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孫子兵法的厲害之處

  第182章 孫子兵法的厲害之處

  孫武,很多人都知道他寫有非常著名的《孫子兵法》,但是很多人對他的事跡並不清楚。

  孫武有著統領三萬軍隊卻能立於不敗之地的神話。

  孫武被後世尊稱為孫武子,地位可以和孔子和老子並稱。

  他本是齊國人,後來在摯友伍子胥的推薦下,帶著當時已經有所成的孫子兵法覲見吳王,並且受到了吳王的賞識, 吳王經常就軍事上甚至政治上的問題和孫武探討,而孫武也能給出讓吳王比較滿意的答案。

  後來,孫武為吳國戎馬三十年,取得了輝煌的戰績,特別是在兼併戰爭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在孫武晚年的時候,伍子胥被吳王所殺, 孫武看到了權臣的下場,於是他告老還鄉,將兵權盡數交出, 一心編著他的兵法。

  之後不久便也辭世了。

  孫武的一生很傳奇,他在三十年戎馬中,少有敗績,但是卻受到了政治上的迫害,中間有一段時間被流放,生活窮困潦倒,被重新啟用後,他的戰績越來越輝煌,甚至達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這也是為什麼他在伍子胥死後急流勇退,隱居在小村落中,專心編著《孫子兵法》。

  他留下的《孫子兵法》一書不僅在華夏,甚至在世界軍事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兵法裡面的瑰寶,裡面的戰術不僅是在打仗上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在政治上, 外交上都能起到超乎想像的作用。

  所以孫子兵法不僅是一本古書,它在後世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

  一談起《孫子兵法》,無人不會憶起此書的作者孫武以及孫武充滿傳奇的一生,然而孫武獨特的軍事才能無不顯現著家人對其的培養與薰陶,其中更包含了孫武的父親孫憑對孫武的期盼。

  孫武的父親名為孫憑,是華夏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人。

  其先祖是陳國開國君主陳胡公。

  話說這原本孫家的本姓並不是孫,而是田。

  孫武的祖父田書因為具有卓越的才能,被封為齊國的大夫。

  後來在齊景公在位期間,田書因領兵伐莒,被齊景公賜姓孫氏。

  困此,孫武的祖父田書至此被稱為孫書。

  孫家在齊國的顯赫可見一斑。

  對於孫武的父親孫憑的記載較少,能知道的就是孫武的父親憑藉才能成為齊國的卿,也就是齊國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級官員。

  正是因為如此,祖父孫書在為孫武取字時取為「長卿」,希望孫武能如同其父親一般在朝為官,為國效力。

  在公元前五百一十五年,孫武的父親孫憑參加了齊國一起政治紛爭,也就是著名的「高昭子聯合欒、鮑、田三家反晏嬰的事件」。

  因為擔心孫武會因此受到自己的牽連,孫憑先行安排孫武逃亡吳國。

  事實也證明了孫憑的安排是正確的,孫武在吳國寫下《孫子兵法》,並在他人的引薦下,成為吳王的左膀右臂,為吳國的興盛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

  雖然後世對於孫武父親孫憑的結局並沒有過多的記載,但是孫憑對於歷史的貢獻卻是功不可沒的,他對孫武的培養造就了一代軍事奇才。

  孫武有三個兒子,三個兒子中,只有他的二兒子孫明的後輩中出了一個赫赫有名的將軍,孫臏。

  其他人幾乎算是默默無聞。

  孫武的後代孫臏,也是兵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戰國初期著名的軍事家,曾與戰國時期魏國名將龐涓同拜師在縱橫家鬼谷子的門下,龐涓因嫉妒孫臏的才能,在孫臏到了魏國後,構陷孫臏,是其受到了臏刑和黥刑,剔除了孫臏的膝蓋骨,孫臏因此得名,關於他本來的名字史料上並沒有記載。

  孫臏沒有因失去膝蓋骨,身體殘疾自暴自棄,而是尋找時機逃離。

  齊國使者出使魏國時,孫臏秘密回見了這位齊國使者,並用自己的言辭打動了齊國使者,齊國使者遂偷偷用車將他帶回了齊國。

  到了齊國之後,孫臏得到了田忌的賞識,成為了田忌門下的門客,在田忌與齊威王和諸公子的賽馬中運用「策對論」,使得田忌贏得了齊威王的千金賭注,孫臏也因此名聲大噪。

  隨後田忌向齊威王推薦了孫臏,孫臏成為了齊威王的兵法教師。

  孫臏利用自己的軍事謀略通過桂陵、馬陵兩戰,擊敗龐涓,使得當時的霸主魏國元氣大傷,將齊國送上了東方霸主的位子。

  在齊宣王即位後,孫臏回到齊國,辭官隱退,開始著書教學,整理出《孫臏兵法十六篇》傳世。

  《孫臏兵法》體現了孫臏的主要軍事思想,也成為了後世重要的軍事理論書籍,後世對於其的評價也是極高的。

  孫武給後世留下的不僅僅只有他帶有傳奇色彩的故事,還有他所著的《孫子兵法》,更是為後世作為軍事研究的教材之一,時至今日仍有其特殊的含義。

  從孫武訓練宮女的這件事中,三國時期諸葛亮就曾評價孫武道,「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用法明也。」

  意思是說,孫武之所以能讓天下人信服,就是因為軍法嚴明。

  諸葛亮也以此為鑑,馬謖在違背自己的命令後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含淚斬殺馬謖。

  …………

  大唐。

  太極宮。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孫武的相關事跡。

  不禁為這位華夏史上的軍事奇才感到欽佩。

  李世民望著天空,半響後搖頭道:「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虛實,夫用兵識虛實之勢,則無不勝焉。」

  「孫武此人,實在是華夏軍事史上的瑰寶啊。」

  「原來他在遙遠的後世,評價竟然如此之高。」

  「只可惜,只可惜啊……」

  「若是那夫差聰明一點,吳國的下場也不至於那麼落魄,而孫武,也有可能會完成他的夢想。」

  …………

  「孫武,在朕眼裡,他也是一個神人。」

  「朕當初行軍打仗這麼多年,要說沒有借用孫武的軍事思想,這是不現實的。」

  宋太祖趙匡胤,同樣對孫武非常的推崇。

  「此人,的的確確是我華夏軍事史上的一盞明珠。」

  …………

  在華夏軍事史上,孫武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稱為「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最出名的自然是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一共有十三篇,在華夏乃至世界軍事史上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

  而且,這部兵書不但影響著後世的軍事,還在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等領域同樣影響深遠,被譯為多種語種版本,在後世世界各國廣泛流傳。

  而且,最應該注意的是,在《孫子兵法》出現之前,華夏古代也有軍事上的著述出現,比如《曹劌論戰》等等。

  但是,這些軍事著述並沒有對軍事做具體系統的論述,而《孫子兵法》卻是首次自成體系。

  所以說,《孫子兵法》應該是華夏軍事史上第一部成體系的兵書。

  後世近代有一位偉人,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帶領人民群眾打破了黑暗,重新站了起來。

  這位偉人,也非常推崇《孫子兵法》。

  在一次和工作人員聊天時,偉人就說:「在幾千年前,華夏就有這樣的兵書,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實際上,偉人對孫武的評價和認識,也大都是體現在對《孫子兵法》的評價上。

  早在一九一三年,偉人在湖省立第四師範學校讀書,國文老師袁老師講《孫子集注序》時,偉人就做過這樣的學習筆記:孫武子以兵為不得已,以久戰多殺非理,以赫然之功為恥,豈徒談兵之祖,抑庶幾立言君子矣。

  可見,偉人對孫武「止戰」的軍事思想是非常推崇的。

  後來,一次重要的行動剛剛結束後,偉人就致信別人,說道:買來的軍事書多不合用,多是戰術技術的,我們要的是戰役指揮與戰略的,請按此標準選買若干,買一部《孫子兵法》來。

  那麼,偉人為什麼要著急買《孫子兵法》呢?

  原來,行動成功後,軍隊到達了陝北,偉人有了一些相對安穩的時間,就想把華夏的革命經驗好好總結一下。

  既要總結土地革命戰爭,也要研究一下華夏革命的戰略戰術。

  而要完成這些研究,必須要借鑑參考一些資料。

  因此,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恩格斯的《反杜林論》和《孫子兵法》等著作,就成為偉人經常翻閱的資料。

  眾所周知,偉人的軍事思想博大精深,有很多非常實用的戰略戰術,其實有不少東西都是來自於《孫子兵法》的啟迪和發揮。

  首先,就是「知己知彼」的觀點。

  孫武在《孫子兵法》里講道:「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已,每戰必殆。」

  偉人在《實踐論》《矛盾論》里,都曾引述過這個觀點。

  在《論持久戰》中也強調說:「我們承認戰爭現象是較之任何別的社會現象更難捉摸,更少確實性,即更帶所謂蓋然性,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

  偉人做出這樣的論斷,就是對「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一戰爭精髓的深刻把握。

  而且,偉人還做了更深入的發揮,不光要知道敵軍和我軍的情況,還是運用其他的觀點,全面辯證地看待戰爭雙方,才能更好地指導戰爭。

  還有著名的游擊戰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其實也是對「避其銳氣,擊其惰歸」這一軍事思想的發揮。

  可見,偉人對《孫子兵法》的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也有人說過:「《孫子兵法》問世已兩千餘年,這部含有對戰略、外交和戰爭深刻認識的兵法在今天依然是一部軍事思想經典。」

  世間萬事都有其規律,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普遍存在的。

  孫武發現了一部分並凝練了其中一部分,並編寫成書。

  其子一部分已經不適用華夏社會了。

  但大部分即使後世還是適用的,不過這必須靠透過字裡行間去融會貫通才行。

  即使是那些已經不適用華夏社會的那部分,也可以通過它們去了解那個時代的人、事、物。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不管在任何時代都適用!

  在華夏古代的兵家之中,孫武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巔峰。

  無論是其用兵才能還是對後世的影響,都達到了許多人心目中無法企及的高度。

  孫武被稱為「兵家至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他的巨著《孫子兵法》,更是被譽為「兵學聖典」,為我國歷代兵法之首。

  而另外一人司馬穰苴,ta的地位雖不及孫武,但也是一個「文能附眾,武能威敵」的名將,是繼太公望姜子牙之後的一位承上啟下的軍事天才,其所著的《司馬法》被收錄在武經七書之中,其本人也是「武廟十哲」之一。

  …………

  三國。

  曹操看著孫武的盤點視頻,也不禁感慨。

  「論軍事才能,孫武或許稱不上頂尖。」

  「但論兵法,孫武是真的厲害。」

  「聖人之用兵,戢而時動,不得已而用之。」

  「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

  「孫子者齊人也,名武,為吳王闔閭作兵法一十三篇,試之婦人,卒以為將,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

  「後百歲余有孫臏,是武之後也。」

  「審計重舉,明畫深圖,不可相誣,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煩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為《略解》焉。」

  …………

  另外一個時空。

  司馬遷也不由開口道:「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論,論其行事所施設者。」

  「非兵不強,非德不昌,黃帝、湯、武以興,桀、紂、二世以崩,可不慎歟!《司馬法》所從來尚矣,太公、孫、吳、王子能紹而明之,切近世,極人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