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

  第447章 整治陋習,從北方開始

  村莊邊大樹下,趙駿聽到吃絕戶以及賣人妻女的事情,臉色不是很好看。

  吃絕戶,封建社會一大駭人聽聞的陋習。

  一般情況下是指一對夫妻死後,無兒無女,沒有子嗣繼承。

  他們生前所置辦的田畝地產、房屋地基,金銀珠寶,就會被其餘地主鄉紳霸占。

  其中田產和房屋會被變賣,換成錢財。然後鄉紳用這筆銀子在村里大擺流水席,宴請村裡的每一戶人家,直到把錢吃完為止。

  這種現象算是比較正常的,畢竟人死燈滅,古代鄉村又是個封閉社會,沒有人繼承的話,還不如普惠村莊。

  而另外一種情況是一對夫妻死後無兒無女,不過有兄弟姐妹之類的親屬,那麼大部分財產都會被他們的兄弟姐妹瓜分,至於辦不辦流水席就看他們自己的心情。

  反正繼承兄弟姐妹的財產也屬於正常現象,這樣吃絕戶的就不是村子裡的人,而是這對夫妻的親屬。

  但同時也存在著一種極端。

  那就是男主人死了,可死後沒有兒子,或者兒子還比較年幼,沒有長大,那麼宗族親屬同樣會瓜分他們的財產,哪怕女主人還在都沒有用。

  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魯迅,魯迅父親在他十五歲時病逝,宗族就開會把他們家財產瓜分,一時間家境益艱,世態炎涼。

  而魯迅還算好的,至少家中有男丁,因此還給他們留了一些房屋和土地,不至於把他們趕出去。

  其餘大多數情況則是如果家中沒有男丁,只留下妻女,下場往往非常慘。

  除非女主人娘家背景強大,否則趕出去流落街頭都算是輕的,嚴重者甚至被賣去青樓或者乾脆打死一了百了。

  不過賣去青樓與打死畢竟有悖人倫,所以為了防止村里人指指點點,親屬們一樣也要置辦流水席,把死者一部分財產拿出來搞宴會,堵住村里人的口實。

  現在趙駿聽到這樣極端的案例出現在自己面前,心裡就很是不舒服。

  旁邊江大郎見他臉色難看,低聲問道:「知院?」

  「沒事,先回去吧。」

  趙駿擺擺手。

  「是。」

  眾人隨即向著車隊方向走去。

  過橋之後,楊告楊察王安石等人就走了過來。

  楊告最擅長察言觀色,見他臉色不好,便問道:「知院,怎麼了?」

  「民間諸多陋習,讓我擔憂啊。」

  趙駿嘆道。

  隨即就把吃絕戶的事情說了一下。

  他接著又道:「配女兒骨,吃絕戶,還有其餘典妻女、農奴,還有南唐時期士族流行的裹小腳都是糟粕,殘害了不知道多少百姓,特別是女子,迫害尤為嚴重。」

  「不止。」

  王安石搖搖頭道:「據下官所知,南方還有殺嬰、活人殉葬、活人祭祀之說,尤以兩湖、兩廣、福建路等地最為興盛,活人殉葬多以女子、孩童,活人祭祀則用男子,尤以儒生、僧侶最佳。」

  陳希亮也說道:「是啊,我當初任長沙知縣,曾聽說過有瀏陽鄉民,例只養二男一女,如果多了就會溺斃。也曾聽聞本地有祭祀之風,中原常祭五顯神、四相公,南方常祭稜睜鬼、五通神,平時常以牲畜為祭,卻有那走投無路者,妄想一夜富貴,則殺人活祭,當真是目無法紀。」

  「說起這祭祀,我曾聽一位在鄂州任職的同僚說過,湖外風俗,用人祭鬼,每以小兒婦女,生剔眼目,截取耳鼻,埋之陷阱,沃以沸湯,糜爛肌膚,靡所不至。」

  「還有那殺嬰,以前真是屢見不鮮,之前就有岳、鄂間田野小人,貧者生子多不舉,初生便於水盆中浸殺之。若是男孩還好,現在國家昌盛,鄉民不能說錦衣玉食,但也多衣食無憂,就怕女子。」

  「不錯,我聽說南方尤諱養女,初生輒以冷水輒殺之。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閉目背面,以手按之水盆中,咿嚶良久乃死。」

  「唉,我在地方為官也聽說過這種事情,真是讓人聞者落淚,聽著傷心啊。」

  趙抃、楊察、蘇渙、李孝基等人也紛紛說道。

  「唔」

  趙駿的眉頭就更緊了,隨後搖搖頭道:「當真是駭人聽聞,令人髮指,大郎。」

  「知院。」

  江大郎連忙過來。

  「你派人通知一下臨城官府,再讓官府的人把當地農會負責人叫來。」

  趙駿說道。

  「是。」

  江大郎隨即讓人拉來幾匹馬,帶著數人飛速離開。

  趙駿雙手背負在身後,嚴肅地對眾人說道:「我知這陳規陋習,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改變,但既然讓我遇到了,就決不能袖手旁觀。此次我行走天下,勢必要正風氣,養道德。南方的問題根深蒂固,可能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但北方的風氣還沒那麼頑固,諸位隨我一同蕩滌肅清這毒瘤。」

  「尊知院令。」

  眾人紛紛拱手應下。

  趙駿就回到了馬車當中,坐在車裡閉目養神。

  對於這樣的陋習他也聽說過,事實上作為學歷史的人,他知道很多古代的陋習陋規,以前也在歷史書里看過很多起這樣吃人的記載。

  穿越過來之後,雖然沒有親眼見到,但有的時候大理寺斷案,也會出現各種各樣離奇的案子,牽扯到這些封建壓迫。

  以前趙駿並沒有把重心放在整治這種情況上。

  不是他不在乎這些被壓迫者人的生死,而是相比之下,當時他面臨的環境比現在惡劣得多。

  大宋三冗嚴重,苛捐雜稅無數,大部分百姓水深火熱,吃飯穿衣都是問題,又怎麼能管得了這部分陋習?

  因此他必須先解決朝廷的財政,解決絕大多數百姓吃飽飯的困難,將房子裡的大窟窿補上,才能治理這些縫隙和小毛病。

  另外則是古代皇權不下鄉,在封建社會王朝對鄉村缺乏有效控制手段,往往就需要本地宗族或者地方地主豪紳幫忙管理,自然也就無法改變宗族進行私刑。

  就像魯迅的家產被宗族叔伯霸占,他卻求告無門一樣。

  綜合兩點,趙駿一直沒有對基層進行大幅度革新,目前停留的新政方面,大多都只是涉及到官員、地主以及普通百姓賦稅方面的變動。

  至於對基層百姓的道德要求,法律限定,有,但涉及得不是很多,並且地方官府也不是全能的。

  一個縣的縣衙沒有能力掌管全縣的百姓,很多案件和事情並非沒有發生,而是沒有上報到縣衙去,就成為了「民不舉、官不究」。

  所以很多時候報到縣衙,再從縣衙報到州府、路府,最後乃至上到中央的情況就少之又少。

  讓朝廷就出現了一種地方上風平浪靜的錯覺。

  但如今卻大不相同了。

  趙駿雖然還未對基層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可對北方的農村也已經有過一定的變動。

  比如不允許私自設立公堂,不得限制宗族人身自由,妾生子享受同樣的地權、繼承權以及教育權,以此來瓦解宗族的力量。

  同時一縣的鄉野幾個村莊可以聯合起來組建,農會內部為了防止有人不愛惜公共器具或者將據為己有,並沒有由官府出資放置農具。

  不過官府與農會社,官府收購農民手中多餘的農具、牲畜、糧倉等,農會的成員可以低價租用這些生產資料提高生產力。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南方,趙駿最多也就是遇上了進行懲戒,還真沒辦法進行大規模整治。

  但現在既然他在北方基層有了一定力量,那麼或許是時候開始利用這股力量,對以前的那些陳規陋習進行嚴厲打擊的時候。

  車隊停在河邊,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東岸的村子還在大擺宴席,絲毫不知道大禍將至。

  等差不多半個時辰左右,就有十多匹快馬飛奔而來。

  臨城縣令和縣尉都騎在馬上,還有幾名衙役,更遠的後方七八里外還有不少衙役在撒丫子狂奔,累得上接下氣。

  要知道這裡是交界處,距離臨城得有二十多里,差不多十公里的樣子,江大郎他們飛馬報信也得花二十多分鐘時間,可見臨城縣令的急迫。

  「知知院!」

  縣令和縣尉匆忙到近前下馬,來到馬車前行禮,已是汗流浹背。

  趙駿撩開窗簾,掃視了他們一眼:「你是臨城令?」

  「下官臨城縣令黃安文。」

  黃安文大概三十上下,是慶曆七年的進士,去年才觀政結束,調到臨城做縣令。

  趙駿問道:「農會的人來了嗎?」

  「已經派人去叫了。」

  黃安文忙道。

  「你帶人去把這個村莊的人全部控制起來。」

  趙駿又對黃三郎說道:「三郎,你去把主家抓住,分開審訊,詢問前因後果,找到被賣去青樓的母女下落。」

  「是。」

  黃三郎隨即聽令行事。

  在趙駿的命令下,黃安文的執行力達到了頂點,稍微等了片刻,等後方衙役大部隊抵達,立即下令包圍村莊。

  古代村莊布局不一,有些聚集在一起,有些則分散開來。

  不過河北平原區往往都棲息在河邊附近,像這個因泜水支流叫小陽河,村莊又位於小陽河東岸而叫東陽村的村子布局就頗為緊湊。

  大部分村民都居住在河岸沿線,然後從小陽河又截取了數條水渠,繞過村莊,向東灌溉他們的田地。

  而村子東面原本是一片空地,現在卻建起了一座頗大的三進三出宅邸。

  此刻這座宅邸內外正歡天喜地,全村人都被邀請過來吃飯,大擺宴席,三天三夜,盡情狂歡。

  雖然現在大宋百姓安居樂業,村里人只要有土地,即便是沒有土地也能去縣城做工保證不會餓死,但誰會嫌棄白送的吃食呢?

  何況誰都知道,劉家老三在縣城做生意賺了錢,是村子裡的首富,能占有錢人的便宜自然是一個個萬分欣然。

  由於村子裡大部分人都在那座大宅院裡外吃飯,當衙役們衝過來的時候,誰都沒有反應過來。

  就看到上百人剛才還在吃得熱火朝天,大量衙役蜂擁而至,一個個都坐在原地,圍在長形方桌兩側,端著手裡的碗不知所措。

  其中院子主屋內,幾個人圍在桌子邊吃飯,一個年齡五十上下的人端著碗扒拉,旁邊兩個四十來歲的笑臉洋溢,正招呼同村有地位的人一起吃喝。

  正在此時,有人進來喊道:「劉老二,外面有衙役來了。」

  話音剛落,那兩個四十來歲的先是一愣,然後臉上露出驚恐的表情,幾乎本能要拔腿就跑。

  下一秒諸多衙役衝進屋子。

  黃三郎三步並作一步,喝道:「誰也不許動,誰動就打死誰!」

  然後目光看向那兩個已經站起來要逃跑的人,問道:「你們就是劉家的人?」

  剎那間。

  那個一直扒飯,一臉苦大仇深,滿臉皺紋的老人,就一屁股從椅子坐到了地上,唉嘆道:「老二,老四,就知道瞞不過去的,你們不該這樣啊!」

  其中一個人惡狠狠地盯著他道:「老大,果然是你報的信,當初我們就應該把你也一起宰了。」

  「帶走!」

  黃三郎敏銳地察覺到這裡面有事,立即右手一揮。

  諸多衙役一擁而上,把劉家三兄弟抓住。

  其餘賓客嚇了一跳,本想一鬨而散,但屋外全是衙役,把宅邸都包圍了起來。

  整個村子都跑不掉。

  而外面直到此時趙駿的車隊才徐徐靠近到了村莊邊上,一直在旁邊停著。

  北面臨城方向,幾個農民打扮的中年漢子正急匆匆而來,前面的兩面衙役帶著他們到了外面,但趙駿還未召見,只能先在外面等著。

  過了一會兒黃三郎就回來了,快步跑到趙駿面前道:「知院,都招了。」

  「前因後果是什麼?」

  「這劉家有四兄弟,老大老實正直勤懇種地,老二愛賭,老四在村里就是個痞賴,唯獨這老三還算聰明,十二歲就去了縣城做工,干到如今有了幾家鋪子,小有家財。」

  黃三郎說道:「這些年老二和老四沒少在他那借錢,一直沒還過。老三非常不高興,等父母死後,就與他們分家斷絕往來。前段時間這老二又欠了不少賭債,找老三借錢無果之後就起了歪心思,與老四一起合謀害死了老三,霸占了老三的家產,只是半夜謀害的時候被劉老大撞見了。」

  「哦?」

  趙駿皺眉道:「這老大既然老實正直,為何不報官?」

  「因這老三早年一直忙於生意應酬,沒有結婚生子,等三十來歲才婚配,婚後只生了兩個女兒,這老二和老四就以老三沒有子嗣為由,哄騙老大。」

  黃三郎說道:「說什麼等老三死了,兩個女兒嫁出去,他們劉家的錢就被外人奪走了,還不如他們三兄弟分了。」

  「真是人心不古,人性難測啊。」

  趙駿長嘆,為這劉家老三的遭遇而感到惋惜。

  說到底還是封建思想害人。

  如果不是這種女兒不算傳後人的思想作祟,想來劉老大應該會報官的吧。

  「黃安文。」

  「知院。」

  黃安文急忙過來。

  趙駿眼眸中閃爍寒光道:「此殺兄弟奪財產之輩,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知道了嗎?」

  「是!」

  黃安文當即應下。

  「把農會的人叫過來。」

  趙駿又道。

  他目光掃向遠處,那幾個農民打扮的人正畏畏縮縮地看著這邊。

  雖然農會是朝廷組建的民間機構,而且都是地方官府支持,有半官方機構的背景。

  但也只是半官方機構,而且還是最下面的基層機構,連官吏都不算,只能算是農村農民互助機構。

  他們平日裡見個縣令就是最大的官了,更別說趙駿這個知院。

  因而此刻都一個個緊張不已。

  唯有趙駿認真地看著那些人,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想動基層,肅清民間那些歪風邪氣,或許就要倚仗他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