  「二哥,那處山峰便是定軍山,此山便是蜀漢丞相諸葛孔明埋身之地,山中建有其廟宇祠堂,今日天好又恰逢諸葛誕辰,故前往拜祭之人頗多,想那雲霧便是燃放香蠟錢紙的煙塵吧!」楊諒看著遠處的山巒答道。

  「哦?那裡是定軍山。」楊二聽了不由一怔,腦海中頓時想起自己熟知的諸葛亮數度北伐,最後因勞累病死五丈原,後葬於定軍山的故事。同時,腦海中更是浮現出一句歌頌諸葛亮的千古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不由一時興起,脫口將全詩念出:

  「丞相祠堂何處尋?南鄭城北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二哥念得好詩啊!」楊諒一旁聽了不禁大聲叫好著。

  「好!好!好!好一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一語道盡諸葛武侯平生憾事,也讓後世之人為之唏噓不已!」小李世民在楊二身前也是大聲叫好著,並多加了一句對老師所念詩作的點睛評點,惹得眾人全都點頭讚嘆。出塵更是在身後反覆默念了兩回,仿佛是要將這首詩牢牢的記住。

  【章節開始的時候讓你默唸三遍還記得嗎?分享臉書可能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