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基礎(下)
李勝利不想跟柳爺、杜驕陽在沒法解釋的事情上多做糾纏,飯吃飽了,他就在一旁靜坐養神,剩下的事也就不管了。
柳爺本想起身收拾一下,但杜驕陽也把他當做了長輩,收拾碗筷她還是在行的,帶著憂慮看了李勝利一眼,女混子也沒多說話,直接就出門洗涮去了。
掃了一眼閉目養神,不打算開口的自家傳承人,柳爺這邊也不打擾,推門而出,就安排下午的碰頭會了。
各地來的醫家,大都老邁,有些人需要午休,這是需要遷就的習慣,所以碰頭會的時間需要安排一下。
李勝利跟柳爺,雖說暗地裡說了總盟主之類的話,但現在的營地,還是以陸總跟中醫司的鄒錦為尊的。
「老李,出門做這些事的時候,最好換上中山裝,老衣裳穿著,讓你說話的時候顯得溫吞吞的。」
洗涮過後,將碗碟送回食堂,杜驕陽進屋,也沒繼續剛剛說不明白的話題,而是給了李勝利著裝上的提醒。
「這茬在陸總好使,在這就不怎麼好使了。
營里這些人,跟柳爺一樣都是老江湖,指著衣著當做滲人的皮毛,真是關公面前耍大刀了。
這些各地的名老中醫,哪個又沒經歷過生死,即便不是自己的,也看慣了他人的生死。
用氣勢壓他們,你也是想多了,想要壓服他們,唯有中醫大勢。
穿上中山裝或是軍裝,我的鋒芒太盛,反而不利於說服。
我娘給我說過,出門在外行走坐臥都得講究,這也是我姥爺傳下來的。
在村里我要穿老對襟,來了這裡也要穿,等入夏之後再進城,我就是老軍裝、大軍勾了。
你出去之後也是差不多的樣子,一些西式的禮儀,鄒姨應該可以教伱,她教不了,就得找別人去學。
現在你還有時間,除了西式的,中式的你也要學會。
旗袍之類,趁著現在有時間,找人做上幾十身,我再讓人給你挑上一些,這些在國外不是不能做,但真正講究的衣料,只在國內才有。
記著,最近提醒我找些宋錦、明錦,一身衣料就穿梭千年,那些沒進化完的猴子,怎麼跟你比傳承?」
穿衣打扮,李勝利也是有講究的,只是大多數人不識貨而已。
自家姥爺再說也是估衣鋪的二掌柜,小舅孫五洋也是得了真傳的,身上的衣服有什麼出處,李勝利也是門清。
「你知道最好,我就不再勸你了,看你行事吧……」
雖說心裡擔憂,但杜驕陽也知道自己說話的份量不足。
李勝利跟鄒姨、謝飛、王前進忙活的許多事,她都看不明白。
至於家裡老杜出國,她能知道的只是避禍,至於禍從何來,她就不怎麼清楚了。
這些在她心裡的位置也沒那麼緊要,如今真正能讓她上心的,還是出國這件事。
只要跟出國有關,杜驕陽就能靜下心去學習,而且學習的速度飛快,真要跟她談形勢,她也只是前腳聽的清楚,後腳就變的糊塗了。
「很有自知之明,好了,你也坐著休息一會兒,我想點事。」
擋住了女混子的話頭,李勝利沒再跟她瞎聊,而是想著下午的碰頭會該說什麼,又該怎麼說。
釐清理論自然是中醫大傳承基礎中的基礎,但人多雜亂,是現在開頭,還是入夏入秋之後開頭,也是需要計較一下的。
現在開頭人少好壓服,做事容易一些,入秋之後,再加上京中名家,關係就不好捋順了。
但現在開始,人少也怕返本歸源的時候不細緻,這事雖說不是一年兩年能幹成的。
但各地的名老中醫就這麼一批,熬死了就沒有了,他們出不了成果,想著以後再出成果也難。
由各地的名老中醫起頭,京中名家接續,後繼之人以竟全功,這就是脈絡。
今天下午的碰頭會,弄不好就是打基礎的時候,滑了滑統哥那邊,內科高級的任務數,雖說最近治癒數有所增加,但距離五千的數量還是太遠。
治癒五千人,弄不好就是一些醫家一生的成果,如果有了八派為基的內科高級,李勝利就能在返本歸源之中,提綱挈領了,可惜任務的難度太大。
具體成不成,還得看邢州野戰醫院的痊癒數,如果過了三千,還能努力一把,如果僅有一兩千,那風雨之中想要完成這樣的治癒數可就難了。
但現在是基礎的起點,內科中級混醫界雖說夠了,但為返本歸源提綱挈領還是大有不足的,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時間到了,柳爺來喊人,李勝利擦了把臉,乾脆利落的起身,帶著杜驕陽就到了營區的小禮堂。
進屋之後,掃了一眼空無一人的前台,再掃了一眼聚了百十號人的禮堂,史老、董師、祝師、白肅山、陸總的老王、老馬、老張,以及中醫研究院的心血管病大拿郭士槐等人赫然在列。
有陸總的王院長在,話就不能按照剛剛想的來說了。
各地醫家在京,一天的靡費不少,鳩占鵲巢也得給人一個說法的。
「各位,上午已經介紹過了,我就不再多此一舉了。
請諸位進京,咱們主要還是為了陸軍總院的新割治科立項做背書的。
如今陸總這邊的中醫門診,還沒有一個系統的流程,接下來我跟大夥說一下,對不對的,也請諸位論一論。」
對中醫師的傳承而言典籍是基礎;對一個醫院而言,系統的流程就是基礎。
就醫的流程不對,醫生再好也是白費,就跟遇上外傷不做檢查,直接縫合一樣,萬一有內傷,或是傷口之內有肉眼看不見的污染源,縫合的傷口還得再打開一遍。
中醫跟西醫不同,流傳至今,內科才是基礎,表症跟內症要有關聯才能立方。
眼紅腫,不管內火,不分虛實直接上眼藥,那就是主次不分的庸醫了。
西醫的分科,跟中醫理論是相悖的,眼腫不看眼科,嘴裡生瘡不看耳鼻喉,牙疼或許也是因為心火旺。
中醫按照西醫的分科來看病,中醫師如果得力還好說,不得力,病情可能就會越治越嚴重。
規劃系統的問診流程,部里跟中醫司之前也做過,那就是中醫條例了,雖說五一年條例里的大多數都被廢止了,但一些還是流傳了下來。
四大中醫院還好說,有名醫名家坐診,話語權相對充足,該怎麼問診,醫院也得徵求醫家的,所以相對而言流程算是規範。
但在下面的醫院就不同了,中西醫混雜在一起,也是大雜燴一般,遇上不懂行的直接拿中醫條例說事,中醫師的話語權再弱一些,也就只能聽之任之了。
李勝利給規劃的就醫流程也很簡單,無非中醫的望聞問切在前而已,同時,將抓藥也放在了門診上。
廢醫存藥可要不得,中醫被說成是經驗醫學,也是不無道理的,但經驗之中還有藥性一節,這玩意兒可不是電腦能玩轉的。
真正的醫家大多玄奇,許多時候,就在用藥上體現,這是一生經驗的匯總,或許理論不清,但就是能藥到病除。
一些簡單病症的問診上,中醫其實很簡單,只要脈象能入門,就能照著醫書看病,這也是後世有人想讓電腦取代中醫的理論立足點。
但病可不都是簡單的,真要到了疑難雜症的程度,別說電腦了,就是用量子計算機也玩不轉,因為有句老話叫做醫術通玄,這就跟邏輯沒關聯。
中醫的望聞問切,就是中醫門診的基礎,新割治科也是一樣,外病內治可不止是說辭。
不提外傷,就說骨傷,傷筋動骨一百天,李鬼手用上方劑,就能讓簡單的骨折患者一月下地。
馬店集的王慶平就是例子,三月不到,已經可以走動了。
窪里的趙滿屯也已經能下地行走了,今年秋收他也能趕的上。
按照西醫打鋼釘固定的流程,明後年的秋收,趙滿屯能不能趕上都是個問題,說不定後遺症稍多,人就只能架著雙拐走動了。
李勝利提出的中醫門診,首先過望聞問切一關,在座的眾人也沒有異議。
只是醫藥同路這一節,陸總的老王,提出了問題。
「勝利同志,醫院還是有其規章制度的,醫藥分離也是醫院的規章,放在一起,不妥吧?」
老王的說法,在座的一大部分人也認同,醫藥同路或是醫藥異處,都有現成的例子。
許多坐診的中醫師,都是只開方子不抓藥的,藥鋪的存在,補足了這一點。
再有一點,老王也是有其出發點的,遇上傳染病,診室跟藥房在一起,難免會有二次污染,這事到哪都是道理。
「這一點可以不做硬性要求,但中醫師必須熟悉中藥也是從醫的基礎。
連藥性也不清楚就開方,吃壞了患者,算是醫療事故還是算患者倒霉?
藥學,以後也要作為中醫師的必修科目,可以不學,但也不要想拿正規的中醫師牌照,這一點就是硬性的要求了。
藥學不過關,就只能是學徒,中醫內部的嚴謹還是需要提一下的。」
李勝利單獨拿出了藥學,而且將之作為硬性的要求,就得不到眾人的認可了。
學醫本就艱難,學醫不學藥的醫家也大有人在,醫藥分離,其實也不是外人搞出來的,根子還是在中醫內部。
自小學理論,能夠著櫃檯了就去當藥工,藥工做完才能坐診,有傳承的醫脈還得走一遍藥山。
在座的眾人,不少就有這樣的經歷,藥性難以釐清的前提下,如果去掉識藥、辨藥一節,中醫師的成長,至少可以縮短五到十年。
當然基礎的藥物知識還是要有的,這些醫書典籍里有記載,學會了典籍之中的藥物知識,在大多數人看來,也是夠用的。
「往常的傳承方式,耗用的時間太長,在每個學生身上花費的精力也太多,不利於大批量的教學。」
「缺了識藥、辨藥一節,也未必不能看病的,我就是這樣一路看著醫書走過來的。」
「藥性不明,就去開方,這不害人的庸醫嗎?」
「識藥、辨藥雖說也是一節,但不必做硬性的要求了吧?
如果將辨藥作為取得醫師資格的硬性要求,中醫出人才也就更加的艱難了……」
在座的都是名醫名家,自然不會胡攪蠻纏,說話都是有依據的,也不會用經典胡亂駁斥。
都是行內人,玩詭辯就落了下乘,聽完這些說法,李勝利點了點頭,都有道理。
就培養學生而言,自然是越快越好,雖說中醫是傳統的行業,但隨著工業化的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傳統師帶徒的模式,在時間上,也確實是個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