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唸三遍網址 請問記住了嗎?沒記住的話下章我再問一遍。最好幫我分享到Facebook哦】
「好!」聽了薛萬春的爽快之言,讓李靖頓覺開心,原本以為薛萬春會就此問題做一番討價還價的,竟不想薛萬春根本沒有討價的意圖,而是直接答應了,這讓李靖對晉王手下將領的心胸高看一眼。
「既然讓本帥指揮,吾之意便是讓薛將軍人馬讓出馬邑城,回兵至雁門郡山中潛伏,待本帥將突厥騎兵全部引至定襄城外和雁丘山地,薛將軍再出雁門軍擊其側後,斷其歸路糧道。屆時,突厥兵必回兵,本帥便出城掩殺,如是我軍必勝,功勞自是有薛將軍的一半,本帥絕不貪功。」
「呵呵!一招引蛇出洞,再來個關門打狗,突厥韃子遠來不熟地形,不善山地作戰,某看此計可行,就依李將軍之意,我軍便撤出馬邑城交還於你,去往雁門山中埋伏。」
「薛將軍,這---」一旁的新文禮見主將薛萬春竟然答應了李靖的條件,不由心急起來。這馬邑城可是他親自從唐軍手中奪取的,現在卻因李靖一句話便棄了,新文禮有些不滿起來。
「新將軍,區區馬邑小城食之無味,突厥十數萬騎兵進入瓮中,多殺幾員突厥千戶大將才是大功一件,汝不聞鐵面寒槍羅成將軍之功麼?汝將馬邑之兵帶出與某合兵一處便有近8萬,足可截斷突厥兵後路。」
「既如此末將領命就是。」新文禮聽了薛萬春之言頓時醒悟,不在去爭,爽快的同意下來。
「好!嘗聞晉軍騎兵百戰百勝,今日也讓本帥領受一番晉軍精銳的戰力。」李靖豪爽的說道。
與眾人的開心不同,一旁唐軍大將殷開山和副將韓成豹、丁天虎面露極為尷尬之狀。因為薛萬春剛剛提及的羅成之功,正是在自己身上獲得的,手下大將盛彥師還被算作了被殺的突厥大將,人頭還送到了京城皇宮。羅成的風光無兩,全是建立在自己失敗之上的。唉!誰叫當時自己是突厥盟軍的身份呢?真是啞巴吃了黃連,有苦難說啊!殷開山心中叫苦不迭,羞愧不已。
兩方軍議結束,都不藏私,眾人皆服。
薛萬春等便不在耽擱,辭別了李靖和段志賢等唐將,便同新文禮一道往馬邑城而去。
突厥出兵大舉南侵的消息不僅潞州裴世矩早已得知,就連遠在東都洛陽的楊二也聽說了。楊二的第一感便是立刻停止攻打晉陽城,與李淵暫且歇兵,不讓突厥沙缽略汗有可趁之機。盧照鄰為主將,侯君集、丁彥平和翟讓為副將占住汶水城,脫離與李淵唐軍的所有接觸。盧照鄰也暫時不去晉陽城行勸降之事。將由雁門出擊晉陽身後北三郡的薛萬春部從輔助作戰變為面向突厥來侵的主力,迅速聯繫「長征」到偏避定襄城的三元李靖部,商議停戰和共同抵禦外敵一事。只是,自己的想法竟然暗合了李靖之想,如出一轍,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
因突厥大軍的不請自來,讓原本得到消息的李淵有尤墜冰窟之感。甚至讓他感到自己正遭受南北兩強的夾擊只有死路一條,正在府中與眾文武哀嘆灰心不已之時,汶水城卻派來了晉軍使者,來信表明了雙方罷兵一致對外的立場,並主動撤回了來攻晉陽城的先鋒丁彥平部。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李淵和手下大臣們一時反應不過來,但卻一下激活了一直處於抑鬱中的柴紹。還是柴紹一語道破了晉王楊廣言和對外的良苦用心,這讓李淵等府中文武都嗟嘆不已!其中不乏有大臣對晉王楊廣的格局之大讚嘆不已,更讓唐公李淵臉上有了一些羞愧之意。
接受晉王楊廣的主動示好,雙方罷兵並整合雙方軍力一致對外成了唐國公府中參與府議眾人的共識,包括李淵在內幾乎所有人對晉王楊廣的惡感大大減弱,好感油然而生。用小小李世民對楊廣的說法便是:這個表哥雖然處處為難父王,但確是心懷天下的好人。這也代表了很多人對晉王楊廣的看法,這為今後唐、晉融合打下了基礎,這是後話。
與北境發生的混戰不同,中原、河北、山東、江淮等新近歸附晉王楊廣的廣袤土地上,卻是呈現出一副和平穩定,欣欣向榮之狀。百姓已經從門閥內戰中緩過勁來,各地施行的土地新政也早已得到了百姓的認同,劃歸百姓的土地全都種上了各種莊稼糧食,有些早熟的如玉米、土豆、紅薯、花生等已經被勤快的農戶採摘晾曬了,加上風調雨順,農戶們的收成普遍很好。只有大片大片逐漸金黃的新型高產水稻還在田中等待成熟,但這已讓守候在田邊的農戶們笑逐顏開了,因為,好年景加上好的土地政策,讓百姓們看到了美好的希望。
盛世之下,世間少了盜賊,多了四處流動的商人;
沒了賣兒賣女的悽慘哭聲,到處都是百姓在田間、街巷的笑聲。
在新政下,楊二重視貿易,鼓勵各地商人往來交流,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各地經商的環境大為改善,這使得商人看到了在晉王治下的無限商機,這也使得城市更加繁華,城市人口也逐漸增多。
洛陽城更是引來了眾多的異域商旅,其中尤以東瀛倭國商人和西域商人最多。對於西域商旅楊二倒是不覺有異,但眾多的東瀛人進入洛陽,讓楊二不由產生了提防之心。
這日,在洛陽行宮的大殿之中,楊二便同時接見了專門前來覲見的西域商旅代表和身材矮小的東瀛倭國遣隋使。相比於東瀛倭國,楊二更想多了解現在西域的情況,那塊土地已經脫離中原王朝好幾百年了。
「殿下,本使埃利發來自西突厥帝國,受我射匱可大汗差遣出使東方大國,並帶來我國商旅三百餘人,隨行貨物上千車。先是到了貴國都城長安,才知貴國先皇已故,經宇文化及大人的指引特來東都洛陽覲見殿下,本使先預祝殿下早日稱帝。」這西突厥使臣埃利發操著一口還算流利的漢話恭維著說道。
「多謝西突厥貴使美意!貴使請坐,貴使來自極西之地,不遠萬里來此,本王對你那裡風土人情甚是好奇,有些話問你。」楊二看著階下這個有著棕紅色捲曲頭髮,完全一副中亞人模樣的突厥使臣說道。在大隋人眼裡這突厥異族男人長相怪異,很少得見,但對楊二來說卻似乎司空見慣了般,輕聲問著。
「請殿下詢問,本使當為殿下解惑。」埃利發右手捂胸躬身施禮道。
「你那西突厥國原有小國三五十個,早在數百年前便是我中原漢朝屬地,不知現在國中還有無我漢民百姓?」
「稟殿下,我突厥國中有高昌、鄯善、龜茲、鐵勒、焉耆、且末等大小數十個郡府,原本都是西域小國,這些國中多有漢民生養,與本地百姓相處亦是融洽並未受苦。」
「這些年來,本朝北方多受突厥襲擾,就是現在還在承受著突厥草原騎兵的攻擊,你等雖屬兩國,但卻同為一族,不知可否讓貴國射匱可大汗出面從中調停斡旋,雙方罷兵?」
「殿下,我突厥帝國早已分為西、東兩部突厥,雖為同族但卻少有往來。只恐我西突厥射匱可大汗不便出面調停戰事,望殿下理解。」
「嗯!好了,不說這個了。還是請貴使說下來我朝的目的吧?應該不僅僅是為了兩國通商之事吧?」
「殿下明鑑!兩國通商互通有無原本對雙方都是有益之事,還望殿下對我突厥商旅放開口岸限制,准我商旅到大隋各地自由出入,同時在關稅上保持對等優惠,以鼓勵兩國商貿發展。」
「呵呵!說的好,稅收優惠這點本王沒有異議,但開放城市口岸這條還有待商榷。目前本王允許開放的城市僅限京城長安和這東都洛陽兩地,這兩處城池足以消化貴國商旅運至我朝的貨品了。而本王治下的商人眾多,貴國不曾有的商品貨物更多,為促使本朝商旅到貴國經商,本王希望貴國開放至少十個郡府,且要保證商旅人貨安全。」
「稟殿下,我突厥國欲准許開放高昌、鄯善、龜茲、鐵勒、焉耆、且末、于闐、疏勒、高車等9個郡府供大隋商旅往來經商,我突厥地廣人稀,且國中還多有戈壁、沙漠,即使開放其他諸如烏孫、樓蘭、戎盧、精絕等小郡府,貴國商旅也是去不到的。貴國可否再將郡潞州、山東濟南城納入開放城市,本使聽說潞州可供交換的好東西可是不少的,諸如潔白的麻紙、香醇的五糧春酒、優質的鐵器和用於荒漠中夜晚燃燒的無煙煤等,這些都是我國急需的東西,我國願用黃金對等交換。」
「呵呵!好,開放口岸城市本王就依了你,只有一點本王有言在先,鐵器交換僅限民用製品,如生活和生產工具等,軍用鐵器製品如刀劍等則不許涉及,明白嗎?同樣,我朝商旅也只能到你處交換民品。」
「遵命殿下,本使對此沒有異議。」埃利發微笑著再次行禮道。
「好!具體國書籤訂之事便交由本王幕僚盧照鄰代為處理。」
「是,主公。」階下參與談判的盧照鄰忙答應道。
「陛下,本使還有一事?」埃利發見商務談判極其順利,特別是潞州的開放,心中暗自高興,此次出使任務便完成了一半了,但還剩的一半卻有些扎手,趁著這個年輕的王子高興,趕忙順帶提出。
「呵呵!埃利發大使還有何事?莫非要與本王簽訂兩國互不侵犯條例?」楊二早已看出了突厥人眼中露出的那絲為難,不禁打趣著問道。
「非也!本使請殿下將兩國交接處的玉門關守軍撤回,玉門關駐軍嚴重影響我西突厥邊關安全,為避免兩國邊軍摩擦,請殿下下令拆毀玉門關,此也是本國大汗之意。」埃利發在此撫胸躬身說道。
「呵呵!一年前本王曾有詩讚這玉門關,贊守關將士。且此關在我朝土地之上,派不派軍駐守乃是本朝之事,怎一句影響你邊關安全便要拆關撤軍?本王不允,休要再言。」楊二冷笑著嚴詞拒絕道。
「這---」埃利發一臉失望,但又不好再說,只得躬身一禮後坐下,不在說話。
「好了,請盧大人替本王送一送突厥貴使,好好安置不得怠慢了。」
「是,主公。貴使請---」盧照鄰起身應著,伸手向埃利發作了個請字。埃利發只得起身施禮後隨盧照鄰而去。殿內便只剩下了幾個身材矮小,梳著怪異髮式的東瀛使者了。
「殿下,在下倭國遣隋使主領井章成,受我國推古天皇之命率遣隋使團200人前來天朝上國學習。本主領預祝殿下早日登基稱帝!」階下虔誠的趴伏著三個穿著奇醜,腦袋上往後梳著馬尾辮的東瀛倭國使臣。
「平生吧!坐下好好說話。」楊二極度嫌棄這些表面謙恭,背後使刀的奸滑倭人,言語中沒有了對待突厥使臣的客氣。只是,這種略帶鄙夷的言語竟根本未見階下的三個倭國人有絲毫的不快,反而各個臉上含笑。楊二心想這古代的日本人和後世的同樣賤,同樣的變態,只有用皮鞭打著他,他才覺得舒服。
「你倭國不是早已有人到我朝貿易和研習儒學、禮儀,學習紡織、農耕、制陶等技術了嗎?難道還有所求不成?」
「殿下,倭國和天朝乃是一衣帶水之國,我倭國百姓十分願意學習天朝的一切,也十分羨慕天朝百姓的生活。我遣隋使團200人也願長駐天朝研學各種技能和禮儀。只是,我國雖小,但還未一統,國內不奉我天皇陛下反叛者眾多,我推古天皇欲統一各島建立起一個如同天朝一般的國度,故此次派遣到天朝研學的遣隋使團想向天朝學習城市建設、房屋建造、兵器、盔甲、弩箭、橫刀、火器、火藥、海船等製造之法,以及冶煉精鐵、造紙及印刷之術、還有製鹽、釀酒之法等還望天朝上國不吝賜教,本主領代我天皇陛下謝過殿下了。」說罷,這個名叫井章成的倭國遣隋使主領再次匍匐在地,虔誠的請求著。
【章節開始的時候讓你默唸三遍還記得嗎?分享臉書可能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