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秋闈火熱召開的期間,大漢新的都城許昌,正在進行一次大朝會。Google搜索
曹操被阻擋在徐州之外,劉備跟著魯肅前往徐州任職。
難得的是呂布授首,其首級在之後被魯肅托人硝制後送了過去,算是對朝廷有了交代。
「陛下,目前朝廷收入不佳, 大多數的開銷已經投入到軍旅之中,實在沒辦法再重設太學。」楊彪出列。
作為朝廷新任的大司農,朝廷錢糧的大管家,他很遺憾的說道。
不遠處的尚書郎悄悄撇撇嘴,財政收入的確不高,畢竟曹操的地盤就那麼點。
不過真要開個太學, 規模不太大的話,問題是不大的。
只是兩個派系的主事,都不希望陛下重建太學而已。
尤其是曹操,傻子才會願意花自己的錢,給陛下培養忠誠於他,甚至以後還會對付自己的人才。
「可不辦太學,官員更迭問題怎麼解決?要說以前,每年各地都會舉薦一批孝廉入京,擔任幾年的郎官,一部分下方,一部分留在朝廷各衙任職……」劉協反問。
群臣沉默,不是贊成,而是覺得沒必要。
說好聽點,大漢正統依然存在。
說難聽點,如今群雄割據,大家各自為政的。
就說這裡,實際話事人是曹操,人才的提拔和選拔,都是他一手操控。
剩下一些名額,曹操拿來作為籌碼, 送給和他關係不錯的朝臣。
靠著這個, 朝廷各衙門,以及朝廷『實際控制區域』的人才是夠用的。
甚至於,恨不得曹操繼續擴大地盤,這樣才能安排更多的子弟到官位上。
說到底,就是在人才選拔方面,以及有了成熟的體系,不需要陛下多此一舉。
他只要好好的造人,有空處理一些微不足道的政務,不要添亂就好。
「陛下,不若下一道旨意,讓各州按照慣例,把今年的孝廉送入京城?」蔡邕出面。
眾人只覺得一陣噁心,怎麼又是你?
對於其他兩派來說,蔡邕這一派就是攪屎棍!
本來已經趨於平穩的利益關係,非要各種插手。
最後除了噁心人,什麼用都沒有!
至於蔡邕投靠陛下什麼的,說來笑笑也就算了。
這年頭組建派系,自然是為自己謀取利益。
繼續依附大漢這艘破船,有什麼意義?
忙來忙去, 最後也不過是為這艘破船殉葬而已……
「陛下, 當務之急,乃下令制止袁紹和公孫瓚繼續打下去,同時派兵收復關中。至天下穩定下來,再逐漸收回各地的軍權,實際控制地方,而不是糾結太學的事情。」董承出面。
董承此人有些矛盾,一方面他希望能自己的派系,以及自己的家族多撈點好處。一方面因為的外戚,又希望朝廷能結束地方割據的局面,實現大漢中興。
畢竟大漢中興的話,他的身份也會水漲船高,最後三公肯定有他一個位置。
不如說,大漢中興的話,他能得到的利益更大。
只是這艘破船太破了,以至於他不敢把籌碼都押上去。
甚至於,由於孫暠地盤不斷擴大,他甚至開始不太看好大漢中興的可能。
「詔書不是已經發過去了嗎?」劉協隨口問道。
這事情,今年初就已經做過了。
「當時袁紹和公孫瓚的確休戰了半年,只是入秋之後,他們又打起來了。」董承無奈的說道。
顯然,他們雙方都把朝廷的詔書,當成暫時休戰的信號。
可只要對方不滅,仗還是會打起來。
沒什麼好說的,袁紹要把幽州打下來,然後才能專心南下。
不如說,只要他不滅掉公孫瓚,公孫瓚就會不斷騷擾自己,如芒在背。
對公孫瓚來說,袁紹是必須要消滅的。
不僅因為兩人已經是死仇關係,更主要的還是袁紹和鮮卑烏桓那邊有貿易,而有了物資變得強大起來的烏桓和鮮卑,會不斷襲擾他的幽州。
畢竟從以前開始,他對胡人的態度,一直都是除惡務盡,自然也看不爽袁紹和胡人貿易。
一天不解決袁紹,那麼一天都無法消滅這種『資敵』的行為。
「既然之前的詔書,沒有讓他們服從詔令,那麼就算再發一個過去,有什麼用?」劉協反問。
不如說,休整了半年之後,雙方就打算趁著秋收來場大的。
就說朝廷現在的力量,哪什麼逼迫他們乖乖聽話?
現在的劉協,可不會相信,憑著一份詔書,就能讓天下聽他號令。
「正因為他們打得厲害,這份詔書,不是給袁紹的,而是給平難中郎將張燕的。」董承回道。
平難中郎將張燕?
劉協覺得這個名字很陌生,少不得看向董承,當然也掃了一眼蔡邕。
「陛下,那張燕原本是黑山賊之首,只是早年上書向朝廷請降,因此拜平難中郎將。先帝命他管理太行山範圍的治政和治安,並且每年都可以向朝廷推薦孝廉。」蔡邕出面。
原來是一群投降的賊寇……劉協恍然,多少有些不屑。
「陛下,那太行山區域,有隱戶超過百萬。張燕麾下,有士卒超過十萬。正因為有他在後方牽制,袁紹才和公孫瓚僵持那麼多久。」董承出面補充。
如今袁紹和公孫瓚打起來,反過來利用黑山軍和公孫瓚,逼迫袁紹就範,還是可行的。
「只是袁紹坐擁三州,麾下無論人口還是物資,都比張燕和公孫瓚多。若把他逼急了,怕是率軍南下,我們又要拿什麼來阻擋?」婁圭出面。
他覺得董承有些異想天開,現在就是希望他們三個打起來,互相消耗。
真正的重點應該放在關中,尤其是涼州,若能拿下來,那麼就能從羌人那裡買到馬匹。
曹操組建的虎豹騎屬於重騎兵,需要大量的涼州馬。
其他方向荊州姑且不說,徐州也可以緩緩,可豫州那必須要打下來。
否則孫暠的地盤那麼靠近許都,對方發兵發過來,拿怎麼抵擋?
「慢著,各位卿家……朕一開始的議題,是太學的重建!」劉協差點被繞暈了,回過頭來,才發現大家都在用話題,吸引他的注意力。
「陛下,您是打算只是重建太學,還是打算改良太學取士制度?」楊彪出列。
他以前就派過其他族人南下,希望能夠在孫暠那邊接受考核,然後在那邊出仕。
結果那邊一聽是弘農楊氏,就說沒辦法。
孫暠下令,弘農楊氏自楊修開始,上下三代不能參加考核。
「有何差別?」劉協反問。
「若只是重建太學,臣覺得可以暫緩。畢竟不僅勞民傷財,各地也找藉口自行任命官吏,孝廉制或射策取士,都名存實亡。」楊彪嘆了口氣,一副傷感的樣子。
頓了頓,繼續說道:「可如果陛下要改革,那左將軍,揚州刺史孫暠那邊,已經在試點。秋闈已經開始,結果大概也很快出來。陛下不妨宣布,孫暠的秋闈,為朝廷對策取士的改革試點,承認秋闈考試結果。同時詔令孫暠,把上榜者送來許都,才算完成整個秋闈過程?」
「說得輕巧,孫暠又怎麼會允許,自己考核出來的人才,離開他的掌控。朝廷此舉,除了激怒他之外,沒有任何意義。」婁圭反駁。
「他可以不送,我們只要讓那些考核通過的學子,知道這點即可。」楊彪笑道。
只要有人受不了誘惑,過來那麼十幾個,甚至百十來個的,那就足夠噁心孫暠的!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