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無冕之王,士燮歸附
建安五年八月十五日,正值中秋佳節,周瑜的船隊抵達了交趾郡。
當然,漢代中秋還不算是一個節日,並無賞月習慣。
中秋節源於唐代,興盛於宋代,至於明清方才成為主要節日。
當然,不是節日不代表沒有習俗,《周禮》有云:「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自周代開始,每逢中秋之夜,便要祭月迎寒,設大香案。
周瑜遠在交趾,自然是沒有這個條件的,或者說,他也沒有這個心。
在抵達交趾郡之後,他便遣使龍編,表明自己來意。
而士燮其人,時年六十二歲,已在交趾任職十二年。
由於此人寬厚而有雅量,中原士人來投數以百計之多。
現在其麾下便有袁徽、程秉、牟子、桓曄等人,在交州這個地方堪稱人才濟濟。
面對突如其來的劉備軍,他便將眾人招來詢問道:
「今聞劉備麾下大將周瑜、甘寧率兵前來問罪。」
「張使君何罪暫且不問,不知諸位可知劉備其人何如也?」
「其麾下秦瑱又是何許人,安得有如此強軍?」
實際上直到現在,劉備奪取江東的消息都還沒傳到交趾。
士燮只知道中原曹操擁立天子,袁紹、袁術皆是望族。
至於劉備此人是從什麼蹦出來的,他卻幾乎沒有任何了解。
所以看著劉備強軍至此,他現在整個都還處於懵逼狀態。
他一問話,眾人皆是面面相覷,唯有袁徽出列拱手道:
「啟稟使君,劉備其人乃是中山靖王之後,當今漢室宗親。」
「似周瑜此人,乃江東孫伯符之將,去歲劉備攻殺孫伯符,此人便投入劉備麾下!」
說著,他便將劉備在中原崛起之事給士燮講述了一遍。
其中還包括秦瑱從曹操麾下轉投劉備,並且謀劃中原之事。
說著袁徽其人,在歷史上名聲不大,然則這個人卻與劉備軍關係匪淺。
因為他便是劉備麾下重臣袁渙從弟,關羽麾下袁霸的親弟弟。
昔日董卓入京,天下打亂之時,袁渙便對一眾兄弟討論保身之道。
其幾個兄弟各有其志,唯有袁徽斷定天理盛衰,漢室將亡。
面對即將大亂的天下,他便遠遁交趾,以求保身。
在此處得到了士燮的禮敬,由此定居了下來,再無北上之意。
不過幾人終究是兄弟,雖然路途遙遠,卻也有通信。
袁渙自入劉備麾下之後,便將自己的狀況寫信知會了袁徽。
又兼其兄袁霸現任關羽麾下屯田校尉,所以他對劉備軍知之甚詳。
如此講解了一番之後,他便又對士燮一番諫言道:
「劉備此人乃是前漢後裔,頗有高祖之風,在中原甚有名望。」
「而今進軍交州,其志已現,早晚必行王霸之事!」
「要如何處置彼等,當隨使君之願,若願尊當今天子,則當懼之。」
「若是欲坐擁元從之功,當迎其軍,而獻交趾,助其討伐張津!」
而士燮聽聞袁徽之言,不由撫須讚嘆,環顧眾人道:
「我等常居偏遠之地,竟不知天下出了這等英雄!」
「劉玄德既是漢室宗親,而今漢室衰微,出得此人,可見漢室不當亡之。」
「吾聞天子年少,並無武功,來日必是大權旁落。」
「與其讓亂臣賊子篡政,還於劉氏,也當歸天理。」
「既是彼等兵至,老夫不欲抗之,也免使此地橫遭兵禍,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見他一心為百姓考慮,自是紛紛盛讚士燮之德。
當即便在士燮的帶領下,朝著府外行來,準備前往迎接周瑜兵馬。
可眾人剛一行出府外,便見士祗、士徽領著大量夷兵行來。
士燮一共有五個兒子,長者士廞、次子士祗、三子士徽、四子士干、五子士頌。
眾子之中,唯獨士祗、士徽兩兄弟好兵事,喜習武。
士燮見得二子率兵前來,頓時眉頭一皺,喝問道:
「爾等不去城外當值,又率兵馬來此,欲行何事?」
二人見得此狀,士祗低頭不語,士徽便道;
「乃聞海上有敵軍來此,特率兵馬前來討之。」
「請父親下令,孩兒等這邊出兵,討伐敵軍!」
士燮看他如此妄為,一時便惱怒喝問道:
「海上只有我漢家兵馬,哪有敵軍,爾等如此欲叫我士氏族滅哉?」
「速速與我退去,休要在此處胡言亂語。」
他一喝罵,士祗便即偃旗息鼓,士徽卻是不甘道:
「彼等說甚劉備麾下,我等只知天子曹公,未曾聞得什麼劉備!」
「而今張使君便有罪,也不當劉備派軍至此!」
「今得不問而派兵至此,其意已明,必為奪我士氏基業!」
「彼等若非是敵人,還有何人可為敵也?」
「敢請父親下令,孩兒願為先鋒,率軍擊潰敵軍!」
士燮見他如此不自量力,不由氣極而笑道:
「豎子安識天下英雄哉?汝等在此,對敵之人不過蠻夷,哪知漢軍勇力。」
「莫說爾等這些兵馬,便是窮極交州兵馬,未必能是其對手!」
「而今不過領兵幾年,即如此膽大妄為。」
「若叫日後你來做主,我士氏該當盡滅於此矣!」
「來人,與我擒下此子,禁足府內一月!」
別看士燮已經年邁,可在交趾卻是大權在握。
他一說話,麾下便有幾個越兵上前將士徽按住。
眾人見之,連忙勸解,可士燮卻聽也不聽,任由其子被眾人壓入府內。
做完一切,他方才遣使邀請周瑜上岸,又準備車駕親自前往曲陽迎接。
如此三日之後,兩軍匯集於交趾境內的曲陽之地。
雙方見禮過後,看著那些劉備軍麾下精銳士卒,士燮便對周瑜笑道:
「燮早年求學中原之地,曾入京師,見得禁軍。」
本作品由整理上傳~~
「而今一觀,貴軍兵強馬壯,不下昔日王都拱衛。」
「如此王師之相,入得我交趾之地,也可讓我交趾百姓看看王師之威也!」
他雖態度卑微,然則周瑜卻不敢小視,頓時笑道:
「府君言過矣,早聞府君學問優博,又通曉治政理民。」
「雖處邊陲之地,卻為國保土十餘載,邊不起兵,民不失業,實屬善政。」
「與此等善政相比,我等不過一群革夫,當不得如此誇耀!」
「此次我等來意,府君想必知曉,不知府君可願助力我等除賊?」
他這一次來,自然不是來和士燮閒聊扯淡,而是想要士燮出兵。
現在秦瑱正在朝蒼梧進軍,張津抵抗不住,或許會逃往鬱林郡。
他雖沒到過鬱林郡,卻知道鬱林郡到處都是深山密林。
昔日秦始皇命大軍南伐,光是在這深山密林之中,就損失了大量兵馬。
所以他的目的只有一個,看看士燮的態度,然後勸士燮堵住張津退路。
所以他特地強調了張津賊子的身份,想看看士燮態度。
如果士燮反駁,那事情就會有波折,如果士燮贊同,那交州基本上就十拿九穩了。
而士燮人老成精,哪裡不知周瑜之意,當即撫須嘆道:
「算來我與張牧也算故交,故昔日上表朝廷,請表為交州之牧。」
「不料張牧行事如此乖張,竟敢勾結外族作亂。」
「老夫雖不喜兵伐之事,卻代天子御守此地。」
「今見有此亂象,自當竭力討之,萬死不辭。」
「將軍放心,即日在下便起兵助力,我自派犬子往鬱林。」
「將軍持我手書往合浦,讓我二弟出兵北上。」
「如此兩路合擊,配合貴軍兵馬,必可保賊子受擒!」
周瑜一聽士燮準備兩路出兵助力,不由心下一驚。
實際上他此次前來,並不指望士燮會真的出兵助力。
畢竟士燮作為交趾郡守,雖還屬於張津麾下,性質卻和遼東公孫度差不多。
完全可以割據一方,效仿公孫度那般自己做主。
但他沒想到,士燮不僅沒有二話,還這般配合出兵。
顯然,這老頭子的段位遠比一般人要高得多!
現在這樣做了,不僅對士家無害,劉備見士燮如此識相,來日定然是要續用士燮的。
這不僅能幫士燮保住交趾,還能給士家打開上升通道。
然而很多人做不到如士燮這般通透,光是這一點,就不怪士燮能保住此地這麼多年了!
思慮之間,周瑜便露出了一抹笑意,抓著士燮的手道:
「府君果為賢名之君,得御使此地,真乃交趾百姓之福也!」
「既是府君同意出兵,不妨手寫一封書信。」
「我先北上聯合令弟出兵,如此早日討得賊寇,也可早日平復兵禍,不使百姓遭難。」
「此舉或許有些急躁,不知府君意下如何?」
要說士燮也是果斷之人,見周瑜當場就要寫信,他也不再猶豫,當即手寫一封書信交給了周瑜。
周瑜見之如此,再度暗自點頭,心說此人果是豪傑。
若非現在已經年邁,未必就不能做出一番大事業!
當下他取了手書,便拒絕了士燮邀請,直接率領兵馬朝著海邊行去。
而士燮看著周瑜馬不停蹄的模樣,不由對眾人嘆道:
「設使天下臣屬皆汝彼等這般盡職,我大漢又怎會混亂如此。」
「劉征東麾下有此人才,漢室必為之興也!」
如此說罷,他便率領眾臣屬又往龍編行來。
同時,他又令長子士廞與其弟士武出兵數千北上,讓麾下使者沿路說服鬱林諸多部落。
隨著士燮使者一出,鬱林百越人紛紛占據險要之地。
至於八月二十二日,周瑜的使者帶著信件來到了合浦之地。
士壹在看了士燮書信之後,當今率領五千兵馬北上。
一時間,整個交州之地盡皆投向了劉備軍。
張津一個交州牧,卻只剩蒼梧一塊容身之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