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恩歷史(免費章,背景介紹)

  多恩歷史(免費章,背景介紹)

  伊耿登陸前700年,東部瓦雷利亞自由堡壘的擴張威脅到洛恩河上的洛伊拿人的生存,雙方爆發了長達兩個半世紀的洛伊拿戰爭,傳說在最後一場戰爭中,洛伊拿的蓋林親王率領25萬洛伊拿人殊死一戰,儘管他們使用了水魔法,卻不敵瓦雷利亞的300隻巨龍,最終全軍覆沒。

  一位名叫娜梅莉亞的戰士女王率領她的子民,渡過狹海逃亡到了維斯特洛。

  根據神話中的描述,娜梅莉亞帶領一萬艘船離開洛恩河三角洲進入夏日之海,先後經過蛇蜥群島、索斯羅斯、納斯島、盛夏群島與石階列島,最終在多恩的沙船堡附近登陸。洛伊拿人大撤離之時以及之後,瓦雷利亞人摧毀了洛伊拿人的首都查約恩以及很多其他的大城市,包括娜·薩星、阿·諾頤和葛·多荷。

  直到今天,從洛伊拿河上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些廢墟。

  在離開了洛伊拿後,大多數洛伊拿人在維斯特洛皈依了七神信仰。戴倫一世根據觀察將多恩人分為三種:沙人、石人,和鹽人。鹽人被認為洛伊拿血統最為純正,他們有著烏黑的頭髮、橄欖色的皮膚,生活在沿海地區,儘管他們不再說洛伊拿語。馬泰爾族人的外貌就是典型的鹽人。

  娜梅莉亞來到多恩後,嫁給了多恩的貴族——沙船堡的莫爾斯·馬泰爾,並在娜梅莉亞戰爭中統一了多恩全境——儘管她的丈夫倒在了中途。洛伊拿人和多恩人從此混居在一起,新的納梅洛斯·馬泰爾家族建立了陽戟城作為其族堡。

  馬泰爾家族由此成為了多恩的統治家族。「納梅洛斯」意為「娜梅莉亞的血脈」,陽戟城是他們的統治中心。馬泰爾家族的家徽是一柄貫穿紅日的金槍,金槍是古代馬泰爾的家徽,紅日象徵洛伊拿,家族箴言是「不屈不撓」。

  而也由此開始,多恩與河灣地與風暴地的衝突日漸劇化,邊境衝突、劫掠和戰爭不時發生,造成多恩人與這兩塊土地的居民的世仇。

  傳說關於洛伊拿人的部分到這裡可以接續到伊耿征服的故事。

  伊耿征服只征服了六國,多恩一直沒能納入七國版圖。

  在谷地投降後,當雷妮絲王后對多恩的入侵,但多恩人拒絕正面一戰。相反,他們派出遊擊隊騷擾雷妮絲的軍隊,隨即消失在大漠與群山當中,直到再度展開游擊戰才會出現。在雷妮絲占領多恩堡壘後,發現當地早已人去樓空,只余女人和孩子。當她詢問男人們的去向時,多恩人只是回答:「走了。」雷妮絲隨即騎上她的龍,米拉西斯,飛往陽戟城會見孤身一人的梅瑞拉公主——一個八十歲的老婦,被稱為「多恩的黃蛤蟆」。

  雷妮絲要求多恩臣服,但梅瑞拉回應說多恩永不投降。坦格利安軍隊隨後撤離多恩,留下一個待征服的國度。

  伊耿為征服多恩繼續發動了第一次多恩戰爭。

  戰爭開始於伊耿征服後第四年4AC年,征服者伊耿開始入侵多恩,兵分三路進攻,準備完成征服戰爭。

  雷妮絲騎乘米拉西斯進逼陽戟城及焚燒板條鎮,征服者伊耿與高庭提利爾公爵攻打親王隘口,國王之手拜拉席恩公爵入侵骨道。此時多恩人已經從赫倫堡之焚、最後的風暴及怒火燎原中學會了對抗巨龍的方法,既不與坦格利安軍隊正面交鋒,也不防守城堡,而每當巨龍出現就馬上躲藏起來,以游擊戰術對抗入侵者。

  征服者伊耿與山區領主交戰,多恩人躲避巨龍,不斷騷擾及伏擊入侵者。提利爾率軍向獄門堡前進,途中大批士兵因為酷暑和乾渴而死去,最後卻只發現烏勒家族早已拋棄城堡消失了。征服者伊耿贏得一些勝利,經過短暫圍城奪取了只有少量老弱婦孺駐守的伊倫伍德城,一路又奪得了已成空城的天及城。

  相較另外兩路看似高歌猛進,三路中的負責進攻骨道的拜拉席恩公爵慘敗。他的風暴地軍隊被多恩人夜襲,又被居高臨下的敵人不斷以弓箭、落石和飛矛殺傷,最後在骨道中被前後包圍,他與旗下許多封臣都被俘虜。

  所有伊耿進攻的地方,沿路的城堡全部放棄正面抵抗而採用游擊策略,伊耿的軍隊長驅直入占領陽戟城。城陷前,已八十高齡的多恩統治者梅瑞拉公主與家人都已經離開,隱匿在沙漠中。征服者與雷妮絲集合了城中僅存的人,宣布七國統一。

  隨即,他們留下羅斯比伯爵為陽戟城代理城主,讓提利爾公爵率一支軍隊鎮壓各地的叛亂,然後騎龍飛回首都。

  兩人剛回到君臨,暴動便以驚人的速度蔓延至多恩全境。

  大批暴民從影子城中湧入陽戟城的堡壘中,各處的守軍被屠殺,指揮他們的騎士慘被多恩領主們折磨至死。梅瑞拉公主返回陽戟城,羅斯比伯爵被綁起來後遭她推下長矛塔摔死。提利爾軍當時駐紮在獄門堡,準備率軍攻打萬斯城然後重奪陽戟城。可是他的大軍深入沙漠後便失去蹤影,一去不返。

  鐵王座付出了大筆黃金將奧里斯等人贖回,他們於7AC被釋放。

  此後氣氛迅速升溫,征服者伊耿為了雪恥,於翌年和雷妮絲再度攻擊多恩。

  他們反覆以龍焰焚燒不降服的城堡,多恩人渡海襲擊風暴地的雨林,報復性的把半個雨林燒起來,並洗劫了好幾個市鎮和村落。矛盾急劇惡化,於9AC更多多恩城堡被龍焰焚毀。一年後多恩進行反攻,兩支大軍同時進軍多恩邊疆地和河灣地。夜歌城被佛勒家族攻下並徹底燒毀,大批人質被擄,而戴恩家族的人攻至舊鎮城下,大肆掠奪破壞城外的村莊和田野。

  坦格利安家族再度使用魔龍報復多恩人,天及城、星墜城和獄門堡都遭到龍焰攻擊。在獄門堡,多恩人贏得對抗巨龍最輝煌的勝利。防守期間,一根弩炮發射的長箭剛好射穿了米拉西斯的眼睛,巨龍與騎手雷妮絲一起陣亡。

  雷妮絲之死使第一次多恩戰爭進入另一階段,接下來的兩年被稱為「龍之怒」,維桑尼亞與伊耿憤怒下攻擊各處多恩城堡,除了陽戟城外,所有多恩的城堡與據點都被龍焰焚燒。這種策略可能是想挑動多恩人反叛他們的君主,但是多恩不論貴族或平民都堅決抵抗坦格利安。

  一計不成,伊耿又使出另一種策略。坦格利安家族為任何多恩領主的首級設下懸賞,數人因此被殺,但只有兩個刺客有命前去君臨領賞。多恩人以相同策略報復伊耿,更多人因此死去,即使在伊耿的權力核心——君臨——也不能倖免。

  此時多恩已經成為一片廢墟,死傷無數,但是仍然堅決抵抗征服者伊耿。終於在13AC年,梅瑞拉公主去世,多恩領傳給了她同樣年長的兒子尼莫爾·馬泰爾。他已經厭倦了多年的戰爭,於是差遣他的女兒戴蕊拉·馬泰爾公主率一支使團前往君臨議和。

  戴蕊拉·馬泰爾帶著米拉西斯的頭顱作獻給國王的禮物,卻激怒了在場許多人,包括拜拉席恩公爵和維桑尼亞王后,有人甚至叫囂要將她送到最低級的妓院任人魚肉。

  然而,伊耿國王仍選擇聆聽她的要求。尼莫爾親王的要求很簡單,雙方停戰,但只能是國與國之間平起平坐的和平,不是宗主與封臣的和平。

  許多人高呼「不降則不和」,慫恿國王不要接受,因為除了多恩人付出慘重傷亡外,風暴地與河灣地也損失慘重。當伊耿正想拒絕她的條件時,戴蕊拉公主獻上了她父親的信。

  這封信扭轉了一切。據說伊耿讀信時緊握著鐵王座,太用力以致王座割傷了他的手。他讀畢後馬上燒了這封信件,騎龍飛往龍石島。第二天早上他回到君臨,此時他同意了戴蕊拉公主的條件,雙方簽訂了永久和約結束戰爭。

  這封信件的內容至今沒有人知道,而伊耿也沒有告訴過別人,但史家們有幾種猜測:

  一、這封信有魔法。

  二、雷妮絲可能只是受了重傷,被關禁在某處地方折磨,而尼莫爾親王保證只要雙方議和,他就會痛快結束雷妮絲的痛苦。

  三、尼莫爾親王保證用盡多恩所有財富,孤注一擲聘請無面者刺殺伊耿的繼承人伊尼斯。

  接近十年的第一次多恩戰爭結束,雙方付出慘重代價,不過多恩成功維持了獨立,但征服者伊耿則未能完成七國的統一。這段和平一直維持了約150年,直至「少龍王」戴倫·坦格利安一世再一次入侵多恩。

  接著可以接續到《四王志》的記載。

  在「少龍王」戴倫一世國王的多恩征服戰中,儘管這時坦格利安家的龍已經滅絕,但少龍王戴倫並不依靠巨龍,為了征服多恩,他同樣兵分三路入侵多恩領,由他親率的軍隊經羊腸小徑繞過崎嶇兇險的骨道和其中的瞭望塔,長驅直入多恩腹地,「橡木拳」埃林·瓦列利安伯爵從水路幫他封鎖了綠血河。戰爭第二年他的軍隊便攻下陽戟城,迫使馬泰爾家族投降並稱臣,再用了一年時間平定了多恩的腹地。

  期間少龍王曾遭遇一次刺殺,不過那支瞄準國王的毒箭卻射中了他的堂親「龍騎士」伊蒙——就是那個和奈麗詩王后有著傳唱至今苦情歌謠的伊蒙。

  少龍王戰後帶著十四名來自不同多恩望族的人質凱旋君臨,不過代價卻是一萬人的傷亡。

  征服之後,少龍王寫了本《多恩征服記》,吹捧自己的功績。這本書簡潔而文筆優雅,但戴倫在書中誇大敵人的數目以誇耀自己的功績,而且此書也過份誇大了他繞過骨道的戰略作用,忽略了「橡木拳」攻占板條鎮,控制綠血河並將多恩東西切斷的行動是更具戰略意義的。

  但少龍王的征服沒能維持很久即告崩潰,他帶回君臨的人質無法迫使多恩民眾停止反抗,在三年間造成了四萬人命的損失,代表戴倫管治多恩的提利爾公爵只能疲於奔命地鎮壓各處的叛亂,不停被多恩人游擊騷擾。最終,提利爾公爵在沙石城被科格爾伯爵設計殺死,半月內多恩全境暴動,鐵王座軍隊敗退。

  少龍王聞訊馬上起兵反攻多恩,他打贏了好幾場小仗,突破了骨道,而「橡木拳」又一次率領艦隊攻打綠血河。多恩人被打敗,在161AC年同意議和及再次宣誓效忠。戴倫不料這是一個陷阱,多恩人背信棄義突襲他們,「少龍王」手持黑火奮戰至死。

  這裡還和龍騎士伊蒙的故事有交集。少龍王戰死時,身邊的鐵衛有三名為保衛戴倫而死,一名可恥地投降了,龍騎士伊蒙在殺死背叛者後被俘,韋爾城的韋爾領主將赤身裸體的伊蒙關在一座鴉籠中,並放於毒蛇坑的上方。

  戴倫一世終身未婚,也沒有任何後代,王位由他的弟弟貝勒繼承。班揚·史塔克曾這麼評價這個年輕國王,為了攻下多恩,死了一萬人,後來為了守住它,又死了五萬人。

  而這位繼任者貝勒,就是那位受神祝福的「貝勒」。他是「龍禍」伊耿三世的次子,在其兄「少龍王」戴倫一世死後繼位。

  戴倫在多恩戰死後,17歲的貝勒被加冕為王。他第一道命令便是赦免他哥哥帶到君臨的多恩貴族人質,而沒有殺掉他們來為哥哥復仇。貝勒希望「包紮」他哥哥發動的戰爭帶來的傷口,他決定送還多恩人質,並不帶一兵一卒,赤腳走到陽戟城與多恩人講和。

  貝勒赤腳穿越骨路進入多恩,先前往了韋爾城,希望從韋爾城中救出赤身裸體、遭到羞辱的伊蒙。韋爾伯爵拒絕了貝勒王,貝勒王只得和伊蒙保證他還會再來。

  貝勒又去了陽戟城,他靠自己的虔誠和聯姻奇蹟般地與多恩達成了和解,多恩親王與貝勒協定,貝勒的叔叔、首相韋賽里斯的孫子戴倫與親王的長女彌麗亞成年後結婚,並且使得多恩親王下令釋放伊蒙。

  韋爾伯爵接受命令,卻不肯直接放人,只是把關押伊蒙的籠子的鑰匙給貝勒,讓國王自己去救。

  此時伊蒙不單是赤身裸體困在籠里,白天被烈日烘烤,晚上受寒風侵襲,籠子底下還挖出大坑,坑內全是毒蛇。

  據說「龍騎士」哀求國王別管他,回多恩邊疆地再想辦法,貝勒只笑笑,說諸神會保護自己,便踏進蛇坑。後世歌手宣稱毒蛇在貝勒面前低頭致敬。

  實情並非如此。貝勒走向籠子時多次被咬,雖然勉強打開籠子,但在「龍騎士」掀開籠門將他拽出蛇坑之前,幾近暈厥。

  據說韋爾家族的人冷眼旁觀伊蒙王子背負貝勒國王掙扎著爬出籠子,幸災樂禍地下注他們中誰先死,或許正是其殘忍激發了伊蒙的鬥志,他一氣爬上籠頂,躍出坑外。

  最終伊蒙背負著兄弟貝勒王來到黑港城,最後返回君臨。

  黑港的學士照料了昏迷的貝勒,然後把他送到風息堡接受治療。在風息堡休息了半年,貝勒才恢復元氣,回到首都。人們說,毒液沒能殺死貝勒,是因為他忠於七神。也有說這個故事只不過是他前往多恩的比喻,嘲弄多恩為一處「蛇坑」,而多恩人是一群「毒蛇」。

  在貝勒休息的時間,韋賽里斯首相一直維持國家的完整和運轉。

  後來,當貝勒對宗教越來越狂熱時,有許多人懷疑,貝勒可能是被蛇的毒液害得神智不清。

  但多恩至今還未納入七國版圖。

  又過了兩任國王,「一年王」韋賽里斯二世,「庸王」伊耿四世。

  直到伊耿之子「賢王」戴倫二世才終於把多恩納入大一統的王國。但並非靠鐵與火,而是靠兩樁精心安排的聯姻,加上一份保證多恩領親王的頭銜和特權、尊重多恩當地法律和習俗的莊嚴條約的結果。

  多恩領此後保持與坦格利安家族的緊密聯合,馬泰爾家族在黑火叛亂時支持王室,並在石階列島的「九銅板王之戰」中派兵援助。在篡奪者戰爭前,龍石島親王、鐵王座繼承人雷加·坦格利安迎娶陽戟城的伊莉亞·馬泰爾公主,與之育有一子一女。

  如果不是雷加拐走萊安娜,加上伊里斯二世瘋狂行徑,一位擁有多恩血統的王子坐上鐵王座是板上釘釘的事。篡奪者戰爭期間,多恩屬於保王黨,但沒等到他們出兵,雷加在三叉戟河戰敗,君臨被蘭尼斯特軍詐城,坦格利安王朝一夕覆滅。

  伊莉亞公主和她子女的慘死始終被多恩人銘記,為了實現復仇,五王之戰中他們與蘭尼斯特家族結盟,而後者承諾的回報包括:將彌賽菈公主嫁給崔斯丹·馬泰爾王子、給予馬泰爾家族一個御前會議的席位、多恩邊疆地的一些城堡,以及強暴並殺害伊莉亞公主的格雷果·克里岡爵士的人頭。

  奧柏倫·馬泰爾親王原本正在做的,就是前往君臨要求得到御前會議的席位,並索取格雷果爵士的人頭。

  儘管他們這些年除了十幾年前締結了個秘密婚約,就沒怎麼管過韋賽里斯,但如今,韋賽里斯在龍石島的作為和拋出的橄欖枝,顯然給了多恩一個新的選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