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德柱寫回信用了大約兩天,剛開始的時候,寫了對太子殿下的問安,講述自己在寧古塔是如何的脫穎而出,又是怎麼做到縫人這一步的。

  剛開始縫人,也是日子過的艱苦,家中的叔伯幹活時不小心手臂劃出一道大口子,眼看血流不止,再拖延下去人就要沒命了,這才一時咬牙,用針線將那道口子給縫上。

  寧古塔是個苦地方,這兒的一切都是原始的,落後的,需要靠人們的雙手去創造生活條件,就連大夫,在這裡都是稀罕人物。

  德柱又感謝了一遍胤礽,在信中說道:原先陸太醫雖然賞識奴才,卻無意收奴才為徒,畢竟太醫院的太醫收徒弟,帶的都是皇宮出去的醫士。他願意嘴上提點幾句,奴才已經很感激了。後來聽說奴才是殿下宮裡出來的,陸太醫雖然未嘴上開口,實際已經將奴才當成徒弟在教了。

  這位太醫是醫藥大家後人,傳承至今學的是神醫華佗留給後人的經驗,有了陸太醫的指點,奴才才入了門道,學會了辨別人的五臟六腑,學會人的胳膊經絡。

  三年了,德柱有說不完的話想要對胤礽說。在這兒人生地不熟,儘管人們都敬重他,讓他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心裡頭卻像是浮萍一樣不安定。這會兒看到胤礽乾淨清爽的字跡,想像一下太子殿下認真給自己寫信的樣子,德柱心裡就止不住得懷念當初在毓慶宮裡跟著小殿下吃香喝辣的好日子。

  啊,還有渾身都是毛茸茸,怎麼摸都不會生氣的湯姆,不知道它還記得自己嗎?

  寫到後來,德柱只能抱歉地告訴前來送信的傳信兵:「我所寫的內容恐怕有些多,還需要琢磨一段時間,也不知這些能不能送……」

  傳信兵笑言道:「德柱醫士言重了,只要不是重達幾十斤的貨物,些許信件,再多又能有多重,不會影響快馬奔馳,您儘管寫。」

  於是,德柱又將自己在寧古塔與龍興江城的所見所聞寫了進去。

  殿下,您可能不知道,居住在龍興江城的邊境百姓有各種不同的民族,他們有的來自不同的部落,互相之間幾乎不能溝通,卻仍然樂此不疲地以手勢比劃著名來互相幫助對方。

  這兒的日子是清苦,民風卻淳樸極了,也許是因為北蠻總是三五不時的入侵這裡,這兒的百姓們,即使是婦女,都會手握菜刀與敵人拼殺,這裡的孩子從小就被教導著敵人入侵時該往哪裡逃,該找到誰幫他們。這一片難離的故土,也不知道葬送了多少人的性命,可即便如此,這兒百姓仍然熱愛這裡。

  薩布素將軍駐軍到了璦琿以後,人們心中安定了許多,也許是知道有朝廷軍隊保護,這一次重修房屋的時候,他們做得更加賣力了,還合力將被破壞的城牆給修了起來。

  奴才救了一位布里亞特蒙古人,他們的祖先原先是在龍興江另一頭放牧,那兒曾經是一片土地肥沃的大草原,還有水產豐富的湖泊,人們將那湖泊取名為「貝加爾」。

  後來,北蠻入侵占走了他們的牧場,將他們的祖先、父輩當時奴隸來使喚,為了強迫他們臣服大開殺戒。從此以後,布里亞特蒙古族人就分裂成了兩半,一半是委曲求全,被迫臣服的人,他們在龍興江對岸接受北蠻的統治,被迫做奴隸做的活,放牧所得全都成了主人所有。

  而不服北蠻的布里亞特則逃離了那個地方,度過江來到龍興江以東,與邊境的百姓居住在一起,成了新的部落。

  奴才所救之人就是那逃到邊境來居住的布里亞特蒙古人,在救治他的時候,他總是會在噩夢中念叨一句話,剛開始奴才聽不懂,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布里亞特永不為奴」的意思。

  塞班說,布里亞特蒙古族人想要尋求大清的幫助,他也想要救出他的族人,可貝加爾湖那塊土地,距離龍興江還遠呢,比被北蠻占去的尼布楚還要西面一些。

  從貝加爾湖,到尼布楚,再到如今被占用走的雅克薩城,近些年又屢次攻擊龍興江城。

  奴才雖然不懂得國家大事,但是身處邊境,聞著邊境這兒荒涼的味道,看多了生死,奴才心中亦有隱憂。

  北蠻用了十幾年慢慢侵蝕了大清邊境大片疆域,若是連龍興江城都被占走,那麼大清的遼東一塊兒,都將暴露在敵人的眼下。他們貪婪,就像是餵不熟的野狼,他們也永遠都不會知足,只會一點一點地再花幾十年,擴張自己的領土,奴役當地的百姓。

  好在大清的軍隊已經駐軍到了璦琿,有薩布素將軍在,有龍興江附近的各部族首領們共同協作,一定能夠守住璦琿與龍興江城。

  自從有了糧食,這兒的人們可以靠換物與購買吃飽腹了,再也不用去吃野菜野果。

  兩天後,德柱將自己寫好的厚厚一疊送到了傳信兵手中,傳信兵笑著接過:「看來,德柱醫士很想念京城。」

  「我想念我的主子,」德柱深沉道。

  殿下與貓主子,都是他的主子。

  傳信兵瞭然地點點頭,這位醫士是從京城來的,當然是皇家培養出來的人才,身後必定是有大關係。

  「醫士放心,這信一定會安穩地送到您的主子手中,」傳信兵保證道,將那些信用布包裹好,再裹上一層油紙防水,然後再包了一層布,再將它們做成一個布包背在身上。

  另一邊,康熙已經下令命眾人啟程回京,又與胤礽商議:「回城時候,朕與保成分開走,由保成帶著內大臣與文武官員自鸝河大路回,而朕則率王公與大臣前去千手佛寺進香。(1)」

  「然後,等你到達北鎮境內,到壯鎮堡與朕匯合。」在這一段從盛京到山海關的路程,總計也就四天罷了,康熙自己只帶少部分人走得快,讓胤礽帶大隊伍,走的慢。

  帝王將路上的七萬餘人分成兩撥,正式將任務教給胤礽任務,命他帶領七萬人中的大部分,走順暢的大道路,而他自己則繞行,途徑幾荒屯、牛莊、沙嶺等地,皆是道路不通,一旦下雨就地面出坑,馬車難行耳朵路。

  「現在有了水泥倒是好辦多了,朕走的慢一些,過幾天那邊新修建好的路也就幹了。」

  胤礽撓了撓頭,一下子給康熙塞了大部分的朝臣,而與皇室沾親帶故的皇親貴族與妃嬪則跟著康熙到了另一條路。

  「汗阿瑪讓兒臣帶接近五萬人走,是因為人多隊伍龐大,不容易繞路嗎?」

  「這是其一,朕欲前往廣佑寺降香,也算是了卻皇祖母一樁心愿。」

  至於其他的,再遊覽一下千山之類,則又是別的政治行動了。

  胤礽感到很驚奇:「汗阿瑪終於不將兒臣拴在褲腰帶上啦!」

  康熙:「……」

  他盯著自己的熊兒子看了片刻,笑了:「朕不在,也一樣能派人盯著你。」

  所以別給朕搞事情,近五萬人的隊伍,有的是眼睛在盯著皇太子。

  胤礽:「兒臣多懂事,不是那種汗阿瑪不在就上房揭瓦的人!」

  「朕這次帶走索額圖與胤禔,派納蘭明珠父子隨行盯著你。」

  胤礽眼睛一亮:掌上明珠與容若,那感情好。

  康熙笑了下告訴胤礽:「還有鑾儀衛與隨行護送軍隊,這麼多人看著,每日都是規定的路線,這樣總不能再搞出些什麼來了吧?」

  【看來,小朋友的信譽在爸爸這裡已經成了負數。】胤礽惱羞成怒:閉嘴!

  他感覺汗阿瑪現在就像黑貓警長,而自己就是被警長盯住的小耗子,天天在黑貓警長的威懾下不敢犯事,要是犯事了,那警長就要用手銬把耗子抓了關小黑屋。

  胤礽義正言辭道:「汗阿瑪,兒臣可以發誓,絕對老老實實的,不在路上搞出事兒來。」

  「朕怎麼會擔心你做壞事呢?朕是擔心你的安危,這不把鑾儀衛都派給你了,」康熙摸了摸胤礽的腦袋瓜,欣慰道:「路上也就分別四天。」

  胤礽拍胸保證道:「兒臣會每天想念汗阿瑪一千次!」

  康熙:「……」

  帝王卡住的表情太有趣了,梁九功忙低下頭,沒忍住。

  「噗。」

  作者有話要說:注釋(1)

  扈從康熙第二次東巡的納蘭性德在其《長相思·出塞》中也記述了扈從隊伍的龐大:「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納蘭性德所言「千帳燈」固然是一個概數,然亦可知扈從康熙東巡人員的規模。這樣一支龐大的隊伍,只有選擇最便捷的路才能保證所耗費的物資降到最低。但康熙所選擇的盛京→遼陽→幾荒屯→牛莊→沙嶺→壯鎮堡路線,恰恰是一段繞遠的路途。而且這段路途「自遼陽至此,地多下濕,雨後泥潦,時困行旅。」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康熙從盛京與皇太子允礽分開到壯鎮堡匯合的四天裡有重要的事情要做。結合《清實錄》和《康熙起居注》,我們發現,康熙在這四天中依次做了以下幾件事情:一是去遼陽廣佑寺降香;二是遊歷千山;三是遣大臣祭奠尚可喜墓;四是行圍射虎。康熙在東巡途中多次行圍,如果只是行圍射虎,康熙沒有必要要繞道沙嶺,行圍顯然不是康熙的主要目的。排除了行圍的目的,康熙選擇這條路線的原因則很清楚,即:去廣佑寺降香、遊歷千山和派大臣到尚可喜墓祭奠。

  規模宏大的廣佑寺對曾在盛京生活過的孝莊皇太后而言,有著深刻的記憶和影響。不然她不會專門發來香資六百兩白金,命康熙去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