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好兄弟公孫瓚

  狼居胥山,當年西漢驃騎將軍霍去病擊敗匈奴後,積土為壇之地猶在,周圍卻已無漢人蹤影。

  魁頭身穿皮鎧,頭戴風帽,站在半山腰上,目光向南而遠眺。

  而站在他身邊的,是兩位弟弟,扶羅韓與步度根。

  「兄長在看什麼?」

  「看漢人的花花世界。」

  魁頭手握刀柄,目光如狼。

  自鮮卑人的大英雄大豪傑檀石槐死後,整個鮮卑部落先陷入到了東西分裂的局勢之中,代郡以西的鮮卑勢力紛紛宣布脫離,而魁頭手中掌握的東部鮮卑勢力也不完整,因此他雖是檀石槐的嫡孫,可他的單于之名,根本不被承認。

  為了再次一統鮮卑部落,再創祖父檀石槐時代的輝煌,魁頭決定趁著漢人內鬥的機會,大肆獲取好處,壯大自身的實力。

  而扶羅韓與步度根,兩人雖然未曾去過漢地,卻也聽聞過漢人的富庶,因此自是贊同出兵。

  只是扶羅韓對此深表懷疑:「你們說,那個叫劉虞的漢人大官,真的願意請我們出兵嗎?難道他們就不知道,這是引狼入室?」

  步度根年紀最小,卻頗有智謀,笑著說道:「二哥放心,漢人如今內鬥不止,正是急需助力的時候,聽聞那劉虞向來主張懷柔政策,手下並無能征善戰之將,吾等在他眼中,不過癬疥之疾,公孫瓚和陸宇這樣的猛將,卻是他的心腹大患。生死存亡的危機之下,向吾等求助是必然之事,因為他已別無選擇。」

  「有道理,這些你是從哪聽來的?」

  「漢人先賢所著之書,《呂氏春秋》。」

  扶羅韓聞言拍著步度根的肩膀大笑:「哈哈哈,三弟你平日喜歡看漢人的書籍,這書果然沒有白讀,很好,這很好!」

  魁頭看向步度根,也投以讚許的目光。

  如今鮮卑分裂,正是兄弟三人齊心合力,重拾舊河山的時候,因此兩個弟弟越能幹,他越感欣慰。

  因為草原生存環境惡劣,平均年齡甚至連三十歲都未必有,而魁頭自己已經年過四旬,有感身體越來越差,已經沒幾年好活了。

  他只希望自己死後,自己的弟弟能夠扛起重振家族,一同鮮卑的責任。

  三人正聊著,山腳下,幾名鮮卑騎士正快馬加鞭地疾奔而至,隨後下馬上山,一路小跑來到魁頭面前:「單于,漢人那邊來信,邀吾等出兵相助!」

  「哈哈哈~這真是天助我也!」

  好消息來得及時,魁頭不禁喜形於色,心情激盪,當即下令:「立刻召集部族男丁,準備南下。」

  扶羅韓和步度根無不應命:「是,單于!」

  ……

  薊縣東南,一座型如軍寨的夯土小城內,公孫紀與公孫瓚,兩人正相對而坐。

  一年前,公孫瓚大敗張饒三十萬黃巾軍,橫掃青州,雖然後來歷經界橋之敗,卻仍然被洛陽朝廷任命他為前將軍,還以軍功封易侯。

  然而這些不過是虛名,公孫瓚一點也開心不起來,至少董卓當前將軍的時候,可比他威風多了。

  至於跟陸宇的衛將軍比,更是沒法可比。

  如今冀州大戰爆發,自己當初敗於袁紹之手,現在陸宇來勢洶洶,大有鯨吞河北之勢,要說公孫瓚心裡沒點想法,那是自欺欺人。

  畢竟關係再鐵,在名利和權勢面前,又算得什麼?

  公孫紀和公孫瓚並無血緣關係,卻因為同姓公孫,而被公孫瓚以兄弟相稱,此時也是掏心挖肺,為公孫瓚謀算:「伯圭老兄,如今的局勢,你也看得分明,神武侯陸宇橫霸天下,若讓他得了冀州,何人可得立足之地?」

  這裡的「何人」,自然也包括了公孫瓚。

  公孫瓚悶哼一聲,心中依然默認了公孫紀的這套說辭,但還是繃著臉說道:「若是讓我出兵,那便休要再提。」

  說完又加了一句:「我與天明私交甚篤,不忍兵戈相向。」

  仿佛這麼說,能讓自己慫得更理直氣壯一些。

  公孫紀心中覺得好笑,慫就慫嘛,你大大方方承認,我又不會笑你,畢竟對手可是未逢敗績的神武侯,誰遇上了能不心驚膽戰?

  心知要公孫瓚出兵攻打陸宇是絕無可能之事,公孫紀也沒廢話,直言不諱說道:「伯圭老兄,我今日來這,非是為那劉伯安做說客,小弟我是為了伯圭兄你啊。」

  「為了我?」

  「這是當然!」

  公孫紀一臉激動,目光更是誠摯無比:「伯圭老兄,你想想啊,讓那陸宇一統河北,對咱們有甚好處?不如讓劉伯安出兵,去和陸宇打生打死,無論誰勝誰負,都必然元氣大傷,到時候伯圭老兄你也能有個輾轉騰挪的餘地不是?」

  「這……倒是有幾分道理。」

  公孫瓚聽到此處,已然心動。

  劉虞作為自己名義上的上級,一直壓制著自家在幽州的行動,甚至多次下令不允許自己外出征討胡人部落。

  如果劉虞只是一個普通的文官或者名士,公孫瓚豈會將他放在眼裡?

  真正讓公孫瓚憂慮的,其實是劉虞手裡的十萬大軍!

  劉虞治理幽州卓有成效,因開放與東胡各族的鹽鐵貿易而大獲其利,同時對內重視農耕和水利建設,糧食連年增產,收容了大量來自青州的流民,人口隨之暴漲,輕易就可組建一支龐大的軍隊。

  正是因為知道這些,對於劉虞的命令,公孫瓚雖然不服,很多時候卻也不敢不聽。

  如今公孫紀過來勸說,公孫瓚便覺得這是一個削弱劉虞的大好機會,自己只要保持中立,退回遼西,就可坐山觀虎鬥,讓劉虞和袁紹去跟陸宇打生打死,自己坐收漁翁之利。

  心中權衡利弊之後,公孫瓚當即答應了公孫紀的要求:「既然如此,我便看在老弟你的面子上,應了此事。」

  「多謝多謝。」

  「謝什麼,大家都是兄弟嘛。」

  兩人聊完了正事,便端起酒碗,痛痛快快地暢飲起來。

  席間的歡快聲,傳出去很遠很遠。

  三日後,公孫瓚從薊城撤走,屯兵於易京,築高牆壁壘,靜候時局變幻。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