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樹立正確信仰,掃除牛鬼蛇神

  第448章 樹立正確信仰,掃除牛鬼蛇神

  「草民見過知院。」

  幾個農會的人大約四十來歲,畏畏縮縮過來。

  農會的宗旨是互幫互助,因此選的人往往都是當地壯年有威望者。

  而且入會的要求也非常嚴格,擁有大量田地的地主是不允許進入的,只有二十畝土地以下的中農、貧農以及僱農參與。

  剛開始趙駿是把農會當作鄉政府來看待,希望給予農會一定的治理能力,配合縣衙官府共同管理地方。

  如此一來,縣衙通過農會治理基層,不再需要鄉賢和宗族,將大大削弱士紳權力。

  但范仲淹卻強烈反對,認為如果基層出現一個這麼大權力的機構,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比如農會的會長以權謀私,或者在鄉野欺上瞞下,稱王稱霸。

  趙駿覺得有道理。

  雖然他也明白,范仲淹這樣做是基於封建王朝的統治。

  在鄉賢宗族制度的時代,鄉賢宗族往往站在朝廷那一邊,幫助朝廷管理和控制基層民眾。

  而出現農會就不一樣了,農民組織力度加強的話,可能會讓原本一盤散沙的百姓力量做大,從而出現造反起義的情況。

  這也是大宋連年多次起義朝廷被搞怕了。

  不過范仲淹說的問題也不無道理,在一個通訊不發達的年代,農會如果成為基層權力機構的話,很容易讓他們的權力不斷膨脹。

  特別是古代百姓與縣衙的溝通較少,農會的控制力太強,很可能直接取代掉縣衙的作用,這就有點得不償失。

  因此如今的農會基層權力不大,規模也一般,一個縣數萬到十餘萬百姓不等,根據鄉鎮劃分出數個農會,一個農會直接參與管理約數千至萬人左右。

  他們沒有調查、執法、審問等權力,只能配合縣衙做協助工作。

  比如村莊與村莊之間有矛盾,或者生產資料分配、官府分發田地、官田的租賃、爭奪水源、村寨械鬥等等,由農會與官府進行統一協調。

  這就意味著目前農會以輔助為主,趙駿突然召見,又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一時間心中有些惶恐,不明所以惴惴不安。

  趙駿看到他們,並沒有生氣,畢竟這事跟他們沒什麼關係,和顏悅色地說道:「無需多禮,你們是本地農會的成員嗎?」

  「是的,知院。」

  為首漢子又拱拱手道:「草民是臨城干言鄉農會會長,草民叫鄭勇,他們是農會幾個主事。」

  「嗯,鄭勇,我來問你,你家有幾畝地。」

  趙駿和藹問道。

  「二十畝。」

  「有池塘和桑田嗎?」

  「有。」

  鄭勇說道:「合計三十六畝,其中十八畝是租的朝廷官田。」

  「哦?」

  趙駿詫異道:「這麼說以前你們家也有十八畝地?」

  鄭勇苦笑道:「父母走後俺與兄弟分家,大半都給了兄弟,草民家只留了五畝,要去縣城做工才能養活,是前幾年周大官人拋售土地,趁著價低草民把積攢了二十年的積蓄拿出來,買了十三畝回來。」

  宋代一畝地大概在後世0.974-0.865之間,有609平方的,也有591平方的,比漢代的一畝地多不少。

  在漢代一家五口需要至少30畝地才能生存,也就是6畝養一個人。

  但到了宋代大大減少。

  農具、漚肥技術、水利設施、占城稻等生產資料的提升,帶動了生產力的大幅度提升,宋代平均一畝半就能養活一個人。

  所以一家五口有個8畝左右田地就能吃飽飯,如果有個20畝地,那就妥妥的中農階級。

  「看來你的日子是越來越有盼頭了。」

  趙駿笑道。

  鄭勇也笑道:「都是現在官府在四處募人修渠修田,又徵收富戶的田畝,然後低價賣給俺們,若非如此,俺們哪能買得起地?平日裡遇到災年,不賣地就算不錯了。」

  趙駿扭過頭看了眼黃安文,見他擦了擦額頭的汗,便笑道:「這說明縣裡的工作還是做得很到位,沒有對朝廷的政令置若罔聞。」

  黃安文忙道:「朝廷要求我們多開墾土地,多修建水渠,把開墾出來和購置的田畝低價賣給百姓,這是惠及百姓的事情,下官自然要全力以赴。」

  「做得很好。」

  趙駿滿意地點點頭。

  慶曆新政下,全國大基建,就是從地主手裡搶人,同時修水渠、建農田,把田畝搞得多多的,把地主手裡的田地價格打下來。

  擊敗遼國和西夏之後,軍費大幅度下降,加上外貿收入,可以說是朝廷每年要拿出數千萬貫補貼農業。

  運氣不錯的是由於小冰河時期結束,最近幾年天下都沒有發生過波及太大的天災。

  即便有旱災、洪澇,也都維持在小範圍內。

  另外就是蟲災,慶曆年間記載的洪澇旱災比較少,唯獨蝗災很多。

  慶曆四年余靖等人就上書過,說天下蝗災頻繁,希望趙禎能重視天意,對於朝廷的人事和政策做出調整,儘快讓天災消失,百姓恢復平靜的生活。

  面對這種情況,趙駿下令地方一旦發現蝗災,就立即組織人手撲滅,並且散播謠言,說蝗蟲並不是上天的懲罰,而是上天的饋贈,因為吃蝗蟲可以滋陰補陽、延年益壽。

  要知道古代從官方到民間對蝗蟲都頗為敬畏,認為這是老天爺的使者,因此別說撲滅,就算是看著滿天蟲災吃自己的稻穀,也不敢有任何輕舉妄動。

  但現在趙駿不僅打破這種傳統封建思想,還在這個思想上賦予了大眾喜聞樂見的意義,加之又是官方散播的謠言,可信度自然增加。

  一時間各地蝗蟲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災害減輕了許多。

  幾種因素疊加之下,大宋各地的田畝數量大大增加,又有花生、紅薯、土豆作為補充,百姓對地主手裡的土地需求大幅度下降,地價自然也應聲而跌。

  可以說朝廷算是半買半強迫地主把手裡的土地交出來,並且對從官府手裡買地的人進行限制,極大惠及了下層百姓。

  雖然不乏有貪官污吏,聯合地主將朝廷開墾的田地中飽私囊,但這樣的人下場一般.

  所以可以說現在大宋的政策就是把大量土地從地主轉移到農民手裡,完成一次不需要王朝變革,就能夠解決土地兼併的變革。

  正常情況下王朝想達成這一點難如登天。

  但宋朝一是本身對地主非常嚴苛,不存在什麼舉人、進士免稅一說,就難以形成明清時期那種江南士紳集團。

  二是通過擊敗西夏、遼國的大勝,加上推動商品經濟和外貿發展,地主階級的重要性就進一步下降。

  簡單來說就是明清時期的地主是和官員綁定在一起,因而皇帝想要推動改革應該說難如登天。

  而宋朝官員和地主只是可能有利益糾葛,卻不是完全綁定在一起,失去了官方層面的庇護,地主階級面對國家機器,也不過是待宰的羔羊。

  聽到臨城普惠百姓的政策非常得力,趙駿還是很高興,又問鄭勇道:「現在縣裡還有多少沒有田地的佃農?」

  「縣裡不知道,俺們鄉的話,總共有一千七百二十四六戶,丁口是一萬一千三百三十二人,無地佃戶去年有五百多戶,到今年就只有四百多戶了。」

  鄭勇回答道:「官府對這些沒有地的佃戶都優先考慮,沒有錢也沒有關係,官府會把他們僱傭去修河、修路、開墾荒地,一年下來就能買那麼三四畝。」

  「很好,這才是朝廷希望看到的事情。」

  趙駿愈發滿意,雖然慶曆元年之後,大宋幾乎大部分財政全都補貼進農業了,但效果顯著,這些錢沒有白花。

  隨即他又說道:「那你們農會平日裡都在做些什麼?每天的工作又做哪些?」

  「就是傳達一下縣裡的政令,再四處收集一下鄉里田地、丁口數量,哪些人家裡有幾畝地,幾間房之類,有時候遇到各村有爭執,也會幫忙勸說一下。」

  說著鄭勇鼓起勇氣,苦笑道:「說起來不怕知院笑話,這農會就是個苦差事。咱們沒什麼人想干,俺也是被鄉鄰推舉上來的,要不是處事公道,鄉鄰信任,早就不想做了。」

  「這差事確實不好辦,沒什麼好處不說,上面有任務就只是發給你們,又不體諒你們的難處。下面的人想讓伱們幫忙,不幫忙還埋怨你們。」

  趙駿想了想,自然也就迅速明白了原因,說道:「甚至他們還會覺得你們在裡面撈好處,我說的對嗎?」

  「可不是嗎!」

  鄭勇一拍手訴苦道:「那些家裡有十多畝地,不符合要求的,就希望我們幫忙瞞報。那些沒有地的,就希望我們儘快幫忙把地批下來。我們哪有這能耐?縣衙又給了任務,兩頭不討好。」

  「朝廷讓農民組建農會的本意是希望有人幫扶農民,能夠直接與官府對話,解決農民的困難。現在看來雖然有一定幫助,但確實讓農會比較辛苦。」

  趙駿沉吟片刻,說道:「你說的問題我知道了,朝廷會進行一定的變動,讓農會能夠更好地成為連通官府與農民之間的橋樑。」

  「多謝知院,多謝知院。」

  鄭勇千恩萬謝。

  「嗯,我注意到如今農村裡有很多陳規陋習,就像今天遇到的這吃絕戶,你覺得這是對的嗎?」

  直到此時,趙駿才開始正題,目光望向遠處。

  就看到遠處的東陽村騷亂已經平息,不明所以的村民都被釋放,主謀的劉家老二、老四,以及瞞報的老大都被官府抓走。

  家家戶戶都躲進了自己屋裡,現在整個東陽村都是一片風聲鶴唳,很多人連門都不敢出來。

  雖然這事與他們無關,可本質上來說,他們就是吃人血饅頭。

  即便吃絕戶是傳統陋習,但在這種潛規則下,劉家老二、老四辦這種宴會本身就是在堵他們的口,哪怕他們隱隱猜到劉老三的死不同尋常,可吃人最短,他們同樣在默許這種陋習出現。

  所以趙駿亦是對村民的愚昧無知感覺到難過,一時間也切身體會到了為什麼當年魯迅先生能寫《狂人日記》《吶喊》《彷徨》《祝福》這樣的名篇巨作。

  「這肯定不對啊。」

  鄭勇作為農民,具體心裡怎麼想的不知道,但他用腳指頭想都知道,如果這個時候他說對,那麼這農會會長肯定是干到頭了。

  哪怕他其實不一定想做這個農會會長。

  「不錯,鄉間多有陋習,殘害人的尊嚴,踐踏人的精神,如此長久以往,我大宋如何能談得上禮儀之邦?因而更需要德化,需要朝廷來引導。」

  趙駿點點頭道:「今鄉民愚昧無知,我希望農會以後要擔起教化鄉民的責任,配合地方教育局、縣衙,宣傳教育,廢除諸多陋習,如這吃絕戶、配女兒骨等等,皆為惡風惡俗,當為人不齒。」

  「是。」

  鄭勇連連點頭:「草民以後多在鄉里宣傳。」

  趙駿繼續道:「農會不應該只是輔助縣衙,而應該成為縣衙的下屬機構,增設官吏,組建人員。以後如果當地出現人員死亡,不能等報官才由人勘驗,而應該由農會第一時間前去調查,看是否為非正常死亡,再由官府進一步勘驗,開具證明方可正常入殮下葬,否則切不能草草了事。」

  「是是是。」

  鄭勇先是本能地連連點頭,但片刻後就猛地抬頭露出愕然的表情,隨後一臉驚喜,又知道這時不能太興奮,便強忍了下去。

  因為趙駿的話已經透露出,以後可能要把農會從原來的半官方機構,直接變成官方機構。

  而且裡面還有官吏,吃朝廷的皇糧。

  那到時候他作為會長,豈不是就直接能當差了?簡直是天大的喜事。

  「嗯,好了,你們先去忙吧。」

  趙駿說道。

  「是。」

  鄭勇隨即退下。

  與他溝通結束之後,趙駿又看向黃安文道:「黃縣令。」

  「下官在。」

  黃安文連忙走過來拱手道。

  「作為縣令有一方教導的責任,這解決溫飽,讓百姓有土地的事情要抓,但移除惡風惡俗的事情,也要抓。」

  趙駿說道:「還有鄉間野祭淫祀,也要一一搗毀,若有犯者,必須嚴重懲治,明白了嗎?」

  「是。」

  黃安文應下。

  趙駿雙手背負在身後,抬起頭看了眼天空。

  如今他已經整治了朝堂,肅清了大部分貪官污吏,政治也得以短暫清明,朝廷的政令通暢,下達和執行的速度很快。

  這是好事。

  但同樣的現在對基層掌握不足,而一個國家,基層才是最重要的東西,因此現在也是時候開始對基層進行大範圍治理。

  其中包括解決各地陳規陋習,祭邪神祀惡鬼的各種習俗。

  因為大宋現在這種問題非常嚴重,根據王安石他們的說法,北方算好的,南方才是重災區。

  如邕州「俗好淫祀」;蜀地「尚淫祀,病不療治,聽於巫覡」;荊湖南北路「歸峽信巫鬼,重淫祀」;揚州「信鬼神,喜淫祀」;吳俗「信鬼神,好淫祀」;洪州「俗信巫,有疾輒屏去親屬,飲食衣藥悉聽於神,死者甚眾」;「湖南北兩路風俗,每遇閏月之年,前期盜殺小兒,以祭淫祠,謂之『采生』。」等等。

  這些還是史料記載,像祥林嫂遇到的那種改嫁有罪,捐門檻贖罪的惡風惡俗還不知道多少。

  所以趙駿現在只覺得肩上的擔子很重。

  看到民間這些百姓的愚昧,又見識到了大量百姓心靈無法寄託,只能將各種疾病、發財、天災等因素,求救於神靈,甚至不惜殺人祭祀邪神和惡鬼。

  他就覺得要想澄清玉宇,把整個社會的風氣往好的方向引導,實在是太困難。

  「如今才明白偉人的艱辛,看來,是時候該掃除牛鬼蛇神,哪怕不能讓百姓堅定唯物主義,也要讓他們信仰正統的佛教和道教,而不是把希望寄託於這些妖魔鬼怪身上。」

  趙駿心裡想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