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電氣化時代

  對於火車機頭,李青松一開始也是考慮要造蒸汽動力的。

  畢竟這玩意兒簡單粗暴,自己又有足夠的技術積累。

  但思來想去,李青松最終還是拋棄了這個打算,打算一步到位,直接建造電氣化的火車機頭出來。

  原因很簡單,電氣化的機頭,運力更大,效率更高,速度也能更快一點。

  相比起蒸汽機頭,它的好處多多。

  但李青松決定要上馬電氣機頭的原因並不僅僅如此。

  另外一個原因是,既然未來要規模化的運輸各種礦產,那,不僅消耗端要規模化,生產端也要規模化才行。

  依靠之前的那種手工作業採集礦產絕對不行,累死克隆體們也做不到。

  必須要上馬各種採礦機械,才能開採出足夠的礦產。

  這便意味著,一號鐵礦、氧礦、托林礦那裡也需要使用大量機械和電力。

  那,在那裡各自建發電廠?

  這個方案被李青松否決。

  現階段,與其建造更多小型發電廠,不如全力造一座大發電廠出來,然後分別向各處基地供電。

  如此,建造線路就成了必然。而既然有了線路,火車供能問題便順帶著解決了。

  第二個原因則是,未來李青松的規劃是大規模的機械化。

  唯有機械化,才能真正推動自己的科技發展。依靠手工作業,撐死了也就是個手工作坊。

  地球時代的機械化,是依靠煤炭和石油來實現的。

  但洛神星上可沒有這些化石能源。

  要實現機械化,唯一的方案是直接跨過化石能源時代,直接進入電氣時代。

  而,既然已經決定了未來要以電氣化來實現大規模的機械化,現階段電氣化的機頭又有這麼多優點,那幹嘛不用?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對於電氣化極為有利。

  這個因素,對於地球時代的人類來說,可謂夢寐以求。

  超導。

  因為洛神星上極低的溫度,無需特意營造,便天然具備超導環境。李青松只需要略微在線纜材料上下點功夫,便能大規模的製造超導線路,實現電網電力的無損耗傳輸。

  如此一來,效率就更高了。

  種種原因綜合之下,李青松最終做出了這個決定。

  一號機械廠之中,二十多名克隆體在不斷的手工製作零件,手工組裝,不斷的測試。

  他們正在研究該如何製造一台電氣化的機頭。

  在這過程之中,他們的大腦高速運轉著,不斷結合現實情況,不斷試錯、嘗試,於是一條條知識在他們大腦之中生成,變成了屬於李青松的知識。

  這不同來源的知識匯聚到李青松大腦之中,在他腦海中融會貫通,又實時反哺到了每一名克隆體身上。

  二十幾名克隆體沉默著,相互之間沒有絲毫交流。但,一名克隆體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知識點,譬如某些連接件不能使用浸酸處理工藝,否則會導致強度不足,這一個知識點立刻便會同步到所有克隆體腦海之中。

  無需交流,無需告知,其餘所有克隆體在處理此類零件時,全都會避開這一點錯誤。

  另一名克隆體有了別的發現,立刻也會同步到其餘克隆體腦海之中。

  每一名克隆體的進步,都會導致整體的進步。

  在這種情況之下,電氣機頭的製造極為順利。畢竟此刻李青松的要求又不高,不用那麼智能化,性能也不必太高。

  在鐵軌鋪設完成一半的時候,第一台試驗型機頭製造完成。

  李青松操縱著它來到了鐵軌之上,小心翼翼的使用受電弓連接線纜,按下按鈕,瞬間,澎湃的電能開始推動電動機運轉,又將動力分散到了車輪之上。

  在與鐵軌的摩擦之中,後邊拖著足足30個車廂,滿載著3000噸貨物,總長度達到了600多米的長長列車開始了前進。

  一開始速度還很慢,但很快便快了起來,最高甚至達到了每小時40公里。

  比空載拖拉機的最高速都快!

  「不錯。」

  李青松心中滿是欣慰。

  現在,有了電氣化的火車機頭,不僅貨物運輸問題解決,也為自己跨越式進入電氣時代鋪平了基礎。

  我連重載列車的電氣機頭都能造了,造一些使用電力的破碎機、礦車、選礦機、挖掘機、推土機之類的,還有問題?

  還真的有問題。

  一些固定化的設備,譬如破碎機、選礦機等,可以直接連接電路,這沒有問題。

  但一些可以移動的機械,譬如礦車、卡車、推土機之類的,卻沒辦法直接連接線路。

  不過也沒關係。李青松早就有了解決方案。

  不能連接線路,那就用蓄電池好了!

  簡單的鉛酸電池其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就算以李青松現有的技術都能製造。

  比起地球,區別無非在於能量密度更低一點、重量更大一點、安全性更低一點、充電速率更慢一點而已。

  但無所謂,仍舊是那句話,能用就行。

  還有更為重要的一點。

  地球時代,為了環保,許多有毒有害,但可以為電池提升性能的添加物都不能添加。

  比如金屬鎘。

  但在洛神星這裡,李青松可不管那麼多。

  能提升性能?添加就是。

  如此肆無忌憚下來,李青松發現,自己在實驗室之中幾乎是通過手工定製化生產出來的第一塊電池,其整體性能竟然能達到地球時代這種電池的一半左右。

  要知道,李青松的整體科技比起地球可差的沒影子了。但就算在這種情況下,性能竟然還能達到一半!

  這讓李青松極為驚喜。

  「現在先手工製作一批出來,將就著用。等鋼鐵廠滿產了,電池廠也得造一個專業的出來。」

  李青松下定了決心。

  建造鐵路的工作仍舊在熱火朝天的進行著。

  截止到現在為止,又是一年時間,鐵路建設已經完成了80%以上。

  後續用不到那麼多人力了,於是加上這一年中又新誕生的400名克隆體,李青松抽調了總數高達600名的克隆體,分別奔赴三個採礦點。

  他要造三處分基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