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3.第1339章 皇帝密旨,旨到啟程

  第1339章 皇帝密旨,旨到啟程

  「辛弘智?」元萬頃站在堂中,頓時眉頭死死的皺了起來。

  這裡面怎麼還有他的事情?

  火光之下,元萬頃的神色已經難看起來。

  去年的時候,李絢送回了文成長公主殿下,還有論欽陵的屍首,

  不過因為前線大局,李絢順手就將這個消息隱瞞了下來,一直到他將屍首送回長安。

  因為事關重大,朝中只有極少的幾個人知情。

  這裡面不包括辛弘智,不包括北門學士,也不包括武承嗣。

  所以後來辛弘智彈劾李絢養寇遺患、圖謀不軌,很是有一批人在背後推波助瀾,這其中就包括北門學士和武承嗣。

  但最後的結局,卻是李絢拿出了論欽陵的屍首,還有一整套針對邏些的計劃。

  事實也證明李絢的做法是對的,不僅贊悉若因此而死,甚至就連整個噶爾家族,也成了大唐的忠臣。

  更別說邏些被攻克,吐蕃國滅,那更是天大的功績。

  元萬頃呼吸略微沉重。

  如今回頭來看,辛弘智,還有北門學士武承嗣當初的做法簡直是愚蠢到了極點。

  不過幸好,辛弘智最後一個人承擔了所有的罪責,他明明還有七八年才會致仕,但硬是被皇帝直接提前致仕。

  已經算是保留了最後的一絲體面。

  但是辛弘智手下的學生,參與到其中的好些人都因為被抓的抓,被流放的流放。

  唯獨逃過一劫的便是這個馮寶兒。

  元萬頃冷峻的目光掃過馮寶兒的屍體,去年的那件事情,雖然他也有所參與,但實際上,知道的人很少。

  辛弘智是個聰明的傢伙,最後死死的閉上了嘴巴,自己將所有一切的罪責全部都擔了下來。

  本來以為一切都過去了,沒想到,這個僥倖漏網的傢伙,今日竟然又鬧出么蛾子來。

  ……

  元萬頃抬頭看向趙鞏,趙鞏平靜的看向元萬頃。

  一時間,元萬頃隱約記得似乎有一種特別審視的目光從趙鞏的眼中傳來。

  「在這裡,還找到什麼其他有用的東西沒有?」元萬頃面色肅然起來。

  「沒有。」王隱客從側畔走近,略微拱手,說道:「這個傢伙是最近才搬到這裡來的,因為北面就是平康坊,做事情方便一些,他更早是住在城西南那一片,已經有人過去查了。」

  「現在這裡,有什麼東西,是本座可以拿回去和天后交待的。」元萬頃眼睛微微眯了起來。

  王隱客和趙鞏相互對視一眼,王隱客開口道:「此人行事,很少遮掩面目,雖然手段巧妙,但只要花費一些時間,是能夠查出他究竟接觸過哪些人的,然後看看,究竟有什麼人是胡言亂語的,究竟有什麼人和他有特殊的往來……」

  「查,所有的人都查出來。」元萬頃神色冷冽,他已經反應過來,他和馮寶兒根本沒有絲毫的接觸,他們那些事情最後也不過是查到辛弘智的頭上。

  至於辛弘智,他死活會抗下一切的。

  王隱客笑笑,看了趙鞏一眼,然後走到了屍體之前,指著屍體的咽喉,說道:「馮寶兒的致命傷在咽喉,被人一刀割喉,從傷口來看,不像是專業刺客那種極薄的利刃,也不是軍中士卒用的唐刀,反而像那種江湖客,這種人其實反而好找。」

  元萬頃下意識的鬆了口氣,但立刻就反應了過來,然後沒好氣的瞪了王隱客一眼。

  馮寶兒的那些事情,自然瞞不過王隱客,他剛才的那番話,其實都是在調侃他,現在這番話才是最重要的。

  收斂神色,元萬頃開口說道:「繼續查,除了一些關節要害以外,像他一樣的小人物也要多加查察,以前我們的目光都放在了大人物的身邊,對這些小人物關注不多,反而讓他們更容易做事……蘇賢弟,雍州府該動作了。」

  「喏!」蘇良嗣沒有絲毫猶豫的拱手。

  眼下這件事情,從五月份的常州謀反案到如今,其中涉及到的人越來越多。

  尤其如今,他們在長安的手腳也越來越多。

  要知道,這裡是長安啊。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彭王離開了長安。

  不然要是有他在,事情不知道要複雜到什麼地步。

  ……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車隊緩緩在險峻的山壁之下前行,前方一座關卡橫臥在兩側聳立的高山之間。

  劍門關。

  李絢輕嘆一聲:「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故而誠不欺我!」

  「左思《蜀都賦》,『一人守隘,萬夫莫向』;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趦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

  姚懿和李絢並行騎馬,看著遠處的劍閣,感慨道:「王爺如此一說,反而更加貼切。」

  李絢笑笑,然後擺擺手,說道:「本王不過是拾古人牙慧罷了,不過《蜀都賦》和《劍閣銘》都是出自南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編選的《昭明文選》之中,若是東宮效仿蕭統出一本《永隆文選》如何?」

  姚懿微微一愣,這事怎麼和東宮扯上關係了,不過姚懿隨即就笑笑,說道:「此事妥當。」

  李絢點點頭,姚懿是想明白了,東宮如今的問題所在。

  《漢書》。

  李絢早就說過,東宮要編修《漢書》,但實際上多年以來,東宮一直都沒有真正的動靜。

  雖然前有《切韻》,後有隱田諸事,但許多人都能看的出來,東宮根本沒有編修《漢書》的打算。

  讓很多人不由得感到惋惜。

  當然,這裡面有很多人,都是在等著看東宮和天后衝突的熱鬧。

  想看是不是還有一個太子被廢。

  不過李絢一直都保持冷靜,而且他常年不在長安,其他人想要在他身上做文章都不容易。

  至於李顯,他才沒有那麼心思去編修什麼《漢書》,光是呂后兩個字就足夠李顯打消所有的心思。

  東宮的其他人,有不少甚至都直接是天后的人,更不會去編修什麼《漢書》。

  若是有人真的勸說太子去做這些事,他們立刻就會將消息告訴天后。

  之後,自然會有人處置。

  但事情也不能就這麼拖著,太子弘文館的很多人都是需要作出成績的,這個時候,編修一本《永隆文選》倒也妥當。

  「到時候,王爺的大作,說不得就會位列其上。」姚懿忍不住笑了起來。

  李絢擺擺手,看向前方說道:「叔父,請,過了劍門關就是蜀中了,一入蜀,便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是!」姚懿點點頭,然後跟著李絢一起進入了劍門關。

  ……

  劍門關在廣元,過了綿延險峻的蜀道,最終抵達梓潼縣,便已經入了綿州。

  綿州西北便是彭州,彭州西為都江堰,東為成都。

  一行人並沒有前往成都,而是直接前往彭州。

  回到蜀中,李絢的神色都和緩了許多,也不再時常騎在馬上,作一副隨時警惕的模樣,反而經常坐在馬車上,和妻妾一起逗弄兒女,整個人仿佛徹底的放鬆了一下。

  李昭德看著這樣的李絢,心中嘆了口氣。

  這樣的南昌王,這樣的彭王,右衛大將軍,太子賓客,恐怕不知道多久都沒有人看到過了。

  李昭德任彭王長史,自然要將李絢的一切履歷全部查個清楚。

  李絢這些年來回征戰不休,只有在長安的時候,才能稍微鬆緩一些。

  但長安那種地方,哪裡是什麼休養之地。

  怕是在自己床上,也是日日算計不休。

  只有回到蜀中,才能真正的讓人放鬆下來。

  一路行來,李昭德最佩服的,就是李絢的敏感。

  就是明暗之中被人盯著,他也等迅速的察覺過來,讓李昭德想要更多觀察的心思落了空。

  目光掃過跟隨在李絢身側不遠處的蘇寶同,李昭德瞬間就收回了心思。

  目光看向眼前大美的蜀地風光。

  ……

  十月中,草木翠綠,天氣微冷。

  遠處的視線盡頭,一座小城出現在縣城邊緣。

  彭州王子城。

  「彭州並不大,只有九隴、綿竹、盤龍三縣,州治在盤龍縣,王子城是貞觀十年,先帝命人敕造。」李絢簡單敘述,同時指向西邊的山脈某處,直接說道:「那裡便是都江堰,和都江堰正面的東面,便是成都。」

  彭州正好就在都江堰和成都的中央,甚至還要靠近成都一些。

  姚懿輕輕點頭,今夜他就要在彭州過夜,明日去益州大都督府拜訪。

  雖說治理諸事,潘州直接對長安負責,但很多商貿往來,都是要經過成都才能送往各處。

  更何況一旦有事,益州大都督府立刻就會執行對各地的管轄權,還要長安諸事。

  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李孝逸,如今還兼任右千牛衛將軍。

  地方政事,很多如果有益州大都督府出面,也將會方便許多。

  說話之間,兩丈高的城池已經出現在眼前。

  李昭德目光掃過,城池從城門口蔓延出去左右各有將近兩千步,想來南北也是一樣。

  這座城池雖然沒有縣城那麼大,但也絕對是一座龐大的堡壘。

  長城城中的相王府和太平公主府,也不過這般大小而已。

  半個坊。

  眼下這座城也有半個坊大小。

  但這裡卻並不逾制,因為當初建這裡的時候,彭王本就是親王。

  而且這裡還是太宗皇帝親自下令敕造。

  李絢不過是繼承而已。

  「東半城是官廨,王府正堂,長史官廨,司馬官廨,各司參軍,還有五百親衛的營房,演武場都在這裡。」

  李絢指向東半城後方,說道:「長史的住所在東北側,王府後院其實是在西側,長史先熟悉一下環境,休息一下,明日去成都見梁郡公。」

  「喏!」李昭德拱手,然後又說道:「彭王府屬地之事,下官已經理出頭緒,還請王爺過會和下官相對。」

  「好,本王安置好就過來。」李絢微微點頭,囑咐王府的管事協助來人安置,這才前往西院。

  他一家人這兩月都要住在這裡。

  ……

  長史官廨,李昭德從懷中將秘盒取了出來,打開。

  拿起裡面的蕭守道官檔,李昭德伸手將下面的暗格打開。

  隨即,一封密旨出現在李昭德眼前。

  將密旨藏於袖中,李昭德這才快步的走出官廨。

  官廨門口,四名千牛衛已經肅然等候,為首的赫然正是蘇寶同。

  「走!」李昭德點點頭,蘇寶同立刻跟上。

  ……

  片刻之後,兩人已經來到了東西院中間的院門前。

  這個時候,剛剛安頓好的李絢從裡面走了出來,看到李昭德和蘇寶同,李絢身上詫異:「長史,這是?」

  「彭王,接旨。」李昭德從袖子裡取出聖旨,高捧頭頂。

  李絢神色詫異,但還是跪下,躬身道:「臣彭王絢領旨。」

  「大唐皇帝令:令彭王絢即刻趕往嵩山嵩陽觀,旨到啟程,不得延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