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章 皇帝針對武后的手段

  第1301章 皇帝針對武后的手段

  五月仲夏,洛陽悶熱。

  乾元殿中,輕輕微風掃起,帶來陣陣涼意。

  武后一身黑色錦袍,目光平靜有序的處理公文。

  輕微的腳步聲在側畔響起,武后瞬間抬頭,隨即面色輕鬆的開口:「陛下。」

  「媚娘!」李治一身青色長袍,從側門走了進來,長袖揮舞之間,涼風習習。

  李治神色輕鬆的走到武后身側坐下,上官婉兒將一杯涼茶送上。

  李治拿起之後一飲而盡,武后這才開口說道:「長安奏報,芳林苑的水已經接入到了長安城中的水渠之中,長安的缺水算是能緩解一些。」

  李治微微點頭,說道:「好在今年提前來到了洛陽,不然光是缺水,就夠喝一壺的。」

  「陛下處置果斷,年初之時就在天下做了安排,今年的天旱才沒有往年那麼嚴重。」武后親手從上官婉兒手上接過茶壺,親自給李治倒上一杯,然後擺擺手。

  上官婉兒微微躬身,然後退了出去。

  「即便是準備的再妥當,也難免會有疏漏之處。」李治說到這裡,有些好笑的說道:「此番最大的收穫,還是南昌王說漏了一絲呼風喚雨之能的秘密,倒也算不虧。」

  武后跟著笑笑,然後翻起一本奏章,放到了李治面前,這才低聲說道:「南昌王已經抵達邏些城下,在邏些城下擊潰了三萬吐蕃騎兵,斬首萬五,如今邏些城中只有三萬士卒據堅城以守。」

  李治看了奏章一眼,隨即有些好笑的搖搖頭,說道:「朕原本以為,他們已經吸取了教訓,該知道野外征伐打不過南昌王,以大軍守城才是王道,誰想到他們竟然這般大意。」

  「若是論欽陵和贊悉若在,或許會做此番準備,但新任吐蕃大相麴氏,要表現強於噶爾家的能力,自然以正面擊敗南昌王為最佳,但可惜,他對南昌王了解太少了。」

  武后輕嘆一聲,看著奏本說道:「和南昌王做戰,就一點多餘的準的時間都不能給他,一旦給了他準備的時間,那麼哪怕他的戰場衝殺能力不如黑齒常之,但最後勝的人也一定是他。」

  「深通人心,便是如此做法。」李治點頭贊同,說道:「怪不得蘇良嗣,楊執柔,還有裴炎和薛元超都不願意讓南昌王回到京中,一旦他回來,他們都得要謹慎一些。」

  「就讓南昌王留在外面吧,有他在外面,總能震懾人心一些,這樣內外就能平衡。」武后稍微笑笑,說道:「大不了找個理由,讓他經常跑上幾趟便是了。」

  李治滿臉贊同,隨後問道:「西北還有什麼?」

  「南昌王已經分兵,黑齒常之去了林芝;王德真和楊執柔,帶著史暕和勃倫贊刃一起去了山南,順帶南向天竺;唐真行和丘貞沐去了日喀則;南昌王帶著崔鼎,論弓仁直接圍困邏些。」武后一時間也露出來一絲好笑。

  李治頓時就明白了過來,說道:「邏些城中的兵力,比南昌王手下的兵力還要多吧?」

  「是的。」武后看了奏本一眼,然後說道:「不過南昌王非常聰明,從那曲,羊同,蘇毗,還有昌州不停的調兵往來,同時他手下的軍卒只圍困邏些南面和西面,對於東北兩面不做攻勢。」

  「朕記得北面是山吧,就算走也去不了那裡,所以只有東面。」李治眉頭一挑,說道:「還是圍三闕一的手段。」

  「不止。」武后搖搖頭,說道:「一旦黑齒常之拿下林芝,帶兵返身殺回來,那麼東邊立刻就會被堵死,這些出城的人,到了秋天,還是要被趕回去的。」

  「也就是說,邏些城中的機會,只有黑齒常之殺回來的這段時間了。」李治頓時就明白了過來。

  「南昌王在龍曲河和邏些河的上游築壩攔水,又分薄了一部分兵力,可偏偏邏些城中的吐蕃人就是不敢動。」武后臉上帶出一絲苦笑。

  「他們是怕那裡有陷阱。」李治瞬間就洞悉了吐蕃人的想法。

  武后點點頭,說道:「誰人不擔心呢,便是臣妾換身處之,也摸不清南昌王究竟有沒有陷阱。」

  李治忍不住的笑了一聲,說道:「看上去應該是沒有的,但以朕對二十七郎的了解,他那裡必然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應對準備,吐蕃人哪怕派上萬人出擊,恐怕也難有所獲,而再多……」

  「再多他們就不敢了。」武后擺擺手,說道:「陛下,吐蕃大局已定,如今就看南昌王何時攻陷邏些了。」

  「是啊,朕也早日看到吐蕃的這位新國主來到朕面前……若是細論起來,他比重照還要小一輩。」李治想到這裡就感到有些好笑。

  松贊干布和他是一輩的,但現在,松贊已經作古,便是他的兒子,孫子,也一樣離世。

  而李治,他的孫子才剛剛出生沒有幾年,他自己也還很年輕。

  ……

  「陛下,刑部尚書和兵部尚書的事情需要快點定下了。」武后微微擔憂的看向李治。

  李治無奈一笑,說道:「刑部之事,讓裴炎繼續管著便是,至於兵部尚書,等到南昌王拿下邏些再說。」

  武后堅定的搖頭,說道:「臣妾知道陛下在想什麼,無非就是想要到時候,用歐陽通分一些南昌王的賞賜,但臣妾看來,這樣的重點都在南昌王的身上,分不分都沒有區別,反而是提前升歐陽通做兵部尚書,能夠清一清他的軍功。」

  「歐陽愛卿的確為人品行清正。」李治緩緩的點頭,如果提前升歐陽通為兵部尚書,那麼南昌王的威望也不至於到功高難制的地步,這樣對他好,對整個朝廷都好。

  「好吧,便如此吧。」李治稍微吸了一口氣,說道:「讓吏部和門下省開始走程序吧,最後中書省下聖旨,升歐陽通為兵部尚書,升禮部尚書劉伯英為刑部尚書,升汾州刺史武承嗣為禮部尚書……」

  說到這裡,李治有些無奈的看了武后一眼,說道:「媚娘,這下你可是滿意了。」

  武后笑艷如花,但還是白了李治一眼,說道:「承嗣這輩子到這裡就算了了,一個沒有實權的禮部尚書,空著和給了也沒有區別。」

  李治無奈的搖搖頭,然後說道:「調刑部侍郎韋代價任汾州刺史。」

  武后微微一愣,眼底閃過一絲嚴肅。

  刑部侍郎韋待價,接替武承嗣成為了汾州刺史。

  明眼人都能夠看的出來,原本裴炎讓出來的刑部尚書,最有機會的其實是韋待價,但因為武后的關係,這個位置落到了禮部尚書劉伯英的身上,但偏偏劉伯英其實是在為武承嗣讓路。

  尤其武承嗣剛剛從汾州刺史上調任禮部尚書,韋待價立刻就立刻就調任汾州刺史。

  這裡面的意味簡直不要太濃重。

  皇帝輕而易舉的,就讓武承嗣站在了整個韋家的對立面上。

  看著臉色無奈的皇帝,武后只能心中輕嘆一聲,微微點頭。

  李治平靜一笑,然後說道:「調右司郎中韋思謙任宗正寺卿。」

  武后神色頓時詫異,韋思謙這個右司郎中本來應該大有作為的,但調任宗正寺卿,似乎將他的路都給堵死了。

  「調雍州長史楊再思任衛尉寺卿。」李治轉頭平靜的看向武后。

  武后眼睛眨眨,這一步算是在安撫自己嗎?

  「調洮州刺史陸元方任雍州長史,其他各級官員,中書,尚書,門下三省,會同禮部商議。」皇帝平靜的將刑部侍郎,洮州刺史和右司郎中的空缺扔給了朝中的官員去爭奪。

  「陛下,這是為了太子嗎?」武后有些看懂了皇帝的布局。

  李治微微點頭,說道:「楊再思的身後有媚娘在支持,過上幾年,做一任尚書,然後做宰相,陸元方是太子的老師,又和南昌王關係密切,過幾年做三省侍郎,然後再做宰相,如此,便能和裴炎形成鼎足之勢。」

  武后頓時就明白了過來,低聲說道:「陛下這是不看好薛相。」

  「這麼久了,薛家甚至都沒有和南昌王關係走的更近些,不然朕也不用這麼早就將陸元方調回來。」李治輕嘆一聲,此番的朝中官員調動,雖然是吏部,東宮,門下,中書和尚書各自推薦,但敲定卻是皇帝和諸相的事情。

  聽完李治所說,武后頓時就明白了過來。

  南昌王和裴家的關係,無非就是裴家有個女兒是南昌王側妃,其他的關係就沒有了。

  薛家若是能夠找個時候,嫁個女兒給南昌王,那麼起碼日後遇到事情,在薛家和裴家之間,南昌王會選擇中立。

  沒想到薛家竟然絲毫都沒有想到這最簡單的一招,皇帝看到了調陸元方回來的建議,立刻便直接採納。

  「另外,狄仁傑這一次也調任戶部郎中吧,就做度支郎中,原戶部度支郎中騫味道調任御史中丞,原御史中丞崔謐升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高智周致仕。」皇帝瞬間就作出了一連串的安排。

  武后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崔謐和騫味道都是她的人,高智周老邁,崔謐本就是御史台實質上的一把手,如今不過是名正言順罷了。

  至於騫味道,度支署更是武后掌握的核心,但一下子將騫味道調任御史中丞,直接就剝奪了武后對度支署,對整個戶部的掌控,但這個時候,武后又說不出反對的話。

  一來,崔謐和騫味道都是升官,武后根本沒法拒絕。

  二來,替騫味道的人是狄仁傑,這個人選便是武后自己也同意。

  狄仁傑一路走到今天,雖然看起來有張文瓘,段寶玄,李絢等人的幫助,但同樣也少不了皇帝和武后的青睞。

  戶部的度支郎中,有武后支持,他的權利甚至在戶部尚書之上。

  便是某位宰相,也可以掰一掰手腕。

  如今這個位置,要從武后的手裡被拿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