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抉擇」【一更,求訂閱】
而廉頗同樣預料到了這一點,他也做好了迎接白起最後一波進攻的準備。♙💣 6➈S𝓱u𝔵.𝒸𝑜ⓜ ♦🐟
防守的住,白起戰無不勝的威名自此宣告破滅。
防不住,他廉頗便可以自從告別這個複雜的朝堂,而跟隨自己的國家一同覆滅了,這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秋天很快就到來了,無數的風像是武器一樣覆蓋在天下間。
白起用兵向來是沒有什麼顧忌和猶豫的,當他確定好自己要發起進攻的時候,誰都無法阻攔他。
「孝文王二年,八月末,武安君令萬眾以巧計襲趙,趙將廉頗誤之,大敗。」這是在秦書中所記載的關於這一場決定性戰役的內容,很簡單,只是一個「巧計」而已,沒有人知道到底是什麼巧計。
而後來編撰「新秦書」以及「史記」的時候,當時的皇帝則是想要知道全部的真相,於是令當時的史官調查。
調查最後的結果發現這個事情的確是很簡單,也的確是「巧計」。
因為這個「計策」的名字叫做「離間計」。
後世某位皇帝感慨的說道:「若無郭開,趙國怎麼會滅亡的這麼迅速呢?」
他將趙國滅亡的原因全都推到了郭開的身上,事實上郭開也的確需要對此負責,但卻不應當是全部的責任。
最大的責任在趙王的身上,若不是他信任奸臣,若不是他給了郭開權利,郭開能做什麼呢?
可皇帝向來是不會在自己的身上找責任的。
於是這便成了定論。
「孝文王二年,秦伐趙之戰而起。武安君白起以金賄郭開,郭開巧言而責信平君,後趙王令郭開前往督軍,後武安君白起襲趙軍糧倉,大火蔓延數十日,趙軍無糧血戰數日,飢虜遍地,大軍以屍為食,軍中瘟疫蔓延者數千乃至萬,戰馬屠戮悲鳴,而趙王不得聽。——《新秦書·武安君傳》」
秦國用了離間計,或者說不算離間計,他只是收買了趙王的寵臣「郭開」,而趙王對於郭開的信任也導致了這一場勝利最後的失敗。
孝文王二年的冬日,趙軍大敗,近乎二十萬大軍死在了戰場上。
沒有一個人後退。
廉頗親自上陣在前方衝殺,然而他們的裝備沒有秦國好,他們的戰鬥力沒有秦國強悍,甚至他們連肚子都吃不飽。
這樣的士卒怎麼可能獲得勝利呢?
於是,每一場戰爭後,趙國的士卒都會減少一批,而當糧倉被偷襲焚燒了之後,他們甚至只能夠將戰場上的屍體撿回來、將自己的戰馬殺死以不讓自己餓死。
那些屍體中有些是他們的同鄉,有些甚至是他們的父兄。
趙國的士卒們含淚吃著「肉」食,飲著水,將血肉與仇恨一同咽了下去,他們抬起頭看著天上的天空,不知道自己在為誰而戰,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孝文王二年的春天。
趙王的詔書從邯鄲城而來,他命令廉頗停止抵抗,並且命令廉頗迅速回到邯鄲城中等候。
夜深了。
廉頗坐在大帳中,端著酒爵輕輕的飲了一口,他知道趙王在打什麼主意。
趙王害怕了,害怕繼續抵抗下去不僅無法獲得勝利,更是會觸怒秦王,從而讓他無法過上韓王那樣子的生活。
所以他準備投降了。
而最令人想要發笑的是,趙王已經提前開始為自己作為「趙伯」的生活做準備了。
廉頗知道趙王給自己的詔書是什麼意思,害怕他死在邊疆,這樣就沒有辦法將他「賣」出一個好價錢了。
他嘴角帶著自嘲的笑容:「我這個信平君,值多少食邑呢?」
廉頗搖搖晃晃的站了起來,眼睛中的神色沉默而又嘲諷,他走到了自己的大帳中,撫摸著懷中的寶劍,之後長嘆一聲。
「也罷。」
「恩主當年用我的恩情,我已經還完了。」
「今時今日,也該離去了!」
他的口中念誦著詩經中的「黃鳥」,這一篇章用在這個時候似乎並不算太合適,但好像又詭異的非常合適如今的時候。
趙王想要賣掉廉頗,不正如當年讓三賢陪葬的那位秦王麼?
一切好像是一個輪迴一樣。
與此同時,邯鄲城。
藺相如知道了趙王的詔書抵達了廉頗的大帳,他同樣也十分清楚廉頗會做什麼樣子的選擇,因此也是笑了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而後走到了後院中。
藺禮站在他的身旁,眼睛中帶著一抹可悲。
藺相如只是交代著藺禮說道:「待我故去之後,不要考慮到我以及趙國,去做你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吧。」
他撫摸著自己孩子的肩膀:「這些年,是我將你困在了趙國中。」
藺相如苦笑一聲:「我明知道趙國不是一個好的去處,明知道趙王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可我卻因為先王恩主的恩情,依舊無法離開他。這些年我的回報已然夠了!」
「走吧!走吧!」
「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或是去隱居,或是前往咸陽城!」
說完之後,藺相如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以及發冠,而後將藺禮趕出了屋子。
藺禮站在月光下看著屋子裡面的人影,起初只有半身,後來變成了全身。
月光的影子逐漸的漂移,慢慢的這個影子再次只有半身了。
藺禮顧不上為自己的父親悲痛,他抹了一把淚水而後吩咐身邊早已經準備好的小廝,趁著夜色將所有的一切行李裝好,一路駕車朝著咸陽城而去。
他要投奔自己的師兄去。
孝文王三年,白起率領著軍隊已經抵達邯鄲城下。
覆滅趙國的秦國根本沒有付出什麼代價,就獲得了昔日三晉之一的土地,而趙王則是親自穿著普通的服飾站在邯鄲城下,迎接白起的到來。
他的手中捧著趙國玉璽,身後放著巨大的「九鼎」,其中如同韓一樣盛滿了糧食以及泥土、五穀等物。
象徵著趙國的土地以及黔首。
孝文王三年,秋。
白起帶著投降了的趙王回到了咸陽城,孝文王封趙王為「趙伯」,與之前「韓伯」的待遇一樣,沒有絲毫區別。
而趙伯也如同韓伯一樣,向秦王舉薦了許多賢才,其中就包括趙王宗室的「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趙勝,以及宗室趙豹。
這兩個人多是自願出來的,因為他們要奉養宗室。
這本就是他們的責任。
孝文王三年的秋天,同樣綿延了一百多年的趙國,也覆滅了。
相較於韓的覆滅,趙國的覆滅像是一滴水落在了大海中一樣,沒有激盪起來任何的波瀾,好似天下的君王們都習慣了一樣。
但事實上,他們只是沒有辦法抵抗。
難道反應過來有什麼反應後,就能對抗秦國麼?
不能。
秦國大勢已成。
如今天下只剩下了五個國家,秦國、楚國、齊國、燕國以及三晉最後的國度,魏國。
相較於其他幾個國家,魏王的內心是最為惶恐和害怕的。
阻擋秦國的國家只剩下一個魏國了,秦王準備什麼時候攻打魏國?
這個疑問也盤旋在其餘諸王的心中。
秦國準備什麼時候動手?
這一點,連秦王自己本身都不知道。
孝文王四年春,正是春耕的時節,天下卻突然迎來了災害。
一場旱災席捲而來,幾乎沒有給任何人反應的時間,旱災緊接著便又是蝗災、蝗災之後便是饑荒,即便之前的「靖安公」陳靖宣布了蝗蟲可以食用也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只是「秦國」的話,那麼所謂的饑荒是不會存在的,因為秦國有足夠的糧食來保證秦人食用。
但,問題便出現在了這裡。
如今的秦國不僅僅是秦國了,它是吞併了趙國以及韓之後的秦國。
韓地的黔首、趙國的黔首算是秦國的國人麼?
當然算的。
那要管他們的死活麼?
要管。
可如果管了他們的死活,秦人的糧食便不夠用了。
這便是最大的問題。
秦國無法再只「顧忌」自己了。
這是統一天下的路途中必須要經歷的事情和磨難,若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統一便如同痴人說夢與空中樓閣。
秦,咸陽城,章台宮。
孝文王贏柱、太子嬴子楚、公子政、右相陳鱸、武安君白起、上卿蒙鶩、王翦都坐在那裡,他們都在沉默。
贏柱最先開口了,他看著眾人說道:「如今之計,該當如何?」
在一片沉默當中陳鱸嘆了口氣,開口說道:「王上,想要解決如今的問題有兩個方法。」
「其一,不理會韓地以及趙地的黔首,任由他們的饑荒發生,而秦國的糧食足夠保全秦人的食用,這樣可以繼續擴張秦的領土,拿下魏國,但拿下魏國之後,魏國的黔首依舊會如同趙地韓地的黔首一樣。」
「其二」
他抬起頭,直視著贏柱的雙眼:「其二,秦國停止征伐的腳步,全力救災、賑濟黔首。」
「昔靖安公之子、以及農家的許明等人可以帶領韓地、趙地的黔首們繼續耕作,再加上從趙、韓貴族那裡獲得的糧食,足以保全秦國的黔首們。」
——————————————————
「孝文王三年,天大旱,一年無雨。——《秦書·孝文王本紀》」
(本章完)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