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關是前往西域的必經之途,多年未有戰事,幾乎由邊關轉為商關,城裡城外,稅官比軍吏更多。??
將軍邵克儉幾個月前來到玉門關,重整駐軍、修補城牆,同時遠派斥候,監視西域的動向。
最後一批楚人兩個月前從西域返回,在那之後,偶爾有西域人叩關,帶來諸多混亂的消息,虎踞城再沒有人去過,西域諸國反覆無常,但也只是在嘴頭上兇狠,對楚人尚還尊敬。
初夏的一天傍晚,斥候回城通報,又有一群人從西域而來要求進城,身份比較特殊,據說都是極西方的王公貴族,一路逃避神鬼大單于的軍隊,請求進入大楚避難。
總共一百餘人,穿著奇怪而華麗的衣服,說著誰也聽不懂的語言,進城之後一見到楚軍將領,就雙手捧出大量珠寶,隊伍中有一名通譯,聲稱捧珠寶者乃是一位國王,只要大楚肯收留,他願意獻出更多珠寶。
邵克儉讓客人收起財物,派人送他們進入城內的驛館,跟往常一樣,詳細詢問消息。
這些人兩年前就逃到了西域,因此不清楚虎踞城的狀況,但是聽到傳言,說城內將士因為分歧而自相殘殺,又遭到敵軍襲擊,那裡早已是一座空城,神鬼大單于之所以還沒有進攻西域,唯一的原因是要時間集結大量兵力。
據說在極西方,北至草原南抵大海,都已臣服神鬼大單于,將共同組建一支多達百萬人的大軍,一舉吞併大楚,完成神鬼大單于最終的宿願。
邵克儉寫了一份公函,以急信送往京城,如何接待這批逃難的客人,要由朝廷做主。
此後的幾天裡,又有幾批逃難者到來,數量越來越多,有極西方的貴族,也有西域土著,其中一些人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不久前路過虎踞城,那裡的確已是空城、廢城,城牆都被推倒了。
半個月後,邵克儉接到朝廷的命令,讓他詳加調查,各國王公連同通譯可以送住京城,隨從人等留在玉關門。
邵克儉是名聽話的將軍,立刻遵命行事,打算花十天時間進行甄別,然後送客人前往京城。
玉門關數十年未有戰事,即使是在當初大楚與匈奴戰事頻仍的年代,這裡也未受波及,邵克儉得到的一切消息都表明,西域不穩,但還不至於生戰爭,諸國雖有異心,頂多偷偷向極西的強敵獻媚,不敢對大楚不敬。
因此,又有一批逃難者到來的時候,整個玉門關,包括邵克儉在內,都沒有特別在意,按常規接待,送往驛館居住。
玉門關常有外國人來往,此地的驛館比京城還大,而且建在城內,占據了城內一角,足以容納上千人。
當天晚上,新來的逃難者動手,屠殺此前逃難至此的王公貴族,與此同時,在城裡四處放火,試圖搶占一座城門。
邵克儉聞訊大驚,親率士兵鎮壓,折騰了整整半個晚上,終於平息事態,可損失已經無可挽回,數十名貴客被殺,他們萬里迢迢逃至大楚,結果這裡卻是真正的終點。
刺客大都被殺,剩下十餘名俘虜,嘴裡大叫大嚷,通譯膽戰心驚地說:「正天子……神鬼大單于有仇必報,有仇必報,絕不手軟,絕不寬恕,楚人……大楚必亡……」
刺客們還交出幾口箱子,上面堆著金銀珠寶,下面卻是幾隻小箱子,裡面盛著數顆人頭,他們並不隱瞞,得意地宣稱,這些都是楚使,作為禮物,獻給大楚皇帝。
邵克儉認得其中一人,果然是朝廷冬天派往西域的使者,他們一直在努力前往虎踞城,沒想到卻命喪它方。
一怒之下,邵克儉斬殺了所有俘虜,從此緊閉城門,再不接納西域客人,並向朝廷寫急信,希望得到支援。
西域已不再是大楚的屏障,而是敵人。
入春以來,匈奴人回到大楚北方,大批軍隊停在碎鐵城對岸,與楚使反覆談判。
大楚要求匈奴人效仿前例,向大楚俯稱臣,遭到斷然拒絕,雙方僵持幾個月未有進展。
夏季漸熱,匈奴人需要放牧,不能久駐一處,大單于決定東進,扔給楚使一句話:「等大楚能夠阻擋神鬼的時候,再來談判吧。」
他拒絕承認還有一位大單于,因此只稱「神鬼」。
楚軍斥候遠遠跟隨匈奴人,現他們的確遠遁東北,而且越走越分散,分別前往不同的牧場,看樣子今年沒有作戰的打算。
匈奴人退卻之時,正值玉門關遭到偷襲,兵部迅做出反應,從碎鐵城調一支軍隊前去支援玉門關。
西域看來真是拋棄大楚投降強敵了,諸國又組建一支聯軍,這回的進攻方向是東方。
幾位國王悄悄送來書信,聲稱自己也是被迫無奈,神鬼大單于的使者已經進入西域,命令諸國立即投降,猶豫者滅族,不降者屠國。
楚人都已退出西域,諸國沒有選擇,只好出兵出糧建立聯軍,以示效忠,等神鬼大單于的大軍到達之後,就將正式向大楚開戰。
綜合各方消息,以及西域諸國的實力,兵部推測神鬼大單于頂多派兵十萬,加上西域聯軍,也不到十五萬,雖不至於動搖大楚,對玉門關的壓力卻不小。
兵部建議儘快向玉門關提供更多支援。
皇帝有些猶豫,但是玉門關連急信,兵部催得也緊,他沒有太多選擇,於是批覆同意。
神鬼大單于為何不直接從北方繞路進攻大楚?那條路雖然長些,但是比較通暢。
兵部給出解釋,神鬼大單于必定以為大楚與匈奴已經聯手,不願同時對抗兩股力量,因此通過西域,只與大楚一家交戰。
韓孺子還是有些疑慮,但是玉門關告急,不能置之不理,於是調兵五萬前去支援,另有幾支大軍入關駐守,與西邊的玉門關和北邊的神雄關距離相等,以備不時之需。
戰爭真的要到來了,崔宏新官上任,決心要在此戰中立一大功,以贖回自家的爵位,因此親赴玉門關指揮。
崔宏身體虛弱,家人以及皇帝都不想讓他受累,崔宏卻堅持己見,三度上書,詳細講述此戰的重要,以及為何自己必須親往督戰。
「大楚示敵以弱,以至西域諸國投降外敵,此一戰雖能守住玉門關,於事無補,非大軍西進一舉破敵,不能挽回西域。」
韓孺子被說服了。
崔宏趕到玉門關,召集後備軍隊,湊到八萬人,主力是四萬南軍,於夏末秋初,向西域進攻。
他的計劃是不等神鬼大單于的軍隊與西域聯軍匯合,先將西域奪回,然後酌情再定,寧可將西域變為戰場與廢墟,也不能讓它成為敵軍的領土。
初戰大勝,西域諸國本無鬥志,一觸即潰,又都紛紛投降楚軍,轉而帶路,迅平定諸國。
皇帝記掛著虎踞城以及城裡的將士,崔宏也沒忘,派出一支三千人的先鋒,前去查看情況。
在距離虎踞城數百里的地方,這支軍隊與神鬼大單于的軍隊遭遇了,彼此不知底細,互相觀察了整整兩天,楚軍先起進攻,敵軍還擊,戰鬥力比西域人強多了,雙方戰了一個上午,各自收兵,陷入僵持狀態。
崔宏率軍支援,他必須在入冬之前返回大楚,因此急於擊敗敵軍。
韓孺子每天都能接到西域的通報,雖然都是勝利的消息,他卻沒法完全安心,這些消息最快也是十幾天甚至一個月以前的事情,他希望了解當下的情況。
但他還有別的事情要忙,朝廷總算按他的想法初具雛形,宰相卓如鶴重新掌管朝廷,雖然與皇帝算不上同心同德,但是比較穩定。
與此同時,御史台的力量得到加強,馮舉以太師之位致仕,右巡御史瞿子晰獨掌監察之職,對官員看得比較緊,三天兩頭地上書彈劾,令群臣苦不堪言。
大將軍府成為皇帝的直屬衙門,專門負責各地練兵,多半年過去,頗有些成效。
韓孺子覺得時間夠用,只需再有一到三年,大楚雖然不能恢復武帝的巔峰時期,但是足夠騰出手來大戰一場。
可事情總是不能如計劃中那麼順利。
時值深秋,天氣漸寒,塞外傳來消息,碎鐵城斥候在西方觀察到一支大軍,像是匈奴人,很可能是投降神鬼大單于的匈奴人。
不等皇帝與朝廷做出反應,更多的消息雪片般傳來,大軍人數之多乎想像,斥候甚至沒法做出大概的估計。
碎鐵城派軍迎戰,敗。
碎鐵城遭到圍攻,一日被破。
碎鐵城守軍逃回關塞,所剩無幾。
神雄關遭到進攻。
……
僅僅十天,意外消息變成了噩耗。
這天下午,兩封加急公文一先一後送到皇帝面前。
一封來自神雄關,情況危急,需要朝廷立刻派軍支援。
另一封來自西域,寫這封信的時候,崔宏還不知道北邊的情況,很高興地宣稱西域已定,敵軍覆滅,大軍正在返回途中,入冬前可至玉門關。
崔宏的信里還通報了一條好消息,虎踞城尚在,他已派人前去查看,或是繼續守城,或是帶回城裡的楚人。
韓孺子終於明白,他上當了,崔宏上當了,整個大楚都上當了,西域只是疑兵,引走了一部分楚軍。
神鬼大單于不僅兇殘,還很奸詐,他對大楚的了解,顯然遠遠多於大楚對他的了解。
韓孺子放下公文,他一直很重視西方之敵,結果還是大意了。
太監張有才匆匆跑進來,不知道皇帝的心事,高興地叫道:「生了,淑妃生了,是位皇子!」(未完待續。)8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