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5章 約法三章,長安父老

  第1625章 約法三章,長安父老

  夕陽垂落,天邊黃昏。

  劉仁軌一步步的走上金光門,金光門守將梁行立刻躬身,然後退開好幾步。

  劉仁軌溫和的點點頭,一步步的走到了城門之上。

  站在女牆側畔,劉仁軌抬頭看向城牆之外。

  上萬身穿白麻喪服的騎兵平靜的停在距離城門不到三十丈的位置,後方投石車,弩箭,弩車已經對準了城頭。

  城牆之下,原本倚靠城牆作為防守的各衛士卒,已經在各自將軍和中郎將的率領下,返回了軍營。

  整個長安城內外,如今只有不到兩萬人鎮守,這還要算上誰也調動不了的北門禁軍。

  這種情形之下,算上李絢在長安城中多年的布置,只要他願意,那麼他一步就可以踏入長安城。

  劉仁軌忍不住的看向洛陽方向。

  自從高宗皇帝歸葬之後,武后在長安最多只待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匆匆忙忙的返回洛陽去了。

  說是為了中宗皇帝歸葬之事,但劉仁軌心裡清楚,說到底,武后還是感覺在長安不安全。

  在太極宮不安全。

  太極宮和紫微宮雖然是同樣面積,但太極宮三步一宮殿,五步一樓閣,亭台樓閣之多,宮中宮女內侍之多,遠不是紫微宮能比擬的。

  武后成為皇后的這幾十年來,在大明宮的時間都比在太極宮要多。

  太極宮中的宮人,有太宗朝的,有高宗朝,人員之複雜,也只有皇帝能夠處置。

  武后一個人根本就難以坐鎮。

  相比而言,紫微宮就簡單多了。

  內外的宮人侍女,全部都是多年以來服侍她的,幾乎知根知底,根本不會出現那種日夜不寧的情況。

  另外還有程處弼之事。

  程處弼反對李旦繼位,然後請求致仕的事情,給了武后極大的震撼。

  太極宮的禁軍當中,多年位居長安,被太多的人伸進手去。

  這裡太不安全了。

  正是因為如此,武后帶著李旦一離開,長安逐漸的不再是天下中心。

  長安城的守軍將領大多都不是武后信任的人,所以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他們也才不會為了武后拼盡全力。

  再加上長安世家,官員,宗室,有無數雙手伸進長安十六衛。

  一個外族出身的薛孤吾根本掌控不了長安十六衛。

  只要李絢堅定一點,那么正面強攻十六衛,也能拿下長安城。

  ……

  看著無數士卒拱衛之下,依舊手持先帝遺詔的李絢,劉仁軌神色肅然起來。

  他從來不知道先帝給李絢的遺詔內容竟然是那樣的。

  太尉,參知政事,領天下兵權。

  這也太誇張了。

  可是仔細想想,如今的局面,這樣的遺詔卻又是最合適的。

  劉仁軌心中只能輕嘆一聲。

  看著城下的李絢,一身紫袍的劉仁軌點點頭:「彭王。」

  「左相!」李絢坐在馬上,抬頭肅然看向劉仁軌道:「左相,薛大將軍如何了?」

  「剛過中街就已經被人伏殺,除了自己被擒以外,其他親兵全部被殺。」劉仁軌神色複雜的看著李絢。

  雖然他心中也在大罵薛孤吾蠢貨,但是李絢在長安城如此布置,說明很多事情,他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有所預見。

  「也好,很多事情,還是需要好好的問一問薛大將軍的。」李絢側身看了一眼雲弘胤,雲弘胤躬身點頭。

  李顯的死,雖然真相已經在世人面前揭穿,但麻嗣宗最後突然自盡而死,卻是將最後最要命的一部分藏了下來。

  也好,薛孤吾還在,很多事情,李絢還是可以問他的。

  當然,必須得選個好地方。

  「薛大將軍被擒,彭王入京,自然沒有任何問題。」劉仁軌神色肅然的看著李絢,說道:「然即便彭王以太尉入京,也需要遵守朝制。」

  「這是自然,本王沒有混亂長安的打算。」李絢輕輕點頭。

  劉仁軌,還有其他鎮守長安的官員將領,其實是害怕李絢成為第二個董卓。

  到時候,兵丁禍患長安城,李絢禍亂朝政,最後必然是天下大亂的局面。

  「很好。」劉仁軌鬆了口氣,說道:「彭王以太尉入京,各衛士卒入京數量各不得超過五百人。」

  長安十六衛,李絢即便是徹底掌握了十六衛,按照這個數量來說,也不會超過八千人,更別說,他能掌握的還遠不到此。

  「其他各衛可以,但千牛衛金吾衛不在其列,另外,禁軍也需要整肅,若是左相答應,便可。」李絢平靜的看向劉仁軌。

  千牛衛和金吾衛在長安城中的數量,起碼有數千人之多,如果有人掌握了千牛衛和金吾衛,完全可以和李絢在城中抗衡。

  甚至在某些特殊的時候,對方可以直接用十六衛來衝擊他,這是李絢不願意看到的。

  至于禁軍,禁軍在李顯被廢的過程當中,扮演的角色十分的不光彩。

  李絢進入長安城,勢必要對禁軍進行整肅,他手下更多的人進入禁軍是必然的。

  不然的話,他不介意將整個禁軍徹底解散。

  「可以。」劉仁軌最終點頭。

  長安的禁軍骨幹其實在武后前往洛陽之後,已經被抽乾了。

  剩下的實際上也翻不起什麼風浪來。

  「這算是約法第一章,左相和諸位同僚還有什麼事,如今一起說完。」李絢平靜的看向劉仁軌。

  「軍中之事,彭王可自行調整,但朝政諸事,彭王需要和我等商議。」劉仁軌目光死死的盯著李絢。

  李絢微微苦笑,他知道,劉仁軌這一番話是在試探李絢的用心。

  畢竟李絢手上掌握著長安城十萬大軍,如果他真要革新日月,恐怕誰也攔不住。

  李絢點頭,說道:「太子在揚州登基,不管洛陽何時平定,太子都會以最快的速度趕回長安,然後在明年正旦大朝,舉辦登基大典,到時,皇帝登基,處決大事,政事堂總領朝政,六部九寺五監運行天下,可否?」

  「大體可以,但細節需要再行商議,避免再重演光宅之禍。」劉仁軌異常警惕的點頭。

  太子李重照年幼,那麼自然少不了要用韋皇后垂簾聽政。

  李絢的做法,還是高宗皇帝留下的那一套。

  政事堂和皇帝總領朝政,大事有不決者,以太后之令處決。

  「取消垂簾,不決之事,諸司商議之後,再請太后臨朝。」李絢平靜的點點頭。

  取消掉韋氏的垂簾聽政之權,只有在諸司商議不定的情況下,再請韋氏臨朝定決。

  一旦有定,再請韋氏歸朝。

  「再商議吧,就怕韋氏不願意。」劉仁軌無奈的搖搖頭。

  武后已然是如此了,更別說韋皇后背後的京兆韋氏更是龐大家族。

  李絢點點頭,繼續說道:「如今天后在洛陽,天子在揚州,但長安政事也需要立刻完全的運行起來,日後,在洛陽平定之前,函谷關關閉,三省六部九寺都需要有人掌管。」

  李絢看著劉仁軌,認真說道:「左相為尚書左僕射,右相為尚書右僕射,免豆盧欽望中書令職,任陸遠方為中書令,免郭待舉侍中職,任黃門侍郎崔知溫為侍中,復李義琰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以蕃州長史張大安為吏部尚書,以岐州刺史雲弘胤為戶部尚書,以安西都護王方翼為兵部尚書,以蕭嗣業為刑部尚書,以前華州刺史韋師實為禮部侍郎,以都水監何以求為大理寺卿,以韋弘機為少府監。

  其他諸司待皇帝歸朝論定。」

  看著一臉嚴肅,絕不退讓的李絢,劉仁軌嘴角微微抽搐。

  陸遠方,崔知溫,李義琰,都和李絢關係不錯。

  張大安,蕭嗣業,王方翼,雲弘胤,還有在長安的黃仁素,幾乎都是李絢的人。

  這就等於日後李絢要憑藉這些人掌握朝堂。

  當然,這些職位上,如今在長安也是空缺的。

  因為這些位置上的人,如今都還在洛陽。

  只不過竇玄德,歐陽通,段寶玄,王及善,全部都被下獄。

  唯一能夠說得過去的,便是這些人都是現在就能夠用的上的。

  其他人就算是要反對,恐怕也難以退出更合適的人選了。

  如果只看眼前這沒有問題,但是太子李重照終究是要從揚州歸來的,如果他從揚州歸來之後不認可,難道到時候還要再爭嗎?

  劉仁軌看著李絢,終於忍不住的問道:「若是他日,太子從揚州歸來如何?」

  「東宮的位置還空著,到時候,大家再商量,如今雖然沒有太子,但不妨礙利用東宮的位置安排一些人手。」稍微停頓,李絢說道:「大不了,領東宮職位,然後到地方任刺史便是。」

  「好。」劉仁軌鬆了一口氣,李絢可能商量就行。

  「還有便是最後一件事。」劉仁軌神色肅然的看向李絢,問道:「太子如何處置?」

  這裡的太子,說的就是李成器。

  李絢略微沉吟,說道:「復為永平郡王,在開化坊起永平郡王府,永居開化坊。」

  李絢是不可能讓李成器居住在東宮,或者說相王府的,他唯一能去的地方只有開化坊。

  劉仁軌聽出來了。

  日後,李絢必然會在開化坊囤積重兵。

  開化坊,皇宮,這兩個地方是李絢將來在長安唯二會待的地方,一直到皇帝歸來。

  「開化坊,王宅之處,可以。」劉仁軌點點頭,說道:「至於洛陽之事,我等再商議吧。」

  「是!」李絢點頭,洛陽的事情不是他一個人能夠處理的,需要所有人齊心合力一起來處置。

  劉仁軌轉頭看向梁行,點頭道:「開門。」

  「是!」梁行肅然躬身,然後快步走下城門,對著手下人擺擺手。

  下一刻,金光門大門張開。

  ……

  數百名騎兵同時湧入金光門,有的進入金光門上,有的則沖入長安城更深處。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絢在數百名衛士的護送下,緩緩的進入長安城。

  熟悉的長安城再度映入他的視線。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遠處的大慈恩寺,鐘聲響起:「噹噹當!」

  滿城肅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