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姚懿是名能臣

  第972章 姚懿是名能臣

  長安,紫宸殿。

  李治將軍報放在御案上,看向眼前諸相道:「烏海一戰已經暫時告終,我朝損兵一千餘,火燒,夜襲,正面擊殺吐蕃騎兵一萬八千人,其中吐蕃騎兵八千,吐谷渾騎兵一萬。」

  「恭喜陛下,福澤廣被,武運昌隆。」以劉仁軌和郝處俊為首,諸相同時拱手慶賀。

  李治不在意的擺擺手,說道:「雖然取得功成,但除了山道火攻以外,不過是王孝傑用精選而出的一千騎兵,衝殺了吐蕃三千騎,算不得多大戰功。」

  吐谷渾騎兵,如今已經越來越不被李治放在眼裡了。

  王孝傑手下的五千騎兵,本就是在數萬大軍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

  實力相比吐蕃光軍也絲毫不差,以五千破一萬五,算不得大勝。

  「論欽陵調集兩萬吐蕃騎兵參戰,戰損八千,已是大敗。」劉仁軌抬頭看向皇帝。

  「算不得大敗,他在柏海,還有後面通天河北岸,還有四萬大軍,加上退下去的兩萬多人,還有六萬大軍,這一戰,還有得打。」

  李治對局面看的非常清楚,現在不過是小勝罷了,距離大戰結束還有很多。

  「另外,西吐谷渾也再度開戰,如果不是麴崇裕及時到趕過去,恐怕格爾木就又要丟了。」武后忍不住的搖頭,她對慕容氏也是十分失望,明明看起來戰力十足,但為什麼,打起來卻總是不堪一擊。

  「吐蕃人也沒有用全力。」李治輕嘆一聲,說道:「所有人都在扼守關卡,等待秋天到來。」

  「只有南昌王在前進軌州。」武后輕輕的笑起來。

  李治擺擺手,說道:「他哪裡是前進軌州,分明是在以軌州作為幌子,吸引論欽陵的注意,為王孝傑出手做掩護……等到王孝傑真出手了,他就會立刻東行,前往若爾蓋,那裡才是他真正的目的地。」

  「陛下,真的能殺過去嗎?」武后看向李治,神色關心。

  李治抬頭,看向劉仁軌:「左相,你說。」

  「回稟陛下,南昌王想到此一策,並非是突然靈光一閃,其實在去年大戰之前,南昌王就已經和老臣有過討論。」劉仁軌深吸一口氣,拱手道:「當時他說:沒道理當年松贊干布能夠打過去,我們就必須要停步。」

  「是啊,松贊干布最初攻打松州,就是先打敗了吐谷渾之後,然後逆著黃河河道而行,直至若爾蓋,後來也正是因為這一次的出戰,祿東贊開始接觸党項一族,大非川之後,將他們全部拉攏過去。」李治輕嘆一聲,這件事他記憶猶新。

  「陛下,若是南昌王此次功成,這些党項族人的事情也需要考慮。」武后低聲建議。

  「你害怕南昌王把這些党項人全殺光?」李治忍不住的笑了,隨後搖搖頭,說道:「全殺了不知道,但將那些党項頭人全部殺個遍,倒是有些像他的作風。」

  李治的聲音低沉了起來,他抬起頭,看向郝處俊問道:「郝相,應該如何做?」

  「授封南昌王松州安撫使,招募党項頭人歸順大唐。」郝處俊上前拱手道:「哪怕這些党項頭人,有一半願意歸順,對大局已經是極度有利。」

  一半。

  郝處俊刻意的略過了另外一半的党項頭人,那些人自然是死在李絢的屠刀之下。

  而這,也是皇帝所允許的,或者這本身就是皇帝所希望看到的。

  背叛大唐,就必須要接受背叛的懲罰。

  李治輕輕頷首,問道:「南昌王何時能抵達若爾蓋?」

  「預計估計怕是要用一個半月。」檢校兵部侍郎高侃上前一步,拱手道:「逆黃河道而行,沿途雖然困難,但有實路。

  吐蕃如今注意力都在烏海,南昌王擁有進擊軌州作為幌子,松州即便是有些注意,但梁郡公劍南道大軍已經足夠分神了。」

  稍微停頓,高侃繼續說道:「八百里長途跋涉,順便擊破敵軍,大半個月已經足夠,真正的危險在若爾蓋那一片方圓百里的澤地……湖泊,草沼,泥地,泥沼等等危機,起碼要耽擱將近一月的時間,而且他的後勤必須要跟上。」

  「有黃河在,南昌王的後勤不會有問題。」李治輕輕擺擺手。

  李治最不擔心的,就是李絢的糧道。

  河州和廓州的水車運輸,已經讓李治見識到了李絢在水運一道上的天賦。

  黃河上游雖然依然崎嶇,但陡峭卻不及河州廓州之地。

  「如此,應該會在五月上旬抵達松州。」高侃拱手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李治點點頭,輕嘆一聲,說道:「打通松州,松州的糧草便可運往青海,糧草危機總算是能夠緩解。」

  「幽州今年雖有小旱,但比去年要輕得多,不過南昌王和太子提前有所預料,所以南糧北運已經開始近兩月了。」

  武后轉頭看向一側站著的李賢,滿意的點頭說道:「二郎此事做的的確不錯。」

  「這是正途。」李治側身看向李賢說道:「日後多為父皇分憂,才是你這個太子該為之事。」

  「是二郎早先愚鈍了。」李賢沉沉躬身。

  其實在東宮內部,對於此種做法,也不是沒人建議過。

  其中尤其以皇甫公義為主,主張做一些花費很長時間,不那麼快容易見到失效的沉重政務,用來為皇帝分憂。

  但左庶子張大安,卻主張修書揚名,拉攏天下士子。

  這麼做很輕鬆,而且能夠更加穩固根基。

  畢竟太子之位才是李賢的基本盤,如果他分神,那麼這些事情自然就會有人去做。

  天下士子之心,也會被有心人拉攏。

  這個有心人,說的當然是明崇儼和一干北門學士。

  「傳旨梁郡公,劍南道諸州將一部分稅糧沖抵軍糧,運往青海。」李治轉頭看向李敬玄。

  李敬玄立刻拱手:「臣領旨。」

  「有劍南道擔負一部分軍糧運輸,北地總能輕鬆一些。」武后轉身看向李治。

  李治輕輕點頭,南方的糧草不再經由長安,轉運青海,中間的損耗著實能節省不少。

  「南昌王一旦打通松州,那麼就能夠從塘州,威州,茂州,進逼吐蕃東南。」李治的眼神閃過一絲狠辣。

  劍南道去往邏些,有兩條路。

  一條路北行走苦海,烏海,柏海一路,順逆黃河,通天河而行。

  一路過瀘定,理塘,巴塘,進而攻至林芝,最後抵達邏些。

  「松州一通,即便是烏海再度失守,我朝依舊有重新奪回的可能。」劉仁軌躬身,說道:「而且,論欽陵如果拿不下東面,那麼立刻就會如芒刺背,這樣一來,即便是殺往大非川,也會擔心被人抄了後路。」

  「那就是南昌王的事情了。」李治微微笑笑,說道:「大小花石峽,軌州,再加上松州,諸路支撐,又有南昌王駐守,朕可高枕無憂。」

  「恭賀陛下!」群臣再度齊齊拱手。

  李治再度擺擺手,道:「前線安穩,但境內旱災再度聯繫,傳令諸州,今秋諸相巡視各道,讓他們做好水利河堤之事,確保百姓能平安度過……對那些高價囤糧,居奇不售者嚴厲打擊,藉機吞併百姓田產者,超過五十畝,一律加倍罰沒。」

  「陛下聖明。」群臣俯首。

  「還有,西突厥諸事如何了?」李治順帶問起了裴行儉的事情。

  「回稟陛下。」劉仁軌上前,說道:「西突厥十姓部落當中已經有七姓歸順大唐,剩餘三姓在論欽陵其兄悉贊若指使下,向南退卻,西域廣大,一時難有定論。」

  「關鍵還是在吐谷渾和昌州,尤其是大非川。」李治神色肅然起來。

  ……

  諸臣退去,紫宸殿中,只剩下武后和李治。

  「陛下。」武后輕聲呼喚,李治側身,武后開口問道:「南昌王前往松州,那麼昌州州治之事?」

  李治笑笑,說道:「姚懿是名能臣。」

  武后微微一愣,隨即有些無奈的白了李治一眼,雖然已經五旬年紀,但依舊風韻猶存。

  不過低頭之間,武后閃過一絲黯然。

  「能被三郎稱之為能臣的,看來又是一個宰相之才。」武后搖搖頭,苦笑道:「程處弼啊,為了一己之私,耽誤了他這麼多年。」

  武后這麼一說,李治反倒不好再說什麼,他擺擺手,不在意的說道:「若非在金吾衛歷練這麼多年,一般人也難有這份才能,程卿其實還是做的不錯的。」

  武后微微鬆了口氣,然後說道:「讓姚卿在昌州歷練幾年就調回來吧。」

  「不用。」李治直接擺手,說道:「朕想讓他直接任一州刺史,南昌王想要將若爾蓋等地直接納入大唐治下,定為潘州,朕便讓他做一任潘州刺史,好好的治理一下,歷練兩三年,回戶部任侍郎,尚書,再往前,就是以後的事情了。」

  李治已經規劃到了四五年後,那個時候,姚懿已經有了尚書之資。

  至於宰相,那是下一任皇帝的事情。

  而且過早涉足宰相之爭並不是一件好事。

  根基不穩,地動山搖不是隨便說說的。

  「潘州多党項人,即便是能遷移百姓過去,怕也難有任何成績。」武后眼中帶著一絲擔憂。

  李治搖搖頭,說都:「吐蕃總要挾制,即便是擊敗論欽陵,大唐依舊難以治理吐蕃,但卻可以一步步的吞噬,從潘州,昌州開始,一步步的納入治下。」

  「這是南昌王的蠶食之策。」武后悚然一驚。

  李絢兩年前的計策,現在看來竟有使用。

  「不錯,從吐谷渾,昌州,前往吐蕃都要經過潘州,這中間帶來的商貿便利,便是潘州的生存之機。」李治思索著說道。

  武后忍不住搖搖頭,說道:「除了這幾年軍情有戰,潘州還能有用,這幾年過後,潘州總是難以繁榮的。」

  「潘州,有地。」李治最後一句話,讓武后徹底閉上了嘴。

  大唐如今永業田都已經少的可憐,更別說是口分田啦。

  現在大唐最需要的,就是土地。

  至於如何利用,那就是姚懿的事情了。

  如果有好的發展,那麼日後,將會有更多的西南邊州被開發。

  ……

  「對了,南昌王府現在情形如何?」李治轉頭,眼底有了一點特殊的趣味。

  武后笑著搖頭,說道:「讓側妃在未成婚之前,就送入府中讓正妃調教,南昌王這一手,臣妾也是佩服。」

  「治家有道之人,治政總是不會差的。」李治輕輕說了一句,武后低頭琢磨了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