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造假王子與什葉派處理(二合一

  第143章 造假王子與什葉派處理(二合一)

  一塊地毯大到足以容納兩個蘇菲,但世界卻沒有足夠大到容納兩個君王。🎈🐧  ☺💛

  ——冷酷者塞利姆一世

  就這兩天的宣講情況來看,奧斯曼帝國的人民群眾對於這些新法案並沒有什麼很明顯的牴觸情緒,這就夠了。

  在婚宴結束後,塞利姆便授意馬漢德與烏理瑪們一道對進行了調整的伊斯蘭教法做最後的修改。

  頭巾法這種東西肯定是不能取消的,今天塞大帝讓穆斯林摘下頭巾,搞不好明天穆斯林摘下的就不只是塞大帝的皇冠了,或許人頭也一併帶走。

  這次的法律宣講就是稍稍的給伊斯蘭教松鬆綁,好進一步推動塞大帝的改革計劃。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時間已經到了1790年年底。

  蘇丹看著窗外的秋葉,不禁有些感慨。

  前幾天御醫已經傳來了安娜懷孕的消息,不知為什麼,當聽到這件事的時候,塞利姆感覺到他和這個世界的聯繫愈發加深了。

  這個還在安娜腹中的孩子像是塞利姆與這個世界之間的紐帶。

  蘇丹正在思考著自己未來的孩子,門外卻傳來了保羅的聲音。

  「陛下,薩法維王朝的後裔找到了,您現在要接見他嗎?」

  「帶進來吧。」

  塞利姆淡然的說道。

  看著這個從門口小心翼翼探頭而進的青年人,他不由得打量起來這個由查士丁尼找到的所謂薩法維王朝的後裔。

  長相不算突出,屬於一個比較一般的水平,身材還算高大。

  隨意打量了幾眼後,塞利姆失去了興趣,隨即淡淡的問道。

  「你確定你是薩菲家族的後裔,伊斯邁爾三世的兒子,波斯理所應當的帕迪沙阿,伊朗的萬王之萬。」

  年輕人的臉色顯得有些蒼白,但是還是堅定的答道。

  「是的,陛下,偉大的奧斯曼蘇丹,伊斯蘭世界的哈里發,兩聖地的主人。

  我正是薩菲家族最後的血脈,伊斯瑪儀-薩菲。

  穆罕默德-卡扎爾殺死了父親以及薩菲家族所有的後裔,只有我逃了出來。

  這一切是因為我有一個忠心耿耿的僕人,他掩護著我逃出了波斯,來到這裡尋求您的幫助。

  只不過他在路上不幸離世了。」

  賽利姆並沒有認真聽這個所謂的薩法維王朝後裔說的話,畢竟奧斯曼帝國只是需要一個藉口而已。

  至於這個薩法維後裔是不是真的,就查士丁尼給的情報而言,大概率是假的。6⃣  9⃣  s⃣  h⃣  u⃣  x⃣  .⃣  c⃣  o⃣  m⃣

  講真的,查士丁尼也不知道從哪裡搞來這麼個貨色。

  這貨還不如編個僕人跟著王子逃難,結果得知王子要投奔奧斯曼帝國蘇丹,為了做出一番事業,僕人果斷的幹掉了王子,並頂替了對方。

  這個故事,塞大帝還願意用他些。

  「好了,既然是,那就是吧。

  去自己了解一下波斯宮廷的資料,學習一下薩菲家族的歷史,好在之後的征伐波斯檄文里發揮一下。

  記住,要嚴謹,懂了嗎?」

  這位伊斯瑪儀用力的點了點頭,隨即被保羅領了出去。

  塞利姆拿起了書桌上的資料,不禁開始思考大遠征的規劃。

  按照常理來講,冬季是不適合出兵的。

  因為在地中海地區,奧斯曼帝國和波斯之間的地理環境,一年四季的氣候雖說相對溫和,大部分時間都可以進行軍事行動,而沒有明顯的季節上的限制。

  但是在冬季則有例外,這一地區可能會有降雪和惡劣的天氣條件,造成一些戰略上的限制。

  故而奧斯曼帝國每一次與波斯的戰爭都是選取了一個合適的時機的。

  這些軍事行動一般在夏季和早秋的乾燥季節,這一時期因為天氣相對穩定,地面較為乾燥,故而交通和軍隊的運動能力更好。

  順帶一提,奧斯曼帝國冷酷者「塞利姆」一世就是在1514年八月的查爾迪蘭戰役中大敗了薩法維王朝開國君主伊斯瑪儀。

  後者在遭到這場重大打擊後幾乎一蹶不振,最終去世。

  不過就塞利姆看來,這完全是伊斯瑪儀自己太作。

  此人12歲起兵,22歲統一波斯平兩河,可以說是當世龍傲天了。

  不過一帆風順的統一讓伊斯瑪儀有些狂妄。

  這種狂妄體現在哪裡呢?

  1505年的伊斯瑪儀在消滅了白羊王朝之後,他的主要威脅還剩三個,分別是西方的奧斯曼帝國,東北的烏茲別克人,以及南方入侵荷姆茲諸島的葡萄牙殖民者。

  其中特別是烏茲別克人,主動向伊斯瑪儀發起了挑戰。

  在河中地區崛起的烏茲別克人原本是一支草原上的遊牧部落,他們的領袖昔班尼汗,渴望征服帖木兒帝國在呼羅珊的剩餘遺產。

  1506年,呼羅珊的統治者,帖木兒的後裔海珊·貝卡拉去世,他的幾個兒子產生了內訌,烏茲別克人得以攻入呼羅珊,控制了大部分區域,包括馬什哈德、圖斯和赫拉特,也因此和薩法維王朝接壤。

  1509年,昔班尼汗派兵取道卡維爾荒漠襲擊克爾曼,大肆劫掠、屠殺。♡💣 ❻➈丂ⓗยⓧ.𝓒σ𝓶 💙💝

  伊斯瑪儀因忙於鎮壓希爾凡的戰事,只好選擇暫時妥協,並修書一封以示友好。

  但這被昔班尼汗視為軟弱無能,給伊斯瑪儀寫了一封極具威脅性和侮辱性的回信,並附贈一根乞食的棍子和托缽(蘇菲苦修士常用的乞討工具),表示伊斯邁爾應牢記自己父輩原來的職業,滾回去乞討苦修,並加強了對南部的襲擾。

  這徹底激怒了伊斯瑪儀,在西部穩定之後,伊斯瑪儀便果斷地出兵呼羅珊,還為海珊·貝卡拉的兒子兼繼承人巴迪奧爾扎曼提供了庇護。

  1510年11月,伊斯瑪儀聚集了一支來自全國各地的軍隊,共計17000人。

  軍隊迅速占領了圖斯和馬什哈德,並向赫拉特前進。

  而昔班尼則果斷的撤退進入木鹿城堅守。

  昔班尼的選擇是正確的,伊斯瑪儀倉促出兵,沒想到烏茲別克人會避而不戰,因此雖然包圍了木鹿城,但並沒有準備足夠的攻城器械進行攻城。

  而城外烏茲別克人的部落援軍不斷聚集,已擴充至28000人。

  為了逼昔班尼出戰,伊斯瑪儀決定採用昔班尼當年的做法。他給昔班尼寫了一封信,說自己即將班師回朝去鎮壓亞塞拜然和迪亞巴克爾的叛亂,讓昔班尼繼續躲在城裡別出來,等他解決了叛軍再回來收拾他。

  另一方面,伊斯瑪儀讓自己「撤退的」軍隊焚燒掉了軍營里所有的舊帳篷。

  一支由埃米爾·貝格·穆斯魯率領的300人紅頭騎兵精銳,駐紮在被燒毀的營地附近。(薩法維教團頭戴紅帽作為標誌)

  這支小分隊不斷進行閃電式的突襲,然後佯裝撤退,昔班尼和他的軍隊中了圈套,對薩法維軍隊展開追擊,而伊斯瑪儀已經為昔班尼準備好了陷阱。

  他將自己的部隊編成了馬蹄鐵的陣型,誘餌小隊將毫無戒心的昔班尼大軍帶進了包圍圈。

  伊斯瑪儀給所有的部隊配備了浸了油的火把,同時點燃。突然亮起的火光引發了烏茲別克人的驚慌,伊斯邁爾一馬當先率領紅頭騎兵對包圍圈中的烏茲別克人發起了突擊。

  近10000名烏茲別克士兵陣亡,昔班尼本人也死於陣中。

  這場戰爭讓伊斯瑪儀用了10年時間建立了一個基本囊括整個伊朗、南高加索、美索不達米亞、東安納托利亞以及呼羅珊的帝國。

  他已經到達了自己的人生巔峰,眾所周知,巔峰後面一般是深淵。

  戰後,昔班尼的屍體被伊斯瑪儀分割:頭部的皮膚被整塊剝下,塞滿稻草,送給了他在君士坦丁堡的「朋友」——奧斯曼蘇丹巴耶濟德二世,雙方曾謀劃夾擊薩法維王朝(就是此事件引發了當時還是王子的塞利姆一世的暴怒,成為其仇視伊斯邁爾的源頭)。

  然而伊斯瑪儀並不知道這位未來的奧斯曼蘇丹會如此仇視他。

  他還在品味著自己的勝利,昔班尼汗的頭骨被伊斯瑪儀做成了一個鑲嵌寶石的酒杯,成為了他的收藏品;四肢則被肢解,在波斯的四方邊境巡遊,以示烏茲別克人的威脅已解除。

  之後伊斯邁爾攻克木鹿和赫拉特,控制了整個呼羅珊。赫拉特作為帝國內第二座王室直屬城市,成為了呼羅珊行省的中心,「呼羅珊的珍珠」得以再次綻放光芒。

  不僅僅是戰爭,伊斯瑪儀同樣也玩政治煽動。

  在土伊邊境、外高加索和亞塞拜然地區,大量傾向薩法維什葉派的土庫曼人跟伊斯瑪儀一世保持聯繫,而薩法維王朝也一直煽動這些地區的什葉派追隨者殺戮遜尼派教徒,甚至發動了反對奧斯曼帝國的叛亂,而這徹底觸怒了塞利姆一世。

  蘇丹回想起了查爾迪蘭戰役,雖說在心裡上他不覺得塞利姆一世真是他祖宗。

  不過這種榮光還是值得懷戀的,蘇丹不在意,老百姓得在意啊。

  除此之外,塞利姆一世對於什葉派的處理也是塞大帝需要避免的。

  歷史上塞利姆一世為了遏制帝國叛亂的勢頭,維護帝國的穩定,隨即採取了許多嚴苛的措施。

  這位「冷酷者」下令大肆屠殺什葉派教徒,未被處死者也一律打上烙印流放歐洲。

  這就是塞大帝需要特別避免的,因為在他看來,這完全是給自己抹黑,雖說那個時代怎麼黑奧斯曼帝國都沒用,畢竟就是強啊。

  可如果縱觀整個查爾迪蘭戰役就會發現,塞利姆一世的手段實在過於粗暴。

  此戰剛開始只是小規模戰鬥,因為伊斯瑪儀一世一直在撤退,採用敵進我退、堅壁清野的戰術,這讓逮不到伊斯瑪儀大軍主力決戰的塞利姆一世很是憤怒。

  而堅壁清野也就意味著奧斯曼人儘管在前線不斷挺近,但後勤補給卻越來越難,因為一路之上的補給城市、村莊都被老狐狸伊斯瑪儀一世拆乾淨了,而奧斯曼的補給線卻越來越長。

  在這種危急時刻,還得看「冷酷者」的,他直接用出攻敵必救這一招,命令大軍直逼薩法維帝國首都——大不里士!

  果然此舉奏效,1514年8月到大不里士的奧斯曼人將伊斯瑪儀逼得無路可退,伊斯瑪儀無奈之下只好與塞利姆決戰,而這就是查爾迪蘭戰役。

  讓我們把目光回到1514年7月,「冷酷者」塞利姆一世重新整頓大軍,大軍共計 12萬人,包括了步兵、騎兵和炮兵,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此時的奧斯曼大軍已經配備火槍,並帶了200門加農炮和 100門臼炮。

  而這些熱兵器最後成為了決定戰役走向的關鍵道具,也宣告了傳統冷兵器時代「騎兵為王」的終結。

  到8月 22日,在經歷了 1000多英里的長途行軍後,奧斯曼軍隊終於到達了亞塞拜然西北部的查爾迪蘭,兵鋒直指大不里士

  此時的伊斯瑪儀一世在堅壁清野許久後,親率6萬部落騎兵嚴陣以待,這支騎兵兵團隨他南征北戰、東討西殺,立下赫赫戰功,積累了無數經驗,是王牌中的王牌,精銳里的精銳,也是伊斯瑪儀一世征戰四方的立身之本!

  但由於當時地區大環境的科技所限,這支薩法維大軍僅僅只是配備了像弓箭、長矛這樣的落後武器,甚至都沒有見過像奧斯曼軍中的那種火槍火炮,所以在作戰武器裝備上薩法維大軍棋差一著。

  不過薩法維王朝的騎兵有著兩位作戰經驗豐富的指揮官,即迪亞巴克爾總督穆罕默德·汗·烏斯塔吉魯和努爾·阿里·哈立法,並且大軍由波斯沙阿伊斯瑪儀一世親自統領。

  等到8月23日,戰役正式打響,薩法維軍隊的兩位指揮官向伊斯瑪儀一世建議:趁奧斯曼軍隊遠道而來立足未穩,立即展開猛烈進攻,專門以逸待勞打擊長途行軍疲勞不堪的奧斯曼人,以避免奧斯曼炮兵發揮威力,彌補己方在武器裝備上的劣勢。

  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這些都是相當正確的建議,但不幸的是,所有這些原本正確的建議均被伊斯瑪儀一世所拒絕,甚至出色的戰役指揮官還受到了上司的譏諷,他的上司杜爾米什·汗·薩姆魯甚至建議伊斯馬儀,待敵軍完成部署後再發動進攻。

  征戰半生的伊斯馬儀一世還就真接受了杜爾米什﹒汗﹒薩姆魯的建議,並說道:「我不是打劫者,神所註定的一切將會發生」。

  如此一來薩法維帝國以逸待勞的唯一優勢又因為伊斯瑪儀一世裝逼而拱手讓人,最終招致大敗。

  但如果伊斯瑪儀先行進攻有可能贏嗎?

  很有可能,因為此時的奧斯曼軍隊在經歷了伊斯瑪儀長期的堅壁清野後早已經疲憊不堪,如果陡然攻擊,這支大軍很可能會潰散。

  這裡就暴露出了塞利姆一世的問題,他的後勤相當脆弱。

  問題來了,這和對什葉派的處理有什麼關係呢?

  當然有,如果是塞大帝來處理,他完全不會屠殺什葉派,而是會徵用他們。

  你說這群人容易造反,呵呵,土庫曼王公敢在奧斯曼帝國鬧事,這些平民可不敢。

  「冷酷者」大可以分出少量軍隊看管,強迫這些什葉派教徒參與後勤運輸,萬一斷糧了,還可以學習秦宗權,這不比屠殺的經濟效益高。

  當然,塞大帝肯定是不會在這一次的大遠征中這麼搞的,畢竟塞大帝可是文明世界來的,怎麼能學秦宗權,最多讓這幫什葉派教徒往死里承包帝國東部基建與大遠征後勤。

  造假的王子會背書的,一個波斯怎能有兩個正統呢?

  蘇丹笑了笑,開始期待起來。

  感謝p社玩家狂喜與書友的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