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2章 自省
如今涼州的情況很不好,越發嚴寒的冬日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
兵災戰亂,雖然對於兩國來說傷害都很大,但其中最為悲慘的,自然是戰亂地區的平民百姓,他們面對這種超乎自己能力之外的災禍,只能用自己的身軀和生命去承受。
無論朝代興旺,受苦的都是百姓,而處在上層位置的人們,即使在最為難捱的年景,多少總有一口飯吃,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想方設法往上爬。
袁熙本來站的位置其實就已經足夠高了,畢竟出身於最大的世家之一,雖然庶子不受待見,但上來就能單獨守一座城,還有近千軍士可以調動,可以說至少比劉備開局可好得多了。
所以站在鄴城高台上,回想回合走到如今這一天時,也會認為自己即使有前世的知識相助,要是托生於底層百姓家裡,只怕能不能活到過年都不好說。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深知這個時代,人和人之間的階層隔閡還是很深的,要儘量磨平這種差距,不是一兩代人能夠做到的,而且作為新朝,底層最為暴力的向上躍遷方式幾乎是不可能了,那就只能期待自上而下的改革。
這也是和平時期,王朝吐故納新,自我完善的唯一手段,如果身居高位者,沒有這種自覺,那王朝遲早會腐朽,然後面對全天下的憤怒,自下而上的起義便會出現,然後便是王朝更替,又一輪新的循環。
袁熙將這些話向自己面前的袁叡講完後,出聲道:「你能理解嗎?」
袁叡如今剛到了總角,但因為環境的關係,很早就接觸到了治國理政方面的各類學說,所以對於袁熙的話倒是能理解不少,當下點了點頭。
袁熙見了,說道:「那用你的所見所聞,來論證下我的說法有什麼問題。」
袁叡一陣緊張,但還是努力鎮定下來,開始引經據典,博引旁證,對袁熙的話進行闡釋,袁熙聽到其引用的典籍中,儒家的思想偏荀子,法家偏申韓學派,知道這是諸葛亮教的,便問道:「德祖先生教了你些什麼?」
袁叡老老實實答道:「教了些歐陽尚書的故事。」
歐陽尚書是古文尚書一類,屬於上古散失後被重新找到的典籍殘片整理,裡面都是古時帝王大臣的言論,用來表明其施政理念,是後世四書五經避不過去的一本典籍。
古人考的四書五經,雖然說是儒學,但其實用現代的眼光看,是政治學和法學的集合體,選拔官員,就是看讀書人對於這些理念的理解,是否符合當政者的看法。
因為這些古代典籍極為晦澀,最後的觀點提煉,可能隨著時代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釋,所以歷朝歷代對於經學的解釋,才是施政最為關鍵的一環。
袁熙聽袁叡說完後,問道:「這些裡面,有哪些是你自己的想法?」
袁叡說了幾個地方,袁熙驚訝道:「這麼多?」
袁叡答道:「兩位先生都說,他們教的,未必一定對,站在不同位置上,想法也不盡相同,故讓孩兒儘量自己去想。」
「倒是阿母有時候頗為擔心,常常考教孩兒想法來著。」
袁熙聽了,失笑道:「這件事情,正說明你阿母和兩位先生站的位置不同,故應對也不同啊。」
「你以後的路還很長,好好向兩位先生學習,去吧。」
袁叡應了一聲,卻是沒有邁開腳,「阿父,孩兒還有一事請教。」
「剛才孩兒說的,阿父肯定有不同之見,但阿父為什麼卻從始至終不置可否呢?」
袁熙反問道:「你覺得天子會犯錯嗎?」
袁叡毫不猶豫道:「當然會,天下大亂,不有很大一部分是天子無道引起的嗎?」
袁熙笑道:「我也是一樣。」
「我只能給你展示不同的想法,卻無法保證將來這些東西會不會改變。」
「你以後要坐上這個位置,就不能停止思考,因為這個天下時刻在變,跟不上它的腳步,你便會無所適從。」
「而你也不會知道,到底誰是對的,一百個大臣,會有一個想法,你將來必然會陷入這種痛苦的選擇,但你又不得不去面對。」
「你只要記住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將所有人的意見記住理解,並進行比對判斷,摒棄明顯錯誤的答案,努力找到最適合你和這個天下的,最為合適的那個答案。」
「這種抉擇,將伴隨你一生,如果你不堪重負的話,自然也可以將擔子交給別人。」
「但在你還能支撐下去之前,我希望你儘可能堅持下去,這是身為天子子嗣的責任和自覺。」
袁叡聽了,低頭應道:「阿父的話,孩兒記住了。」
袁熙點點頭,「去吧,平時也不需要逼自己太緊了,能放鬆就放鬆,就像阿父一樣,多找些無傷大雅的愛好,也是可以的。」
一旁甄宓氣惱的聲音響起,「叡兒還小,陛下這是教孩子什麼呢?」
她一直在旁邊聽著,如今見袁熙一開始頗有為父風範,結果一句話便原形畢露,什麼叫無傷大雅的愛好,廣開後宮嗎?
袁熙一臉無辜,「皇后想到哪裡去了,我有這麼說嘛?」
「人生在世,能找到的有趣事情很多,我從始至終,都在教他做正人君子啊?」
甄宓無語,這不就是明顯在抵賴嘛!
袁熙讓袁叡先離開,才對甄宓嘆道:「其實這孩子也不容易,雖然他出身很高,但也註定要承受常人不能面對的孤獨。」
「將來他的權力大,但責任和壓力也很大,只怕這輩子絕大部分時間,都會呆在這深宮之中,可比我慘得多了。」
「我年輕的時候,可是走遍天下,看遍了天下風景的,生活比他精彩多了。」
甄宓橫了袁熙一眼,隨即忍不住笑了起來,「確實,每到一個地方,都引得名門貴女投懷送抱,只憑這本事,陛下就堪稱天下獨步。」
袁熙聽了,得意洋洋道:「我這就當是皇后誇讚我了。」
甄宓卻是將身體輕輕靠了過來,攏著袁熙的頭髮,「陛下這幾年,頭髮白了不少,妾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陛下正當壯年,卻是為了這個天下操勞太多,妾想著大王長命百歲,能多多愛惜自己,陛下也是天下人的,但也是妾的,也是陛下自己的啊。」
袁熙心中感動,握著甄宓的手道:「放心,以後的日子,會輕鬆不少。」
「你是不知道,鮮卑人這些年在我心頭的陰影,如今如此順利將百萬鮮卑打散,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中鮮卑的分崩離析,使華夏失去了今後百年間最大的威脅,只能說是天佑中華了。」
「接下來單獨面對魏國,便輕鬆多了,如今魏國三條戰線都沒有了反攻的能力,曹丕甚至將司馬懿召回了長安,我懷疑魏國已經打算繼續遷都了。」
「不出意外,下一個十年,魏國即使不滅亡,也會失去大部分地盤,只能躲到益州苟延殘喘。」
「接下來,晉國便會用兵為輔,發展民生為主,等東南沿海的港口鋪開,航線探明,滅了魏國,我就將這攤子交給叡兒,咱們兩個出海看風景去。」
甄宓噗嗤一笑,「陛下這樣子,仿佛將晉國當做包袱一樣,難怪剛才對叡兒說了那麼多義正言辭的話。」
「不過陛下是不是忘了,還有個漢南國?」
「聽說他們如今在打南蠻,甚至有向交趾方向的意圖,不會影響到夫君大計嗎?」
「要知道,那邊可是有個前漢天子呢。」
袁熙聽了,苦笑道:「你要說我完全放心,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但無論是關羽和劉協,都是要顏面的人,他們承我的情分,起碼這一代是沒有大問題的。」
「打交趾就打吧,反正我也沒有功夫去管那地方,不過我的海上航路,遲早會和他們有交集的,但說不定已經是叡兒那一代的事情了。」
「不過目前還是一堆事情等著我,很多都是繁文縟節,偏偏還不得不做。」
甄宓笑道:「陛下這次擊敗鮮卑,功比漢武,過幾日便是昭告天下,分封眾臣了。」
「這麼大的事情,自然是禮儀眾多,馬虎不來,中原自古以周禮傳承,做的馬虎的,天下人自然也不知道知道這次大勝意義何在。」
袁熙嘆道:「周禮確實是避不開的。」
「君臣體系,亦或將來更加平等的時候,上下尊卑,長幼有序,其實都不可能完全避開,沒有這種先後,更談不上平等。」
「要做功夫的地方,就是上下如何以德才評述為標準,這才是重點。」
「等諸葛丞相回來,我和他好好商量,如何簡化利益,做到能保留筋骨血脈,剔除不必要的腐肉壞皮,引領天下形成節儉的風氣吧。」
諸葛亮趕到鄴城的時候,鄴城的昭告分封早已經結束,彼時在鮮卑一戰中的功臣,都得到了爵位領地封賞,這讓沒有此戰的將領也有有些心急,因為隨著和平到來,立功的機會明眼可見的減少,如今也只剩下滅魏了。
對此諸葛亮對袁熙道:「今後攻伐魏國,陛下不會還親自出馬吧?」
「陛下參與了所有勢力的滅國之戰,這首功每次不落,怕是很多將領都在捶胸頓足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