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劉逸的興國之策

  劉逸只要一部分土地,還是用贖買這種溫和的方式來進行,世家大族就沒這麼牴觸了。♢♦ 6➈รHuˣ.𝕔όᵐ 👽♢

  朝臣紛紛開口道:

  「雍王仁慈!」

  「臣等謹遵雍王之命!」

  劉逸滿意的點了點頭,繼續道:

  「第二條大興商業,本王也不是在口上說說而已。

  本王欲在朝中新建一部,名為商賈部,專司管理大漢商業事宜。

  其主要目的,就是將商業納入正軌,提高商人地位。

  在商人之中品行高尚之人,也可入朝為官!

  只有商業興盛了,百姓才有餘財,大漢才能興盛。」

  「這主掌商賈部的官吏,本王將其命名為尚書。

  第一任商部尚書,便由天下會大商甄豫來擔任!」

  甄豫早早就在文臣隊列之中等候,他原本的官職是益州別駕,出任商賈部尚書也不算突兀。

  甄豫出列對劉逸拜道:

  「臣甄豫,叩謝吾王隆恩!

  必為吾王大業赴湯蹈火!」

  「嗯…甄豫,本王就把大漢的商業交給你了。

  你的能力,本王還是信得過的。」

  聽聞劉逸建立了商業部,楊彪眉頭一皺,就要出來勸諫。

  商乃賤業,自古以來社會階層便按士、農、工、商來劃分。

  劉逸提高商人的地位,讓商人來做官,這不是擅改祖宗之法嗎?

  楊彪剛要開口,便被盧植一把拽住了。

  「盧大人,您這是?」

  盧植低聲對楊彪說道:

  「楊大人,我大漢歷經董卓之亂,能活下來的忠臣十不存一。

  你看看這朝堂之上,大部分都是雍王劉逸的嫡系。

  就比如尚書令郭嘉,司徒王允、司空蔡邕,都是雍王的死忠。

  在這種情況下,你我還能在朝中身居高位,你可知為何?」

  「這…當然是因為吾等乃是大漢重臣,得雍王倚重。」

  「不對。」

  盧植搖頭道:

  「雍王之所以留著我等,只是因為他是個念舊的人,不願意與吾等老臣翻臉。

  最重要的是,咱們夠聽話。

  你今天要是出言反對雍王的新政,明天就得革職回家養老,你信不信?」

  楊彪依舊執拗,辯解道:

  「可是祖宗禮法…」

  盧植勸道:

  「祖宗禮法只適應祖宗那個時代,適應不了現在。

  我倒覺得雍王銳意進取,新政很適合我大漢。

  你看看其他朝臣的反應就知道了,文先兄,你出來反對雍王,除了能把雍王惹怒之外,沒有任何好處。

  雍王的決定也不會改變。」

  楊彪聽盧植之言,仔細觀察著周圍朝臣們的百官。

  如今活躍在大漢朝堂上的臣子,九成都是劉逸的鐵桿嫡系,是劉逸從微末之中提拔上來的,或者乾脆就是天下會出身。

  這些人深受天下會的洗腦,都一臉狂熱的看著劉逸。

  別說劉逸要實施新政了,就算是劉逸讓他們把全部家產都捐出來充實大漢,這些人也會毫不猶豫的執行。

  剩餘一成,就是如楊彪、盧植這樣的大漢老臣。

  這些老臣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他們知道自己忤逆不了劉逸,便只是聽劉逸之命行事就可以了。

  →

  不管劉逸如何實施新政,他們作為朝中重臣總會比尋常百姓過得好,這也就夠了。

  誰也不願意拿腦袋跟劉逸手中的刀子碰。

  見眾臣如此反應,楊彪輕嘆一聲,也沉默不言。

  劉逸繼續道:

  「重視教育之策,本王打算在大漢各郡縣建立蒙學、中學。

  於成都、長安、洛陽等地建立大學,讓全天下的百姓都能讀書識字,接受教育。

  此外,本王每年還會從大學之中選拔一批官吏,以充實我大漢的人才儲備。」

  劉逸此言一出,眾朝臣滿座皆驚!

  「普及教育,這怎麼可能呢?」

  「其中涉及的人力、物力、財力難以估量啊!」

  「別的不說,光是所需要的書籍就是天文數字,我大漢根本無法負擔!」

  「雍王的想法不錯,可惜此策根本無法實現啊!」

  劉逸朗聲對眾臣道:

  「諸位!

  本王從來不會無的放矢。

  來人吶,把本王印刷的書籍給諸位大人們發下去,讓諸位大人們看看!」

  當年在成都的時候,天下會便按劉逸的方法發明出了新式的紙張和印刷技術。

  想製造書籍對劉逸來說根本不是難事。

  只是那時候劉逸的勢力還想對弱小,書籍只能當奢侈品來賣,賺一筆錢。

  如今劉逸已經得了關中雍涼、羽翼已豐,是時候把書籍拿出來培育人才了。

  大殿上的每位大臣收到三本書,分別是劉逸按照記憶所寫出來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這些書籍作為孩童的啟蒙讀物再好不過,朝臣們都嘖嘖稱奇。

  「像這樣的書籍雖然珍貴,我大漢已可以做到量產。

  本王相信假以時日,天下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讀書識字,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才為我大漢效力!」

  一些世家出身的老臣手握書籍,心中百感交集。

  世家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土地、財富、勢力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們對於知識的壟斷。

  尋常百姓哪怕再渴望讀書學知識,也沒有那個條件,只能老老實實的種地務農。

  劉逸興教育、開民智,越來越多的百姓擁有了知識,勢必會對世家造成衝擊。

  可惜他們這些老臣並不能左右劉逸的決定,而且劉逸的所作所為確實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他們也無從反對,只能咬牙認了。

  其實興教育、開民智只是劉逸謀劃的第一步。

  劉逸的最終目的,是興科舉、開科取士,徹底擊碎世家豪門對於百姓上升通道的封鎖。

  大漢的上層皆為豪門所把持,腐朽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唯有讓天下人才形成良性競爭,百姓擁有走向上層的希望,大漢才能永葆生機與活力。

  「雍王高瞻遠矚,實乃天下百姓之福!

  臣等佩服!」

  三條策略盡皆無人反對,可見劉逸在朝中的威望。

  事實上正如盧植所說,他們這些老臣想反對劉逸也沒有用。

  劉逸留他們在朝,那是做給天下人看的,老臣們掌握的都是些虛職。

  如果他們不聽話,劉逸雖不會像董賊那樣一刀把老臣們宰了,卻也能將他們打落塵埃,讓這些高高在上的大漢重臣嘗嘗底層百姓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