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唸三遍網址 請問記住了嗎?沒記住的話下章我再問一遍。最好幫我分享到Facebook哦】
「愛卿請講。」楊二略帶苦笑的說道。
「陛下,臣何德何能,方降陛下不久,便能得刑督部副相之職,若是陛下不對臣言明,臣斷不敢接受。」這魏徵還真是鑽了牛角尖了,從小便是一根筋。
「嗯~這個嘛?」楊二覺得有些頭疼了,總不能說從書上看到的他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錚臣吧!
「朕聽人講,魏玄成人品最端,且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眼中決容不下沙粒,朕這刑督部正需要魏卿這樣的錚臣坐鎮,其他人皆不如卿,這個理由可中聽否?」楊二只得如此答覆,心想,先給你這著名的錚臣戴上高帽子,看你敢說個不字,說不,便是打自己的臉。
「嗯這~,雖臣不知陛下從何處聽來,但確是微臣性格,這「錚臣」二字,臣不敢當,只願為陛下監察百官,不使一人膽敢貪腐奸佞。」
「呵呵!好啊!朕得魏玄成在,何患百官不清廉,政令不清明!還請魏卿時常提點與朕,以免朕遇事不明,犯下錯誤。」
「臣遵旨。」魏徵說罷回到班列之中,微笑著不在多說。魏徵出自草莽,與同班眾大臣相比,資歷幾近於無,可謂寸功未得。今日突然被封為副相,用一步登天形容也絕不為過,他需要當今聖上當眾給個明確的說法,以平百官不服。先不說其他人,就是站在身邊的徐茂公就異常驚異的盯著他看了多時,仿佛一下子不認識這個搭檔一般。聽了當今聖上一番點評魏徵之言後,就連徐茂公也不得不點頭暗贊楊廣眼光如矩,有識人之能,也為自己夥伴高興。
「陛下,老臣還有話講。」這時,一向沉穩的高熲出班言道。
「高伯伯有話請講,侄兒洗耳恭聽便是。」楊二見是高熲,條件反射般的從龍椅上起身,抬手問著。
「陛下,老臣久事先皇,已知益州成都乃是蜀王楊秀封地,蜀王已在蜀中根深蒂固,陛下卻派出第12軍5萬人馬,四員大將前往駐守,老臣不知何意?」
「高伯伯,侄兒此舉便是要試探我那四弟楊秀是否臣服與朕,聽朕旨意。侄兒派司馬超為主將率5萬大軍前往,若是臣服於朕,必當妥善安置我軍,若是不許我軍入蜀,只在劍門關便可知其意。侄兒還在漢中南鄭放了第10軍8萬大軍和薛萬春、尚師徒、新文禮三員猛將,屆時便以薛萬春為主帥匯同12軍5萬人馬一舉突擊蜀中,徹底解決掉益州獨立的問題。」
「既如此,老臣便明白了。若是老臣預想不錯,我軍難過劍門入蜀。」
「伯伯放心,侄兒有的是辦法攻破益州,絕不讓大隋國土孤懸於外,不服朕意。汝等7將可聽清朕之意?」楊二安撫完高熲,轉頭大聲問著兩個野戰軍的將領們。
「臣等已知陛下之意,如是劍門關不放我軍入蜀,我等便武力破關,一舉為大隋收復益州。」薛萬春代表眾將出班說道。
「臣等定為大隋收復益州。」其他6將同聲應和著說道。
「好!今日就朝議到此,諸卿也都累了,若有本明日在奏。」
「是,陛下。」眾文武齊聲應道。
「退朝---」元岩在一旁高聲呼道。
「恭送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楊二見狀起身便要往後宮走,突然又想起了什麼,忙轉頭對還未走散開的百官大聲說道:「明日,不!從今以後,早朝時間放在辰時一刻,眾卿睡好了,吃完早飯之後再上朝議政。」
「呵呵呵呵!」頓時,顯德殿內爆發出一陣笑聲。不少心腹大將都在高聲叫道「陛下聖明。」只有幾個原文皇時期的老臣搖頭不語著。
至文皇駕崩以後,獨孤皇后已從喪夫的悲痛中走了出來。特別是經歷了自己兒子為爭皇位相互攻伐,她始終擔心這樣的爭鬥會造成一個血淋淋的現實,因此獨孤皇后每日都在惶恐之中,無論是哪個兒子在爭鬥中死去,對自己來說都是無法接受的結果。好在是自己次子晉王楊廣在這次皇位爭奪中取得了勝利,從而放過了長子楊勇,同時也放過了自己最小的兒子漢王楊諒的性命,沒有發生兄弟骨肉相殘的慘劇,這讓獨孤皇后無比欣慰,同時也對次子楊廣更加認同和喜愛。
楊二下朝後便來到後宮母后居所看望母親,這時圍繞在母后身邊的還有自己的幼弟楊諒和妹妹瓊花及最小的妹妹蘭陵公主。
「?兒給母后請安。」楊二來到獨孤皇后身前躬身施禮道,他這一言讓正在和獨孤母后說話嬉鬧的楊諒和瓊花等停了下來,趕忙讓出位置讓二哥靠在母后身邊坐下。
「?兒快坐下,唉!你父皇病故,母后也老邁了,好在能看到你們兄妹都已長大成人且能夠和睦相處,母后心裡高興啊!今日是你登基稱帝的日子,你父皇留下的基業就交到你手上了,母后希望你能讓這個國家富強興盛,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不要在有什麼打打殺殺的戰爭了。」
「母后,自古以來我華夏大地合合分分,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說到底,父皇建立的大隋天下只是我自古華夏國土的一半,還有一半現在江南陳後主手上。?兒準備歇兵兩年,先讓我大隋國內百姓休養生息,生活好起來。兩年後,?兒準備起兵南下滅掉陳國,以使我華夏錦繡江山重的一統。到那時我大隋才可說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
「?兒啊!難道你父皇打下的半壁河山還不夠大嗎?何必非要去滅亡他國呢?再說,江南、嶺南之地大多偏避貧窮,百越蠻荒民族多的數不勝數,實乃雞肋之地,取之何用。」獨孤皇后不解的說道。
「母后,此言差矣!先不說江南嶺南之地我漢民占據多數,就說百越蠻族也多是古越國、楚國遺民,屆時只需數年民族和解和睦政策,便可使百越民族消失,而成為我漢民一部。再說,江南、嶺南氣候適宜,水土滋潤,處處皆可成為糧倉。那裡更加適合百姓繁衍,遠勝我朝這關中地區。加上南方臨海,便可加強海上貿易,一艘貨船從餘杭便可出東海,下南海。那東海、南海廣有域外國家,我大隋朝一個瓷碗便可換回一兩黃金,一匹絲綢便能換回千斤。總之,要想使我大隋萬事興旺,必須滅掉南陳,建設江南,開發嶺南。否則,我大隋便被南陳、突厥等國封閉在內陸動彈不得。」
「好了,母后說不過你,你想怎樣就怎樣吧!母后這裡還想替你幼弟說句好話。」獨孤皇后拉過一旁楊諒的手,輕聲的說著。
「母后請講,?兒在聽。」
「諒兒是你父皇親封的漢王,現其封地被你所占,母后代他求你,能否放諒兒回返南鄭,繼續做他的漢王?」
「既是母后說了,?兒不敢不從,五弟可在京城保有一處府邸,更可隨時返回封地南鄭城居住。只是,只可作為一個閒散親王,逍遙一生,不得掌控兵權了,還望母后理解?兒苦衷。」
不待獨孤皇后說話,一旁的楊諒忙插言道:「二哥放心,經南鄭一戰後,小弟閉門思過終悟出一個道理來,那就是,外封之王只需讓封地百姓富足安康,讓百姓敬仰就算是做的好了。封國百姓安危便交由中央皇權管轄即可。封國擁兵必生亂!」
「五弟真乃金玉良言也!正是此理。二哥再為你補充一點,汝在治理封地時,當採用我朝統一的土地政策及其他治理國家的政策法規,決不能在外與二哥這裡有所不同,成為實際的國中之國,久而久之你的後代子孫便容易生出分離之意來。」
「二哥放心,漢中官員便由二哥這裡派遣就是,小弟及後代子孫不在掌兵,皆由中央朝廷派駐兵馬就是。」
「好!既如此,二哥便由你回去,免得母后擔心與你。」
「多謝二哥,多謝陛下!多謝母后了!呵呵---」楊諒開心的說道。楊二見狀也和母后、妹妹們笑了起來。
「唉!就是你那大哥被貶去了榆林寒苦之地,今生不知還能否一見?」獨孤皇后見自己幼子的問題得到了最圓滿的解決先是開心,突然又想到了自己的長子楊勇的境況,頓時有生傷感。
「母后,大哥因錯被貶,也是依律行事。貶去榆林已是?兒能想到的最佳之地了,那裡怎麼說都距京城不遠,若是母后相見大哥了,便去一封信召他入京便是,難不成?兒還敢從中作梗?就算母后不去召他,每年母后生辰及父皇誕辰,大哥也會回京的,這是?兒特批的。母后也不必為大哥的生活擔憂,他在那裡過的滋潤的很吶!」
「好!那就好,母后這就安心了。」獨孤皇后喜得眼淚都流了出來,一旁的瓊花公主連忙取出絲巾為她擦拭著喜淚。她和文皇最擔心的情況看來沒有發生,這讓老邁的獨孤皇后欣慰不已。
「母后,?兒還有一事請母后為?兒做主。」
「?兒可是要迎娶那王家妹子?」
「是,也不是。」
「哦?何謂是也不是?」
「母后只說對了三分之一,?兒不僅望母后同意迎娶王黛,還要一發迎娶後梁王蕭巋之女蕭美娘及?兒的貼身女侍衛出塵妹妹。」
「啊??兒啊!你父皇一生只娶了母后一人,你卻要連娶三女?」
「母后所擔心者便是?兒的後宮生亂,?兒保證一生便只娶這三女,絕不在娶就是。此三女中,蕭美娘為正宮皇后,黛妹妹和出塵妹妹二女為妃。」
「也罷!?兒身為大隋皇上,後宮有一後二妃也不為過,母后樂見此事,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抱上我家?兒的兒女子嗣。此事當速辦。」獨孤皇后並非生氣,而是驚訝與自己兒子不娶則已,一娶就同時娶三個老婆,真是太有個性了,想想都覺得可樂。
「?兒已經派人前往襄陽接蕭美娘來京,好事已經不遠了。」楊二有些得意的暗笑著,心中暗想,還是古代好啊!竟然能夠一炮三響,人生贏家啊!美的不要不要的。
「二哥,羅公子還好嗎?小妹大半年沒見他了。也不知他還念著小妹不?」一旁的妹妹瓊花見自家二哥一臉壞笑,便噘著嘴埋怨道。
「呵呵!小妹二哥正有話說呢!此番各地封疆大員都到了京城,二哥特意讓羅成父母也來了,不如你我兄妹同一天舉行婚禮可好?羅成那邊為兄自會去說,想他也是極願意的。」
「二哥既是皇上,就由二哥做主就是了。」瓊花羞紅了臉,扭到一邊小聲說道。
「好!這才是作哥哥的樣子,就同一天辦,真乃喜上加喜之事,若是你父皇還在,必然高興。」獨孤皇后喜上眉梢的叫好著,楊諒也顯得高興異常。
第二天午後,得到消息的靖邊侯羅藝夫婦便登門拜訪獨孤皇后來了。兩親家相見喜不自禁,秦氏拉著獨孤皇后的手有說不完的養兒育女經,弄的木訥的老王爺羅藝在一旁插不上話,但卻喜在心裡。而羅成和瓊花二人早已避開眾人躲到了後花園私會去了。
襄陽城,梁王府邸。
開皇元年,隋文帝楊堅經北周帝禪讓奪取了皇位建立了大隋後,盤踞在荊襄、南陽一帶的地方勢力尉遲迥、王謙、司馬消難等人各自起兵反對楊堅。當時據守襄陽城的蕭巋否決了將帥們請求出兵,與尉遲迥等人結成連橫。事實證明當時蕭巋的決定是非常正確的,因為不久之後,楊堅大軍便擊敗了尉遲迥等人,收剿了其勢力範圍。因為這件事,楊堅厚待禮遇了蕭巋,讓其保留了襄陽封地仍作梁王,使得蕭巋管轄領地成為了大隋國中之國般的存在。而蕭巋本人孝悌仁慈,有君王的氣量。且特別儉省節約,治理部下很有辦法,使得境內清平安定。王世充起事,中原大亂時,襄樊一帶因有蕭巋治理,卻能避開戰火,一片平和。
這天,派往京城長安參與大隋新皇楊廣登基大典的使臣回到襄陽,帶來了楊廣的書信,蕭巋正和眾臣在府中商議。
【章節開始的時候讓你默唸三遍還記得嗎?分享臉書可能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