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志士仁人鍵盤俠

  第136章 志士仁人鍵盤俠

  此世,在思想學說上,並非荒漠。

  各大仙門功法各有特色的同時,相應的外門書院,也在凡間有著不同的思想學說,猶似百家之爭鳴。

  不論道家、法家、墨家還是儒家等,在此世其實都有著相近的學說理論。

  比如儒家思想,總體上而言,與對應禮部的度厄書院之學說,頗為相近。

  不過,或是因為此世神詭橫行、兇險暗藏,大部分名頭響亮的書生文人,基本都是修士,行事謹慎,顧惜性命,在殺身成仁一說上,並未有太多論述。

  反倒是並不存在神詭異事的藍星古代,書生文人輕易死不了,卻也無緣長生,因此講究人生價值,遂有捨生取義、殺身成仁之說,並逐漸演變為了俠文化。

  俠者,志士仁人也。

  而現在,南奕將俠之道,論述成文,搬運至了此世。

  他作完《志士仁人》,自覺此文一出,不僅升華了自身所著武俠小說,更是能在此世徹底立起武俠精神。

  只要打響了武俠精神、武俠思想之招牌,等《大離雙龍傳》劇情更新至後期,說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時,必能引起眾人熱議。

  不過,吃一塹長一智,自打文抄《大離雙龍傳》,卻最終引來天賦「天子劍」覺醒後,南奕便知:此世,話不能亂說;文章,亦不能亂作。

  尤其他所作《志士仁人》,屬於是在文抄基礎上加以改動,在某種程度上,闡述自身心意。

  但《志士仁人》所闡述的,只能說是南奕部分心意,卻不等於南奕三觀認知的全然凝聚。

  至少,南奕本人,並非是殺身成仁的性子。

  雖然說《志士仁人》,確是南奕真情實感之流露。南奕心中,也確實有著看不慣此世不少規矩與風氣的思緒。

  但南奕,也只是看不慣而已。

  如果順手為之便能行俠仗義,或者做些好事善事,南奕是願意的。

  可要南奕為了心中大義,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卻是不大可能。

  用前世的話來說,南奕清楚知道,自己或許是俠,但最多也就是個鍵盤俠而已。

  只不過前世的鍵盤俠,只能在線上重拳出擊,線下卻唯唯諾諾。於是鍵盤俠一說逐漸異化,變成了通過線上重拳出擊,來發泄線下積蓄的負面情緒。

  但在此世,南奕廣傳內功武道,卻是能給普通民眾仗義行俠的力量。

  南奕希望,成為志士仁人,能作為踐行俠道精神者在精神層面的最高追求。

  而最高追求,自然不會是最基礎的要求。

  在力有不逮時,選擇量力而行的「鍵盤俠」,並不為過。只要其心中心氣未失,依舊有著行俠仗義、為民發聲的意願,就算合格。

  總之,成為志士仁人,是一種美好的期翼。

  即便南奕本人不是殺身成仁的志士仁人,只是一個顧命惜身的鍵盤俠,也依舊能作出《志士仁人》,寄託心中部分嚮往之心。

  但這篇文章,會否犯上忌諱;這種做法,是否有欠考慮,南奕並不能確定。

  畢竟,前世的認知,能讓南奕眼界開闊。但憑此眼界理解此世修行之道途,會否有偏差,並不由南奕小小養氣修士說的算。

  好在,他還可以向陶知命請教。

  南奕緩了一手,並未直接發布《志士仁人》,而是等次日到了書店,先將《志士仁人》掏出來,給陶知命過目。

  陶知命閱此文章,初時尚有些隨意。但他很快便認真起來,仔細品閱。

  等閱完之後,他甚至閉目凝思起來。

  南奕此文,文筆嫻熟尚屬其次,關鍵在於文章之精神主旨,自成道理。

  陶知命凝思片刻,睜眸問道:「志士仁人謂之俠,你以此論述武俠精神,是準備將俠之道,納入自身道途否?」

  南奕點頭。

  他做事,向來喜歡走一步看三步,先做預案。

  比如初得度厄令,意識到書院即仙門,猜測此世修士看重名望,當即便在南山縣大搞免費閱讀,並將連環畫產業轉託周青來與南山縣文士名流合作,寧可犧牲部分盈利,也要為自己早早積名養望。

  雖然因此導致「天子劍」天賦的覺醒略顯突兀,但此事畢竟是好事,南奕並不打算改變自己的習慣。

  所以南奕眼下,在煉化完截胡自顧永擇的傳火饋贈後,雖只不過是養氣小成修為,卻已提前想著自身道途,好為蛻凡期修行早做準備。

  陶知命似笑非笑地看著南奕:「按理說,此乃蛻凡修行之要點。不過你小子著書邀名,連養氣之修行,都早早入了門道,倒也確實可以開始考慮,蛻凡修行之事宜。」

  正常來說,書院三年,除去常規授課外,第一年,是暗中考核評估學子心性。若心性太差,不會引之入道。

  第二年,是傳授《小無相訣》,指導觀想接引無相源炁之竅門,助學子打牢藏精修行之根基。

  第三年,則是在畢業前夕講述養氣修行的門道,讓學子著手考慮畢業後,自身未來養氣修行之方向。

  一般而言,絕大部分書院學子,於書院就讀期間,都只是在藏精期打磨根基。能在書院三年便觀想入道,步入養氣者,可兼任書院助教身份,已稱得上是優秀學子,寥寥無幾。

  而畢業之後,書院學子,主要是在養氣修行的方向上,做出選擇。

  源炁合於靈性,是為法力。

  而源炁,接引自天地,只要肯費苦功,稱得上無窮無盡。

  是以,養氣修行,關鍵其實在,如何快速積累靈性上。

  除去日常功課積攢靈性外,煉精化氣境的修士,基本都是圈立道場,藉助道場興衰變化,印證道行——翻譯一下,就是名下得有相應產業,借產業經營積累名望;若經營壯大,成功起勢,便能於冥冥之中,聚攏受自身產業所影響者散逸之靈性。

  這個道場產業,可虛可實。

  大部分修士,或是投身官場,藉助官身輔以修行;或是經營家族產業,乃至自個創業經商,於商場修行;亦有修士,著書邀名,於文壇博取名望。

  但南奕眼下,卻是在著書邀名的基礎上,自辟一道,廣傳內功號為俠。

  如此行徑,其實與建立教派傳教,相差仿佛。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