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卿從沒像現在這樣崇拜過男人,她就沒有想過還可以這樣。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相公最厲害了。」
一激動顏卿就下意識的抬頭去看男人,這是她的男人呢。
被小媳婦兒拿這般勾人的眼神看著,宋彪直罵妖精。
原本他只是想就這麼抱著小媳婦兒,跟她說說話的,可是現在,明明就是她在故意勾引自己。
「寶貝兒……」
顏卿聽得明白,男人的聲調已經變了。
她們是正經夫妻啊,她也想男人的。
宋彪萬萬沒想到,竟然是他的小媳婦兒先動的手。
趁著天亮之前,宋彪必須得走了。
將被子又攏了攏,把累狠了起不來的小媳婦兒裹得再嚴實些。
初春時候還是冷的,尤其是早晚的時候。
俯身在小媳婦兒紅腫的唇上再親了一口,依依不捨的放開。
「乖,等有機會我再回來,等我。」
「嗯,相公千萬保重自己,不管怎樣我們都在家等你的。」
知道男人必須要走,顏卿不敢哭。
「嗯,我走了。」
到門口,宋彪又回頭來深深看一眼他萬般放不下的小媳婦兒。
「下回回來再看到你瘦了,收拾你。」
「不瘦。」
明明男人是惡狠狠的模樣,顏卿恨不得眼睛都不眨,把男人這模樣牢牢的記住。
房門被關上,隔絕了顏卿的視線。
屋內還燃著燭火,顏卿不想起來滅。
她閉著眼睛不想動,也不敢睜眼,怕眼淚控制不住。
外頭響聲說話的聲音,聽不真切,顏卿知道那是男人在和那丈他們說話。
沒一陣又安靜了,顏卿知道是男人走了。
天什麼時候亮的,顏卿不知道。
桌上的燭火燃盡,滅了。
這天顏卿沒有起來吃飯,也沒人去叫她。
等她再迷迷糊糊睜眼,已經是日上中天。
「卿兒起來了,彪子說給孩子們請先生和拳腳師父到家裡來。
這不,陸林兄弟去鎮上了,說是明天就能帶著先生和師父回來。」
姚氏仿是尋常一般跟顏卿說著話,就不像是宋彪一走一年半才回來,反而像是他早上出門,傍晚就會再回來一般。
狀似隨意,其實姚氏也在觀察著顏卿的神色,也是顧及著她的感受。
已經經歷過一次男人離開,顏卿這次的狀態倒是比上次要好些。
雖是仍舊難受,但也調整好了心態。
這麼大一屋子的人,也不止她一家的男人的走了,好歹她家男人還能回來一趟,見著了人,知道他沒受傷好好的。
她們連人都沒見著呢,她們不是比自己更難過?
男人是偷摸回來的,又趕著再回去,定然是不能被人發現。
拋開那些不談,顏卿倒是該慶幸。
幸好是男人回來一趟,不然她是想不出來把孩子們集中在一起教學,再輪換著有人在家。
這樣一來,也就不怕不妥,或生事端。
「都按照當家的說的辦吧,孩子們都在家也熱鬧,還省事。」
聽她這麼說,神色也還尋常,姚氏便也就放心了,知道她這是自己想明白沒事了。
其實姚氏沒見著宋彪,是宋回跟她說的,後來宋彪要走的時候宋回起來見了一面,還得了他哥一拳。
其他沒醒的人,不知道宋彪回來,那丈他們也沒有透露。
果然第二天陸林就帶了兩個中年男人回來,上午讀書,下午練拳腳。
男孩兒女孩兒一起讀書練拳腳,也不管年歲大小了,一起放羊。
之後的日子倒是過得簡單也快,老天爺也仿佛是終於肯定放過艱難求存的黎民百姓。
今年的天兒一直正常,田地里一片片的莊稼長勢都是喜人,就連宋家門口池塘里的蓮藕,也好似比前年長得好。
孩子們好不容易得先生放了一天假,呼啦啦一群跑到山上去瘋野,追得新孵出來的小雞崽子見風亂竄。
之前養的雞,在去年全都吃了個乾淨,如今山上的這些都是今年新孵的。
山上的果樹謝了花掛了果,都指望著今年能有個進項。
村民們在山上摘那些長勢不好的果子,好讓長勢好的果子長得更好。
孩子呼啦啦跑上去,一會兒一會兒的就有笑罵聲傳來,儘是孩子們搗亂被趕的聲音。
眼看著日子一天天穩定下來,看著家裡這二十多的孩子,顏卿有了個想法。
家中的銀錢她一直都是有數的,去年買田地是用去大半家財,但做這個事花不得多少銀錢,卻能為男人掙個好名聲。
等他要回來的時候,族人也更能接受他。
有了想法後顏卿當即就找了那丈來商議,「我想在村里建學堂,再拿五十畝地給村里做公田,到時候請先生的銀子便從這五十畝地收成里出。」
聞言,那丈先是沉思,之後便也同意了,攬了事兒去找族長村長商議。
去年他們兄弟皆收了田地,就是房產奇珍也是收了不少,田地他們是不打算再出手的,都留著給子孫。
別的,等日子太平了,輕易也就能翻倍出手。
只是他們手裡的銀子,也是翻了倍的。
不好說是發國難財,他們掙得都不是平頭百姓的救命財,總有惜命的貴人自願送財。
如今嫂子的意思他明白,無非是為了大哥。
五十畝地著實是不少了,請幾個先生差不多是夠了的。
況且,到時候學堂建好了也不只是他們宋家村的孩子來上學,附近的孩子來自然是要交束脩的,那也是一筆收入。
只這個名,大哥是擔了。
那丈當著族長和村長的面兒把這話一說,兩人當即就激動得紅了面龐,花白的鬍子也不住的抖。
「好,實在太好了。
我就知道彪子媳婦兒是好樣的,老朽先替全村的孩子謝過她。」
村長站起來,衝著宋家的方向就拜了下去,那丈趕緊的去扶。
這邊族長也站起來,作勢也要拜,那丈是扶了這個扶不了那個。
要知道,宋家村如今大大小小的孩子加起來就有三十多個,更別說是之後再出生的孩子。
學堂建起來,可不是一天兩天受益,而是一直受益下去。
他們鄉下人要供一個讀書人出來,得窮盡一家幾代人才行,還不是誰家都能供得起的。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