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李靖掛帥戰河東 潼關楊林放兩將

  【默唸三遍網址 請問記住了嗎?沒記住的話下章我再問一遍。最好幫我分享到Facebook哦】

  「這---」楊勇畢竟受文皇影響,骨子裡是不願勾結外族的,更何況是驅使突厥進入大隋國土為亂,這勢必背負罵名。

  「陛下,引突厥入內當謹慎啊!俗話說「請神易送神難」,屆時一個李淵就不好對付,更何況是突厥人了。」兵部老侍郎蘇孝慈見楊勇遲疑不決,便提醒道。

  「蘇愛卿此言正是朕所慮,突厥國力強盛,原本就覬覦我大隋,這次若敞開大門放其入內,恐非上策。就是父皇在世也絕不可能這樣作。」楊勇說道,這基本上就是否決了引寇入內牽制楊廣的做法。

  「陛下,老夫聽聞晉陽李淵趁中原亂戰之際大肆擴充實力,中原一股叛軍便去投了他,如今李淵企圖不小。若是讓他出兵南下,恐將原本屬他的河東郡還他不夠。」楊素又進言道。

  「嗯!皇叔說的在理。除非將原本屬於他的河東全郡歸還,再輔以他看重的河套之地,李淵必然出兵。」楊勇肯定的說著,略頓了一下,接著猛然說道:「傳旨:著晉陽李淵出兵南下牽制晉王人馬,待晉王兵退,朕便將河東郡、長治郡如數歸還,再將河套之地封給他。」

  「陛下,若是李淵兵動,北方突厥豈能不動?當有預案以對才是。」仍然是兵部侍郎蘇孝慈在糾結這個外患突厥,也是他作為大隋兵部首腦的敏感。

  「唐公非是你我之輩,若是答應朕出兵河東,必然會防範突厥的。先就這樣吧!著兵部按朕意擬旨。」

  「是,陛下。」蘇孝慈見楊勇心意已決,只得遵旨照辦。

  中原大戰的落幕,猶如一場大戲演完般。讓處身世外冷眼旁觀這場大戲的晉陽李淵看的是熱血澎湃。幾欲和手下百官商議南下攻晉之事,都被裴寂等還算冷靜的老臣給勸說住了。但當得知大隋新皇楊勇因得位不正,惹得晉王百萬大軍入京逼宮一事時,便再也控制不住起兵要趁亂分一杯羹的念頭。這天又召集文武百官進府商議出兵一事。

  「唐公,我晉陽若出兵去攻河東,則中楊素之計也!河東郡雖不大,但卻是晉王楊廣起家之地。先不說能否拿的下,但凡動兵便將徹底打破了我晉陽與河東之間和平共處的關係了。楊廣如今勢大,惹了他怕是我晉陽再無寧日也!」尚書裴寂還是不贊同出兵南下之策。作為主抓晉陽民生建設的大員,他是知道河東放開商路對晉陽的重要性的,一旦開戰,這條聯繫內地的命脈便會中斷,將再難從中原獲取糧食、食鹽等多種民生物資。冒然得罪晉王,得不償失。故此堅決反對出兵南下。

  「裴尚書差矣!連番數次我晉陽都被楊廣算計,軍中早欲雪恥。如今,我晉陽與突厥關係尚可,想必那突厥也不會來攻我晉陽,如此後方穩定,當可全力以圖河東。再說,我晉陽大軍也不是數月之前了,如今操演的精熟,只待一戰。」大將軍劉弘基叫道,如今他手上的晉陽唐軍已達35萬,加上中原各路英雄來投,可謂是兵精將廣,故此有一戰的底氣。

  「嗯!弘基將軍說的不錯,養兵久了就需一戰。再說,本公現在還是大隋朝國公,新皇昨日已有聖旨到來,要本公出兵牽制晉王,若是不出兵便是抗旨,於公於私本公都不願與隋庭為敵,這兵看來是不得不出了。」李淵輕聲說著,順手將桌案上的一卷絲帛遞與身邊的裴寂。

  「啊?唐公看來這次楊勇為促使我晉陽出兵南下是下足了本錢的啊!不光承諾我晉陽收回河東和長治兩郡,還將富裕的河套之地加封給我晉陽了。但是即便如此,本官之意還是以不出兵為好。晉王楊廣豈是好相與的?他不光贏得了中原大戰,占據了大半隋土,更是擁兵已達百萬之上。中原諸王都贏不了他,以我晉陽一府之力又怎能撼動!唉!」裴寂將手中絲帛聖旨交還給李淵,一臉愁容無奈的說道。

  「唐公,這是楊素的驅虎吞狼之計呀!當從長計議才是。」兵部侍郎唐儉也憂慮的說道,顯然他的態度和裴寂相同。

  「難道不遵朝廷旨意?這等同於謀反啊!這---」大學士溫大雅見文官趨於不戰,不禁出言提醒道。

  「嗣昌,你有何看法?」李淵轉頭看向柴紹問道。

  「岳丈,昨日小婿便就戰和利弊與三元李靖、徐茂公等爭論不休,小婿往返河東次數最多,對河東實力頗有了解。就算楊廣與中原諸王大戰時,他河東北部之兵不曾調動分毫。由此看,楊廣早有防範我晉陽之心。再且看晉陽周邊,除北部需防範突厥來襲外,東、西、南三面都有楊廣重兵對我晉陽虎視眈眈。我晉陽就算出兵,當先退他那處人馬?再則,如裴先生說的那樣,一旦與河東為敵,便會讓我晉陽孤懸在大隋北方,中原物資必將斷絕,這仗還怎麼打?但三元李靖卻有著相反的結論,小婿又覺得李靖之言乃是真知灼見,遠非小婿所能比也!」柴紹邊說邊晃著頭,似乎正處於極度的矛盾當中。

  「哦?李靖是如何說的?李靖何在?」李淵問道。

  「主公,李靖在此。」說著,李靖從一大堆的文臣身後轉到了李淵面前,拱手施禮應道。

  「聽嗣昌所言,藥師是主戰的了,可將主戰理由試說一二。」

  「主公,力主一戰非是下官一人之言,徐績、魏徵等都主張與晉王一戰。」

  李靖此言一出,府中眾文武不由紛紛議論著,有點頭的,有搖頭不已的。

  「好!那就請藥師為百官解惑吧!」

  「主公,如今楊勇、楊廣二人孰勢力更大?晉王楊廣剛平定了中原反王,占其地收其兵,兵力早已超過百萬。新皇楊勇京城之兵不過15萬,加上勤王之兵絕超不過40萬,且這些匆忙上陣的士卒無臨戰經驗,決非晉王百戰精銳的對手。是故,二楊奪位之爭中楊勇必敗,楊廣上位只是遲早之事。主公試想,若是楊廣上位之後,最想作的是什麼?」

  「什麼?」李淵條件反射般的問道。文武百官也相互間問著:「對啊!楊廣登基後最先要作的是什麼?」

  「楊廣登基稱帝後必將發兵來滅晉陽!」李靖大聲說道。

  見李淵還在沉吟著,百官也多有不信,便接著說道:「大隋諸藩王全滅,怎肯讓我晉陽獨活?」

  「嗯!好!說的有理。」李淵拍案讚嘆道。

  「玄真(裴寂字),聽了藥師之言,可還有安居一隅,與世無爭的想法?」

  「唉!藥師一言如撥雲見日,我晉陽不管戰與和,最終都逃不過晉王楊廣的兵峰所指。原想他若入主文和殿便會南下征伐陳國的,現在看我晉陽卻遠比陳國處境危險。當全力一戰!」裴寂搖頭無奈的說道。

  「唐公,若此戰無可避免,下官願薦三元李靖為晉陽唐軍主帥,徐績和魏徵為隨軍正副軍師。」兵部侍郎唐儉出言薦道。

  「好!那本公就奉旨出兵河東,征討晉王。就依茂約(唐儉字)所薦,命李靖為主帥,徐績、魏徵為軍師,點兵25萬三日後出兵。」

  「我等謹遵唐公之命。」李靖和徐、魏兩人出班拱手應道,隨後,從李淵手中接過調兵虎符。

  晉陽兵動的消息早有軍情處細作連夜快馬趕往河東潞州去報劉文靜,在經過霍縣時也順帶將軍情通報了霍縣守軍大將雙槍丁彥平。丁彥平得知晉陽唐軍即將來襲的消息後,也將城中兵馬全部調動起來,關閉了城門將通往晉陽的大路封死,同時派人去通報蒲縣、界休和雁門關等處的晉軍作好敵襲的準備。

  蒲縣的大刀羅松得到預警之後,也同霍縣的作法一樣將城門關閉,斷了通往晉陽的另一條官道。

  長治郡汾河南岸界休城駐守的雄闊海和金環兩將更是作出了渡河反擊晉陽的軍事部署,同時催促後方的古遠和上黨兩地往界休運糧。古遠城的濮固中和費天喜二將更是親自領兵2萬押送10萬石糧食親往界休助戰。

  雁門關駐守的晉軍大將薛萬春也進入了戰備狀態,準備率本部8萬精銳出關攻擊晉陽以東,從側後方牽制著李淵南下大軍。

  從整個軍事狀態看,李淵的唐軍還未戰就已面臨著極為不利的態勢。河東晉軍四隻大軍呈半月狀包圍著晉陽東南兩面,而西面則是黃河。

  面對如此戰局,兩日來,李靖和徐茂公、魏徵都在商議著最佳出兵方略,柴紹也在一旁不時參謀著。8歲的李世民則在幾人身旁靜靜的聽著看著,像個小大人一般,有時還要說出自己的一番看似幼稚的想法,惹得幾人都哈哈大笑著。

  得到消息的潞州軍情處指揮使劉文靜急忙來見河東司馬裴世矩。

  「裴公,主公遠在洛陽,若是等主公決斷則晚矣!當以我河東現有之兵阻擊李淵南下,一嗣得勝大軍回返河東之後便可發起反擊。」劉文靜指著牆上的巨幅地圖說道。

  「嗯!不錯。他李淵南下唐軍不過25萬,已近傾國之兵了。我河東、長治兩郡晉軍總數不在其下,且有良將,當可一戰。」裴世矩冷冷的說著。

  「可惜我潞州中軍大營現有人馬僅餘5萬,李景10萬大軍還未歸建,隨主公征西大軍去圍京城了。我潞州中軍力量單薄了許多。」

  「肇興先生使說的是啊!若是前線來要援兵,我潞州就只能唱空城計了喲!呵呵!」

  「唯今之計當速調澤州小白猿侯君集部馳援我潞州,與翟讓將軍同守平陽以作我潞州北面屏障。」

  「好!自從中原大勝之後,澤州便沒有了重兵駐紮的理由了,完全可以抽調來拱衛潞州。老夫這就下令去調侯君集過來。」

  隨後,兩個身居高位的河東老臣又對軍力的部署略作了一番變動,見已是萬無一失了,才各自散去。

  這時,晉軍西征的百萬大軍已經抵達了潼關,而後續輜重糧隊才到函谷關。這次的行軍規模遠超不久前中原反王攻打潼關的氣勢。

  宇文化及帶著李景、伍雲召等眾將入關前來拜訪靠山王楊林。尚師徒早就和李景、伍雲召等將相熟,兩方雖歸屬不同,但卻早就是一家了。

  「老王爺,現在中原諸王已死,中原諸州府盡皆歸了我主晉王。這潼關便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呵呵!」宇文化及笑著對楊林說道。

  「是啊!這潼關現在是防無可防,可有可無了。就如同老夫一樣,不重要了。」楊林對宇文化及的說法並無異議,撫著白須自嘲道。

  「王爺,小輩絕無冒犯之意。」

  「呵呵!本王並非責怪,這座雄關卻是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了。老夫也老了,也該適時隱退了。待晉王千歲登基稱帝之時,老夫便上疏請辭歸隱了。」

  「王爺,如今這局勢怎麼看?」

  「呵呵!晉王百萬得勝強兵經我潼關進入關中,如雷霆掃穴般,誰敢爭鋒?若是本王料的不錯,只需圍住京城,不下三日,朝中百官必然開門納降。」

  「呵呵!借老王爺之吉言。晚輩這功勞似乎來得太過輕鬆了。」

  宇文化及說罷,帥府中眾將全都大笑起來,各個神情輕鬆。只楊林手下兩將尚師徒和新文禮似有不甘。

  待宇文化及帶著眾將離去之後,尚師徒便拉著新文禮來見楊林。

  「怎麼?宇文化及說這潼關無用了,你二人便不想在此守關了?」

  「非也,王爺。只要王爺在這關上一天,我二人必不離王爺左右,只是---」

  「只是什麼?尚將軍可直言。」

  「王爺,這次可不同於與反王一戰啊!王爺可看到宇文化及手下大將們的神態,這次晉王必然贏回自己的皇位,他們可都是有從龍之功的呀!這豈不讓我等在一旁乾等著只有羨慕的份兒!好歹也想趁此撈些個功勞,王爺您說是不是?」

  「呵呵!想當初本王便憑著一對囚龍棒打下大隋八十一州,扶了兄長楊堅作了皇帝,怎會不知這從龍之功?也罷!你二人一身好武藝,就是在晉王軍中也堪上將之才,本王便放你二人各領兩萬士卒,跟隨那宇文化及去京城走一趟,好歹有些功勞傍身。這裡再無戰事,給本王在此留一萬老卒便夠用了,去吧!」

  「多謝王爺成全!」尚師徒和新文禮聽了楊林之言,不禁一陣狂喜,忙拱手便拜。

  【章節開始的時候讓你默唸三遍還記得嗎?分享臉書可能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