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3章 太尉,參知政事,統領天下兵權
長安城上下,近十萬士卒矚目在李絢身上,矚目在他手中的先帝遺詔上。
李絢剛才所說的那番話,所有人都明白,不過是強詞奪理而已。
說什麼裴炎禍亂天下,其實不過是裴炎在大勢之下沒有選擇罷了。
可是如今也的確是天下紛亂。
中宗皇帝被禁衛所殺。
廢太子李賢為麻嗣宗所弒。
東宮被血洗,太子李重照逃出長安,最後在揚州登基。
天下紛亂,李絢更是一路從昌州打到了長安。
如今,他拿出這份先帝遺詔,便是在除了為中宗復仇之外,還要拿出一份正統之名。
只是有些人心中不懂,李絢明明已經是太子李重照任命的太尉,堪亂天下,為何今日又要拿出這封先帝遺詔來?
豈不是多此一舉。
……
「彭王!」薛孤吾死死的盯著李絢手裡的檀木匣子,咬牙說道:「這份遺詔在彭王手上久矣,誰知道彭王是否對其進行了篡改。」
「有沒有篡改,驗查一番便是了。」李絢將手裡的檀木匣子遞給雲弘胤。
看了薛孤吾一眼,李絢才對著雲弘胤說道:「這個匣子裡面究竟有什麼本王是不知道,只是先帝有命,若是朝中有亂,便讓本王以遺詔回京堪亂,只是當年先帝忌憚的是中書令裴炎,未曾想到……」
未曾想到真正作亂的人是武后。
雲弘胤接過匣子,平靜的點頭說道:「當然孝敬皇帝也不會想到,他自己與兩個弟弟會死在自己母親的手裡,先帝有所失誤,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李絢嘴角微微抽搐,隨即無奈的輕嘆一聲。
雲弘胤當著眾人的面,查看了檀木匣子,尤其是檀木匣子封條上的天子印。
高宗的天子印在中宗皇帝受冊登基的那一日,便被徹底的銷毀了。
李絢如果真的動了封條,那麼不管是臘封,還是天子印的位置,都會有所變化。
但是如今,這個匣子雖然有時光上的變化,但確實可以肯定沒有被打開過。
雲弘胤抬起頭看向薛孤吾,面無表情的說道:「下官確定,這份先帝遺詔從來沒有被打開過,薛大將軍若是有疑問,現在就請下城來,自己親自來查看一番,如何?」
薛孤吾頓時緊握住了拳頭,他的目光死死的盯著那個匣子。
他現在終於明白,自己所害怕的,還是先帝留下的遺詔。
更準確的講,是先帝。
他不知道先帝在臨終之前究竟留給了彭王什麼,若是先帝直接命彭王殺了他,恐怕城門上的左監門衛,怕也有不少人要遵旨而行。
看到薛孤吾沒有絲毫動靜,雲弘胤抬頭看向李絢道:「王爺需要弘胤打開它嗎?」
李絢平靜點點頭,說道:「麻煩使君了。」
「好!」雲弘胤話音剛落,便已經順手撕開了封條。
然後小心的推動匣子上的機關,這才一點點的打開了匣子。
也多虧的雲弘胤曾經做過李弘的太子少詹事,不然這東西怎麼打開,他還真的不會。
匣子終於徹底的敞開在十萬雙眼睛之下。
一封折起來的黃色聖旨已經出現在眾人眼前。
所有人呼吸在這一刻,全部凝重了起來。
尤其是李絢。
他沒有因為這個匣子不是空的,而感到有任何的輕鬆。
匣子裡面有東西,是很容易察覺到的。
來回顛倒,哪怕是綢布,也會有輕微的聲音傳出,這瞞不了李絢,但聖旨裡面究竟有什麼,這才是李絢真正關心和在意的。
他不知道李治究竟給他留了什麼,如果是一封空白的聖旨,那他今日……
李絢抬頭,目光凝重的看向雲弘胤:「雲使君,聖旨可以宣讀嗎?」
「可以!」雲弘胤抬頭看向李絢,認真的說道:「王爺,聖旨要宣讀嗎?」
雲弘胤可以肯定,在今日之前,這封聖旨從來沒有被任何人打開過。
這也意味著李絢也不知道聖旨的內容。
李絢剛才說的很清楚,先帝對於他使用這封遺詔做了嚴苛的規定。
只有朝政動亂的時候,李絢才可以以這封聖旨,回京戡亂。
按說是沒問題,但是有竇嬰前車之鑑,誰知道這封聖旨寫的是什麼。
李絢咬著下唇,輕輕點頭,說道:「開始吧!」
「高宗皇帝遺詔在此,彭王接旨!」雲弘胤面色肅然的看向李絢。
李絢直接翻身下馬,然後單膝跪倒在地,然後叩首道:「臣,彭王絢,恭領聖諭。」
「臣等恭領聖諭。」靈棚之後的無數士卒,在這一刻全部沉沉的叩首在地。
整齊的動作,轟然在整個天地間響起。
一下子,所有人都反應了過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城牆下右衛之中,有人跟著就叩首在地:「臣等恭領聖諭。」
「臣等恭領聖諭。」零零散散的聲音在城牆下響起,但很快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
到了最後,薛孤吾能夠清楚的看到城牆下的所有士卒,全部都叩首在地,沒有一個站立。
便是城牆上,也開始有人單膝跪倒,叩首在地。
李絢沒有任何攻城的打算,甚至一點攻擊的姿勢都沒有,這讓上下所有人都鬆了口氣。
他們巴不得李絢用現在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用殺戮。
……
在極短的時間裡,金光門上,除了薛孤吾和他手下的千牛衛以外,所有人都跪了下來。
即便是城門上的千牛衛也忍不住的看向薛孤吾。
薛孤吾咬著牙站在那裡,看的出來,他很糾結。
他是應該跪下接旨的,但是他又擔心,這封聖旨里,有針對他的地方。
雲弘胤掃了一眼薛孤吾,然後看向李絢,將摺疊起來的聖旨打開,然後當著李絢的面,高聲念道:「惟永隆二年,歲次壬午,十二月癸丑,望二十三壬辰日,皇帝若曰:
於戲!
天命所降,命火飄零。
冬日天寒,苦折甚重。
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憂思妄念,終有所定。
朕以德薄,處政三十四載,兆自元元,光宣道化,終幸變率土於壽域,濟蒼生於福林。
然,患病風疾,日漸不安,有愧天下,寤寐乃誠。
命理之事,在天在聖,惟不在朕。
朕之憂心,在百年之後,在太子之身。
太子顯,聰慧仁孝,朕之唯選,然後天下之事,在乎人心。
人心不安,天下動盪,故有此遺詔。
彭王絢,朕之二十七弟,為人淳厚,善理地方,是為太子股肱,安定金梁。
朕之有命,彭王絢,來年二月返歸蕃州,然後征伐西域,不得有誤。
諸事為國,朕心方安。
然輾轉之際,憂思突生,難以抑制。
故,令彭王絢,以中樞安定,皇權鞏固為基,統帥大軍,鎮壓四方。
若他日有變,朝野動亂,皇權不安,則,令彭王絢,以天下安定,百姓樂業為準,起兵平亂,鞏固朝政。
是以,從遺詔頒布之時起,免彭王絢右衛大將軍職……」
……
宣詔到這裡,雲弘胤下意識的看了李絢一眼,李絢神色無比平靜。
隨同他來長安的數萬騎兵,也一樣平靜,反而是長安城上下的士卒有的已經忍不住私語起來。
先帝遺詔之中,竟然要免去李絢的右衛大將軍職。
這太令人意外了,便是薛孤吾都感到一陣驚訝,心口微微輕鬆。
就在這個時候,雲弘胤繼續捧起聖旨,開口道:「免彭王邏些道安撫使,邏些道行軍大總管,蕃州都督,蕃州刺史職。
授太尉,開府儀同三司,任國子祭酒,參知政事,統領天下兵權。
平定叛亂,穩定朝局。
遺詔頒布之時,若天下安定,朝野和諧,則任何人聞遺詔之時,可憑此遺詔,直接斬首彭王,封國公,拜為十六衛將軍……」
李絢的嘴角微微一抽,李治免了他的右衛大將軍,邏些道安撫使,邏些道行軍大總管,蕃州都督,蕃州刺史的職務,卻直接升他為太尉,而且開府儀同三司。
這恰好和李重照對李絢的封賞一致。
可以看得出,裴行儉是提前打開了他的那份遺詔。
從而用他的那份遺詔作為對比,才會任命李絢為太尉。
這本身就是李治的目的。
李治沒有在遺詔上做什麼手腳,而是實實在在的對未來做了安排。
或許也正如他在聖旨中所說的那樣,是臨終之前,輾轉反側,多有所思,多有所想,最後才做的決定。
而且以他對李絢的了解,以李絢那么小心的性格,不到絕對的萬不得已,李絢是不會打開遺詔的。
一旦他打開遺詔,那麼就說明還是到了朝野動亂、皇權不安的時候。
李絢輕輕垂首,或許在李治的心裡,只要有武后在,那麼朝野安定不成問題。
但,武后的年齡比李治還要更大。
未來誰知道呢,萬一武后最後有所不幸,以李顯的性子恐怕很難壓得住亂局。
太尉這個官職,可不是一般皇帝敢授的。
一旦有所授,必然會激起朝野反對。
但是以李治的遺詔來授命,卻是最能夠讓朝野支持。
以太尉,開府儀同三司,任國子祭酒,參知政事。
統領天下兵權,平定叛亂,穩定朝局。
掌軍便不掌財,皇帝免了李絢邏些道和蕃州的職務,便是熟悉的制衡。
……
「……朕以老邁,往返一生,雖有功業,但愧對先帝。
天下萬民,宜申霈澤,敦勸黎萌,廣被紘埏。
若能俱崇簡質,咸與惟新,天下安定,大唐昌盛。
朕於地下,亦可含笑九泉。
李顯吾子,朕雖多有安排,但治理天下,撫育萬民,爾需用心有力,不可懈怠。
諸事多與眾卿商議,勿要枉自專行。
他日天下昌盛,百姓和樂,朕追隨列祖在天之靈,庶無遺憾矣。
夫地宗廟社稷之祭,不可久疏,百神群祀,亦不可輟。
特茲告誡,其各宜遵行。
欽此!」
李絢抬起頭,看著手握遺詔的雲弘胤,嘴裡想要說些什麼,但卻始終沒能說出來。
這明明是李治給李絢未來平叛的詔書,但是在最後,他還是忍不住對李顯多加教誨。
可是他怎麼都沒有想到,僅僅在他死後半年,李顯也追隨他而去。
「彭王,領旨吧。」雲弘胤輕輕上前。
李絢沉沉低頭,叩首道:「臣,彭王絢,領旨謝恩!」
……
「臣等,領旨!」轟然的聲響在靈棚後面同時響了起來,便是城牆上下,也有無數人叩首附和。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絢手捧高宗遺詔,緩緩站了起來。
他轉過身,冷冽的目光直接落在薛孤吾的身上。
悶熱炎夏,薛孤吾瞬間卻如同冰窖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