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大戰典韋,兩人殺的很嗨,都是那種忘乎所以的狀態。
但是,徐州兵有太史慈指揮,而荊州兵卻沒有統兵大將,再加上兵力並沒有占優,且戰力又不如徐州兵,荊州兵的陣型一下子有些亂了。
趙雲的騎兵營敏銳的抓住了時機,閃電般沖了過來。
蒯越沒有想到,騎兵營不去幫助張遼,反倒來幫助城中的兵馬。
可是為了阻止騎兵的衝擊,蒯越布的防守陣型極不靈活,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騎兵衝進了黃忠的大陣。
這一下,陣型徹底亂了。
太史慈乘機指揮全軍開始掩殺。
兵敗如山倒,等到黃忠反應過來,根本無法阻止敗退之勢。
荊州兵被徐州兵殺的四處逃竄,黃忠雖勇,但在此時也只能敗退。
太史慈和典韋兵分兩路,典韋的虎賁衛追殺黃忠的敗軍,而太史慈和趙雲率領麾下兵馬又沖向了蒯越的大陣。
蒯越只有五千兵馬,哪裡擋得住徐州兵的衝殺。
他這裡一潰敗,王威還怎麼指揮大軍攻打張遼的大營,趕緊下令撤。
這一撤,荊州軍的軍心就散了,儘管他們此時還在兵力上占優,但頹敗之勢根本無法挽回。
再加上騎兵營現在真正展現出了他們的實力,只要是荊州兵聚集起來,他們就一定會衝過去,將其殺的四散逃竄,讓王威和蒯越根本無法集結兵馬。
原來騎兵是這樣作戰的,怪不得能夠擊敗數倍於他們的步兵。
蒯越、王威和黃忠,都被上了一堂非常重要的軍事課。
退敗演變成了潰敗。
張遼率領三千多兵士也衝出了大營。
他們被壓制了這麼長時間,現在終於要爆發了,一個個好似下山的猛虎,斬殺退敗的荊州兵士如同砍瓜切菜。
王威、蒯越、黃忠一看,大營也回不去了,只好向長沙方向敗退。
張遼、太史慈、典韋、趙雲率領徐州兵馬,全面追殺。
趙雲的騎兵營負責衝擊,張遼、太史慈和典韋率領的兵馬進行撿漏,不停的抓俘虜。
一口氣追出了二十多里,這才收兵。
直到太陽偏西,戰場才清理完畢。
這一戰,徐州兵共傷亡三千多,斬殺荊州兵士近六千,而俘虜了八千多,其他的兵器、甲冑、攻城器械、糧草等不計其數。
晚上,陶應在縣令府大擺酒宴,為將士們慶功。
這一戰之後,徐州兵可以在攸縣站穩腳跟了。
荊州的這些俘虜還不錯,大多都是青壯,在各營補齊之後,又有五千兵馬。
這樣陶應在攸縣的兵馬,不算騎兵營就達到了兩萬。
現在已經到了秋收時節,攸縣以東的幾個縣城,長沙太守府是管不了了,徐州兵幫助附近的百姓收了莊稼,當然也收取了相應的糧食作為稅收。
縣令府的那些官員,並不在乎長沙到底屬於劉表還是陶應,他們只做自己的事就行了。
張遼的五千兵馬,太史慈的五千兵馬現在都已經補齊了,留在了攸縣。
還剩下五千兵馬,也留在了這裡,總共一萬五千,以張遼為統帥,太史慈為大將。
同時,命令縣令府的官員開始組織人員加固城牆。
這裡將來要作為攻打荊南四郡的橋頭堡,自然要打造一座堅城了。
秋收結束之後,百姓也都閒著,有充足的勞力,因此可以很快完成。
一萬五千兵馬,又有張遼和太史慈這樣的名將,縱然荊州劉表集結五萬兵馬,一時半會兒也不會攻破。
而趙雲的騎兵營暫時駐紮在豫章。
王威兵敗之後,劉表也沒有再派兵馬攻打攸縣。
一戰就折損了一萬五千兵馬,這讓劉表感覺到非常肉疼,因此,採納了蒯良的意見,讓黃忠和王威率領剩餘的一萬五千兵馬駐紮在長沙城,面對陶應,不再主動進攻,以防守為主。
陶應在攸縣的兵馬並不多,也不可能主動攻打長沙,雙方處於和平的對峙狀態。
年底的時候,陶應終於回到了九江。
南方三州,荊、徐、揚之間的戰爭也終於停了下來。
而在這場三方大戰中,真正的勝利者是陶應。
不但拿下了丹陽,也占領了長沙的攸縣。
袁術的得失還算平衡,以前是兩個郡,現在也是兩個郡,只不過由丹陽變成了江夏。
從地理位置來看,江夏更重要,因此袁術基本還算滿意。
同時,他得到了孫堅的兵馬以及舊將,程普,黃蓋、韓當、孫策、周瑜、孫賁、徐琨的加入,讓他對爭霸又充滿了信心。
不過這些人到底忠不忠心,還很難說。
劉表丟了江夏,但他並不後悔,因為他得到了傳國玉璽。
長安的朝廷得知消息之後,傳下詔書,封劉表為平南將軍,同時,督促劉表將傳國玉璽送往長安。
不過,從荊州到長安路途遙遠,沿途有盜匪橫行,劉表表示,為了傳國玉璽的安全,等到明年再派兵馬護送。
荊州城外,鹿門山。
雖然是冬天了,但依然有著優美的景色。
許多世家的青年子弟也都喜歡來這裡,因為這裡隱居著兩位大賢。
龐德公和黃承彥。
他們二人在荊州的名氣,堪比潁川大儒司馬徽。
龐德公是襄陽人,才學淵博,但卻不願意出仕,常年隱居。
黃承彥是沔陽名士,其妻乃蔡家老家主蔡諷的女兒,南郡太守蔡瑁的姐姐。
荊州牧劉表的妻子蔡氏,是黃承彥妻子的妹妹。
這樣的身份,再加上本身的才學,哪個世家子弟不願意接近?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台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哈哈哈哈!」
黃承彥和龐德公兩人相對而笑。
在他們面前,竟然放著一篇蔡邕的手書《陋室銘》!
「左伯紙、韋誕墨、張芝筆、蔡邕書,有此四寶,此生足矣!」龐德公感慨的說。
蔡邕的飛白體現在已經非常流行了。
在徐州,因為陶應喜歡,陶謙喜歡,王朗喜歡,張昭喜歡,陳登喜歡,許多人都想收藏,因此,這價格就上去了,大有一字千金之勢。
而蔡邕最喜歡寫的就是這篇《陋室銘》。
不是因為這是陶應寫的,而是他真的喜歡這篇文章。
「文韜武略,當世俊傑,許子將說的沒錯,陶子合人中之龍也!」
「是啊,這篇《陋室銘》雖為迎合蔡邕所作,但卻高潔而無半點媚色,文采飛揚,氣勢雄宏而豁達,超然於物外,縱然千百年之後,也當為佳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