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不與傻瓜論短長(第二更)

  足足半月,直到元宵,葉春秋大多時候都在營中度過,做人將心比心,將門生們丟在營里操練,自己卻躲一邊,葉春秋不免於心不安。

  等過了元宵,韃靼人終於來了,禮部和鴻臚寺的官員前來巡營,主要是教授鎮國新軍迎接外使的禮儀。

  葉春秋讓王守仁前去接待,自己則關在營里構思著沖床和銑床,有了高溫的熔爐,就得有生產的機械,眼下的水力鍛機雖然夠用,卻必須做到精益求精才好,畢竟現在只是衝壓一些最基本的板甲零件,而將來,有太多太多要做的事。

  到了正午,葉春秋得知禮部和鴻臚寺的人未走,便信步去那兒拜謁一下,剛到帳外,便聽到了談笑的聲音。

  「不錯,不錯,趙大人高論,後主若不失國,豈有這淒悽慘慘切切,下官偶得一詩,也頗為有些意味……」

  「快,快吟來聽聽,張郎中看中的詩,想必是不會差的……」

  眾人不禁笑了。

  當葉春秋走進去的時候,便見王守仁忝居在末座,其餘是幾個緋衣的官員,各自坐定,捋著長須言笑。

  其中一個,還是葉春秋的老熟人,鴻臚寺的主客郎中張儀,當初他維護倭使,對葉春秋很有意見,此後因為葉春秋暴打倭使,他還據此上了幾封奏疏,可惜沒有得到大家的共鳴,最後也就作罷。

  見了葉春秋一身銀甲攜劍進來,幾個官職卑微地要起身行禮,唯有禮部的郎中和鴻臚寺主客郎中張儀依然安坐。

  葉春秋與眾人見了禮,道:「諸位大人入營,招待不周,還望恕罪。」

  這禮部郎中一看就是老好人,帶著笑意道:「哪裡的話,正好來你這兒躲躲閒,聽一聽諸公高論。」

  葉春秋抿嘴淡笑道:「難得諸位大人有此雅興……」

  官場上的這一套,葉春秋再熟稔不過了,行禮如儀,說話也使人如沐春風,他正待還要說,坐在一旁的張儀卻是面帶笑容,突然打斷了葉春秋:「葉修撰何故帶甲來見?」

  他這一問,帳中的氣氛不禁尷尬起來。

  確實……葉春秋乃是修撰,不過他是兼任傳奉的參事官,因而在此練兵,可是按理來說,葉春秋理當頭戴烏紗,穿著麒麟服來見才適合。

  只是有時大家不會很在意,所謂的禮節,本就是如此,大家只需知道,人家沒有對你不尊重,也就不會去在意了。

  不過張儀卻是心裡依舊帶氣,他依然對葉春秋殺倭使之事懷恨在心,現在見葉春秋風生水起,遇到機會,便不免想要譏諷一句。

  你看,今日在座的,可都是禮官,結果你卻一身戎裝來大煞風景。

  眾人都尷尬地笑了笑,覺得張儀的話不合時宜,不過仔細想想,又不好為葉春秋說話,這很好理解,若是鬧起來,這件事傳出去,難道堂堂禮官可以無所謂葉春秋的失禮之處嗎?

  士林清議變幻無常,誰知道大家會不會因此而抨擊葉春秋有失禮之處。

  張儀含笑看著葉春秋,目光卻帶著咄咄逼人的銳氣,他是鴻臚寺的主客郎中,品級比葉春秋高一些,最重要是看不慣葉春秋,訓斥一下葉春秋也沒什麼不妥之處。

  王守仁小心翼翼地看向葉春秋,他知道葉春秋此時肯定是有些委屈的,卻不知春秋會不會因此而震怒,反而做出更加失禮的舉動。

  孰料葉春秋只是莞爾一笑:「我若不為此,張大人哪得坐談?」、

  一語而出,張儀臉色驟變。

  我如果不穿著鎧甲,不帶著寶劍,不想著保家衛國,你還能夠在這樣舒適和輕鬆的環境下與人清談嗎?

  這句話,既帶著諷刺,又表明了葉春秋的志向,一句坐談,更是將他不知人間疾苦,不曉邊鎮烽火連天,卻在此大言不慚、高談闊論的嘴臉畢現出來。

  張儀恨不得立即跳出來反駁,可是偏偏,他竟是發現找不到說辭,何況繼續據理力爭,似乎也只會成為別人口中的笑話,索性厚著臉皮不曾聽到葉春秋這句話的樣子。

  這時,禮部郎中發揮了老好人的本色:「急報已經傳來,小王子率五百精騎,已至宣府,他們馬快,也就三日之後便可抵京,本官奉劉公之命,特來巡營,見鎮國新軍有章有法,軍紀森嚴,陣容整齊,料來是不成問題的,劉公的意思是,新軍既要有禮,也當有節……」

  張儀禁不住插了一句:「就怕節太多,禮卻少了,鎮國新軍萬不可鬧出什麼事端,如若不然,葉修撰,這個責任你得擔著。」

  葉春秋沒有理他,反而客氣地對這禮部郎中作揖道:「多謝大人指教,下官定不辱使命。」

  這郎中捋須道:「好說,好說,都是效命而已,葉修撰的新軍,早已聞名遐邇,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他見一旁的張儀被葉春秋冷落,怕張儀又說什麼怪話,又要鬧出什麼爭執,可就不太好說了,便道:「好啦,我等也可回去交卸使命了。」

  他站起來,帶著諸官告辭,葉春秋送他們出了轅門,張儀心有不忿,便徑直先坐上了轎子,禮部郎中卻很尷尬地一笑,朝葉春秋道:「葉修撰,不必和這樣的人一般見識,老夫素知葉修撰為人坦蕩,才識過人,自也該是胸襟寬廣。」他深深地看葉春秋一眼,道:「人活在世上,總會遇到幾個使人不快的人,習以為常便好。」

  葉春秋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道:「大人指教的是,下官定當銘記在心。」

  這郎中點著頭淡然一笑,打起精神道:「不必相送了,三日之後,朝陽門見吧。」

  這一乾禮官各自上轎,魚貫出了轅門。

  王守仁隨葉春秋一道在此相送,原料葉春秋定是怒氣未消,卻見葉春秋面上若平常一樣,只是目光沉著地看著去遠的車轎,這身穿著銀甲的少年,舒眉抿嘴,一雙眼眸依舊清澈,白茫茫的雪映射在他的瞳中,那瞳中黑白相間,猶如燭火下的明珠,褶褶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