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章 天罰

  第1254章 天罰

  乾元殿前,李治一身九龍九章袞龍袍,站在殿門之前,面色肅然的看向承天門下。

  皇帝車駕在緩緩的通過承天門,朝乾元殿下而來。

  四周的衛士和宮人全部俯首跪拜。

  武后今日也不在乾元殿,而是在後殿親手準備膳食,她是整個大唐唯一能理解皇帝為何如此隆重的接待文成公主的人。

  吐蕃的滅亡,從今日開始,正式開始書寫終結的篇章。

  文成公主的返回,會在史書上被大寫特寫。

  之後,便是吐蕃國主抓至長安,當堂獻舞。

  以效太宗朝,頡利故事。

  之後,皇帝便會親往昭陵,祭祀先帝。

  告訴先帝,他被迫送出去的皇家宗女,今日,他的兒子迎了回來。

  其實還是兒子老子那一套,但李治始終都玩不膩,甚至每一次這麼做,都有一種特別的興奮。

  ……

  皇帝車駕終於在乾元殿前停下。

  李顯立刻跳入馬車,放好車凳,最後親手攙扶文成公主下車,扶著她來到金色階下。

  一旁已經有人放下了蒲團。

  六旬年紀的文成公主上前,跪倒在金階之下。

  李顯對著皇帝微微躬身,然後退了開來。

  「臣,文成公主李雁,拜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文成公主沉沉的跪拜下來。

  一時間天地寂靜,清肅凜然。

  四周群臣束立兩側,目光平靜的看著。

  儘管很多人都還是第一次知道文成公主的名字,但並不妨礙他們對這個女人的敬重。

  多年以來,大唐不知道多少前往吐蕃的人,或直接或間接的接受過文成公主的幫助。

  很多關於吐蕃的情報也都是文成公主派人或明或暗的傳回來的。

  李治神色感慨,輕輕點頭,轉身看向側畔。

  王福來上前,對著皇帝拱手,然後從一側的侍者手裡取出聖旨。

  聖旨展開,王福來高聲念道:「惟調露二年,歲次庚辰,八月乙酉,望二十三日辛巳,皇帝若曰:

  於戲!

  有先皇義女,文成公主李雁,毓粹仙宗,儲輝寶婺,方居妙歲,以就令猷。

  宜疏湯邑之恩,以茂公宮之德。

  儀服之盛,遠摹漢章,茲為光寵,永懷福厘。

  可文成長公主,食邑一千戶。

  賜開化坊府邸一座,金銀玉器若干,侍女宮人若干,可隨時進宮,出入無禁,欽此。」

  「臣多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文成公主沉沉的跪拜在地。

  「平身。」李治微微抬頭,文成公主躬身,然後才站了起來。

  就在這時,殿中群臣同一時間肅然拱手:「臣等參見文成大長公主殿下。」

  風華招展,恭肅凜然。

  文成公主一時間無比感慨,然後轉身對著殿中群臣沉沉躬身。

  群臣再度拱手還禮,然後才神色真摯的站起。

  皇帝對文成公主的冊封,前面還好,都是按照禮節朝制冊封,唯有最後一項,可隨時進宮,出入無禁。

  要知道,即便是相王,即便是太子,即便是太平公主,覲見之前,都要先遞奏本。

  文成公主這樣,就等於她可以直接到皇帝宮門之外,只需要讓內侍稍微通報一聲,她就可以直接進宮面聖。

  這種待遇,整個天下也都是獨一份的。

  由此可見,皇帝對文成公主的愛護之深。

  「皇姐可先去後宮,皇后已經準備了午膳,稍後朕和太子,還有相王,太平,一起為皇姐接風洗塵。」李治微微點頭。

  文成公主立刻拱手:「臣領旨。」

  文成公主再度躬身,然後和內侍一起朝著後院走去。

  ……

  目送文成公主離開,皇帝轉身看向下方,再度開口:「崔鼎。」

  崔鼎詫異的上前,拱手:「臣,左金吾衛中郎將崔鼎,拜見陛下,陛下萬壽無疆。」

  皇帝臉上露出一絲微笑,點頭道:「你先在前線搏殺,後護衛長公主有功,授你青陽縣男,宣威將軍,以及輕車都尉之職。」

  青陽縣男是從五品上的爵位,宣威將軍是從四品上的散官,輕車都尉也是從四品上的勛。

  爵位,散官,勛。

  皇帝賞賜一次到位。

  這讓崔鼎無比欣喜,立刻跪拜在地,沉沉叩首:「臣叩謝陛下天恩,陛下萬壽無疆。」

  「平身吧。」李治擺擺手,說道:「都進殿吧,今日,你和朕,還有朝中群臣都細細說一說前線之事。」

  「臣領旨!」崔鼎立刻起身拱手。

  看著皇帝轉身進了含元殿,崔鼎這才鬆了口氣。

  跟著眾人一起進入含元殿,崔鼎站立中堂。

  皇帝坐在御榻之上,群臣分列兩班,只有崔鼎站在中央。

  皇帝目光落在崔鼎身上,開口說道:「從今年南昌王攻格拉丹東關開始,朕聽聽。」

  「喏!」崔鼎拱手,認真說道:「格拉丹東關城高關堅,吐蕃不易,但好在大戰之前,王爺已經找出了一些關城的破綻,之後命臣用檄文挑撥之人,之後……」

  在朝中無數高官的注視下,崔鼎緩緩的將發生在唐古拉山中的戰役,一點點的說了出來。

  從《檄吐蕃文》傳至邏些,李絢和論欽陵便開始心理鬥法,最後論欽陵生出僥倖之心離開了唐古拉山。

  最後卻被李絢抓住瞬間機會,直接攻城。

  一把假火,讓整個格拉丹東關都陷入濃煙和混亂之中,之後便是趁論欽陵回城的時候,刺客刺殺……

  「刺客?」李治有些詫異的看向崔鼎,問道:「刺客是如何在吐蕃關卡中那麼久,而沒有被發現?」

  「回稟陛下,探子和刺客都是去年攻伐昌都時,趁著吐蕃人撤退布置的,這些人一開始就進入吐蕃很深,然後才慢慢的從吐蕃深處返回唐古拉山,吐蕃人自然不會懷疑從自己家裡來的人。」

  李治恍然的點頭道:「先進三步,然後再退兩步,如此,便不會有人有疑慮了……太子,伱聽明白了嗎?」

  「兒臣明白。」李顯肅然拱手,神色平靜。

  李治笑笑,他立刻就明白,李絢還是當年的套路。

  每隔三日往東宮送一份密奏,這些東西都在其中。

  「你繼續吧。」皇帝再度看向崔鼎。

  「喏!」崔鼎拱手說道:「之後便是大軍打造軍船,築壩蓄水之事,唯一有所意外的,便是暴雨和地動。」

  「暴雨之事朕知道,吐蕃夏秋多餘,秋收之前有暴雨,並不太奇怪,地動是怎麼回事?」

  皇帝想要問的更清晰一些,因為這裡面的問題太大了。

  暴雨的事情,李絢向來擅長觀測天象,那麼地動呢,地動他也能預測到?

  「臣知道的也不是太清楚,因為發生地動時,臣還在百里之外的關卡中,不過後來查看,安多城牆有多處塌陷,甚至死傷數十人,情形嚴重。」

  稍微停頓,崔鼎拱手道:「王爺有句話,說吐蕃,天厭之,自然便有天罰。」

  一句話天罰,讓李治沒法再問下去。

  甚至他自己都不想再問,天罰是他所能接受的最佳的藉口。

  況且這件事情,他也沒法多指問李絢他們什麼。

  因為在安多關發生地動的時候,李絢也的確還在百里之外。

  至於地動的威力為什麼那么小,或許真的是地動吧。

  「繼續吧。」

  「喏!」崔鼎拱手,說道:「然後便是趁機攻城,之後積蓄最後一波水流,開城之後,大軍分兵,南昌王以自身為餌,吸引吐蕃大軍圍攻,最後重騎兵突襲……」

  「重騎兵,朕看奏報上說有重騎兵兩千,但為何調動了左驍衛三千?」皇帝一句話指出了這其中的含糊之處。

  崔鼎拱手,說道:「的確是調動了左驍衛三千,也的確是有重騎兵兩千,這其中讓人產生誤解的地方,就在於左驍衛三千騎兵當中的一千輕騎兵,是被兩千重騎兵包裹在內的,所以才被吐蕃人誤認為是三千重騎兵。」

  皇帝頓時就明白了過來,李絢在這裡玩了一個花招。

  用兩千重騎兵包裹里一千輕騎兵,讓人下意識以為他們也是重騎兵,不敢攻擊他們,這樣就用輕騎兵達成了重騎兵的作用。

  「好手段啊。」李治輕嘆一聲,說道:「能在關鍵時刻,想出這樣能竭力避免自身弱點,但又能最大發揮自身優勢的統帥,大唐不多了。」

  崔鼎拱手站在那裡,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

  李顯趕緊拱手道:「再強手段的統帥,在父皇面前,也恭敬的如同見到了老鷹的小雞。」

  李治忍不住的笑了起來,搖搖頭,說道:「這話說的倒是中聽,但前線統帥,還是要有幾分傲氣的。」

  「是!」李顯拱手。

  李治看向崔鼎,問道:「那麼之後攻城呢?」

  「回稟陛下,之後攻城,南昌王用了斷水,斷糧,斷援等諸般手段,又讓臣當眾宣讀了陛下的《檄吐蕃文》,之後便是到了夜間,城內平民和奴隸被內線說服,打開了城門。」

  崔鼎拱手,認真說道:「臣率先登城,城中的平民和奴隸已經被無數血腥的死傷嚇破了膽,是以區區六日便已經被破城。」

  「是了,南昌王用你,便是攻城拔寨用的,你屢次衝鋒破陣,說明他沒有看錯人。」李治輕嘆一聲,滿意的點點頭。

  「多謝陛下。」崔鼎對著李治深深的鞠了一躬。

  ……

  辛弘智一身紫色朝服,站在群臣當中,他的目光慢慢的從崔鼎的身上飄起,最後落在了狄仁傑身上。

  但在瞬間,辛弘智就移走了自己的目光。

  狄仁傑的確曾經跟他學過,但不過是上過他的課程而已,像他那樣的,不知道有多少。

  尊敬一些,狄仁傑稱呼他一聲老師;不客氣一些,稱他一聲祭酒,便已經很給面子了。

  這件事情,辛弘智也沒有多和狄仁傑說什麼,他只是安排了幾個并州的學子上門將南昌王有縱敵嫌疑的事情告訴狄仁傑而已。

  他相信,狄仁傑絕對不會無動於衷的,果然……

  「在長安的這段日子,你好好歇一歇,如今已經是八月底,回到前線怕是要到明年了,索性明年再回去……」李治的話還沒有說完,群臣之中,狄仁傑已經走了出來:「陛下。」

  一時間,無數的目光落在狄仁傑身上,辛弘智,元萬頃,崔知溫等人,全部都看向了狄仁傑。

  狄仁傑拱手,肅然說道:「陛下,臣有一些疑問,想要請問崔中郎將。」

  一句話,整個大殿徹底寂靜了下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