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再勸諸葛

  見諸葛亮留下了玉環,姜維在言語上也絲毫不肯認輸:

  「陛下所贈玉環雖為崑山之玉,但崑山所在的西域、已為大魏的西域長史府所轄。」

  「莫說一個玉環,就算十個、百個,於大魏之富饒又有何損?」

  諸葛亮定睛看了姜維片刻,輕聲嘆了口氣:「使者且去吧,本相尚有軍務要為,莫要在此礙事了。」

  姜維拱手一禮:「告辭!」

  說罷,轉身就走。

  ……

  又過了一日半,姜維才回返到下辨城中。

  曹睿與眾臣坐於府衙堂中,打開了姜維帶回的匣子,讀了幾瞬之後,笑著搖了搖頭,將諸葛亮的書信放下:

  「諸葛亮這是和朕無言以對了。」

  司馬懿好奇道:「陛下,不知那諸葛亮回信中寫了什麼?」

  「除了一些無用之話外,他還給朕寫了一段論語!」曹睿輕笑幾聲,將其念了出來: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司馬懿默然停了幾瞬,也譏笑道:「諸葛技窮了!只會說這些空話來搪塞陛下。」

  「此番輸了隴右之後,大魏豈會再給他半點機會?不過是以古人之言泄憤罷了!」

  曹睿輕輕頷首,然後看向姜維:「伯約可有所得?」

  姜維躬身一禮,隨即答道:「臣有兩件事情要說。」

  「其一,蜀賊將臣蒙眼在馬上帶去諸葛亮營中。但臣素知馬性,對距離也有些估計。大約在百里到百五十里之間。」

  「取輿圖來。」曹睿朝著楊阜招手。

  楊阜起身去拿輿圖,但口中已經說了起來:「若百里到百五十里,定然在赤亭或者更南的盤溪亭中,總不至於在北面。伯約可曾換乘船隻?」

  「途中換乘一次,臨至前換乘一次。」姜維答道。

  楊阜已將輿圖展開在皇帝身前,用手指向了赤亭和盤溪亭兩處。

  曹睿抬眼看向楊阜:「這兩處地方險要否?」

  楊阜想了幾瞬:「都是河谷野地,以往人煙不多。昔日大魏經陳倉道進軍漢中時,曾在赤亭設置過一個兵站。」

  「盤溪亭也沿江,但平曠之地就小了許多。」

  「兵站?」曹睿笑道:「那看來說不得就是這個赤亭了。蒼山如海、殘陽如血,赤亭應是流血之處。」

  「方才伯約說是兩件事情?」

  「正是。」姜維點頭道:「第二件事,諸葛亮以臣在冀縣、被擄至漢中的族人為要挾,想讓臣向其透露,陛下是何時在洛陽收到的隴右軍情、又隔了幾日才出兵的。」

  曹睿並沒有問姜維對諸葛亮的答覆。

  既然姜維能告訴自己,那就說明其人心中坦蕩,絲毫沒有隱瞞之意。

  曹睿只是輕輕擺了擺手,隨即說道:「既然伯約回來了,朕還有第二封信給諸葛亮,再替朕寫一下。」

  姜維微微張口愣了幾瞬,但還是很快反應過來,熟練的將几案搬到堂中,準備好了筆墨絹帛。

  曹睿沉聲說道:「告訴諸葛亮,朕上次好生勸說於他,他卻絲毫不體恤朕的心意。」

  「不過他對朕無禮,朕卻依然大度,準備給他指條明路。」

  曹真、司馬懿等人齊齊看向皇帝。上次勸降都讓諸葛亮直接拿『君君臣臣』駁回了,這次又能說些什麼?

  曹睿淡定說道:「魏蜀之間並無血仇,是江東孫權殺關羽在先、收留刺殺張飛的叛將在後,又在猇亭擊敗劉備、以致其死。」

  「依他昔日的隆中對,跨有荊州、益州的戰略被孫權屢次所阻,於公於私,孫權對蜀國的仇都比大魏要重很多。」

  「大魏願出兵幫蜀國討回荊州,一絲一毫不取,只為兩國盟好!若他願意,朕再將武都當個填頭、一併送出去,只為兩國盟好!」

  曹真出言說道:「陛下,這諸葛亮又不是痴傻之人、如何能信?大魏豈能幫他討回荊州?」

  曹睿卻瞟了曹真一眼,從容說道:「如何不能?」

  「朕且問你,荊州在孫權手裡、與在劉禪手裡,對大魏有什麼區別嗎?無非是二犬相爭一骨,必然相互折損實力,於有何不可?」

  「天下之中,難以預料的事情多了!諸葛亮會想到孫權殺關羽嗎?」

  「這……」曹真輕輕搖頭:「左右只是耽擱時間,陛下寫些什麼、想來都是可以的。」

  姜維停筆,試探著看向皇帝。

  「就這些,沒什麼要說的了。」曹睿看向姜維:「見到諸葛亮之後,告訴他朕對他期望有加,莫要再讓朕失望!」

  「遵旨。」姜維當即應下。

  一來一回,又是三日。

  姜維再次從蜀軍大營回返之時,作為夏侯獻軍隊前鋒的周鐸所部,卻才剛剛抵達沓中。

  沒錯,周鐸用了整整十二日,才走完了四百二十里路。

  秦州、益州在整個天下來說,算得上是荒僻之州。而武都陰平兩郡交接之處,就更稱得上是荒僻之郡了。

  從武都到武街的道路,幾乎只存在於武都郡中的記載之上,已經不知多少年、沒有大隊軍伍通行過了。

  從西漢水與平洛水的交接處溯游而上,整整兩百里路,其間近乎三分之一的路程都被灌木岩石所阻隔。

  即使是歸心似箭的周鐸,也不得不親自向後返回到夏侯獻身前,歸於大隊人馬之中。

  一邊砍伐灌木、一邊清除石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就這樣通過了平洛水沿岸的兩百里路。

  直到抵達武街之後,方才看到通行的坦途。

  周鐸隨在費耀的四千騎中,向西北沓中的方向疾馳而來。

  陸遜是已經占據沓中了,但他並未南下向武街的方向用兵,而是在沓中就地屯駐。

  「費將軍,金寧,你們二人如何在此?」陸遜聽聞斥候稟報有大隊騎兵而來,打著『魏』的旗號,便率親衛出來迎接。

  費耀與陸遜簡單寒暄了幾句後,指了指一旁的護羌長史周鐸:「還是周長史與陸將軍說吧。」

  周鐸不疾不徐的將魏軍進駐下辨、夏侯獻所部抵達武街的事情說出後,陸遜這才喟嘆一聲,說道:「並非我不想繼續南下,一則沒能等到陛下回信,二來……實在是在宕昌和沓中遇到了一些麻煩。」

  「此話怎講?」費耀好奇問道。

  「還能是什麼事情?無非是降而又叛!」陸遜說道:「選了楊超在宕昌統領氐人後,我便率全軍一萬羌騎南下沓中。」

  「沓中的宕覃所部雖然很快攻克,但我只在沓中屯駐了三日、楊超的親隨便從宕昌南下到了沓中尋我。」

  「我走後不過兩日,白馬氐中、尚念楊千萬的楊氏族人,就以通敵的名義殺了楊超。」

  「無奈之下,我只能再度回軍宕昌,復又將新立的首領殺了、楊氏除了楊超一支以外、盡皆處死。」

  「選了一個楊超的同母弟楊隆為首領,這才再度返回沓中。」

  陸遜無奈攤了攤手:「休整了沒幾日,你們便來了。」

  武都、陰平二郡的形勢,周鐸費耀二人已經與陸遜盡數通報過了。

  復又說了幾句之後,陸遜嘆道:「雖然可以整軍南下,但卻始終擔心後路有失。」

  「若無大魏軍隊在沓中坐鎮,我始終不能安心。不若費將軍留一千騎在沓中?我再將從西平郡最早招募的一千義從留在此處?」

  「一千中軍騎兵、一千羌騎為後翼,足以保住去路不失了。」

  費耀思略了幾瞬,想了想皇帝對於夏侯獻以陸遜為首的囑咐後,終於下定決心答道:「既然陸將軍有如此規劃,那我就分一千騎兵出來!」

  「但一千中軍騎兵、一千羌騎,難道互不統領嗎?」

  周鐸見狀,主動請纓拱手說道:「稟將軍,屬下可以留在這裡,協理兩營之事。」

  陸遜滿意的點了點頭:「金寧,我將和塘的一千騎留給你。」

  「如今有費將軍、夏侯將軍的中軍騎兵在側,我也沒必要留著昔日在臨羌招納的義從、作為本部彈壓其餘羌騎了。」

  費耀也看向周鐸:「周長史臨危任事,不枉夏侯將軍讚許有加。我將何豐司馬的一千騎留給你!」

  「陸將軍,何時動身?」

  陸遜不假思索的答道:「現在已是傍晚,明日凌晨便去武街!」

  「想來,陛下已經在下辨與蜀軍對峙有些時日了,我們必須加快速度、早日從側面襄助陛下!」

  費耀重重的點了點頭。

  ……

  陸遜、費耀合計九千羌騎、三千中軍騎兵,第二日一早向武街發去。

  姜維也第二次帶著諸葛亮的回信、從蜀軍大營趕回了下辨。

  「稟陛下,這是諸葛亮給陛下的回信。」姜維雙手捧著信函呈上。

  曹睿打開看了幾瞬,隨即將文書扔給了曹真:「大將軍且看看吧,再讓司空看看!」

  「諸葛亮也學乖了,朕出言誆他、他也如法炮製回給朕來。」

  曹真看過後,笑笑沒有說話,將文書傳給了司馬懿。

  司馬懿看了幾遍,搖頭說道:「分批撤軍、魏蜀互相監督?還要互送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