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0章 秘書省,小內閣(2/2)
太極殿中,諸相因為避嫌而不至,只有幾名殿中侍御史在來回的走動監察。
李絢平靜從韓素的身後輕輕走過,然後走向下一名進士。
只有在陸象先的身後,李絢停的腳步比韓素稍長一些。
陸象先的文章,宏觀大策偏多,而韓素則完全不同,他更擅長從細節方面敘述政策的落實對地方的影響。
這或許與兩人的家境不同有關。
陸象先的父親陸元方是當朝宰相,而韓素的父親韓仁泰則是曹州長史。
能看得出來,兩人受父親影響很深。
韓仁泰,李絢記下來這個名字,然後朝著前方走去。
……
兩儀殿中,李絢翻動著手裡的三份策論,抬頭看向諸位宰相道:「便如此吧,明日放榜,狀元為陸象先,榜眼為韓素,探花為崔湜,此三人授秘書省校書郎,東宮修《漢書》,讓他們參與進去,看看能力如何!」
「喏!」群臣肅然拱手。
陸象先為狀元,這是眾人早有準備的,崔湜是博陵崔氏子弟,父親崔挹是汾州刺史,是整個崔家剩餘不多的三品官。
只有韓素眾人不太了解,不過聽過介紹之後也就沒有太在意。
韓素,昌黎韓氏,父為曹州司馬,祖父是雅州刺史,曾祖父是北魏將領,高祖是征南大將軍、太子少師韓茂。
甚至遠祖是東漢司空韓棱。
雖然家世逐漸的沒落,但依舊還是世家門第。
「另外,從今日起,御史大夫王及善卸任御史大夫職位,任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禮部尚書魏玄同,任御史大夫,授金紫光祿大夫,如今禮部尚書空缺,諸卿回去都想一想,何人替代為可。」李絢輕輕擺手,諸相驚訝拱手的同時,也都退了出去。
王及善任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開始履行門下省的職責。
他雖然為相,但依舊是政事堂最後一位。
這無關緊要,真正緊要的,是魏玄同轉任御史大夫之後,空缺出來的禮部尚書的位置。
其實這種事情,李絢可以一言而定,只要他能夠說服其他眾人就可以。
但如今,他沒有一言而定,如同陸元方一樣的人物,早就已經看出李絢要提的這個人物,並不是那麼容易說服諸相的。
所以他才要讓諸相各自提名人選,最後大家相互亂鬥,幾人對比,李絢提出來的人選能夠在眾人當中最強便已經足夠了。
天下不是皇帝的一人堂。
即便是皇帝,也要和宰相商議妥協,高宗皇帝,太宗皇帝,無一不是如此。
便是強硬如武后,在最一開始的時候,也需要和世家妥協。
近百餘年內,唯一沒妥協的,便是楊廣。
……
韓素站在玉階之下,看向上面無數的金吾衛,還有宏偉的太極殿。
站在韓素麵前的是陸象先,站在韓素後面的是崔湜。
韓素到現在依舊有些發暈。
科舉吏部試的時候,他排名第十一位,殿試之後,他就到第二了。
雖然說排名第十一位,讓韓素有些不甘心,但第二名,榜眼之位,就屬實有些讓他震驚了。
他,榜眼。
他,韓素,是榜眼。
韓素從來也不覺得自己有榜眼的能力,能夠有個二甲第一名便已經足夠了。
大唐朝制,狀元授正九品上,榜眼和探花授正九品下,二甲授從九品上,乃至於三甲授從九品下。
而且越往後,立刻授官的可能都就越小。
甚至很多人,蹉跎多年,才考取制科,最後得一個從九品下的國子監四門博士。
現在他得了榜眼,就是正九品下的官職,如此起碼是下縣丞、京兆/河南/太原府諸縣尉,就比如旁邊的武功縣尉。
「傳,新科諸進士進殿。」洪亮的聲音從上方傳來。
陸象先這才和韓素,崔湜等人一步步的上前走入到了太極殿中,然後沉沉的叩首在地:「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壽無疆。」
李絢坐在御榻上,平靜的看著足足四十九位進士,微微點頭。
這一屆的科舉,有三十人是世家子弟,小姓十人,真正的寒門子弟只有九人,但這九人在殿試時普遍名次靠前。
這還是李絢殿試糊名的結果。
對於這樣的結果,李絢並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
他登基之後的第一次科考,天下世家能將家中優秀子弟派來,基本上都能看得起他們的態度,給幾個官就給幾個官吧。
反正這些官都是從他們這些世家身上薅出來的。
李絢微微抬手道:「眾位愛卿平身吧。」
「謝陛下。」一眾進士這才起身。
李絢平靜的看向左側,歐陽通立刻上前,手持聖旨道:「惟開元二年,三月初十日。
皇帝若曰:
吁戲!
朕自君臨寰海,半載於茲,夢寐英賢,物色岩野,思名實相符之士,藝文具美之人,用立於朝,庶裨於理。
今有進士四十九人,學貫典墳,詞窮教化,升賢良之籍,登俊造之科。
特授:丙戌科科考第一名狀元郎陸象先為秘書省校書郎,第二名榜眼韓素為秘書省正字,第三名探花崔湜為秘書省正字……」
隨著歐陽通一個個名字叫出,一名名進士全部跪倒在大殿之上。
直到一個熟悉的名字出現在眾人耳邊。
「第十名,趙麒為武功縣尉……」
群臣的目光不由得落在了年方十九歲的趙麒身上。
趙麒不僅是李絢的表弟,也是他的小舅子,文采聽說不錯,禮部試的時候,就是第十名,沒想到皇帝親自定的前十名,趙麒的名字竟然沒有絲毫提前。
不過相比於其他,授官即便是在京畿道,但距離長安也有一段路程,不像武功縣,半個時辰就已經奔回來了。
李絢沒有過多的關注趙麒,趙麒雖然有些學識,但在眾人之中也不是太出色。
這很正常,像陸象先,那是天生英才不凡,像韓素,他是考了第五屆,之前又跟父親在地方歷練。
至於趙麒,趙鞏和李絢都沒有讓他過多的參與歷練,怎麼可能會有多麼驚艷的學識。
甚至於將他安置在武功縣,都是因為李絢和趙鞏能夠時時的看顧。
武功縣令程行謀是個穩重的人,司農寺卿竇驍之前就是武功縣令,後來做了一任長安縣令,調任司農寺少卿。
程行謀將來也是這個路子,從司農寺到鴻臚寺,然後到地方刺史,若是做的好,就調回戶部,若是做的不好,就永遠留在地方。
「……卿等爵秩已崇,委寄殊重,司吾取士之柄,且乖慎選之圖,辜朕明恩,自貽伊咎。其落下舉人,並賜絹三匹。欽此!」
歐陽通收起聖旨,四十九位進士齊齊叩首:「謝陛下隆恩。」
李絢身體微微前傾,平靜的開口道:「東宮從三日之後,開始編修《漢書》,陸卿,韓卿,崔卿,你們既到秘書省任職,那麼三日之後你們便是東宮幫忙吧。」
「臣等領旨。」陸象先,韓素,崔湜三人齊齊拱手。
「明日曲江宴,太子去看看吧,恰好明日休沐,眾卿也一起去看看,今日便到此為止,退朝。」李絢擺手,群臣齊齊拱手道:「恭送陛下。」
李絢從御榻之上站起,一側門下,鐘磬之聲響起,一直到李絢離開。
……
三月十一日,太極宮金水河上,一艘御船緩緩的行駛。
從東海池到北海池,再到南海池。
一路上歡歌笑語不斷。
李絢躺在了躺椅上,輕輕的閉著眼睛休息,霞兒不停的繞著他來回奔跑,絲毫不怕落入水中。
做了皇帝,的確無法去長街上逛市,但在宮裡,也有很多常人想都無法想到的東西,由李絢獨享。
一陣輕微的腳步聲在身側響起,霞兒立刻就歡笑著撲了上去:「阿娘。」
李絢輕輕的睜開眼睛,劉瑾瑜抱著霞兒站在一旁,看著兩岸的綠柳如蔭,一時間心曠神怡。
「下個月就要去洛陽了。」李絢開口,說道:「到了洛陽,我們可以隨意的在洛河上遊玩,也不用擔心會影響到別人。」
「嗯!」劉瑾瑜在一側坐了下來,然後看向李絢說道:「剛才曲江宴諸進士做的詩文送了過來,其中數崔湜的文章最好,其他陸象先和韓素都差了些。」
李絢點點頭,說道:「本就該如此,不然何至於他是探花呢。」
探花本就是文採風流之人所任,而且還是眾進士的當中文采最盛者,不然將來怎麼能在門下省將聖旨寫的花團錦簇呢。
劉瑾瑜有些好奇的問道:「夫君,在你的眼中,這三人未來的前途究竟如何?」
李絢如今已經坐穩江山,他的視角和之前已經完全不同,略微沉吟,李絢開口說道:「他們三人,就眼下來說,門下省校書郎,參與《漢書》編修,明年轉任監察御史,之後是京縣縣丞,侍御史,地方長史,中書舍人,九寺少卿,地方刺史……」
說到這裡,李絢突然停頓了下來,劉瑾瑜側身問道:「怎麼了,接下來呢?」
「接下來無非就是九寺寺卿,地方都督,六部尚書,甚至於三省宰相。」李絢輕輕搖頭,說道:「但這些都是最理想之情況,他們最大可能,是中途被種種事情所牽絆,丁憂,彈劾,自己做錯事……」
劉瑾瑜點點頭,李絢說的這些地區是最理想的,誰知道誰又會在什麼時候走入岔路。
「話說回來,陸象先最可能做中書令,韓素可能做尚書僕射,而崔湜大約是侍中吧。」李絢輕輕的搖頭,崔湜終究是崔家出身,李絢天然會對其防備,他如果無法立下更大功勳,可能同中書門下三品,便是他的天花板了。
「這麼說來,夫君更重視韓素。」劉瑾瑜有些恍然的點點頭。
「天下終究是要落到實處的。」李絢笑笑,劉瑾瑜贊同道:「陛下賢……哦……哦……」
劉瑾瑜突然間一陣嘔吐,李絢驚駭的瞬間,已經握住了她的手腕,按在了脈門上,隨即滿臉驚喜。
……
兩儀殿中,李絢笑容溫煦的看向陸元方,說道:「政事堂商議,禮部尚書由何人接替?」
陸元方站出,拱手道:「啟稟陛下,政事堂有三人人員,尚書左丞馮元常,太常寺卿藺仁基,宗正寺卿霍王李元軌。」
「韓王如何?」李絢側身,看向諸相說道:「韓王任禮部尚書如何?」
諸相頓時沉默了下來,但隨即,王德真就站出拱手道:「陛下,如今朝中已經有霍王任宗正寺卿,鄭王任秘書監,武陵郡王任禮部侍郎,宗室在朝中已有多人,再多,就影響朝局平衡了。」
李絢沉默了下來,隨即開口道:「若是朕調武陵郡王任定州刺史……」
「陛下不可!」陸元方拱手,說道:「今年秋,朝中要對中突厥動兵,定州方面不宜有動。」
李絢的眉頭頓時就皺了起來,看的出來,朝中諸王的數量已經多到了宰相們都開始擔憂的地步。
是啊,朝中三生六部九寺五監的位置就那麼幾個,多一個給諸王,其他人就要少一個了。
「馮卿等尚書左丞不動,藺的太常寺卿也不動,朕另有安排,那麼便調霍王任禮部尚書,鄭王任宗正寺卿,餘澤升秘書監,楊炯和杜審言升秘書少監,陳子昂和賀知章升中書舍人,姚崇任大理寺少卿,宋璟任雍州司馬,其餘空缺吏部補充。」李絢擺擺手。
「喏!」諸相齊齊拱手。
他們現在算是看出來了,李絢調動霍王任禮部尚書的目的,就是在給他的自己人騰位置。
餘澤,楊炯,杜審言,陳子昂,賀知章,姚崇,宋璟,還有一個任司農寺少卿的王勃,一個任大理寺正的盧藏用……
新一輩的人才已經趕了上來。
不過諸相也沒有多說什麼,畢竟他們這些跟在李絢身邊的近臣,自從武后被平定以來,基本都沒有大動,甚至李絢登基都沒有大動,如今也不過是入了秘書監和大理寺,對朝局影響極小。
更別說,這些人本就和他們這些宰相有著密切的關係。
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人已經在李絢身邊圍繞成一個隱形的圈子。
類似北門學士的圈子,當然,也可以稱呼他們為內閣。
陸元方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如今科考已畢,是該考慮東巡洛陽的事情了。」
「嗯,這一次,恐怕只有朕去了,太后和皇后都不去,太子監國,皇后有孕,只有幾個沒有身孕的妃嬪跟朕一起去,至於三省六部之事,政事堂安排吧。」李絢微微擺手,笑的很開心。
「臣等恭賀陛下。」諸相齊齊拱手,低頭之間,他們忍不住的在想,這是皇帝的第幾個孩子,有十個了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