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唸三遍網址 請問記住了嗎?沒記住的話下章我再問一遍。最好幫我分享到Facebook哦】
「?兒,現在只我父子三人沒有外人在場,你給為父和你兄長說說看,你因何執意要開挖永濟渠,要知道那涿郡羅藝與父皇本就不合,為何要渠通涿郡?」文皇拿過小刀削著手中梨小聲問道。
「父皇,皇兄,我大隋欲作大國還是欲作小國?若是僅為一小國,守關中、河套、漢中、河東、京兆、弘農足矣!若要成為大國,至少恢復漢時國土,則必須眼光向東看,向南看。現在燕雲遼東名為隋土,卻不受皇朝管轄。晉陽、齊郡、中州洛陽等也被唐壁、王世充等藩鎮門閥割據,也僅在名份上屬我大隋,更遑論南陳了。先不說開渠對民生經濟給予的多多益處,永濟渠一開首先便於我大隋兵馬、軍糧物資等沿河而上直入燕雲,收涿郡、遼東等處為國有,再則有河運便捷便可出兵攻打東北諸蠻夷和高麗半島。父皇、皇兄不知那東北皆是黑土地,地廣人稀,物產極為豐富,土地極宜種植糧食,兒臣必取之。還有高麗半島尚未開化,其地也極適於耕種,兩漢時便在那裡設有玄菟、樂浪及帶方等郡,原為我漢人土地,不可不收回。此乃開渠之軍用也!還有,兒臣開渠之時,必然會引發濟南王唐壁激烈反對,若是兒臣猜的不錯,他極可能藉此反叛大隋。兒臣也早有趁機削藩之意,滅了唐壁,將其土地納入我大隋中央管控。若是洛陽王世充也趁機造反,兒臣也順便將他的藩也削了。這樣,大的內亂隱患消除後,便可過江擊南陳,一舉統一天下,恢復秦漢之土。故兒臣堅持開渠皆為我大隋漢民之復興。」楊二侃侃而談,直抒胸臆,將爭儲一事拋諸腦後了。
「皇弟,若是唐壁、王世充皆反了,豈不是天下大亂了,怕是不好收場啊!他兩處可供驅使的人馬不少於30萬。」楊勇聽了楊二的肺腑之言後不由擔心道。
「呵呵!父皇、皇兄勿憂,就算他兩處反叛也無妨。現今皇叔靠山王虎踞潼關,任他王世充如何也過不了潼關。中州、齊郡反叛影響不到京城,只需及時擊敗叛軍便可。兒臣不才,現手中有精兵50萬,戰將數百員,足以平滅叛亂,父皇、皇兄勿憂!」
「?兒啊!只怕到時叛上作亂者不僅僅是唐、王二人啊!為父料定晉陽李淵必反,那時你還能安心南下平叛嗎?再說,見我中原大亂,突厥必然趁勢南下,勾結李淵某我京城,屆時又當如何?還有南陽、荊襄等地亦可能揭竿而起,這開河風險何其大也?」文皇起身看向亭外掛著一輪皎月的天空鬱郁不歡的說道。在他心裡還是覺得自己兒子想法不夠全面,把風險預估的過低了。
「父皇,那李淵和突厥必然南下無疑。但若是兒臣以最短的時間滅掉唐、王二賊,那李淵和突厥必不敢南侵。再說,我朝名將眾多皆能善戰,他兩處兵馬最多20萬,有何懼哉!我朝休養數年,國庫豐足,正是用兵之時。兒臣50萬大軍無需父皇提供錢糧供給,支撐平亂足夠。況且,那唐壁、王世充未必敢反!」
「?兒,你在東萊收伏王博時,是不是早有此意了?」文皇突然問道。
「回父皇,孩兒那時早有全盤謀劃了。借東萊兵奪得唐壁東海郡時也是為防其謀反。」楊二索性將自己在東萊郡時的謀劃說了出來。
「嗯---,不錯的一步好棋,這樣足夠牽扯住唐壁了。只是,王世充恐怕也會豎起反旗的,他那處缺少牽制。」
「父皇,王世充北有黃河之險正面對我河東,我河東早有準備。其西有潼關,東有洛口城在我河東軍手中,南有南陳及諸多小藩控制,他王世充猶如籠中困獸,可轉圜的空間其實不大,不傷及我大隋根本。」
「那南陳有無可能趁亂北上侵占江北之地?」楊勇問道。
「皇兄所言亦有可能,不過,這種可能性不大,皆因陳叔寶乃是不思進取,只圖享樂之人,近聞他又收的兩位美人在宮中淫樂,早就不問朝政了。」
「?兒若是開工掘渠,當先從何處開始?」文皇突然問道。
「父皇,兒臣當先開掘魏城至黎陽一段約200里渠道,先期動用民壯不超過25萬人。錢糧民壯等皆由我河東潞州提供,不用朝中府庫一分。」
「啊!皇弟這可不是小數目啊!」楊勇聽了大驚道,他完全被自己兄弟的豪言鎮住了,沒想到自己兄弟現在如此財大氣粗了。
「好!你我父子就豁上國運賭上一回,賭輸了,為父留給你們的起碼還有一個小國,若是賭贏了,這天下便盡在你我父子手中矣!需要為父提供些什麼?」文皇頓悟後也豪邁的說道。
「兒臣只需要父皇的信任,再有就是加強五原城及朔方城的軍備,以防突厥南下和李淵西進。若是兵力不足,可調漢中兵馬於京城周邊。兒臣在去書吐谷渾撒昆處,借他吐谷渾騎兵5萬給父皇使用。」
「此事不急,不到萬不得已不用吐谷渾之兵,父皇在關中、京兆和弘農之兵足夠用了。呵呵!潼關以東父皇全都交給你了。」文皇看著楊二輕聲說道。
「父皇放心就是,莫說他唐、王兩人30萬之眾,就是300萬,兒臣也不懼也!」楊二起身面對文皇堅定的說道。心說,不愧是大隋開國皇帝,果然一代明君。
「好了,天色已晚,你兄弟二人各自回府吧!今日所言休要外傳。勇兒,你莫要諸事都聽越公的,遇事多想想。」
「是,父皇。今日所聞必不外泄。」楊勇雖暗弱,但絕不傻,也知今日月夜所談之事乃是極為重要之事,若是傳出去了,勢必激起唐壁和王世充早反,更會讓李淵和突厥早作南下準備,甚至南陳都有可能趁機北犯。
「?兒你將直面濟南王唐壁,恐你手中將領不足以威懾其人,為父讓宋國公你賀伯伯去你那冀州魏城坐鎮吧!」文皇慈祥的說著,一邊在前往前院後宮走著。
「兒臣正有此意,多謝父皇了!」
「呵呵!你呀!那韓擒虎不是早被你忽悠過去了嗎?還給他安了個講武堂總教習的閒職,如今,天下武將都可說是出自韓門,瞧把這老韓頭給樂的!把你賀伯伯眼饞壞了,早想出京師了。」
呵呵呵呵!父子三人全都大笑起來。
晉陽北定襄城。
這段時間以來,每日都有數十甚至上百突厥商隊進入定襄城進行皮毛馬匹等交易,隨著入秋之後,皮毛的交易量大增起來,且每天的交易價格都在跌,原本春夏之際一石糧食可換5張牛皮或8張羊皮的,現在卻可換8張牛皮和10張羊皮。晉陽和內地到定襄的糧商們早已瞧准了這一商機,大肆換購皮毛。這些上等牛羊皮乃是各藩鎮門閥搶購的物資,是製作軍兵皮甲的原料,現在藩鎮門閥都在擴軍,擴充自身勢力。這些皮毛只要運回中原或是南陳便可換取更多錢糧。由此,內地糧商都託運糧食趕往定襄城與突厥交易。
「府君,往年入秋之後便要防範突厥騎兵南下我晉陽邊地劫掠百姓糧食,以備過冬之需。現突厥與我晉陽唐公簽有盟約,今秋便不會派兵南下劫掠了,故早早便有各地突厥部落商人以毛皮良馬換我晉陽糧食。馬匹數量較少且昂貴,我縣府不宜多換,但今秋突厥處的皮毛不僅質量好而且價格低於往年。看來突厥各部落急需儲備糧食過冬啊!府君當於此時多換購皮毛。」一個主管商務的縣丞對定襄城縣令說道。
「雖是好事,但我來定襄就職時間不長,這定襄府庫中糧食也不多,如何才能將這嘴邊的生意做了?眼見他人發財著實讓某心煩。」縣令拍打著案板鬱悶的說道。他每日都見這定襄城越來越多的外地商人,拉著整車整車的糧食在大量換購突厥商人手中的皮毛,然後在運回內地高價出手,利潤豐厚的嚇人,早就眼紅了。
「府君,可派親信快馬返回晉陽城將此事通報給國舅爺啊!我們這裡沒錢沒糧,他那裡有的是啊!在以府君手中權柄,輕易可操控這定襄城中的皮毛買賣啊!翻手就能大賺一筆的。」
「你這廝咋不早說?害本府這半月來全當了看客,眼睜睜的看著大把銀子往他人袋中流。速回府!快!」
很快,一封來自定襄城縣令,也是晉陽李淵親信大臣國舅竇抗遠房侄兒的親筆信擺在了竇抗手中。
「啊?盡有這等事。」竇抗滿是不信的問著來使,這送信之人也是他的一個竇姓遠侄,自小就認得。
「老舅,千真萬確啊!你不見每日經過晉陽城前往定襄的內地糧商那麼多嗎?只需去城門處問問守城軍兵就知曉真假了。」
「嗯!你且下去休息,待老舅確認了再說。」
待這個報信遠侄下去之後,竇抗不由思索起來,他看著手中書信所說的商機,權衡著這件事情的可行性。
「竇權。」突然竇抗叫著自己的護院家將。
「老爺,有何吩咐?」
「竇權,你速到城北門查看一番,看看出城和進城的商隊馬車之上都是何物?並給我打聽清楚車上貨物的購買和售賣價格。打探清楚速來報我。」
「是,老爺。」竇權聽了吩咐後立刻帶著2個隨從急忙奔城北而去。
當夜,國舅竇抗便趕到了自己族兄內史令竇威府中。
「大哥,你看看這事可作否?」說罷,竇抗將定襄縣令的書信遞給了族兄內史令竇威手中。這竇威官比他大,又是族中家主,有權調用全族的資源。
「這可是真的?若是皮毛跌價,就是我晉陽府庫中也該大量囤積的。」竇威看了信件後也大驚道。
「大哥,此事小弟已經打探清楚了,小弟的家奴竇權足足在城北門守了2個時辰,你猜北去和南返的商隊馬車上都是什麼?他娘的,北去時這般商人車上全是糧米,回來時車上是整車整車的牛羊皮。原本一石糧食可換5張牛皮的,現在行情是8張甚至10張牛皮。就是羊皮也由8張漲到了15張了。而我晉陽城中和中原內地卻還是一石糧食只能換5張皮。不管大哥你這裡做不做這送上門的生意,小弟府中現存有糧米5萬石,好歹也要換得40萬張上等好牛皮。在往中原王世充那去封書信,怎麼也能換回他那裡精糧8萬石,或是白銀7000兩,這裡外里可淨賺3萬石精糧啊!」
「嗯!確是如信中所言,我晉陽現與突厥沙缽略汗交好,今年他那裡不會騷擾我北三郡了。促使各部落早早開展貿易實為解決其部落冬季儲糧,這倒不假。這趟生意可作!」竇威作為掌管晉陽內府糧庫的眾臣,心思自然必國舅竇抗綿密得多。他前後想了想後,也覺得出現這種皮賤糧貴的現象是合理的。於是覺得族弟竇抗的說法可行。
「大哥,若是你我要做這趟買賣,管教定襄皮毛都姓竇,外地商隊一張皮子都得不到,嘿嘿!」竇抗陰笑著說道。
「好!你儘快去安排。我這裡先將族中糧食統計出來,估計滿打滿算能先湊個30萬石。先賺這一票再說其他。」竇威吩咐道。
「大哥,這等大事,怕是瞞不過唐公啊!很可能空手而返的商隊會到晉陽府鬧事的。」竇抗不愧是國舅爺,知道李淵性情溫和,不與民爭。到時在定襄城吃癟的外地商人,一定會到李淵那裡告狀的。
「富貴險中求,咱賺的就是時間差,待我手中糧食變現後,再顧忌唐公的利益吧!你我都不出面,委託信得過的下人去辦,唐公就算知道了也無妨。」
「好嘞!小弟親自到定襄走一趟就是了。」
竇抗走後,竇威立即召集府中家人,各自到親戚府中搜集存糧,限時一日內送到內史竇府中。
定襄城距晉陽最遠,乃是從突厥人手中收回不久的小城,原本城中就有很多突厥人居住,這些人現在都在經商。這定襄城便成了內地和突厥貨貿交易的重要地點。
【章節開始的時候讓你默唸三遍還記得嗎?分享臉書可能有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