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豐農場作為一個剛剛成立的農場,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
儘管將兩個上海農場的分農場整合到了一起,但仍然無法滿足所有知青的居住需求。
特別是在1973年這一年又有一千多名新知青加入,住房的問題愈發嚴重。
面對這種情況,農場領導決定新建房屋來解決住宿難題。
然而,即使是建造土牆草屋這樣簡單的房屋,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因為土牆草屋雖然成本不高,但是耗時太長,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造好住人。
因此,他們不得不採取一種更為簡便的方式——搭建毛竹結構草房。
首先要做的就是選址。他們選擇了地勢相對平坦、排水良好的地方,以確保草房能夠穩定地矗立在那裡。
然後,根據實際需求和場地大小,精心規劃草房的布局和尺寸。
這個過程需要充分考慮知青們的生活需求,如臥室、廚房等功能區域的劃分。
接下來便是選材環節,毛竹成為了最主要的建築材料,因為毛竹的柔韌性好、堅固耐用且易於獲取。
當然,在開始建造之前,就需要先收集足夠多的毛竹。
而這些毛竹應該選擇那些質量良好、無明顯損傷的,以確保房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還需要準備好茅草、繩索、釘子等其他建築材料,以便後續的施工使用。
接下來,就可以開始用毛竹搭建房屋的框架結構了。
首先要確定房屋的尺寸和布局,然後按照設計要求切割和組裝毛竹,形成立柱、橫樑和椽子等部分。
立柱需要深埋地下一定深度,以確保整個房屋結構的穩固性。
橫樑和椽子之間的連接也非常重要,必須牢固可靠,可以使用繩索或釘子進行固定。
當框架結構完成以後,就可以開始鋪設茅草了。
將茅草整齊地鋪設在屋頂框架上,從下往上一層一層疊加,注意要保證茅草的緊密排列,以達到良好的防雨效果。
還需要使用繩索或竹條將茅草固定在框架上,防止茅草被風吹走。
在建造牆壁的時候,可以使用毛竹編織成牆壁框架,然後填充茅草或其他合適的材料。
這樣,既可以增加房屋的保暖性能,又能提高草屋整體的美觀度。
最後,在合適的位置開設門窗洞口,並安裝門窗框架和門扇、窗扇。
這些細節的處理能夠讓房屋更加舒適和實用。
總之,使用毛竹和茅草搭建房屋需要耐心和細心,但只要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夠打造出一座堅固耐用且充滿自然氣息的住所。
最後,還要對草房內部進行整理和修整,確保地面平整,如果地太潮濕,就需要鋪設一層木板或其他材料。
然而,美好的願望總是難以實現,現實卻往往總是不如人意。
因為用毛竹搭建草房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和經驗的,但知青們從未接觸過這類建築工作,所以只能像盲人摸象一樣摸索前行。
果不其然,知青們開始建房後,遭遇到了一連串的失敗。
儘管經歷了多次嘗試,但是只依靠知青他們自己最終還是無法獨自完成房屋建設。
在無奈之下,他們只好請求當地村民的幫助,幫忙共同建造房屋。
不過,失敗是成功之母。
通過多次實踐之後,知青們逐漸掌握了技巧,變得越來越熟練。
最終,他們終於學會了如何獨立的建造毛竹結構的草房。
當然,這種毛竹結構的草房子也只是暫時緩解知青住宿問題的解決方案。
相信不久的未來,隨著農場裡麵條件的改善,農場裡一定會建造出許多更堅固、舒適的磚瓦房。
張新民真的非常慶幸自己結婚了,並且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小寶寶。
因此,他們一家三口被分配到了海豐農場主農場的職工分配房,不用像其他知青那樣擠在集體宿舍里。
雖然職工分配房面積並不大,而且廚房還是在房子後面的小房子裡。
但是,相比起那些幾十個人住一間的職工單身宿舍來說,居住條件已經好很多了。
此外,考慮到已婚並育有子女的知青農場職工需要照顧孩子,農場特別安排這些職工在主農場勞作,避免他們前往環境惡劣的灘涂荒地參與開墾工作。
這樣一來,不僅方便了知青父母照顧自己的孩子,同時也給那些未婚的知青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吸引更多的知青願意留在農場發展。
相比之下,在主農場這塊老墾區勞動可比新墾區改造灘涂荒地要輕鬆許多了。
在主農場老墾區,大家主要從事普通的種地、割草和飼養等普通體力勞動,相對而言較為輕鬆。
而在新墾區,則需要進行挖土、挖河和挑擔等重體力活計,對身體的考驗更為嚴峻。
此外,主農場還提供了電、自來水、食堂和衛生所等基礎設施,生活條件相對較好。
而新墾區則居住著新建造的毛竹結構草房,照明靠蠟燭或者油燈,飲水只能依賴河水,條件十分艱苦。
不過,要說最辛苦的還是那些剛來的一千多名新下鄉插隊的知青職工們。
通常情況下,老知青職工們在農場裡已有了自己穩定的工作。
但新來的知青們一抵達農場便立即被派往新墾區,開始艱難的開荒和灘涂改造任務。
他們面臨著陌生環境與繁重勞作的雙重挑戰,實在是不容易啊!
新到的那些知青大部分都是沒有幹過農活的,很多人就連最基本的拿農具都不會,都要一點一點的教,慢慢的學。
可以說,裡面不少人都是被虛假宣傳給騙過來的,不過到了農場以後才發現竟然這麼辛苦!
城裡人到了農場根本就不能適應,很快就有人病了。
不過這也很正常,畢竟城裡人直接喝河水,而且還環境非常惡劣,蚊蟲又多,衛生狀況非常差,不生病才怪呢!
也幸好海豐農場裡有柳如玉從上海第三製藥廠弄來的新藥和特效藥。
新知青職工們的病在衛生所的衛生員們的努力下很快就恢復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