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較技(謝謝妄狐書友的盟主打賞)

  第258章 較技(謝謝妄狐書友的盟主打賞)

  凡事總有兩面性。

  比如王政,作為一個後世穿越者,對三國歷史走向有著了解的他,固然有先知般的信息優勢,同時卻不免要麼想少,要麼,便是想得太多。

  比如徐宣,因為籍籍無名(其實也留名了,他不知道而已),王政便不太重視,吃了一個大虧。

  而孫策這等大名鼎鼎的英雄,王政又太重視了。

  在他眼裡,總覺得未來三國之一的奠基人,一個年紀輕輕便打下江東的人,一定是雄才大略,近乎完美的政治人物。

  怎麼可能啊?

  他忘記了便是那些千古風流人物,也會少不更事,也會有很多缺點,吃下很多虧的。

  只不過那些能成就偉業的人,會愈挫愈勇,更會在不斷吃虧的過程中迅速地成長起來。

  莫說孫策,曹操,劉備這三大開國之主二十來歲的時候如此,便是千古一帝如朱元璋,劉邦,又何曾沒在少不更事時犯過錯誤,吃過大虧?

  當然,相比其他人,孫策年輕時犯的錯誤太嚴重了。

  嚴重到致命的程度,導致他沒有機會去修正,去成長了。

  孫策來到開陽,並沒有什麼太多的原因,純粹是一時意興,心血來潮。

  當然,也確實是衝著他來的。

  說起來,他們兩人的經歷頗為相似,其共同點亦不少。

  王政固然是流賊草寇,孫策亦不是什麼大戶出身。

  王政於興平元年在青州起事的同時,孫策亦以其舅父丹楊太守吳景名義,募得數百人,隨後在壽春找袁術討要其父孫堅舊部,再得了一千多人馬。

  王政攻趙縣,取廣饒,克臨淄,一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喧囂青州之際,孫策亦連克廬江、丹楊等地,直接驚的劉繇分屯要道,嚴防死守。

  孫郎之威,響徹揚州。

  甚至同樣在發展初期,兩人都面臨過武盛文衰的窘境。

  關鍵是兩人還都是少年成名。

  王政如今固是未及弱冠,可此時的孫策亦不滿二十之齡啊。

  加上兩州相隔不遠,消息來往頻復,王政陷於情報網未建立,不了解孫策自不關心,孫策卻大大不同。

  這個打著「張角轉世」的黃巾賊,孫策可是惦記很久了。

  而在今年年初時,更是達到了一個高峰。

  因孫策屢立戰功,袁術已表奏其為八品將軍,俸八百石。

  封號,為殄寇!

  殄者,消滅、斷絕、劫盡之意。

  袁術取此封號本意是誇讚孫策,甚肖其父「破虜將軍」孫堅,卻是讓孫策心中燃起了戰意。

  那王政乃黃巾賊寇,更字禦寇,吾得這封號,莫非是天命欲我誅之?

  故此,在獲悉袁術有意進兵徐州時,孫策當真是大喜過望,進駐鍾離的第一日便開始摩拳擦掌,想著與那位「天公將軍」會獵徐州,一較高下。

  後面禰衡出使揚州時,一番巧言令袁術同意結盟時,孫策自然是扼腕不已,卻終究不可能為了自家那點戰意,違逆名義上的主公。

  打是打不成了,但對王政的興趣卻愈發濃厚了。

  故此,他便主動請纓要做使者,便是為了親自到開陽見王政一面。

  這等孟浪之舉,也的確是孫策乾的出來的。

  俗話說,只有取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

  以項羽拔山之勇,蓋世之威,在後世人的心中形象是個天才將軍,而非合格帝王,何況是小一號的霸王?

  原本的三國歷史上,郭嘉在與曹操談論孫策時做過一個精準的點評:

  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

  其他倒也罷了,最後一句卻當真是未卜先知,點出了孫策作為一個君主很大的問題。

  輕而無備。

  沙場廝殺時身先士卒不說,便是平日裡亦總愛白龍魚服,自入險地。

  如此不重視防備自身安全,除了遺傳自老爹的不穩重性格外,更大的原因,卻還是孫策太自信了。

  對自己的個人武勇太自信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便在今年的七月,孫策將真正的威震江東。

  興平二年,孫策以傳國玉璽向袁術借兵三千,加上本部人馬,助其舅父吳景進擊揚州刺史劉繇。

  兵鋒抵至至歷陽,敗樊能、張英,攻陷橫江、當利二處長江渡口,其後東渡長江,大敗劉繇,盡得其糧谷、兵器等輜重,更攻下牛渚山。

  牛渚山,其在後世有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采石磯。

  文有詩仙李白在此沉江捉月。

  武有「千古一人」虞允文在此憑兩萬宋軍,以火攻大破十五萬南侵金兵,後有「大明第一猛將」常遇春揮戈破蒙元。

  占下此地後,孫策其後連破薛禮鎮守的穆陵、笮融鎮守的下邳,梅陵、湖熟、江乘等地,直搗劉繇占據的吳郡曲阿。劉繇出戰大敗,退至丹徒。

  此一戰後,孫策聲勢攀登到了極點,已不亞其父當年。

  而能創下這等戰績,在此之前的孫策亦必是籌謀許久,多番謀劃。

  所以見了王政一面後,孫策本是欲即日返程的。

  只是王政實在太過客氣熱情,三天一大宴,兩天一小宴,後面軍務多了,抽不出身陪伴孫策,又令于禁安排一些猛士帶他馳騁馬上,射柳營畔,可謂體貼周到。

  孫策畢竟還是少年人心性,人家這麼給面,竟有些不好意思開口離去。

  另一方面,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袁術所占地盤犬牙交錯,勢力頗多,孫策這一年來幾乎無日不戰,欲得片時安歇而不能。

  如今好容易這般有享受這等悠閒自在的時光,心中也頗有不舍。

  當然,孫伯符也不可能真是那種只顧享樂之輩。

  孫策本是欲從下邳轉道直入彭城,卻在路過琅琊國的邊境時,便聽到了文丑圍堵開陽的消息,心中本是打了退堂鼓的。

  他是好戰,又不是傻。

  袁紹袁術這兩兄弟如今快成了生死仇人了,文丑若下開陽,其後必直指彭城,河北四庭柱非泛泛之輩。

  若是雙方擺齊人馬,孫策自是不懼,可此時自家若帶著五百騎兵跑到文丑面前,那不是送菜上門嗎?

  卻是禰衡信心十足,直言開陽不但不會有失,文丑此舉更是送死耳。

  見狀,孫策倒是半信半疑,終究還是打消了立刻返回揚州的計劃,只是命令部曲放慢腳步,一邊緩行一邊打探消息。

  孫策終究還是自信觀人不差。

  他未曾見過王政,卻已對禰衡其人甚為了解。

  此儒生目無餘子,輕狂傲慢,便是自家主公,若是庸才,他亦絕不會昧心砌詞,一味吹捧。

  而剛剛行到半途,便收到了王政大敗袁軍,更射殺文丑的消息。

  孫策面上笑容不減,心中卻是泛起不小的波瀾。

  地鬼文丑,河北四庭柱之一。

  這等虎將,就這般輕易的喪命於那王政手上?

  當孫策將搜集的情報總結之後,沉吟半晌,亦不禁為王政的果決拍案叫絕。

  他亦是通軍伍,有韜略的將才,倒推一番,便明白了,竟真如禰衡所言,文丑乃自取死耳!

  其一,王政很明顯早就知道文丑來犯的消息,更令開陽提前做了準備,文丑卻偏偏不知,還要輕裝上陣,妄圖突襲。

  其二,主帥和大軍俱都遠在他處,後方不穩,有敵入境,大凡人十之八九,要麼是立刻馳援以保城池不失,要麼便是先令人棄城,失地存人,保留元氣,以圖反攻。

  而王政卻是遇事不亂,逢挫而銳,卻想著要圍殲來犯之敵,以全殲敵人之舉,震懾他人潛在敵人!

  這令孫策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意。

  此子雖然年輕,雖是賊寇,但這份膽氣、這份謀略,莫說黃巾眾人,便是望族世家亦是少見。

  孫策甚至覺得,當世同齡人中,除了自己之外,恐也只有那個升堂拜母的總角之交,周瑜堪可比擬。

  當然,這場戰役中亦有古怪之處。

  文丑非庸將,冀州軍更是百戰之兵,

  無論是于禁頑抗的防守,還是王政最後的圍殲,能成功,都讓孫策隱約看到了那些諜報里沒有寫出來的信息。

  王政麾下的兵卒,不簡單!

  絕非一般黃巾賊寇可比!

  逗留開陽的數日以來,他來往營中、交遊諸將,暗地裡觀察,也驗證了自家的猜測。

  雖然清楚王政真正的精銳沒有顯露,不過見一葉而知秋。

  地軍的兵卒中尚且是精壯青年,士氣昂揚,軍紀嚴明,那傳說中的天軍自是更加了得。

  關鍵是大部分人對王政的仰慕,簡直讓孫策有些難以置信。

  至於地方治理,那金余雖是武將,亦是大才,和禰衡配合之下,一套套措施接連出台,分地、撫民、勸耕、求才,眼見便是根基愈發穩固,要有一番做為的樣子。

  不能再耽擱了!

  看的越多,想的越多,孫策心中不由豪情奮起。

  王政出身不如他,年紀亦比他更輕幾歲,不過區區一年,此子都已創下這一番基業,而自己呢

  卻還是仰人鼻息!

  這一次出使開陽,更堅定了孫策心中存留日久,徘徊不去的一個心思。

  區區一件死物,有何不舍?

  信念既然堅定,孫策便命人傳稟王政,自家要動身返程了。

  不久後,王政的親兵便來回話,言道既然校尉要走,便準備在軍營中舉行一次大型的競技,為其壯色,兼做送行。

  這是王政第一次正式邀請他參與軍中活動,孫策立刻便明白了過來。

  自家既然是袁術的信使,便兼任耳目,王政此舉名為送行,實則藉機展露軍威,目的不外乎堅定同盟之約,同時也讓袁術清楚他的實力。

  正好,孫策也想一窺全貌,見識那個傳說中的天軍,到底戰力如何!

  當即哈哈一笑,痛快答應。

  王政有此心,他又何嘗不想藉機展露軍威。

  你青州軍固然勇猛,我江東兒郎亦絕不遜色!

  帶來的五百騎兵可都是他的嫡系人馬,更是當年隨孫堅縱橫天下的精銳。

  何況孫策有隱隱的預感。

  自己和這王政在日後或許還會有很多的交集,只是吉凶未卜,敵友不知。

  若是敵,孫策絕不會示弱人前,若是友,那也要爭得更多的籌碼,以便日後合作。

  當孫策在于禁的引領下,快馬馳鞭,來到軍營時,場上已經分隊按軍,站列了不少士卒。

  還有許多,或從城中出來,或從城外營地中出來,四面八方,絡繹不絕。

  此番競技,聽從禰衡的提議,王政不避百姓,也有很多的開陽百姓聞訊前來觀看熱鬧。

  這些日子來王政和麾下兵卒的表現讓他們意外之餘,敵意也在漸漸的消散。

  校場正中間,搭起高台,五六面大旗迎風招展,王政、于禁、禰衡、古劍等此時皆已安坐旗下。

  瞧見孫策,王政給足面子,親自下台相迎,孫策亦是爽朗大笑,旋即如至交好友般攜手入座。

  今日天公亦是識趣,是時天晴風暖,近處良田蔥綠,遠處青山如黛。

  眾人談笑之間,各部軍官陸續來報,參加活動的士卒盡數到齊。

  總計天軍五百人,地軍五百人,加上孫策精心挑選的一百精銳吳軍,分射柳、角牴等組,按照各自擅長,各將官長自行派人參加。

  三聲大鼓響,競技開始。

  此時湊在各方台最前的,俱是一些參賽兵卒的同部袍澤,人人圍在周圍吶喊敲動,更有甚者敲鑼打鼓,助威加油。

  競技一起,高台上登時陷入靜默,諸人不再閒聊攀談,不約而同停下了話頭,投射事先。

  天軍中人,粗人甚多,若是手下勝了則是洋洋得意,大吹特吹,若是敗了卻是頓足罵娘,惱其丟了自家臉面。

  而孫策,若是自家派出的吳軍獲勝,自是喜上眉梢,哈哈大笑,毫不遮掩。

  王政則不同,各部之間誰勝誰負都無所謂,反正都是他的兵,倒是和孫策一樣,更多在關注吳軍的表現。

  他身為東道主,表面功夫自要做足,對獲勝的選手一視同仁,不管誰獲勝,都大加讚揚。

  台上諸將里,于禁也是超然物外,此時城內天軍要麼是他的部下,要麼是王政的部下,他反倒寧願部下輸而非贏。

  而伏波和古劍兩人卻是臉色愈發難看了。

  這次因孫策之故,天軍地軍不曾分開較技,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派出的兵卒勝少敗多,最後每個項目都已寥寥無幾。

  這時,左邊驀然一陣罵聲響起。

  聞言,王政眉頭一皺,孫策卻是眼前一亮,其他眾人亦轉眼去看。

  那是角牴大組中的一個方台,此時一個袁軍正將一人直接撲倒,王政定睛一看,心中也大為驚訝。

  那個敗方竟然是一個天誅營的二階兵。

  王政心中驚訝,喚人上場探詢,方知這袁軍甚為勇猛,已是連撲十人,未嘗一敗,仿佛當日的典滿一般。

  或許那個天誅營卒也是想到了這舊事,便欲學王政當日一樣上台給自家將軍爭臉,卻不料掙臉成了丟臉,亦是敵不過此人。

  瞥了眼孫策,雖有些不爽,王政卻還是贊道:

  「孫校尉勇猛不亞乃父,想不到其麾下士卒亦這般強悍,果然是強將手下無弱兵啊。」

  怎麼不喊吾伯符兄了?

  看出了王政心生不悅,孫策卻依舊笑呵呵道:「將軍過譽了。」

  「強將手下無弱兵?」

  「哈哈,這話頗為新鮮,策倒是第一次聽說,不過說的嘿。」

  「甚是有理啊!」

  謝謝「妄狐」書友的多次打賞!

  撒花,禦寇的第二位盟主出現了,開森。

  謝謝書友「新手村長oo」的多次打賞。

  謝謝書友「一心一心又一心」、「霍七霍小七」、「幽冥0101」、

  「神三漫影團司馬衷」、「豬蛛俠」、「風月Ne童話」、

  「hlj」、「飛羽__朏胐」、「淡笑*此時的頹廢」「20171104144805907」的打賞。

  謝謝所有書友的訂閱、評論,投票。

  每次發這種感謝的時候,看著這些ID,就感覺心底又湧出了熱情和力量,卡文的痛苦好像都淡了不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