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群臣們沉默不語。記住本站域名
楊彪的建議,好像還真有點用處。
多少忽悠一些人才過來,然後各派系再瓜分一下。
水平如何在孫暠那邊考出來,過來就能直接安排職位。
同時讓孫暠那邊少點人才,也能一定程度削弱他的發展速度。
到這個份上,就算是曹操的代言人婁圭, 此刻也暫時沉默。
不由得看向荀彧,後者也在沉思。
最後看向荀攸,畢竟在謀劃方面,他比荀彧更擅長。
「陛下……」荀攸出列,顯然他還是注意到婁圭的眼神,也清楚他的意圖,「此事可行, 只是還需要從長計議。最嚴重的結果, 就是孫暠氣急敗壞, 撕破臉皮發兵攻打我們。」
「這不正好,他那逆賊的嘴臉,也應該然讓天下人看看。」楊彪調侃道。
孫暠那邊走不通,那就要想辦法削弱,甚至消滅對方。
否則等孫暠上位,成為帝皇,那麼楊家三代不能出仕。
知道這件事情的其他家族,少不得要對楊家動手。
別看有什麼聯姻關係,門生故吏關係,知道你弱了,落井下石的人絕對是大多數。
這不僅僅是為了瓜分利益,還是為了向孫暠表忠心。
「大司農閣下,別忘了,孫暠已經實際掌控四個州!」荀攸反駁,「就算和我們撕破臉皮, 他已經有問鼎天下的底氣。」
不能在對方攻打荊州的時候攔住, 甚至不能在對方攻打徐州的時候攔住,孫暠的氣候已成,就算和朝廷撕破臉皮,也沒什麼好怕的。
就說長江上,只要他麾下的水軍封鎖長江,那麼益州根本對付不了他。
關中更不必說,兩個醉生夢死的傢伙,再說曹操也不會允許他們借道。
剩下的勢力,公孫瓚在幽州,根本沒辦法南下,至少袁紹不會讓他借道。
袁紹沒有對付公孫瓚,大概也不會輕易南下,最後只能是朝廷直接面對孫暠的反撲。
不如說,大家都在等著,大漢被孫暠滅掉那一天。
這樣劉璋直接能在益州建立蜀漢,袁紹和公孫瓚也能各自稱王稱帝。
遮遮掩掩一些的,就扶持一個傀儡。
反正,劉姓宗親在河北要多少有多少。
「可我們不那麼做,對方就會放棄擴大地盤?」楊彪反駁。
「那就做好準備, 對方就算打過來,我們也能將其各個擊破, 至少阻擋他們的進攻。」荀攸當即反駁,「只是在這之前,我們要延緩對方打過來的時間。」
就說曹操這邊,在無法攻打徐州的情況下,便啟動備用計劃:聯絡關中勢力,嘗試奪回關中。
聯絡的對象,正是段煨。
昔日在劉協出逃的時候,曾經以隆重的禮儀迎接劉協到自己軍營。
只是利益糾紛的問題,最後在董承和楊定的煽動下,劉協還是離開其庇護。
當時董承和楊定甚至攻打段煨十餘天,期間段煨依然供應百官飯食,侍奉百官,忠心無二。
這件事情傳到曹操耳中,對段煨的忠貞很佩服,也覺得他有些傻,和以前的自己一樣。
同時也在考慮,藉助段煨,來對付李傕和郭汜。
畢竟都是董卓一系的,戒備應該沒那麼大,找機會動手,或許能一戰而定。
向東向南不行的話,曹操決定向西,而且是有多快要有多快!
這不一方面派重兵鎮守泰山郡,做好隨時南下徐州和豫州的準備,牽制魯肅和岑溪。
這些士兵,大多都是以前收編的青州兵。
這支軍隊比較特殊,家眷會隨軍,負責一些輜重後勤的事情。
平時甚至會卸甲,一家人從事屯田的工作。
只需要安排千餘在外面巡邏,裡面都以他們的家眷充實。
再廣布旌旗,多設鍋灶,看著有數千大軍在這駐紮就好。
主力士卒則連夜向西前進,經過這段時間的行軍,不僅占據司州,而且與段煨也取得聯絡。
只需要等待段煨行動,他們就跟著殺過去,沒了李傕和郭汜。
這也是婁圭,在聽董承說要干涉袁紹的時候,急著出面的原因。
今年,至少今年不適合干涉袁紹那邊,就讓他們打,都打殘了才好!
「只是楊某的提議,要說對孫暠也有利。他那秋闈,到底是自己設置,朝廷尚未認可。如今朝廷認可,他拿這個和朝廷撕破臉皮,這才奇怪吧?」楊彪懟了回去。
「陛下,秋闈考核,算是太學取士的改革,還是……」蔡邕出面。
覺得與其爭論是否可行,不如先討論這秋闈取士的性質。
「目前……」劉協想了想,「且按太學對策取士論!」
孝廉制度已經存續近四百年,大家已經習慣這個制度,主要這個制度牽扯到的利益太大。
以前劉協不懂的話,大概會一步到位,現在難得是學會徐徐圖之。
蔡邕聞言,鬆了口氣,不如說大部分的官員,都鬆了口氣。
最怕就是一步到位,想到自己的子弟,要和那些寒門,甚至平民一起考試,就覺得膩歪。
「如此,倒是可以試試給孫暠發個詔書。」蔡邕當即表態。
劉協又看向眾人,眾人保持沉默,於是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詔書當天下達,三天後,送到孫暠的手中。
這個時候,正好是科舉放榜,第四輪考試即將開始。
只是孫暠看著手中的詔書,神色有些古怪。
老子花了大功夫開秋闈,結果你們居然來摘桃子?
於是在第四輪考試的時候,他把這個情況告訴那些一榜的考生,同時給出考題。
最終他收穫二十餘份答卷,並且當場進行批閱。
有意思的是,好幾分答卷,裡面的答案都指向一點,那就是:將計就計!
打入朝廷內部,挑動各派爭鬥,進而發布迫害自己的政策。
到時候,不管是『清君側』,還是『被迫造反』,道義上都說得過去!
至於其他的幾份,則是以孫暠地盤內部的穩固為主,只要人心所向,就算發生任何變故,大部分百姓都會站在孫暠這邊。
這部分,可以作為計劃的補充。
孫暠也清楚,這部分人會那麼答題,大概不是不知道將計就計這一招,而是擔心自己成為過去將計就計的倒霉蛋。
這玩意運作不好,甚至被人識破的話,最嚴重的可是會有殺身之禍的。
本來就是來混個一官半職,沒必要冒險把命給搭進去。
反過來,正因為有危險,所以若能取得成績,那以後的功勞豈非更大?
這也是少數幾人,會這樣答題的原因,他們都對自己的才能充滿自信。
「既然如此……」孫暠把提議將計就計的幾人叫了過來,「你們幾人,誰願意去許都?」
「我等願往!」卻不想這幾人紛紛回應。
孫暠看了看幾人,有司馬朗,有張松,有伊籍和董昭……
這些都是比較出色的人才,送去將計就計,多少有些奢侈了。
想了想,只選了司馬朗和董昭兩人,作為前往許都的主力。
又在二榜和三榜裡面,挑選了一些人,派人叫過來詢問他們的意向……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