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

  「三郎似乎對侯君集此人頗不放心?」武順和賀蘭越石走後,武媚娘和李恪還在廳中,武媚娘便開口對李恪問道。

  李恪點了點頭回道:「不錯,侯君集此人桀驁狂妄,又與本王不和,本王擔心他會挾機報復。」

  武媚娘不解道:「侯君集也是行伍中人,以三郎今時今日在軍中的聲望,他也敢亂來嗎?」

  李恪道:「他是昔年玄武門的元謀功成,玄武門之事從頭到尾他都出力甚多,故而極得父皇信重,這天底下除了父皇,他連藥師公都不看在眼中,何況本王,在他侯君集眼中,本王不過一個豎子而已。」

  武媚娘擔憂道:「那兄長此行豈不是難了?」

  李恪回道:「侯君集雖與本王不和,但本王畢竟是親王,在他之上,他明面上是絕不敢亂來的,只盼著兄長能謹慎些才好。」

  武媚娘道:「西征之事不在三郎轄下,三郎確也不便查手。」

  只要賀蘭越石不出長安,那李恪便還能護得住他,可他隨大軍去了西域,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高昌國距長安四千里之遙,李恪也是鞭長莫及。

  賀蘭越石和武順才走,李恪和武媚娘還在說著西征之事,而就在片刻之後,便突有王府的門人前來通稟:門外一人自稱劉仁軌,持楚王手令在門外求見。

  李恪聽得劉仁軌在門外求見,臉上頓時露出了笑意,他等了這些日子,劉仁軌總算是到了,李恪一面命人將劉仁軌引去書房,一面自己往書房走去。

  為官者的書房多堆積機要之物,也是極為敏感的所在,尋常人肯定是不能擅入的,李恪專程命人將劉仁軌帶進書房說話,自然是要用作心腹了。

  劉仁軌,出自中原門閥尉氏劉氏,劉氏雖是中原豪族,亦在世家名門之列,但劉仁軌卻是劉氏旁支庶子,雖然掛著個世家子弟的空白名頭,卻不比農戶子弟好上多少,家境貧寒,亦屬寒門。

  劉仁軌生於前隋仁壽元年,少年恭謹好學,農耕之餘也不綴學事,束髮之年便以文名聞於鄉野,但他雖有才名,可他的仕途卻一直不順,現已年近不惑,還是只是一個不入流的咸陽縣丞。

  大唐開國之初,政治清明,李世民更是求賢若渴,凡有才幹之士多能有所任用,但劉仁軌偏卻特殊,劉仁軌仕途坎坷,也不儘是劉仁軌自己的緣故。

  劉仁軌入仕,起自管國公任瑰的提拔,武德年初,時任河南道安撫大使的任瑰賞識劉仁軌之才,行赤牒舉薦其為息州參軍,劉仁軌始步入仕途。

  任瑰投效李淵甚早,也是大唐的開國功勳,劉仁軌極得任瑰賞識,本該也是貴人相助,年少有為,仕途順暢的,但偏偏任瑰和隱太子李建成交好,滿朝皆知,玄武門之後任瑰便遭清算,調離中樞,劉仁軌作為任瑰門下,自然也是如此。

  其實對於李建成舊部,李世民自己的態度倒是頗為大度寬和的,諸如名盛者魏徵、王珪之輩都被委以重任,偏偏就是劉仁軌這樣的小角色既不入李世民之眼,地方官員也不敢輕用,這才蹉跎十餘載,無甚進益。

  若是沒有李恪的恩遇,劉仁軌的官運在貞觀一朝頂天了也就是一個給事中,封公拜相那都是高宗朝的事情了,劉仁軌也知道自己的處境,故而當他得知李恪欲調用他時他也是萬分激奮和不解。

  楚王李恪之名,劉仁軌如雷貫耳,凡李恪所用之人,從起初的岑文本、王玄策,再到後來的馬周、席君買,無一不是聲名大噪,劉仁軌對此次機會自然很是珍惜和慎重。

  「門下劉仁軌,拜見大都督。」劉仁軌跟著門人小心翼翼地進了書房,對李恪拜道。

  劉仁軌來見李恪之前也是下過功夫的,凡軍中官吏,李恪從來不喜人喚他殿下,而要喚他大都督,劉仁軌轉任的并州大都督府司馬正是軍中文官,自然也需喚李恪一聲大都督才是。

  「正則(劉仁軌表字)可是叫本王好等啊,本王年前招你,你開春才到,來得可是遲了。」李恪沒有架子,和劉仁軌所設想的也不同,上來便對劉仁軌玩笑道。

  劉仁軌回道:「門下雖受大都督之命,但咸陽之事亦不可廢,門下也是釐清舊事後才來府上拜見,還望大都督勿怪。」

  李恪擺了擺手道:「無妨,正則做事有始有終,這是好事。」

  劉仁軌道:「謝大都督體諒。」

  李恪指著自己身前的座位,對劉仁軌道:「正則一路辛苦,先坐吧。」

  「諾。」劉仁軌得令,依言在李恪身前坐下。

  待劉仁軌坐定後,李恪這才接著問道:「正則可知本王為何要招你來府?」

  劉仁軌回道:「門下不知,還請大都督明示。」

  李恪道:「本王官任并州大都督,本該往河東任職,但母后新故,父皇精力不足,朝中內外許多事情父皇還需本王相助,故而下特旨命本王留京。本王在京固然可以顧及京中諸事,但河東那邊的軍務便難免處置不周了,所以本王要你來。」

  劉仁軌聽著李恪的話,不解地問道:「大都督以親王之尊兼領并州大都督,奉旨都督河東邊事,如若要用人,天下願為大都督效力的不知多少,為何大都督偏生選中了門下。」

  李恪新立為嫡子,聲望正隆,只要他下教令征詔,天下士子願為他效力的不在少數,在這些人中劉仁軌並不算出色的,為何李恪偏卻選中了他,這正是劉仁軌一直萬分疑惑的。

  劉仁軌的本事李恪很清楚,劉仁軌是誰,十餘年後鎮遼東、破百濟、平高句麗、克新羅,水路用兵兩者皆長的當世名帥,真正的大器晚成,這樣的人李恪當然要用,只是李恪卻不能這麼同劉仁軌說,

  李恪道:「因為本王官拜并州大都督,本王的司馬便是要代本王和英國公一道坐鎮太原的,但太原魚蛇混雜,宗室、世家、豪強、胡族各色人等皆有,本王需要一個有能力又足夠強項之人前往,正則正和本王心意,只是不知你可願做本王的強項令嗎?」

  李恪口中的強項令便是漢光武時敢攔公主車架,處死公主家奴的洛陽令董宣,董宣行事剛正,不畏權貴,倒是和昔年劉仁軌斬殺折衝都尉魯寧時所為頗似,故而李恪有此一言。

  劉仁軌蹉跎十多年,又怎會不抓住眼下的良機,而且李恪說的很清楚,是代李恪協助李績坐鎮河東,這不就是下一個馬周嗎?

  劉仁軌當即道:「承蒙大都督不棄,門下願為大都督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