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7章 誰是朋友?誰是敵人?

  第1627章 誰是朋友?誰是敵人?

  東宮,明德殿。

  殿內侍衛有序而出,李成器咬著嘴唇坐在殿中,心思惶然。

  前一刻他還是太子,轉眼間,他就又是永平郡王了。

  平靜的腳步聲響起,李成器忍不住的站了起來。

  隨後一身白麻喪服的李絢走進了殿中。

  李絢熟悉的走到一側坐下,然後抬頭看向李成器。

  目光帶著一絲審視,李絢看著李成器道:「殿下辛苦了。」

  「叔祖!」李成器趕緊躬身行禮。

  李絢點點頭,說道:「去年初,臣在洛陽時,給殿下布置的課業,殿下學的怎樣了?」

  李成器趕緊說道:「頗有進步。」

  「那便好。」李絢抬起頭,看向整個明德殿,然後說道:「今夜,臣便陪殿下在這明德殿休息,到了明日,殿下便需要和臣一起回開化坊,臣在開化坊準備了一座永平郡王府,殿下在府中可隨意。」

  「是!」李成器鬆了口氣,他已經六歲了,已經知道了一些世事。

  李絢點點頭,說道:「太子殿下已經在揚州登基,等到他回歸長安之後,相王殿下便可重歸相王府,過個三五年,相王便可到外地任職,到時殿下願意留在長安也好,願意去外地也罷,臣勸說天子應允。」

  「多謝叔祖。」李成器徹底的放心下來。

  「另外。」稍微停頓,李絢說道:「在天子返回長安之前的這段時間,臣會用臨淄郡王和殿下一起監國。

  臨淄郡王日夜居昭德殿,殿下和臣每日來返回開化坊,同時,殿下和臨淄郡王一起上課,臣任國子祭酒,此乃臣分內之事。」

  「是!」李成器有些好奇的問道:「臨淄王弟不是去了揚州了嗎?」

  「沒有。」李絢搖頭,說道:「臨淄郡王離開洛陽之後,從南陽去了漢中,又從漢中回了長安,只不過一直待在城外,所以天下不知。」

  「原來如此。」李成器終於明白了過來。

  李絢招招手,李成器恭順的來到了李絢身側,李絢摸了摸他的額頭說道:「你父王的事情,沒有關係的,如今的他恐怕自身難保,若是能夠回到長安,還有一線生機,若是洛陽拿不回來,你父王,怕是少不了要有危險,所以你要好好的。」

  「好!」李成器有些聽不懂。

  李絢點點頭,說道:「去吧,去寫封信,明日叔祖讓人送到洛陽,不說別的,起碼讓你父王和母妃安心,而且,只要你安穩的待在長安,你父王和母妃才會安全。」

  「是!」李成器雖然聽不懂,但是他卻將李絢的話全部都記了下來。

  「困了就去睡吧,叔祖這裡還有很多事要處理。」李絢看了李成器一眼,然後抬頭看向外面道:「叫安西都護進宮,本王有事找他。」

  「喏!」

  ……

  嗣聖二年,五月初四。

  朱雀門宮門打開,長安城中所有九品以上官員陸續出門,前往宮中參加大朝。

  長街之上,左右金吾衛士卒肅然的站立在兩側道旁,手持長槊,神色凜然。

  一路上長街寂靜,便如同高宗皇帝在時。

  百官依照序列進入皇城,仔細一數,竟然也有四百餘人。

  長安城中,五品以上官員,絕大多數都隨著武后去了洛陽,剩下的不足四分之一,但是五品以下官員卻還要一半之多。

  當然,這其中不少都是負責長安城種種事務的官員。

  九寺五監,還有雍州府,長安萬年二縣,東市西市,人員自是不少。

  但多數人的品級很低,很難起到什麼大用。

  然而這些人若是要作亂,卻因為他們和城中平民,勾連過甚,一出事反而容易出大亂子。

  崔鼎神色肅然的站在太極門左側,程處弼站在太極門右側,肅然的看向群臣。

  劉仁軌,陸元方,崔知溫,王方翼,韋師實,何以求等人,全部都站在大門左側。

  唐真行,李多祚,麴崇裕,論弓仁,李固,仁恩賜,梁行等人,都站在大門右側。

  就在這時,三匹高頭駿馬,在無數金吾衛的護衛下,來到了太極門。

  眾人一眼都看清,為首那人赫然正是李絢,旁邊是永平郡王李成器和臨淄郡王李光仁。

  不少人眼中都帶著詫異,李成器一直在長安不假,李光仁是什麼時候到長安的。

  ……

  李絢左手牽著李光仁,右手拉著李成器,身後跟著李竹和周乾。

  他平靜的走到了太極門下,開口道:「開門吧。」

  「喏!」城牆上蘇寶同的聲音傳來,下一刻,太極門轟然打開。

  宏偉壯觀的太極殿出現在眾人眼前。

  李絢平靜的邁步而入,身後劉仁軌,陸元方,崔知溫等人緊緊相隨。

  四百名長安城五品以上官員,跟在李絢的身後一起前往了太極宮。

  在皇帝不在的時候,太極宮宮門大開。

  守衛太極宮的禁軍士卒早已經全部換成了李絢麾下的右衛士卒。

  不,準確的講,李絢麾下的右衛士卒已經入主禁衛,徹底的掌控了整個長安禁衛。

  這不難。

  因為在武后率朝堂大部朝臣前往洛陽之後,長安城原本有兩萬的禁衛軍,跟著就去了一萬四千人。

  如今太極宮的禁衛,剩下不到六千人。

  在竇平的協助下,李絢很容易就掌握了禁衛軍。

  周乾,李竹,兩側各自站在偏門兩側,肅然拱手。

  李絢站在群臣之首,牽著李成器和李光仁走到了金階之前,群臣在他身後站立。

  李絢微微用力,將李成器和李光仁二人送到了金階之上,然後轉身,看向群臣。

  從袖子裡面摸出高宗皇帝遺詔,遞給左側的黃門侍郎崔知溫,然後直接在大殿之中跪了下來。

  崔知溫走到群臣左上,目光平靜的看向群臣道:「宣高宗皇帝遺詔!」

  劉仁軌,陸元方,王方翼,唐真行,李多祚,麴崇裕等人挨個跪了下來。

  大殿之中,更多的朝臣跟著跪了下來。

  有的人稍微遲疑,立刻就察覺到周乾和李竹的目光投注過來,眼神兇狠,嚇得他們也趕緊跪了下來。

  識時務者為俊傑嘛。

  李絢聽著身後的聲音,他知道,真正死忠於武后的朝臣,早就已經全部去了洛陽。

  因為這樣的人並不多,武后寶貝他們還來不及。

  更別說,武后也沒有想到李絢這麼快就打到了長安城。

  一個掌軍的左千牛衛大將軍薛孤吾,一個管理政事的大理寺卿獨孤器,一個管宮中的禁衛中郎將竇平。

  三個人互相協助,互相牽制,便已經足夠了。

  其他剩下的,多是不被武后重視,又不屑於用手段對付的人。

  比如趙仁本的兒子趙諠,雖然是吏部郎中,但自從趙仁本致仕之後,他們這一系的力量衰落的很快,所以沒必要對付他們。

  高宗朝儀鳳調露年間的那些致仕老臣留下的力量,多半為武后不喜,但武后手裡又沒有替代他們的人手,便只能讓他們扔在長安。

  但是像歐陽通,段寶玄,王及善這些人,卻早就已經帶到了洛陽,甚至都已經下獄。

  等到所有人都全部跪下來之後,崔知溫才打開遺詔,高聲道:「惟永隆二年,歲次壬午,十二月癸丑,望二十三壬辰日,皇帝若曰:

  於戲!

  天命所降,命火飄零。

  冬日天寒,苦折甚重。

  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憂思妄念,終有所定。

  朕以德薄,處政三十四載……

  是以,從遺詔頒布之時起,免彭王絢右衛大將軍職,彭王邏些道安撫使,邏些道行軍大總管,蕃州都督,蕃州刺史職。

  授太尉,開府儀同三司,任國子祭酒,參知政事,統領天下兵權。

  平定叛亂,穩定朝局。

  遺詔頒布之時,若天下安定,朝野和諧,則任何人聞遺詔之時,可憑此遺詔,直接斬首彭王,封國公,拜為十六衛將軍……」

  群臣聽著李治的遺詔,雖然說早有傳言,對於這份遺詔的真假也多有想法,但在聽清楚遺詔內容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選擇了認可。

  畢竟「斬首彭王,封國公,拜為十六衛將軍」這種話,一般人可說不出來。

  「……朕以老邁,往返一生,雖有功業,但愧對先帝……李顯吾子,朕雖多有安排,但治理天下,撫育萬民,爾需用心有力,不可懈怠。

  諸事多與眾卿商議,勿要枉自專行。

  他日天下昌盛,百姓和樂,朕追隨列祖在天之靈,庶無遺憾矣。

  夫地宗廟社稷之祭,不可久疏,百神群祀,亦不可輟。

  特茲告誡,其各宜遵行。

  欽此!」

  ……

  「陛下!」群臣當中,已經有人忍不住的哭泣了起來。

  崔知溫娓娓道來之言,一時間竟有股先帝就在眼前的感覺,溫煦的面容讓人忍不住的涕淚橫流。

  崔知溫神色感傷的高舉聖旨,然後說道:「彭王接旨。」

  「臣彭王絢領旨謝恩,先帝冥壽無疆!」李絢沉沉的叩首在地。

  殿中群臣同樣跟著叩首在地:「臣等領旨,先帝冥壽無疆!」

  崔知溫目光冷厲的看向群臣,百官之上,沒有一個人僵持不受,如此一來,這份遺詔,便已經得到了朝野百官的認可。

  崔知溫將遺詔遞給李絢,然後高聲喊到:「遺詔宣讀已畢,起!」

  「喏!」群臣緩緩的站了起來。

  李絢起身,站在大殿之中,面向群臣,拱手道:「諸位,去歲之時,朝野大變,中宗皇帝崩逝,相王在洛陽登基,高宗皇帝殯葬之後,天后攜帶大半朝臣前往洛陽,隨後,太子李重照於揚州登基,是為天子聖人。」

  群臣聽著李絢所言,輕輕俯首。

  洛陽宮變,眼下的這些人絕大多數都不在其中,對於詳情也了解不多。

  「天子於揚州登基,授命四方,起兵平亂,本王從西域西歸,經安西四鎮,昌州,蘭州,岐州,乃至於重歸長安,奉先帝遺詔,天子聖旨,為天下太尉,掌天下兵權,平亂誅亂。」李絢抬手,從袖子裡面取出一封聖旨遞給崔知溫。

  崔知溫拱手接過聖旨,然後看向群臣,高聲道:「宣旨,跪!」

  李絢率先跪了下來,群臣再度跪了下來。

  崔知溫高聲道:「惟嗣聖元年十二月……」

  ……

  群臣跪在地上,聽著李重照授命李絢為太尉,領右衛大將軍,統領天下兵權的聖旨,心中不由得疑惑。

  高宗皇帝是要彭王以太尉,任國子祭酒。

  新天子李重照則是要彭王以太尉,領右衛大將軍,他怎麼辦?

  等到崔知溫宣讀完聖旨,群臣這才叩首道:「臣等領旨。」

  李絢站了起來,對著群臣拱手道:「諸位,先帝有命,本王為太尉,任國子祭酒;天子任本王以太尉,領右衛大將軍。

  本王決議以先帝遺詔行事,為太尉,任國子祭酒,至於右衛大將軍之職,本王決定向天子請辭,另有他人領右衛大軍。」

  李絢說完,群臣之中,不少人都長長的鬆了口氣。

  李絢的眼睛微微眯了起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