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錦衣衛改編的國稅局誕生!文官們跳

  第167章 錦衣衛改編的國稅局誕生!文官們跳腳了!!

  陳寒說完改革變法的考成法事宜,看向了在大殿之上的官員。

  他很明白這些官員之所以站出來反對,就是因為考成法而不僅約束他們的行為。

  更是令他們沒辦法在官場上走關係。

  雖然考成法不一定能夠涵蓋方方面面。

  但應該能阻攔百分之八十的事件發生。

  尤其是陳寒說的稅務稽查司。

  張居正聽到陳寒說稅務稽查司時,露出了一絲微笑。

  半年前陳寒剛開始跟他說改革變法的時候,就說了要搞出一隻專門由皇帝直接掌控的隊伍,深入到地方。

  主要是監督知府、知縣這一級。

  這支隊伍全是錦衣衛當中的精銳。

  這些人本身上查稽查探案,下放下去後,由於他們是受皇帝直接控制,所以他們無需對知府、知縣負責。

  而知府、知縣也無需向稅務稽查司負責。

  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互相監督,互相之間沒有干涉對方行使權力的權力。

  但是呢,他們有利益攸關。

  稅務稽查司下去之後,主要負責全方位財務方面的監管和稅務徵收。

  比如在攤丁入畝折合白銀徵收的過程當中,負責和當地的官府一起徵收稅收。

  簡單來講就是知府、知縣負責做帳,稅務稽查司負責收錢,兩相印證,帳目跟銀子對得上,兩個衙門才能夠交差。

  類似當地官府是會計,稅務稽查司是出納。

  由於知府、知縣是具體實施徵收稅收,但收上來的銀子又得入庫到稅務稽查司的大庫里,他們接觸不到銀子,但是手上有帳目。

  反之稅務稽查司是直接接收這些稅收,但他們又不負責具體的徵收。

  這麼一來的話,兩方為了保證能完成任務,就必須互相之間監督。

  稅務稽查司不允許知府、知縣這一級,把帳上亂來。

  知府、知縣這一級又不允許稅務稽查司在自己徵收上了稅收後貪污,使自己的帳和銀子對不上,互相之間在監督著。

  再加上每一次收稅都會有戶部官員、六科、都察院這些御史天下巡查。

  也就是說最少是三方互相印證。

  這麼一來,雖不能百分百保證稅收徵收過程當中杜絕瑕疵。

  但至少可以減少百分之八十。

  其實最麻煩的就是帳目是知府知縣他們來做,收上來的銀子也由他們保管,那就相當於自己監督自己錢包里的錢,怎麼可能對得上號呢?

  把管帳的和管錢的人分開,這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種方法。

  再者稅務稽查司隸屬於錦衣衛,錦衣衛隸屬於司禮監。

  它是屬於內官的衙門,和內閣管轄的知府知縣原本就是對立的。

  如此一來,下面管錢和管帳的就相當於是兩套班子。

  本來就是對立的,自然不會允許對方出差錯。

  甚至還會故意地監督對方,想找出對方的麻煩來整治對方。

  陳寒就是要好好利用內官和內閣天然對立,來進行相互的監督牽制。

  大明王朝的政治,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外官對內官,恨不得往死里整,反之亦然。

  利用他們的對立,互相掐,但是呢各自管各自的這一攤,就能比較好地完成稅收徵收工作。

  錢財之事大於天,一旦國家財政出現了混亂,將會給國家帶來巨大的麻煩。

  所以陳寒才搞出稅務稽查司來。

  而且稅務稽查司有權利對自己轄區內任何關於錢財交易的內容進行調查,包括布政使、巡撫、臬台、知府、知縣這些當官的俸祿以及人情往來的錢財交易進行調查。

  兩套班子在同一個地方互相監督,這才能有效防止貪污受賄。

  當陳寒闡述完了自己的想法之後。

  張居正首先是鼓起掌來:「國公爺的考成法和稅務稽查司的設立,實在是天才之舉,天才之舉啊。

  互相監督又有彈性調整,既不讓當地知府知縣設立亂七八糟的賦稅項目,又不讓稅務稽查司既管錢又管帳,帳目和錢財分開,互相監督,互相成就,乃天才之舉。」

  作為理財專家的張居正,一眼就看出這一套法子下去之後,一定可以行之有效。

  但是其他的官員心裏面可就打起了小九九。

  本來俸祿就不高,一向是要靠那些雜辦、歲辦,也就是拿老百姓當免費的勞動力來使用,才能夠滿足他們的日常所需。

  就比如衙門裡邊的吃喝拉撒,甚至包括官員自己家裡面的吃喝拉撒,都得從各種雜辦、歲辦當中出,也就是從老百姓手裡面直接拿實物。

  為什麼明朝的官員俸祿這麼低,他們還能夠活下去,沒聽過哪個說餓死的。

  除了貪污之外,其實他們還有很多辦法解決。

  就是靠歲辦、雜辦。

  這些東西是什麼?

  其實就是直接要求老百姓為他們提供生活物資。

  比如一個官老爺家裡面沒有蠟燭了,老百姓就得給他們提供蠟燭,尿桶也得提供,吃食也得提供。

  甚至連官太太的內衣之類的,都是老百姓的提供。

  抬轎子、倒馬桶、做飯的、洗衣的,都能攤派到老百姓們頭上去。

  對於百姓們來講,給官老爺們免費幹活,也叫服徭役。

  徭役分力役和兵役。

  力役顧名思義就是給官府提供免費勞動力。

  兵役才是當兵。

  攤丁入畝也就是一條鞭法的升級版的意思就是,把老百姓的力役給免除,從此官府的開銷得花錢僱傭百姓來提供。

  這對百姓來講那才是真正最大的解放。

  而說回官員的俸祿,他那點俸祿其實就是他除了生活之外的其他花銷。

  比如與朋友的詩詞唱和,人情往來。

  其他的都是百姓包辦的。

  相當於包吃包住。

  那這點俸祿銀子看上去就不會太少了吧。

  至少一個月有十兩銀子的俸祿。

  十兩銀子是什麼概念呢?

  一個殷實的四口之家,全年吃喝拉撒的花銷,可能也就用個四五兩銀子。

  可是一個知縣老爺一個月就是十兩銀子。

  這麼一算的話,似乎就不少了。

  所以說那些個說大明王朝官員俸祿低的人,得看清實際情況來說話。

  很多官員他們家裡的吃喝拉撒是不需要他花錢的,全由當地的百姓提供了。

  老百姓手上產的那些東西很大一部分,都要上供給官府衙門開銷。

  甚至還得定期去給官老爺家裡提供免費勞動力。

  而現在把這所有東西全部給鏟掉了,對於老百姓們來講,那就相當於去掉了一座大山。

  因為那一點田稅非常低。

  自從太祖朱元璋規定永不加賦,兩百年來其實田賦依舊和開國之初沒有區別。

  若要是靠這一點賦稅來供養這麼龐大的官府開銷早就爆雷了。

  能夠維持下去,就是因為那一套所謂的稅辦雜辦之類的亂七八糟的攤派。

  所以為什麼官員一提到攤丁入畝、一條鞭法的內容就跳腳,原因是在這裡。

  沒有百姓給他們提供免費的吃喝拉撒和勞動力,他們肯嗎?

  於是就有官員,馬上站了出來,「陛下、張閣老、遼國公,我朝俸祿向來微薄,官員們靠的便是稅辦和雜辦才能夠應付衙門的日常開銷。

  如今一刀切了,官府衙門該如何維持,還請遼國公給一個方案出來。」

  文官們心道:對呀,你不讓我們用歲辦雜辦讓老百姓出,那總得有個口子來出這筆錢吧。

  還有什麼稅務稽查司,這個衙門一搞的話,我們還怎麼貪污稅收,官員誰還敢要賄賂,這不胡鬧嗎?

  這個衙門絕對不能設立!

  總不能我們真的拿這一點俸祿去維持自己辦公費用,那真是活不下去了。

  陳寒討厭這些文官,但是天下真不能不靠這些文官去治理,於是他給出了自己的辦法……

  PS:第一更!最後一天,看看月票還能不能飛一下!!各位彥祖們,助我一臂之力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