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一致對外

  此時劉琦已回洛陽,曹休、司馬懿守黎陽,兩軍對峙,一時找不到進兵時機,乾脆先回宮主持政令改革之事。

  聽聞諸葛亮克復中原,劉琦欣喜不已,正準備起程往濮陽慰勞將士,趁勝北上,忽然守軍來報,張遼求見。

  荀彧大喜道:「此必是并州遭難,關將軍的書信有了效果。」

  「有此三人對付胡人,吾心安矣!」劉琦長出一口氣。

  馬上命人設宴,將張遼三人帶來,有他們幾個對付匈奴、鮮卑,就不用再分兵到并州,主力可以安心收拾河北亂局。

  時王凌也被押至漢興壇,在隔壁樓上看到張遼與其子爭吵,三名年輕人先後離去,不多時便帶著徐晃、樂進走出那道厚重的大門,便知其心志動搖。

  「此三人皆魏王心腹,竟也背叛曹氏,人心不古吶!」

  王凌仰天長嘆,未過多久,卻見左側小門又緩緩打開,不由心下一沉,自己當初便是從這道門進來,莫不是曹真他們被擒?

  正午的陽光自大門透進來,將來人的影子拉得細長,只見他快步而進,青衫凌亂,顯得有些狼狽,並非曹真,身影卻有些熟悉。

  「兄長,大事不好!」那人抬頭便看到欄杆前的王凌,招手大叫。

  「文舒賢弟?」王凌大感意外,沒想到來人竟是王昶。

  王昶是太原郡晉陽縣人,王凌是祁縣人,二人雖不同縣,但同出太原王氏,少年時二人在郡內齊名,王凌年紀稍長,王昶視王凌如兄。

  受常林舉薦,曹丕徵辟王昶入朝,為太子文學,曹丕即魏王后,任王昶鄴城典農,專管魏郡屯田水利。

  王昶被抓到洛陽,難道鄴城也丟了?

  王凌不可置信,急匆匆跑下樓來,兄弟會面,卻見王昶形容憔悴,雙目充血,未及答話便失聲痛哭。

  王凌拉著他到一旁坐下,安慰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凡事但求盡力,賢弟也不必過於悲傷。」

  「兄長!」王昶止住悲聲,垂淚道:「鮮卑入關,并州軍抵擋不住,已退保上黨,太原慘遭血洗!」

  「什麼?」王凌大驚,一把抓住王昶肩膀,大吼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千真萬確!」王昶言道:「吾於鄴城得知雁門失守,急向魏王請令,願親自北上討賊,連上三道文書,又親至邯鄲求情。未料大王因中原失守,敵軍壓境,不肯分兵,聽從司馬孚之計,順勢讓出并州,叫鮮卑軍南下攻河內……」

  「豈有此理!」王凌驚怒不已,忙問道:「鮮卑南下,族內形勢如何?」

  王昶搖頭道:「吾歸鄴城後,心神不寧,忽然家將來報,晉陽失守,胡人燒殺搶掠,賊人趁勢而起,境內百姓逃亡者十不存一。」

  「啊——鮮卑狗賊,我誓滅爾等!」王凌仰天大叫,口噴鮮血跌倒在地。

  王昶忙叫人來救醒王凌,咬牙道:「曹丕無能,招惹外族,今虎狼入室,又任其逞凶作惡,此皆曹氏之過也。弟聞知兄長在洛陽,連夜離鄴來報信,不願再與曹氏同流合污。」

  「悔不聽孔明之言!」王凌雙目呆滯,悔恨無及,如果他當初聽諸葛亮之勸,先歸漢室,或許還能北上拒敵,如今一切都晚了。

  王昶言道:「今族人被害,百姓棄屍荒野,欲報大仇,還需仰仗漢王之力。」

  「扶我起來!」王凌抓著王昶的胳膊起身,對侍從抱拳道:「請速報信,王凌求見漢王。」

  王宮之內,劉琦正為張遼、徐晃二人踐行,二將願各歸家鄉,同仇敵愾對付胡人。

  樂進是個隨大流的,家鄉早被漢軍平定,願聽劉琦調度,張虎等三子陪坐,個個面露喜色。

  劉琦也大感欣慰,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

  華夏兒女家國一體的傳承始終如一,從古至今,不管自家人打得多激烈,一旦遇到外敵入侵,都能放下干戈一致對外,這大概就是中國五千年屹立不倒的根基所在吧?

  對付匈奴五部倒還好安排,河東有徐庶為主帥,再加上徐晃、樂進父子,還有郝昭、西河太守毌丘興,足以討滅匈奴。

  但是并州的鮮卑卻是鞭長莫及,上黨還有三萬魏軍,正屯兵太行山準備攻打河內,就算張遼繞過上黨去并州,手中無兵,也是獨木難支。

  正一籌莫展,忽然荀彧來見,帶著雙目通紅的王凌兄弟,痛心疾首道:「大王,曹丕撤出上黨守軍,退守壺關,已放鮮卑南下。」

  「豎子!」張遼聞言拍案而起,瞠目大喝道:「曹丕孽畜,當真虎父犬子。」

  王凌二人跪地道:「并州淪陷,百姓遇難,我等不才,願北上討賊,奪回并州,望大王開恩放行。」

  劉琦上前扶起二人,慨然道:「王氏乃漢室忠良,王司徒為除董卓,不惜冒死用計,以柔弱殘軀對抗虎狼之師,實吾等楷模。今二位誠心歸漢,可助張文遠北伐,必能討滅鮮卑,保全境內。」

  二人見劉琦對王氏評價如此之高,又推心置腹,不禁感激萬分,王凌更是慚愧低頭,再次跪地道:「王氏願世代為漢室效命,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劉琦命人看座,請王凌、王昶入席,一同商議對抗鮮卑之事,這兩人也是三國後期的名將,雖然比五子良將差了一截,但有張遼為主帥,他們做副將參軍,這個陣容也足夠豪華了。

  王昶嘆道:「曹丕集合併州人馬攻河內,不料步度根反咬一口,自知無力彈壓,乾脆讓出上黨,看似驅虎吞狼之計,實則乃抱薪救火,遲早要遭反噬。」

  張遼幾人無不臉色陰沉,他們當年投奔曹操,因其為當世英雄,能成大業,如今看看曹丕所為,簡直無地自容。

  荀彧言道:「魏軍退守壺關,上黨必亂,可命霍峻為先鋒,趁機出太行北上,多取城池保護境內。百姓必盡來投奔,自發起兵支援,以此為據,深溝高壘拒敵,使賊難過太行天險,再發精兵討之,一路北上,百姓呼應,當勢如破竹。」

  「文若之言甚合吾意!」劉琦微微點頭,向張遼抱拳道:「河內戰事吃緊,吾撥三萬人馬供將軍調遣,可足否?」

  張遼見劉琦直接賦予他兵權,大受感動,離席跪地道:「某素懷忠義,欲盡心報國,惜未遇知己。今大王肯委重任,縱只有三千兵,雖萬死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